高校负债的核算要求

2024-05-19 18:00

1. 高校负债的核算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各学校应设置“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及暂存款”、“应存财政专户款”、“应交税金”、“其他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账户分别对各项负债进行核算。一般负债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确认,经营性负债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各项负债均按发生数额记账。高等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的规定限内归还。

高校负债的核算要求

2. 高校负债的介绍

高校负债(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bilities) ,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负债是高等学校的会计要素之一。 从广义上讲,高校负债也指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3. 高校负债的案例

山东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批新扩建的大学校园在各地相继建成。这些校园大多规模宏大、华美壮观。有关专家提醒,我国高等院校依靠银行贷款掀起的基本建设投资热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盲目扩张建设豪华校园,很多大学早已亏损运行,有的甚至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无疑,由于大学的特殊性,法院不会支持查封学校追讨货款,这为贷款银行增加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但在笔者看来,高校负债扩张的恶果还不仅是金融风险,还有“教育风险”。高负债运行势必会迫使大学更加朝着“创收”的方向发展,要么会提高学费收入来弥补巨大的债务亏空,要么会寻求多种途径与商业利益集团结合,通过为利益集团代言或者“服务”来赚取经济利益以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两种行为的实施,都会让大学背离理性的教育轨道、丧失基本的教育道德,沦落为一门心思追逐利益的机器——这是第一重“教育风险”。在巨大的银行债务面前,大学肯定会进一步压缩教育开支,减少甚至取消一些正常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降低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等。事实上,已经有很多高校为此连续数月冻结财务报销,暂停教师对外交流和科研项目经费。这种局面的出现,直接会导致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和社会效应的减退——这是第二重“教育风险”。在某种意义说,因高校负债大搞形象工程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可以通过追加国家投入、各项制度的健全来避免或者将其危害消弭到最低限度;但是,随之产生的双重的“教育风险”呢?其危害性和“杀伤力”是深刻而长远的,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元气”。因此,在高校负债建设这个问题上,教育主管部门刻不容缓需要做的,是对已经产生或者正在酝酿产生的巨大“教育风险”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高校负债的案例

4. 高校负债的相关评论

最新一期全球大学综合排名出来了,国内大学的领头羊北大清华只勉强挤入200强,均排在一百九十多位。而最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给中国大学的规划(主要是学生数和占地面积)带来了快速发展,一些地方院校都达到了数千亩面积、上万名学生的规模。以江南大学来说,以前学校的在校生总共才有三四千人,但经过几年的扩招下来,学生人数已经达到4万人。这看起来很壮观的成绩却与教育质量成了一对反比。前段时间,高校负债成了人们从美梦中惊醒的一盆冷水。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仅72所部属高等院校的负债已经达到360亿元,平均每所高校的欠债就有5亿元。而全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更是高达2000亿元到2500亿元。仅以吉林大学为例,2005年起,吉大每年单单支付贷款利息就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况下,谁会成为中国第一所破产的公办大学引起世人高度关注。高校负债如此之巨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高校扩招的政策刺激。大众化的高教政策让那些在精英教育下遇到发展瓶颈的高校仿佛捡到了救命稻草,紧紧抓住。正是政府的教育决策,银行的随意性贷款,造就了某些高校在“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财政负担”的恶性循环中不得脱身。于是趁着这股风,高校不断征地,不断扩招,不断建设。其二,高校心理上认为政府会养着。谁都知道高校是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又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怎么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呢?作为亲娘的政府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饿死,这就产生了一个“子债父还”的论调,高校认为只要贷款是用来办学校,兴教育,就算将来还不起,政府也会买单的。于是乎,在高校扩建潮中,高校领导不是考虑成本与风险,而不想尽一切办法手段贷款。高校负债所带来的危害是明显的。“扩招7年,负债2000多亿元,培养出千万失业者”——有人这样形容当下高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窘境。同时高校由于高负债,使得学校不得不从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实验等经费中抽取出资金,导致了学校少发工资、少发奖金,减少科研奖励,这直接造成了优秀人才的流失,不利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如何解决高校的虚胖问题呢?最主要的还是把高等教育的定位摆正,高校主要的三项职能就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培养人才。高校的发展最核心的还是要回归到文明传承与人本回归上来。软环境永远都是高校生命力的最关键因素。因而在今天,重温梅贻崎先生的“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显得特别有意义。

