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读书笔记

2024-05-16 22:25

1. 20220625读书笔记

1、遇到渣男,不仅仅是感情不顺,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遇到他后除了感情之外的其他运势也不好。这就是因为渣男为七杀克自己,所以不仅是感情上,身体心理上都会带来痛苦,所以如果硬要和渣男纠缠,就等同于自己选择走背运。
  
  
 2、用心理发展理论去看,当一个人遭遇创伤后,就会以那个“伤口”为时间节点,将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固着在那个位置。这个理论是可以贴近我们的日常经验的,很多成人在遭遇外部冲击时,会退缩成一个小孩子的状态,会失去成人的心理功能:比如更容易情绪化,无法自我调节情绪,无法心智化,无法延迟满足,更加的脆弱,更需要被安抚和照顾,会有更加天真和不切实际的想法或期待等——完全不似平时那个成人的自己。
  
 3、「不妨勇敢地活下去,不必求熟习世故哲学,不必八面玲珑来取得成功,毫无顾忌地接受挫折,不用作得失考虑,也不必作无效果的自救。」
  
 4、女儿黄黑妮说,那时候总感觉父母好像跟这个世界脱节。他们明明知道外面的混乱,全家还是要一起穿得漂漂亮亮地上街。他们好像也不懂得忧愁,周末晚上给孩子们一块糖,两个人手牵手去大会堂跳舞,他们像年轻人谈恋爱那样,每个星期都要约会,一起看电影。自她有记忆的时候,家里一直有花,妈妈总是在家里唱歌,外面的日子很动荡,但只要回到家,就觉得每一天不管怎么样都是很好的。
  
 5、然而渐渐的,他的生活里也开始加入了新的感受,从喜悦开始,困惑、矛盾、愤怒、恐惧,还有一味藤黄。这是一种用来画花蕊的颜色,也是一味致命的毒剂。最绝望的时候,黄永玉说,不如煮锅牛肉,放了藤黄,吃下去,人生就不再苦了。
  
 6、出生于1924年的黄永玉是另一部中国百年史,教科书里不写的那种。他是中国最擅长打架的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唯一一个最高学历小学毕业的教授,中文公开作品中出现「他妈的」「混蛋」「杂种」「小兔崽子」词频最高的艺术家。他说自己没有学历,所以不相信书本上的历史分期,他只认两个历史时期,一个是新时代,一个是旧时代。让人平安快乐的日子叫做新时代,让人挨饿害怕的时候叫做旧时代,「毋论唐汉,毋论纪年」。
  
 7、黄永玉相信古老的中国道理,相信因果,重视情义,讲究礼尚往来、知恩图报,他靠具体的生活经验活着,任何后天学的理念、主义都没有大于这种质朴的人生法则。他这辈子只在吃牛肉的时候喊过万岁,见最高领袖说的是「祝你健康」。直到今天,他骨子里依然活得像百年前的侠客,按照江湖规矩过日子,待朋友赤诚,见长辈谦卑,和三教九流交朋友,佩服有本事的,敬畏有学问的,搭救落难的,只有一种人他不来往,「害我是不行的」,这是闯江湖的底线问题,「我就揍他」。
  
 8、心理治疗对于原生家庭与父母亲关系的和解,应该是一种心理上的和解,不见得是事实层面要与父母无芥蒂的亲密沟通。
  
 说到底还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9、一般人读一本书没感觉,就会认为是书不好,作者水平退化。
  
 但精神分析确实会去探讨,为什么一直都很有触动的作者写的新书,读起来却没有感觉。
  
 想来,是真实的感觉被防御掉了,而隔离就是情感上的防御。
  
 这样一分析,就能从阅读中更多地去看到自己,成为自己。
  
 10、精神病高发纪元,外卖的含痰率会上升的。 
  
 11、强大不是忍别人之不能忍,而是有能力选择不忍。 
  
 12、张爱玲晚年在写给宋淇的信里说:
  
  
 「最近也没什么开心的事,除了听说胡兰成在日本死了的消息,觉得可能是生日礼物。」
  
 13、易经中,有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其中,“三才”这个概念就是出自《易经》,也是《易经》的基础知识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三才”这个词多数会和“五格”一起出现,那么三才是什么意思呢?三才五格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有人称《易经》为三才之书,里面讲述的就是关于三才之道。而所谓的三才就是指“天、地、人”。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4、完美主义者的背后是挑剔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看不见孩子真实的样子,真实的需求,无视孩子真实的情感表达,只希望孩子能长成他们希望中的“完美”样子:不能哭不能闹不能生病不能虚弱不能给他们添麻烦。于是他们的孩子不得不成为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无比挑剔,自我攻击。
  
 这样的父母,本质上是弱小没有力量的,他们接不住孩子的真实和生命力,不知如何应对,只能选择无视,以挑剔来维持自己的权威感。
  
 更可悲的是,这样的父母同样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和生命力,只能拼命压抑。结果,他们的家庭终于变成了一个十分压抑的家庭,死能量满满。

20220625读书笔记

2. 20220623读书笔记

1、不关心集体和传统。如此庞大吞噬一切的系统,花了很多力气才把自己剥离掉。在这些伟大的叙事里面,我从没被当成人对待过。只有反复地告诉自己我和他们没关系,才能减轻一些受辱的感觉。
  
