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采取了什么方案一举歼灭吴国的?

2024-05-04 19:00

1.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采取了什么方案一举歼灭吴国的?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采取了什么方案一举歼灭吴国的?通过晋灭吴之战,司马炎南伐灭吴。具体如下:
一,晋灭吴之战是统一全国的关键性重要战争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案一举歼灭吴国的呢?是通过历史上著名的晋灭吴之战。司马炎通过这场战争不但灭了吴国还顺带统一了全国。所以说晋灭吴之战在司马炎统一全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晋灭吴之战,公元279年至公元280年。 一年的时间内司马炎统一了国家,通过这一战,更是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可谓是一举两得。而晋灭吴之战是司马炎统一全国的关键性重要战争。

二,通过晋灭吴之战,一举歼灭吴国而通过晋灭吴之战一举歼灭吴国,这场战争也可以说是历史上自秦以来作战最短,最迅速的统一战争。耗时一年多,司马炎便将这吴国拿下。通过这场战争不但是统一了国家,更是打响了自己的名号,稳定了自己的王权地位。南伐灭吴之后,建立了晋朝,随后统一中国,建立太康盛世。在位初期革新国政,进行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改革,在歼灭吴国之后的数年内,司马炎却变得十分怠惰,整个人变得骄奢,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导致了多年后晋朝被刘裕所灭。

三,司马炎一生造诣非凡,立过不少丰功伟绩,中后期变得奢侈怠惰司马炎早期造诣非凡,有着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例如南伐灭吴,统一中国,建立太康盛世,但是或许是在司马炎看来,天下似乎已然安定,于是在灭吴之后的数年内,司马炎变得如同另外一个人一般,整个人变得娇奢变得怠惰,对待自己国家的各种政务不管不顾。这一些列的行为为自己的国家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导致在公元420年被刘裕灭晋建宋。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采取了什么方案一举歼灭吴国的?

2. 司马炎灭吴的时候动用了多少兵力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在三国之中,蜀汉是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先被消灭的国家。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在魏灭蜀之战中,司马昭派出了18万大军。当然,对于这18万大军来说,大部分都被钟会所掌握了,并且被姜维挡在了剑阁一带。在此基础上,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灭蜀,派出了18万大军,西晋消灭东吴时,则动用了多少兵马呢?
一
首先,公元263年8月,魏灭蜀之战正式开始。此战,曹魏的18万大军兵分三路。其中,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两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出自三国志)进军汉中。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魏灭蜀之战中,钟会承担了主攻的任务,而邓艾和诸葛绪,则承担着牵制和阻挠姜维的任务。


不过,在姜维成功甩开牵制,撤回到剑阁一带后,诸葛绪大军的基本上被钟会掌握了,也即钟会手中直接握有15万大军。当然,对于钟会率领的15万大军,一直被姜维挡在了剑门关之外。在此背景下,邓艾虽然只有数万兵马,却冒险采用了偷渡阴平的策略。对于姜维来说,因为需要抵挡钟会,所以无法回援成都。最终,邓艾击败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等人,成功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从而彻底消灭了蜀汉。值得注意的是,蜀汉灭亡的17年后,西晋才消灭东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二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一统天下的战争。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为了消灭东吴,西晋动用了20多万大军,也即只比消灭蜀汉多出三四万人。而这,显然不能说是较多的兵力了。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其整体兵力,不过10万人。所以,司马昭派出18万大军来进攻蜀汉,无疑是具有碾压优势的兵力了。但是,相对于蜀汉,东吴在灭亡时,仍拥有23万大军。
因此,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仅仅派出20余万兵马,在兵力是不占据绝对优势的。当然,虽然西晋派出的大军数量,不如东吴的整体兵力,不过,东吴的23万大军,也无法全部用在防御西晋上,毕竟东吴的地域相对辽阔,交州等地也需要留下一定的兵力来防守。而这,无疑是晋武帝司马炎有信心凭借这20余万大军消灭东吴的底气。


三
晋灭吴之战开始于公元279年十一月,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也即公元280年,西晋大军攻克丹阳城(今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军夹击大败而归。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场战役的失利,直接决定了东吴的灭亡。在此基础上,晋军将士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吴国都城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东吴宣告灭亡。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虽然可以调动更多的兵力,比如30万人甚至40万人,因为在吞并蜀汉之后,西晋的兵力,无疑超过了之前的曹魏。在三国鼎立时期,曹魏共有45万左右的兵力,所以,对于西晋来说,整体兵力应该有接近60万人。不过,在公元280年前后,西晋之所以只派出20余万大军来消灭东吴,主要还是因为此时的东吴,已经是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了。
四
最后,众所周知,孙皓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孙皓即位初期,展现出励精图治的一面,但是,在小有成就之后,孙皓就变得昏庸残暴,这导致吴国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呈现出分崩离析的趋势。公元274年,当吴国大司马陆抗病重垂危之际,又向孙皓建议,将长江上游防守兵力增至八万以巩固西陵、建平等地的防备。但这些非常关键的建议均被孙皓置之不理。换而言之,面对西晋王朝的虎视眈眈,东吴孙皓不仅没有加强防御,反而残害忠良,促使东吴逐渐无人可用。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到了东吴之际,吴军士气的低落,战前便不断发生吴军将士投降西晋的事件。举例来说,当王濬军顺流东下,东吴皇帝孙皓命令军张象率一万水军前往抗击王濬军时,张象军一见西晋军的旗号便全部投降了西晋。并且,吴将陶浚奉命率军二万与晋军作战,要出发的前天晚上,部众也逃散一空,吴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晏等人未等晋军逼近,便主动交出符节印信而降。
凡此种种,都降低了西晋消灭东吴的难度。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魏灭蜀之战中,虽然蜀汉也出现了江陵倒戈的情况,但是,对于姜维、廖化、张翼、诸葛瞻等众多武将,无疑不是在全力抵挡曹魏大军,甚至有不少人直接战死沙场,比如诸葛瞻、诸葛尚等人。而就东吴来说,面对西晋大军的进攻,则呈现出望风而降的情况,这让西晋的20万大军,得以用时三个月就消灭了东吴。换而言之,如果东吴上下一心的话,完全可以支撑更久的时间。

