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汇率的解决

2024-05-17 06:50

1. 中美货币汇率的解决

中美之间围绕汇率问题展开的较量呈现出3个新趋势:  一是汇率较量将长期化。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运行30年,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船大难掉头,转型步伐缓慢,而美国财政赤字积重难返,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有二次探底的风险,走出低谷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有人预测甚至可能重蹈日本“失去的十年”覆辙。只要上述现状不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症结就解不开,汇率之争就不会偃旗息鼓。  二是美国试图将汇率问题多边化。  汇率之争历来是中美双边事务,但今年以来,美国开始越来越多地采取多边手段,推动印度、巴西、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施压。对印度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国家来说,压人民币升值既能讨好美国,又能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何乐而不为?《时代周刊》记者迈克尔·舒曼近日撰文表示,人民币币值低估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美国,而是穷国的出口与就业机会。该文不管是否有意,客观上将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到了中国的对立面。欧盟与美国看法相近,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影响世界经济再平衡,导致不公平竞争。  三是汇率问题重要性相对下降。  下一步,美国不会只盯着汇率问题,而是打组合拳,拿中美之间存在的其他贸易、投资问题说事。今年5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美国就向中国提出取消对外企的歧视性政策、取消投资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要求,盖特纳此次听证会发言又老调重弹,要为美国企业和工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可以看出,汇率问题只是美国政府的关注点之一,其重要性正在下降,其他经济问题正逐渐浮上水面。  虽然美国国会通过制裁议案的可能性较小,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自奥巴马政府的压力将不会减少,“汇率操纵国”的大棒随时可能落下。盖特纳在听证会上称,美国正在采取双边对话、多边施压、贸易救济措施、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可以看出,政府和国会互相配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迫使人民币升值。  要化解美国的压力,不能只在人民币汇率上做文章,被动应对。美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重振美国经济治标不治本,所以打出组合拳,对中国提出种种要求。  同样,中国也需要综合应对:一方面,在汇改的同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以降低经常项目盈余,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在国内建立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自由兑换,加大资本输出力度,从而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和国际收支的平衡。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却对中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也是化解中美汇率之争的根本出路。

中美货币汇率的解决

2. 中美货币管制与货币政策哪个更有效

(1)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要政策特征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是两个观点十分对立的学派。前者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而货币学派则十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中央银行应该确定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以这种“单一规则”保持物价的稳定。所谓货币政策有效性,特指的是货币政策能否稳定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与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并无直接关系。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①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②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③货币当局能否如其所愿的控制货币。(2)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凯恩斯学派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有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因为这种调节是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的,所以称之为“相机抉择”的政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是策指在经济萧条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实际产出;反之,在经济增长过快出现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有效需求,限制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据此调节货币数量,影响经济运行,抵消非货币因素引起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②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凯恩斯学派认为,私有经济本身不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相反,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必然会导致需求扰动。如果听任自然,就会产生繁荣和衰退交替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③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由于他们断言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间接的(即通过利率的变化间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而财政政策是直接的,因此他们认为,货币政策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显示出其作用和效果;其全部效果发挥出来则需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而货币学派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他们是从下面几个方面阐明其政策观点的:①他们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紧缩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伸缩性。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由于在现行工资率水平上存在着劳动力过度供给,工资趋于下降,工资的下降使厂商的投资意愿增加从而扩大了社会总供给。只要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也就是说,只要存在劳动力过度供给,这一过程就将继续。在时间充分和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紧缩缺口会自动消失。类似过程也可以使通货膨胀缺口在不借助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情况下自动消失。②他们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抉择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他们还认为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对政策变化做出反应的时滞较长而且易发生变化,另外就是经济预测技术水平低。货币主义者认为这给有效的执行反周期货币(和财政)政策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时滞的存在使得积极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得更为复杂。据估计,货币政策的时滞大致需要l~2年。另外,微观主体的预期作用以及其他一些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制约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实现。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的这些问题是难以克服的。一般来讲,固定货币规则的运用要大大优于相机的货币政策,他们相信即使中央银行意识到了其稳定经济的主要责任,并对其行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该规则也是最优的。③与上述观点相适应,他们主张放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虽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并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长期无效,但他们认为固定的货币规则可以促进形成稳定的经济环境,提高人们的信心,从而有助于长期计划和投资。弗里德曼指出美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通货膨胀都与货币供给速度加快有关。同样,所有严重的经济收缩都伴有货币供给的绝对减少或者货币供给增长速度的明显放慢。采用固定货币规则可消除货币供给的易变性,这样,人们会预期经济前景更加稳定,不会出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和严重的衰退。厂商预见到经济的波动幅度将会变小,就会稳定他们的投资支出,从而提高经济整体的稳定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