  
 2、有一天你会明白,别人对你冷漠,问题不大,这样可能是你们八字没太多链接,彼此都不感冒,那各自安好,不必来往,无恩无怨。
  
 反而要警惕那些对你特别热情,突然热情,关系一下子走得很近的人。
  
 可能你们8字存在强烈的刑冲合化,所以很快发生链接。
  
 但有些缘分来得快,去得快,热得快,冷得更快。
  
 4、所谓边界感,就是他人和自己交互时,识别到的那个有可能说“不”的地方。 
  
 5、我和我的很多朋友,我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家庭算不上幸福也算不上不幸,我们有最普通的东亚父母(你们都知道普通东亚父母意味着什么)。我们都拒绝和父亲交流,把痛苦的情绪都归罪于母亲。所谓做得多错得多,母亲因为做了太多、做得过多,而被我们憎恨了。我们并不是不讲道理,并不是宽恕了父亲,只是恨意终究只能安放在人身上——你无法去恨一只猫、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条河,母亲是人,父亲是抓伤你的猫、抽打你的树、绊倒你的石头、淹死你的河,再次路过时你只好默默绕开,不至于想要和他理论一番。
  
 6、我还跟同学们说一句话,尤其是女同学们:只要你成年了,只要你离开父母家,你就记住一句话,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绝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7、有些时候男人“打压或者挑剔”你,或许并不是因为实际上真的不承认你的价值或者看不到你的优秀。而是因为他潜意识里认为,如果他不这样,就没办法维持他在你们这段关系里的相对高位,他就没办法去吃得住你、拿捏你了。 
  
 8、你太想要一个结果了,所以你不快乐。你只是浇了一次水,你就希望这朵花永远为你开。 
  
 9、至今听到过最恶毒的辱骂,都来自我的妈妈。
  
 10、世间所有界限都是人为的,正是这些设定,将可以容纳太虚的心分割成有限的狭小空间。有了设定,还会进一步带来对立,制造冲突乃至战争。所有的矛盾,都是这种自我设定的结果。 
  
  
 11、我们有一点小小病痛时都觉得难以忍受,如临大敌,对众生的死活却置之度外。因为我们只在乎自己,只觉得自己重要。这种自我的重要感,就是我执。当这颗心被自我占据全部空间时,对众生自然是关闭的,无法相应的。那样的话,怎么可能体会他们的感受?怎么可能与之同甘共苦? 
  
 12、引用梭罗的一句话:“尽管有时候他踌躇再三,甚至无法给予清晰的表达,但是那思考本身却颇具价值。可能在社会的最底层也不乏天才人物,尽管他们永远目不识丁,卑微不显,但是他们始终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说在认识方面绝不装腔作势…”  
  
 13、有些人性格不错,能力不错,待人接物也自然大方。
  
 但许多年过后,仍然一事无成,只是越来越老。
  
 这是因为这种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没有从事有积累效应的工作,性格和能力都虚耗了。 
  
 14、有些人觉得自己不想要很多钱,也不想要出人头地,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就行。
  
 实际上,如果你不去突破内心的各种恐惧,不去自我成长,你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以成长为目的的人,常常物质和快乐双丰收。想简简单单快乐的人,最终很容易变成阿Q,越来越需要依赖精神胜利法。 
  
 15、我想起我高中的时候做的一篇小说阅读,里面的主角是一位妇女,村口通了火车,她每天一边在路边掰玉米一边问路人火车是什么样。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抽半天亲自去看看,她说她还要掰玉米。
  
 其实不是掰玉米在束缚她,而且那种无形的规矩规则。比如我家是农村的,你的衣服稍微穿的出格一些,你自己就觉得不舒服,因为大家的眼光会说,这姑娘穿的怎么这个样子,接着你的家人也会有意无意觉得不好……怎么说呢,就是感觉有一种无行的枷锁。

3. 20220628读书笔记

1、“假若这是真的
  
  
 你心头该是终年大雪
  
 抚摸这些传闻如抚摸琴键
  
 你真正的声音是一场灰”
  
 
  
 ——舒婷《那一年的七月》
  
 2、电风扇坐在桌子上,那个风吹过来,还能摇头,在夏天带来的那种愉快感是革命性的。
  
 3、乡绅气质的研究者跟调查员也不太一样,尽管也有调查的色彩在里面。乡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那个村的情况摸得很熟,能够形成一个叙述。而且这个叙述是很内在的。什么叫内在呢?就是他能够把多数人活在这个系统里面的味道讲出来,他能够说清楚这个系统是怎么靠里面的人和事叠加出来,而不是靠外在的逻辑推演,所以他用的语言也基本上是在地的语言,是行动者他们自己描述生活的语言。
  
 4、以前,有工具来分析和设计经济运行、社会资源再分配、城市规划等等可能就够了。那是典型的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工具。这些专家式的工具是以前推动变化的主要途径。今天的社会不一样了,我们有社交传媒、平台经济,年轻人受教育的水平空前提高,我们需要的是大众的思考工具。这个工具不是外在的,像一台电脑或者手机,我可以给你;而是要放到他们脑子里面,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去发挥。他们也一定要改造这个工具,或者在不适用的时候把这工具完全抛掉,再造一个。作为一个社会研究者,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做这样的思考工具的孵化器。我不能给你什么,我只能激发你、提醒你。原来那种专家告诉群众的模式要改变。
  
 5、生命经验和学术经历之间是什么关系。另一方面我可能会带入我自己的问题,带着我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尤其对周围年轻人的观察。这里可以说到戴锦华老师的例子,我在大学里听她的课,深受她的影响,后来的媒体工作让我有机会采访她,才开始意识到课堂中的理念与真实的社会进程之间的缝隙,以及跨越这些缝隙的迫切愿望。我记得戴老师也讲过,对于今天的问题,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也难辞其咎。
  
 6、您曾讲到自己的成长时期,也就是20世纪80、90年代。您写道,“个体自由、社会自主、政治民主、经济开放是当时青年学生的强烈要求,而早先的社会主义体系是被看作要遗弃的历史负担”。
  