3. 司马迁为何要给司马穰苴单独列传,难道他比吴起、孙武都厉害?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很多人会想到《孙子兵法》,其实这只是其中最有名气的罢了,另外《吴起兵法》、《孙膑兵法》其地位亦不容忽视,而写这些兵法的各个都是不世出的名将(军师)。

不过,除了上述三本兵法,还有另外一本比较有名,就是《司马兵法》,而此书的作者是司马穰苴,太史公司马迁曾评价此书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


孙子兵法

意思是说,我(司马迁)读司马穰苴写的兵法,感觉深不可错,夏商周三代的战争,也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内蕴,此等评价,足见司马穰苴此人之大才,不过可惜的是,这本兵书大部分都失传了,这也就导致了其社会影响远远没有《孙子兵法》那样深远。

能写出兵法的将军,都不简单,那么司马穰苴究竟有何能能耐呢?

司马穰苴自请监军。

司马穰苴,名为田穰苴,他的祖宗是陈国人,后来陈国发生了叛乱,就逃到了齐国,成为了齐国的名门望族,他的后代则完成了田穰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就是在齐国取代了姜氏的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田穰苴是田氏的妾生之子,地位很低下,齐景公掌管齐国之时,燕国、晋国总会时不时的骚扰齐国,不过糟糕的是,齐国节节败退,而齐景公一时竟无将可用。


战争前夕动员会

齐国名相晏婴就向齐王推荐了田穰苴,按照晏婴的话田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齐景公一听大喜,立即召见,经过一番“面试”,打算委以重任,但是这时候田穰苴却不愿意了,还指明让齐景公给他安排一个监军才行(《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原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监军,顾名思义,监视将军和全军的一举一动,有时候将军的命就会葬送在监军的手里,这也就导致了将军和监军自古矛盾重重,那么司马穰苴为将为何却自请君主委派监军?其实这一切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司马穰苴斩杀庄贾。

齐景公一听,觉得田穰苴真是大齐的好臣子啊,于是二话不说派了近臣庄贾充当监军,田穰苴就和庄贾约定了明天到达兵营的时间,就先行离去,庄贾也是异常高兴,觉得天上掉下个大官,于是亲戚祝贺的酒席,那是来者不拒。

当然庄贾也没有把田穰苴放在眼里,毕竟他认为自己是监军,军队当然是他说了算(《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所以第二天过了田穰苴与他约定的时间,庄贾还没到达兵营,田穰苴那叫一个火啊。


战国时期战争场面

等到庄贾摇摇晃晃到兵营的时候,田穰苴二话不说按照军法斩杀了庄贾,还没等到庄贾的使者向齐景公求救而归时,庄贾的头颅就被挂在了军帐之中,全军为之震颤,后来庄贾的使者骑马而归有违反了军令,结果田穰苴又杀了数人。

结果,齐军上下无人敢言,不过相比较对于这些贵族的恨,田穰苴对普通士兵那是相当好,《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意思是对士兵的关系无微不至。

飞鱼说:

等到田穰苴整肃了军纪,士兵各拼死效命,在田穰苴的带领下,齐军不仅打败了燕、晋两国,还收复了齐国的失地(《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由于显赫的战功,田穰苴被齐景公封为大司马,自此以官职为姓,后世称之为司马穰苴。

将军和监军自古矛盾重重,司马穰苴为将为何却自请君主委派监军?其实这是司马穰苴用来整肃军纪的办法,从一开始齐景公任他为将时,他就想到了该怎么一举震慑所有士兵,继任让士兵拼死围棋效命。


战国时期的将军

可以说,司马穰苴自请监军只是一个幌子,利用贵族的命,征服士兵、强化军纪才是终极目的,只是庄贾和齐景公都没想到,司马穰苴从一开始就把这二人都算计了,由此可见司马穰苴之谋。

司马迁给司马穰苴单独列传,真是因为他比吴起、孙武都厉害吗,其实也不见得,关于司马穰苴的打仗的事迹很少,司马迁为此人单独作传,或许仅仅只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司马“。

不过,司马迁又说到: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这或许亦只是司马迁的”过分“的褒扬罢了,因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是因为有孙膑,按照太史公的说法,难道孙膑的两次大战能胜利是”借鉴“了《司马兵法》?

司马迁为何要给司马穰苴单独列传,难道他比吴起、孙武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