5. 高校负债的教育风险

谁都知道高校是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又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怎么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呢?作为亲娘的政府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饿死,这就产生了一个“子债父还”的论调,高校认为只要贷款是用来办学校,兴教育,就算将来还不起,政府也会买单的。于是乎,在高校扩建潮中,高校领导不是考虑成本与风险,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贷款。那么我们要问:身负2000亿的巨债,“孩子”是不是该“独立”了?当然,“高校旅游”有着它无法回避的弊端,比方说高校的设施被损坏,教学秩序受到干扰,校园内交通堵塞,卫生状况更加恶劣等等,但是我相信,如果真正地将“高校旅游”产业化,对“高校旅游”融入专业化的管理概念,这些状况都不再是问题。那么高校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以“自救”岂不是一举两得?由于高校扩招、搬迁等原因,山东高校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5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贷款余额75.4亿元,是2004年总收入的1.57倍,其中5所高校贷款余额超过总收入的2倍。这些贷款每年仅利息就需要4.3亿元,而省财政对高校投入的增量每年只有1亿元。随着还款高峰期的到来,部分高校运转已有困难。

高校负债的教育风险

6. 高校负债的特点

负债产生于学校所进行的业务活动中,需要用资产或劳务等形式来偿还债权人的,未来的经济负担。负债应是过去或现时的业务活动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应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应以债权人可接受的资产或劳务来偿还。

7. 高校负债的发展成效

高校负债筹资使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扩招后,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为了解决扩招后教学硬件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纷纷采取负债筹资以寻求发展的模式。实践证明,高校通过负债筹资进行基本建设,在较短时间内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其次,高校负债筹资拉动了社会经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为了配合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资源的渴求,我国从1998年起就逐步实施扩招计划,缓解了人才资源的供求失衡。据统计,在最初的三年扩招过程中至少拉动了800亿元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高校基础设施,有力促进了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

高校负债的发展成效

8.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之忧

近年来,高校债务规模逐渐扩大,从其形成原因来看,高校扩招是形成高校巨额债务的根本原因;其次,教育部教学评估客观上造成了高校债务负担加大;另外,风险意识不强,也导致部分高校盲目负债,贷款规模远远超出能够承受的范围,债务风险剧增。
从目前情况看,各省化解高校债务的主要策略要么是“政府买单”,主要采取政府承担债务本金或是提供贷款贴息。要么是“借新还旧”,在贷款到期无偿还资金时,再进行贷款,用新合同下贷款偿还旧合同下贷款。这两种化债策略均属于短期行为。为此,财政部门应注重高校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方面从监管角度加强对高校债务的管理,在化解旧债的基础上控制新债;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苦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增收节支,提高自身的偿债能力和债务管理能力。
加强对高校的部门预算管理。
在编制高校部门预算时,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可能,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和透明。在保证高校各项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坚持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及维持正常业务运行所必需的经费,努力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另外,还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按轻重缓急,保证重点投入,同时压缩一般性支出和职工福利支出,妥善安排资金偿还债务。
注重高校的学费等收入管理。
一是建立高校学费等非税收入动态监控机制。据统计,近几年,高校学费和杂费收入占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构成达30%以上。但高校学生欠费现象比较普遍,省级财政部门可针对高校收缴入库学费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鼓励学校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主动缴纳学费的意识,同时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助学力度。二是加强对学校学费、宿费,特别是成人、函授、自考收费以及各类培训班收入的日常监督力度,避免学校下属各学院“各自为政”,私自截留收入,产生私设“小金库”问题。
合理控制高校成本支出。财政部门要督促各高校加强财务管理、降低办学成本。促使高校建立经费使用责任预算、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容控制制度,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管理框架。
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目前许多高校一校多区或一校多校普通存在,但老校区的资产和土地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大部分老校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一方面可以对老校区进行出让、出租、出借,这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服务,实现高校办学资源与民间培训机构需求的对接。财政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高校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资产的处置、出租或是面向社会开展服务,从而为高校还债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
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为防止学校盲目举债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高校的贷款规模,在实行财政化债奖补政策后,新增贷款必须经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防止出现“拆墙补墙”和化债后再新增贷款的发生。财政部门应要求高校建立财务状况定期报告制度,报告要反映学校全部资金运行情况,包括所有银行账户资金发生额和余额、银行贷款余额、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于顶风违规的,可在以后年度安排资金时进行扣减。
加强对高校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主管高校的业务机构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事前审核、实时监控、跟踪问效等日常动态监督;财政部门主管高校的业务机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专职监督机构要将高校列为检查对象,经常对高校财政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财务会计等管理事项开展专项检查,同时对资金分配、使用所取得的效益开展绩效评估。财政部门要与审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高校情况,应充分利用各外部监督部门对高校监督的检查结果,并将其作为预算安排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