 7、我外公就很有意思,有一种落魄贵族的气息,跟邻居格格不入,也比较爱评论,像如何处理邻里关系,他也会用概念和道理,把事情赋予一定的意义、价值判断。他跟新社会的关系也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排斥或者赞扬,而是一种比较独立的评论,有一种能够自洽的距离感。
  
 我们现在跟年轻人谈话,让他坐下来讲一下他们班、他们学校的事情,讲清楚这个体系是怎么运转的,基本的权力结构是什么,主导意识是什么,每个人的动机是什么,能够分成几类,大部分人讲不出来。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生活的小世界发生兴趣,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生活讲出来,做一个独立的叙述——也不用分析,就是叙述。
  
 8、我三舅舅对我影响比较大,就是他能对身边的事情形成一个图景。比如说做年糕,他会把从浸水、攒米到火候掌握很系统地讲出来,能够把其中的道理勾勒出来,事情和事情的联系也就清晰起来,形成一个图景。“图景”这个概念很重要,“理论”在拉丁文里就是“图景”的意思,给出一个理论,就是给出一个世界的图景。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为图景的理论》[1],意思就是说理论其实不是给出判断,而是给世界一个精确的图景,同时在背后透出未来可能的图景。早期的社会主义艺术也是这样,画这个图并不是机械地反映世界,而是要精确地反映世界。什么叫真正的精确?真正的精确就是你把握住它内在的未来方向。机械和精确的差别是很大的,机械就是拍照,但精确是不仅抓住现在是什么,而且抓住它将会是什么、内在的矛盾是什么。所以“图景”就有两重意思,一是现在的概括,再一个是未来可能的走向。
  
 9、被父母宣泄了太多负面情绪的孩子,长大之后,走进自己的人际关系里,往往会对别人的负面情绪非常敏感,好像觉得自己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自己有责任让别人高兴起来,或者觉得自己就是引起别人负面情绪的原因。
  
 一旦碰到身边的人有负面情绪时,就开始检讨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做的不对,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开心,或者觉得自己要让着对方,哄着对方,讨好对方,以让对方赶快开心起来。
  
 10、乡绅气质的研究者跟调查员也不太一样,尽管也有调查的色彩在里面。乡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那个村的情况摸得很熟,能够形成一个叙述。而且这个叙述是很内在的。什么叫内在呢?就是他能够把多数人活在这个系统里面的味道讲出来,他能够说清楚这个系统是怎么靠里面的人和事叠加出来,而不是靠外在的逻辑推演,所以他用的语言也基本上是在地的语言,是行动者他们自己描述生活的语言。
  
 11、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所以能支持起那么大的国家体系,很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它怎么处理小地方和大地方、边缘和中心的关系。它的办法是意识上的“内在化”。比如我们看过去的地方志,也就是地方上的媒体和出版物,它们体现出来的对帝国的想象,跟我们今天心目中的图景很不一样。它不是说北京高于我们,我们地方是边缘、从属于帝国。它的想象是,帝国的基本原则,即儒家伦理,是内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的,不管你在哪里。所以每个“地方”都有一套帝国,除了没有皇帝。它所想象的地方与中心的关系不是等级化的关系,有高有低,而是像月照千湖,每一个湖里都有自己的月亮,靠这样构造一个共同性。所以说内在化。乡绅去首都当官不一定是欢天喜地的事情,因为家乡是他的最重要的意义世界。考上状元、当宰相当然很好,家眷常常还留在家乡,而且一不当官,马上回乡。所以有人说,中国开始现代化的象征之一,就是官僚退休不回家乡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循环性的关系被打断了。告老不还乡,点出了中国的中心和边缘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主要是农民)的关系,在现代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地方,大部分知识分子没有到外面去当官,就成为乡绅,他们对自己所在地方的那个小宇宙有一种自洽。他们不太需要、不太渴望被外在的系统所认可,外面的人是否注意到他,他写的东西会不会广泛流传,对他来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小世界的事情说清楚。这就意味着他对日常细节比较在意,比如吵架、结婚、丧礼、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觉得这些是很有味道的事情。但乡绅又跟刚才讲到的现代意义上的调查员不一样,调查员是受过训练的调查员,比如人类学学者也要注意细节,但乡绅对细节的观察是要构造出一个图景,塑造出一个叙述,这个叙述要反映事实,而且要说给内部的人听,所以一方面可以说是很细致、很实证;另一方面又很注意总体的结构,这是很多现代调查员特别是统计方面的调查员不会注意的。
  
 再一个,乡绅会做伦理判断,在观察社会的时候要判断某个现象是好还是不好。调查员不搞这个,调查员要搞价值中立,只看事实,而事实对社会的意义不是他考虑的重点。但是乡绅和道德家也不一样,乡绅的伦理判断不能完全按照书上写的标准来。他的伦理判断要和老百姓的实践理性对得上。儒家乡绅的伦理判断,很重要的考虑是和谐。不只是你一个人做得对不对,而且要看你做的事情和其他人是不是和谐。所以整体观就很重要,要看世界是怎么搭在一起的,其中政治经济关系非常重要,你看那些老人,对乡村、家户的账算得很清楚,人们赚多少钱,赋税是多少,彩礼多少为合适,都讲得清楚。但很多东西是靠意义搭在一起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值得尊重,什么东西见不得人,要靠意义把它们粘合在一起。乡绅是很实证的,因为他必须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他又特别注意意义的问题,他的思考又有很强的伦理取向。
  
 12、母亲永远是孩子的盔甲
  
 父亲永远是孩子的战车
  
 13、赠别 
  
 唐代 · 项斯
  
 鱼在深泉鸟在云,从来只得影相亲。
  
 他时纵有逢君处,应作人间白发身。

20220628读书笔记

4. 20220414读书笔记

1、有些人只要别人不高兴或很生气,自己就会产生很强的犯错感,甚至内疚。实际上这也是进入对方的框架。对方不高兴不等于他就是对的,你就是错的。千万不要仅仅因为别人生气就怀疑自己或妥协,他生气常常是因为他本身有问题,应该让他气死。 
  
  
 2、他对你的爱只值得放弃你对其他男人的爱,其他的都不值得你放弃。
  
 3、稍微停顿片刻,她出言询问,“听说过三倍安全法则吗?”
  
 苏寒一边推门,一边回答,“知道。意思是对于重要的生存物资,必须准备好三个不同的供应来源。这样一来,就算某个供应来源因为意外事故断绝,也不至于立即陷入危险。”
  
 4、所谓鬼打墙原理,是指把自己的眼睛蒙住,找个空地凭感觉走直线,最后会发现走的是个大大的圆圈。
  
 原因在于,人的两条腿长短和力量存在差别,这样迈出步伐的距离会有差别。比如左腿迈的步子距离长 ,右腿迈的距离短。长期积累走下来,肯定是一个大大的圆圈。
  
 平常之所以能走直线,是因为大脑不断进行修正。但如果周围参照物不明显,大脑也会失去方向感。
  
 5、永远记得,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别不信任。即便你的信任会让别人欺骗你,那也比你不信任要好。
  
 当每个人都很有爱、没有人会欺骗你时,要去信任是很容易的。但是即便整个世界都很有欺骗性,每个人都很虚假的想要欺骗你——而只有当你信任时他们才能欺骗你——但是即便是那样,你也要继续信任。
  
  永远不要对信任失去信任,无论那个代价是什么。而你绝不会有损失,因为信任本身就是那个最终。信任不应当成为一种工具,因为它有它本质的价值。
  
  如果你能信任,你就是敞开的。人们会封闭自己以便防备,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他们,或是占他们便宜。
  
 就让他们占你便宜!如果你继续去信任,那么一个很美的流动就会发生,因为不再有恐惧了。那个恐惧在于别人会欺骗你——但是一旦你接受这一点,就没有恐惧了,就再也没有什么障碍你敞开。那个恐惧比任何别人能带给你的伤害要危险的多。这个恐惧能毒害你的整个生命。所以保持敞开,并天真的无条件的去信任。
  
 你会开花,你会帮助别人开花,一旦他们意识到他们从来都没有欺骗过你,他们其实一直在欺骗他们自己。你不可能继续去无止境的欺骗一个人,如果他继续去信任你。那个信任本身会一再一再的把你丢回自己。
  
 6、随着行为主义公共政策兴起,政府父爱主义再度走入争议的舞台。政府父爱主义是解释“政府干预”和“个体自由”之间关系的理论话语。
  
 7、爱的24则运算
  
 林婉瑜
  
 5个笔记
  
 
  
 
  
  童话故事
  
 
  
 >> 睡美人蛮累的
  
 只想继续睡
  
 偏偏就有人一定要来吻她
  
 
  
 >> 龟兔赛跑的奖品是
  
 一箱红萝卜
  
 所以乌龟又从终点慢慢地 把红萝卜扛回去
  
 交给在路边睡觉的兔子
  
 
  
 
  
  十年
  
 
  
 >> 曾经做我最爱的人
  
 你是否觉得荣耀光彩
  
 这是一场无论如何都会结束的爱情
  
 你是那种无论如何都应该跟你爱一场的人
  
 
  
 
  
  对与错
  
 
  
 >> 你的药是错的,可是你的病是对的
  
 你走的路是错的,可是你的目的地是对的
  
 你的流浪是错的,可是你沿路唱的歌是对的
  
 你爱的人是错的,可是你的爱是对的
  
 太热的天气是错的,毛大衣口袋里的钥匙是对的
  
 你做的噩梦是错的,你的梦游路线是对的
  
 你弹的曲子不合时宜,可是那些音符是正确的
  
 经常的挫败是遗憾的,可是从挫败中诞生的诗是对的
  
 彻底的黑暗是错的,那些仅剩的星星是对的
  
 正襟危坐是错的,整夜跳舞是对的
  
 你犯的罪是错的,可是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对的
  
 
  
 
  
  社交
  
 
  
 >> 学不会世故
  
 至少可以
  
 学会回避
  
  
  
 回避因为我的不世故
  
 而造成的
  
 许多事故

5. 20220525读书笔记

狄金森全集
  
  
 艾米莉·狄金森
  
 58个笔记
  
 
  
 
  
  第1章 艾米莉·狄金森:一个谜(译者序)
  
 
  
 >> 我们能够猜出的谜 
  
     我们很快就瞧不起
  
 
  
 >>     艾米莉·狄金森和华尔特·惠特曼是美国诗歌星空中的双子星,这一点现在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了。
  
 
  
 >> 无不受到她的影响。而从玛丽安·莫尔、路易斯·博根到伊丽莎白·毕肖普和阿德莉安·里奇等一系列女诗人更是将她奉为诗歌王国中的“太后”。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艾米莉·狄金森虽然死后声名远播,但她生前却只不过是阿默斯特镇上的一名默默无闻的独身女子,在家里做饭,做针线,伺候老人,尤其是伺候缠绵病榻长达七年之久的母亲。只有十来个跟她通信的人知道她在写诗,其余的人,包括伴她终身的妹妹拉维妮亚在内,对她的诗歌创作几乎一无所知。 
  
 
  
 >> 艾米莉的外部经历十分简单,她一生不但没有出过国,就是出马萨诸塞州也仅有一次。那是她25岁时同妹妹一起随父亲到华盛顿和费城进行过两个多月的参观访问。除了还去过本州的波士顿和斯普林菲尔德等地寥寥几次外,她终生都待在幽静、美丽、守旧的阿默斯特镇。即便在这个当时只有三千余人的小镇,艾米莉·狄金森也并不引人注意,尽管她是当地的大家闺秀,她做的黑麦玉米面包还在农产品交流大会上获过二等奖。如一封寄给“狄金森小姐”的信辗转送到了好几个“狄金森”小姐的手中,发现都不是写给她们的后,邮政局长才让人将信转给了艾米莉,并且叮嘱如果不是写给她的,则立即退还,而这位邮政局长跟艾米莉并不陌生。但是到了后来,艾米莉却成了该镇乖僻得出了名的老处女。
  
 
  
 >> 十五年来,她一直足不出户,只是有一次在夜间悄然出行,借着月光去看一座新教堂。
  
 
  
 >> 她终日一袭白衣,据说她心智奇妙。她文笔很美,但却无人看到过她。她的妹妹在狄金森夫人的宴会上邀请我到她家为其母唱歌……人们告诉我这位‘奇人’会听见每一个音符—她近在咫尺,却隐而不见……难道这不像一本书?太有意思了。
  
 
  
 >> 希金森还记录了这位女诗人斯芬克司式的言谈,读者在《书信选集》中可以读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 他还记录了另外一句话:“她说,‘总有一件事情应当感激,那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自己,不是别人!”他妻子玛丽认为这句话出自狄小姐之口,实在太不着调。
  
 
  
 >> 总之,艾米莉在1850年代中叶以前是一个心理、行为完全正常的女孩子,为什么终身未嫁,甚至到三十多岁以后竟然过起上面描述过的修女式的生活?是她有意而为还是客观环境所致?至今仍然是学者们解不开的一个谜。
  
 
  
 >> 从诗歌、书信上判断,艾米莉显然在50年代中叶到1865年这期间经历了一番爱情上的风波,这场风波造成的感情危机导致了她于1864年的健康崩溃,诗歌创作从1862年的366首一下子减少到1866年的36首,1867年只有7首,这也标志着这场危机基本上已经过去。而后艾米莉的身体逐渐康复,但精神上却产生了关键性的变化,完全过起了隐居生活。
  
 
  
 >> 况且艾米莉生性敏感,很有心计,她的信极其隐晦曲折,有意不让人发现什么蛛丝马迹,有时隐晦处连收信人也颇感费解。
  
 
  
 >> 艾米莉已经47岁了,到了这个年龄,就算机会真的来临,长期闭门谢客过惯了精神生活的她,也未必下得了决心去做一回新娘。
  
 
  
 >> 以她的性情来看,艾米莉极有可能不会真正爱上任何一位世俗的男子,她所爱的归根到底只是她独立的自我和自己想象中的理想伴侣。
  
 
  
 >> 艾米莉最终没有让任何男子进入她的生活,只是通过书信来保持他们之间的联系,因为距离能产生美感,诗歌也只是她宣泄情绪的工具。 
  
 
  
 >> 就连她的哥哥也与她的好友苏珊结了婚,很快有了孩子,让她同时失去了两个可以寄托感情的人。
  
 
  
 >> 凡此种种,跟她失去恋人一样,对她逐步过渡到隐居生活和深化她的隐居状况起了极大的作用。她无限感慨地说,茫茫世界越来越大,而亲爱的人儿却越来越少。
  
 
  
 >> 艾米莉虽然足不出户,但通过书信跟人交往,跟她通信的有不少当时的名流。
  
 
  
 >> 所以她的心血、她的情愫完全倾注在写作上,绝对不是普通意义上那种清心寡欲的“修女”!
  
 
  
 >> 她的诗有很大部分写的是宗教题材,有人干脆称她为宗教诗人。她的书信不仅随处引用《圣经》,而且小小年纪就跟她的同学不断讨论死亡、永生的问题。
  
 
  
 >> 为什么狄金森不发表她的诗?在美国至少有三种答案。(一)她发表不了;(二)她决定不发表;(三)她决定不了—也就是说,她决定不了怎样发表她的诗作。第一种看法的意思是,狄金森无法原原本本地发表她那种反传统的诗歌。第二种看法的依据是狄金森写过“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
  
 
  
 >> 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最后的诗章》
  
 
  
 >> 这些诗当时引起了一番轰动,仅1890年的第一卷,一年之内就连印七次,1891年出的第二卷也在两年之内印了五次。
  
 
  
 >> 狄金森喜欢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1593-1633)。他的诗表面浅显而蕴意丰富,充满了精神上的矛盾,“上帝和我的灵魂之间的矛盾”,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的矛盾。他的诗比喻奇特,如把自己和上帝比作佃户和地主,而且十分口语化。这些特点在狄金森的诗里边有充分的表现。玄学派诗人尽量避免恬静、安闲的效果,而是运用奇崛、意外的意象造成石破天惊般的冲击力。
  
 
  
 >> 狄金森生活的时代,从文学环境上讲,是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但她的诗风洗练,没有浪漫主义的那种繁缛浮华,显然算不上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很难说继承了浪漫主义的余绪。
  
 
  
 >> 而她的诗的多层含义和非直线的、片断式的、跳跃性的表现手法倒是开了20世纪现代派的先河。从社会环境上讲,美国建国后最重大的事件南北战争就发生在她创作的旺盛时期,不仅惠特曼,就连一些保守的诗人作家都没有忽视这一重大主题,而狄金森的诗歌却对此没有直接的涉及。
  
 
  
 >> 最令人注目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诗都没有题目,全是编号,每首诗的左下方是估计的写作年代,右下方是发表年代。这就使一般的读者遇到了困难,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对写诗的场合或背景更是无线索可寻。
  
 
  
 >> 翻开狄金森的原文诗集,除了上面谈到的无题、编号外,另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短小。其中大多数诗不超过20行,最长的一首也仅50行,而用词节约,每行字数不多,所以狄金森的诗不仅行数少,而且每行都很短,这就形成了她的诗作经济凝练的整体特色。
  
 
  
 >> 诗人最善于捕捉一种鲜明的主观印象,再用最生动的意象把它再现出来。这首诗还完全体现了狄金森写诗的诀窍。“要讲真理,但要歪着讲—/成功就在于三弯九转。
  
 
  
 >> 一字线的使用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
  
 
  
 >> 有的人则就此探赜索隐,写了不少文章,指出了一字线在狄金森诗歌中语法上的、语义上的、韵味上的、节奏上的、音乐上的功能
  
 
  
 >> 标点符号也是诗人诗歌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单行8音节,双行6音节,用的是抑扬格,但尾韵为避免单词,不用谐韵,而用辅音韵
  
 
  
 >> 意象的鲜明、想象的奇特是狄金森诗歌的一大特点。
  
 
  
 >> 狄金森去世后先后出的一些诗选,企图把狄金森的诗歌概括为死亡、爱情、人生、自然四大类。但是我们知道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太丰富,把它认定为一个方面,就会忽略其他方面。
  
 
  
 >> 狄金森的大多数诗歌更是具有多层面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体会到不同的蕴涵。就拿前面引用的那首“灵魂挑选好自己的侣伴”来说吧,可以把它理解成择友的专一、爱情的真挚、对上帝的坚信、对隐居生活的决心或对诗歌献身的宣言。
  
 
  
 >> 对局外人来说,完全是个哑谜。信有时候暗指的东西,只有写信人和收信人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封信连收信人也感到莫名其妙,则未免有些奇特。
  
 
  
 >> 特洛伊的海伦会死,科罗拉多的海伦长生”
  
 
  
 >> 与狄金森终身未嫁又几乎是足不出户,表面上平如砥、直如矢的生活道路相比,海伦·亨特·杰克逊的经历则曲折、广阔得多。
  
 
  
 >> 狄金森生前默默无闻,死后逐渐声名鹊起,现在成了举世公认的伟大诗人。反观海伦·杰克逊,生前备受赞誉,如今仅成了一位历史人物。
  
 
  
 >> 我们经常嘲笑一些人写的诗是分行的散文,而狄金森的散文恰恰是不分行的诗歌。
  
 
  
 >> 她早期的书信可以说是对她的家庭、学校、朋友的非常详细、充满感情的描写,但中年以后,其散文书信就变得简短凝练,像她的诗歌一样,具有了谜的性质。
  
 
  
 >> 救世主写给全人类的那封信的唯一落款是,一名外乡人,你们收留我。
  
 
  
 >> 狄金森不用姓名称呼、落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不想暴露自己,万一信落在第三者手中,他或她也不知道是谁写给谁的。
  
 
  
 >> 艾米莉的哥哥奥斯丁说她爱在信里“故作姿态”,这从上面的落款中就略见端倪,这一点仍然反映了她写信的观点,是与“要讲真理,但要歪着讲”一脉相通的。
  
 
  
 >> 从信中反映出的狄金森另外一个个性特点就是凡事采取回避掩饰态度。
  
 
  
 >> 狄金森是通过书信写作和诗歌创作来保全她独立的人格的,书信和诗歌一样,都为她提供了释放内心压力的途径。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目的;
  
 
  
 >> 狄金森喜欢谜,喜欢叫人当谜猜。她的诗,她的文,她的人完全都是难猜的谜。一百多年来,人们在猜谜的过程中既得到欣喜,又迎接挑战,同时促进狄金森研究长盛不衰。
  
 
  
 >> 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给诗下的定义是:“诗就是在翻译中丧失的东西。”
  
 
  
 
  
  第2章 附录
  
 
  
 >> 诗人是选择孤独而完美的,渴望表白又惧于流俗,诗是诗人的生命,也是诗人的生活,诗人宁可自己受创也不愿诗受伤,哪怕是皮毛
  
 
  
 >> ,可诗人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对外无可奈何,此之困扰狄金森也不例外。
  
 
  
 
  
  第3章 卷一 诗歌1-494
  
 
  
 >> 我有一只春鸟 
  
     为我高歌长啸— 
  
     诱来一片春光。 
  
     夏天姗姗地来了— 
  
     玫瑰慢慢地开了, 
  
     旅鸫不知去向。
  
 
  
 >> 层林时而粉红— 
  
     时而一片棕黄。 
  
     山峦时而卸下盛装 
  
     玉立在故乡的后方。 
  
     往往有座山头戴上凤冠
  
 
  
 >> 如果想起就是忘记, 
  
     那我就不再记忆。 
  
     如果忘记就是想起, 
  
     我多么接近忘记。
  
 
  
 >> 如果她曾经是枝槲寄生 
  
     我曾经是玫瑰一朵— 
  
     在你的桌子上结束我天鹅绒的一生 
  
     那是何等的快活—
  
 
  
 >> 给我把落日用杯子端来, 
  
     估量一下晨光酒壶的盛载 
  
     说说看有多少朝露, 
  
     告诉我清晨能跳多远—
  
 
  
 >> 我为美而死—然而 
  
     很难适应这座坟墓 
  
     一个为真理献身的人 
  
     这时躺在我的邻屋— 
  
     他轻柔地问“我为何而亡”? 
  
     “为了美”,是我的表示— 
  
     他却说“我—为了真理— 
  
     美真是一体,我们是兄弟”— 
  
     于是像亲人夜里相逢— 
  
     我们隔墙侃侃而谈— 
  
     直到青苔蔓延到唇际— 
  
     并把我们的姓名—遮掩—

20220525读书笔记

6. 20220707读书笔记

1、自己本是山川,情爱如云聚散。
  
  
 2、女性如此美好,却依然爱上男人,其实恰恰说明了,女性的阴暗面非常大,才会通过男人去祸害世界的啊。
  
 女人把母性给了男人,世界从此堕入地狱模式。
  
 3、或者说,我这些年渐渐发现了“自信”两个字的真正含义。我以前一直觉得,“自信”的意思是“我已经现在好厉害了”,其实不是的,“自信”应该是“我现在虽然还不厉害,甚至差得还远,但我相信努力可以让我未来成为厉害的人”。货真价实的“自信”一定包含了对自身现状的承认,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假以时日,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4、很多不信邪的女孩跑来和我说“姐姐原来你说的是真的,男人都是一样的” 不要不信邪,男人真的都是利益导向生物。你别看现在他对你很好,要什么给什么,等你们之间的利益不在了,或者出现了比你更好了,他照样和你分手冷暴力推锅。说不信的,都是社会经验少的,你觉得他是例外,其实是时候未到。对你越好的,将来越狠心。
  
 5、自从跳脱了异性恋语境,将脑子里多年被社会、文学、影视灌输的包容、牺牲、忍耐、向男人示弱的“美好”品德彻底清除,我突然无法参与两性关系的讨论了。不管是看身边人还是看以前的自己和男人交往时的状态,只剩下四个字:这都能忍? 
  
 6、我要把我的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毛姆《面纱》 
  
 7、能量高一点儿的,内聚的自我比较强大。
  
 这样的人在关系和社交中很容易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也就是能把别人和自己独立来看待,很快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并欣赏和使用。这类人无论男女,无论恋爱还是普通交际,都容易把路越走越宽,人际关系网越来越大。
  
 8、中国人向来有一种“天下”观,今天看来,它并非“世界主义”,而是集体自我中心。出离这一限制,并不容易。
  
 9、当女性内在开始依赖”两性性缘“,靠异性和“爱情”来生活,大部分也就开始了精神世界的流浪人生。
  
 内心永远都被注射入一种渴望:我一生渴望被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苦,免我惊,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摘自《时有女子》)
  
 10、在想这种维护“集体”的敏感性和和自觉性是不是Z的基因。

7. 20220709读书笔记

1、最有本事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几时离开牌桌的人。——亦舒
  
  
 2、身弱之人应懂得深藏不露,不提家业不透露收入情况、不谈末来之事、闷声发大财。
  
 如经常谈空时,不脚踏实地,往往不是好事,能做到不显山不露水,有希望办成之事,都会往往落实。 
  
 3、“如果一项美德只有男性需要具备,却并不同样要求女性,它的实质是一个阴谋。如果一项美德只要求下位者具备,却不要求上位者,那它的实质是一种剥削。” 
  
 4、不要追求内心平静,而是要敢于直面现实。
  
  
 直面现实时,即使晕倒,也比掩耳盗铃的虚假平静更能让你成长。 
  
 5、1992年,得知中国情人去世后,78岁的杜拉斯又将这个故事重写了一遍,书名叫做《中国北方的情人》。法国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皮亚芙(法国通俗女歌星)老唱同样的曲子,杜拉斯老写同样的文章。
  
  
 6、做人、吵架从不自证开始
  
 7、“当你想倾诉的话语已经涌到了舌尖,但是把那些话憋回去的瞬间,从那个瞬间起,你就成为了大人。”
  
 ——《我的解放日记》 
  
 8、反观男人接受的教育一直在向他们灌输财富和权力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不会刻意强调爱情的必要性,他们不缺认同感更不缺爱,所以也不会想从恋爱关系里寻求认同感而更倾向于在恋爱关系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他们不会有“被女人爱才有价值”的观念,相反他们会有自己是定义别人是否有价值的那一方的优越感
  
 9、网见一个比喻:“一个人被卡着脖子快断气了,有建议人工呼吸的,有建议西医的,有建议中医的,还有建议跳大神的,就是没人建议松开掐脖子的手的”。
  
 10、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11、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12、她就安静地坐在那里,指尖搭着一片翠叶,腮旁一朵开得愉快的莲。隔着西处的柳帘,有人高声问了一声阿棉在哪?她便不舍又匆匆地站起来,微抬莹莹的脸,向着来声处清脆地唉了一声。掸了掸肩上落的莲蕊细粉,踏着塘中石梗上的青苔走了出去,单留下那朵红莲渐向凋谢里开着。

20220709读书笔记

8. 20220321读书笔记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许渊冲
  
 29个笔记
  
 
  
 
  
  序曲
  
 
  
 >> 即使以《诗经》第一篇《关雎》而论,联大人译为Cooing and Wooing(叫春和求爱),英文水平之高,不在哈佛人之下;用词巧妙,则远在英美翻译家之上。
  
 
  
 >> 如果要把《诗经》和同时代的荷马史诗相比,则朱自清认为《诗经》用“比兴”的方法来歌颂和平生活,比起荷马用“比而不兴”的方法来歌颂战争暴力和英雄主义,也不可同日而语。
  
 
  
 >> 但他认为文学高于生活,因为文学是浓缩的生活,哲学是汽化的生活,诗是液化的生活,小说是生活的固体化,戏剧是生活的爆炸化。
  
 
  
 >> 他研究历史,提出以诗证史的方法,他在诗中说:“玉颜自古关兴废。”说明帝王的宠幸往往关系到朝代的兴衰,因此研究杨贵妃的问题是唐代盛衰的关键。他写了一本《柳如是别传》,也是从“玉颜”的侧面来分析明清之交的文化精神的。
  
 
  
 >> 可见“玉颜兴废”之说,不但是在中国,而且在西方也有例证
  
 
  
 >> 不过与罗马大将同时的汉武帝虽然也爱“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却为了江山而牺牲了美人,他写了一首《落叶哀蝉曲》,也只是“以诗证史”了。
  
 
  
 >> 梁启超讲杜甫《石壕吏》时说:诗写得越真就越美,说明真即是美的道理。真或现实是平凡的,美却并不平凡。真加真如能等于美,那就是一加一大于二了。
  
 
  
 
  
  源头活水
  
 
  
 >> 江西全省高中一年级男学生都集中在西山万寿宫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在烈日下全副武装操练,没有自由,夜里还要起来站岗,睡眠不足,苦不堪言。
  
 
  
 >> 1938年至1939年,我和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同上大学一年级的英文课,叶公超教授讲赛珍珠的《荒凉的春天》时,课文中有一个动词的过去分词并不表示被动的意思,全班同学都没有发现,只有杨振宁一个人提出问题。当时大家只觉得杨振宁好学爱提问而已,不过小事一桩。等到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我才想到这是他善于发现异常现象的结果。1957年以前,物理学家都认为宇称是守恒的,他却能注意到不守恒的现象,结果得了大奖。十八年前,他发现过去分词不表示被动的用法,不就已经显示了善于发现异常现象的才能吗?这就是回忆可以起放大镜作用的一个例子。
  
 
  
 >> 翻译就是两种语言文字的统一
  
 
  
 >> 如何统一呢?把一个国家的语文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语文就是统一。在西方国家之间,这一点不难做到,因为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英、法、德、意、西等国的语文,约有百分之九十可以找到对等词,所以翻译比较容易。但是在中国语文和西方语文之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 西方国家之间的翻译基本上可以用对等译论,而中西互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就要用优化译论,甚至是创译论了。
  
 
  
 >> 再版时,我认为意似不如意美重要,音似更不如音美和形美受欢迎,于是恢复了原译。
  
 
  
 >> 据冯友兰说,我国古代“礼乐之治”的“礼”就是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乐”就是模仿自然界内在的和谐。如果说“礼”是“善”的外化,那么,“乐”就是“美”的外化。
  
 
  
 >> “礼乐”的教育在《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就可以看出来。《关雎》第一段一开始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guan guan)就是“咕咕”(gu gu),是雎鸠或斑鸠的叫声,因为“咕咕”是闭口音,在诗歌中听起来不够响亮,所以加上“安”(an)这个元音,写起来就是“关关”,听起来就响亮悦耳了。
  
 
  
 
  
  大学前夕
  
 
  
 >> 啊!还有什么比自由阅读更有兴味的呢?愿读就读,不愿读就玩,读既读了,玩也玩了,人也快乐了。记得从前读书,只是贪多求快,结果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真正领受了兴味的书有几本呢?说起来真是浪费了过去的光阴,特别是六年中学的。
  
 
  
 >> 记得从前老是在午饭后至上课前,或是在晚点名至熄灯号前的半个钟头,躺在床上看个一两篇,然后模模糊糊地睡去,觉得分外有味
  
 
  
 >> 冯友兰先生说得不错,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需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2.努力,3.机会。
  
 
  
 >> 我读的是不错的英译本,所以就萌生了要使中译本和英译本可以比美的念头。
  
 
  
 
  
  名师风采
  
 
  
 >> 华兹华斯是自然中见新奇,柯勒律治是新奇中见自然,拜伦是表现自我的诗魔,雪莱是追求理想的诗神,济慈是沉醉于美的诗人。
  
 
  
 >> 吴先生不但自己背诵,也要求我们多背诗。考清华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有一个必考的题目,就是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英文诗。
  
 
  
 >> 他最善于提纲挈领,认为柏拉图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一”“多”两个字:“一”指抽象的观念,如方、圆、长、短;“多”指具体的事物,如方桌、圆凳
  
 
  
 >> 柏拉图认为先有观念,然后才有事物。如果没有方桌的观念,怎么能够制造出方桌来?他还认为观念比事物更真实,因为方的东西、圆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没有方的观念那么方,没有圆的概念那么圆。因此,一个人如果爱真理,其实是爱观念超过爱事物,爱精神超过爱物质,这就产生了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观,后来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 但理想化的对象一成了现实中的对象,理想就会破灭,因此,只有没实现的理想才是完美的。但丁终身热恋贝雅特丽齐,正是因为她没有成为但丁夫人呵!
  
 
  
 
  
  钱锺书先生和我
  
 
  
 >> 钱锺书“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里,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才的警句”。
  
 
  
 >> 冯友兰谈到金岳霖时说:“他的长处是能把很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我的长处是能把很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
  
 
  
 >> 他把孔子的政治哲学概括为“礼乐”二字,又把“礼”简单总结为“模仿自然外在的秩序”,把“乐”简单总结为“模仿自然内在的和谐”。
  
 
  
 >> 吴宓从来就是一个喜欢不惜笔墨、吐尽肝肠的自传体作家,他不断地鞭挞自己,对读者推心置腹,展示那颗血淋淋的心。然而,观众未必领他的情,大都报之以讥笑。”
  
 
  
 >> 记得钱先生讲大一英文时说过一句妙语:To understand all is to pardon all.(理解就是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