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是什么意思

2024-05-03 11:34

1. 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子,是指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俗称对联。是一种汉族所特有的文化,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
对子的发音规律:
1、字数相等:上下对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
2、节奏一致:上、下对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上、下对均为“二一二”节奏。
3、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即虚对虚,实对实;要避免同字相对。
4、结构相同: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长”。
5、平仄合律: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上句尾仄,下句尾平。

扩展资料对子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1、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2、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3、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对子是什么意思

2. 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子的意思:对联。
就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子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子艺术格调:
1、律诗格调:最初,对子多以五、七言为多,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词格调: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如徐达的故居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 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1]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春联
春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2]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3-4]
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

春联习俗
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5]

对联

对联
语言寻根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卡车”与“吉普”,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例:
中文: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英文:Lotus seed heart bitter.
Pear intra-abdominal acid.[5]
其它说法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他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回回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回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门书左右,吾傥康哉!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5]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主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3发展编辑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6]
对偶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传)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各种对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子衿》)、“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郑风·山有扶苏》)《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刘麟生曾说:“《道德经》仲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中国骈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武成》)、“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等等。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6]
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段为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全都是用对偶句组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对偶名句。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6]
律偶阶段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6]
举杜甫《登高》即可见一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
这首诗的颌联和颈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极为工稳。远胜过骈体文中的骈偶句。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律偶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6]
4示例编辑一字联
墨(对)泉
这是最经典的一字联。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此联还有另一种对法: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独角兽(对)比目鱼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
五字联
爱君希道秦(对)忧国愿年丰
翱翔一万里(对)来去几千年
半浸中华岸(对)旁通异域船
苞蔵成别岛(对)沿浊致清涟
六字联
云无心以出岫(对)鸟倦飞而知还。
岂能尽如人意(对)但求无愧我心。
竹雨松风琴韵(对)茶烟梧月书声。
行止无愧天地(对)褒贬自有春秋。
七字联
既闻山石无假色(对)亦知草木有真香。
卜邻喜近清凉宅(对)与客同参文字禅。
万里秋风吹锦水(对)九重春色醉仙桃。
千秋笔墨惊天地(对)万里云山入画图。
松叶竹叶叶叶翠(对)秋声雁声声声寒。
点灯登阁各攻书(对)移椅倚桐同玩月。
福无双至今朝至(对)祸不单行昨夜行。
八字联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对)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对)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金铣玉徽仙藻灵艳(对) 麟宗骥旅丽木离披。
丝竹同清当天合曲(对) 山水齐朗映日生文。
多字联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mò)墨(对)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5特征编辑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7]
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7]
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7]
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7]
严肃性和游戏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的

对联:宽怀益寿 寡欲延年
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对联的大师。
清末有个叫赵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武侯祠对联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7]6

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4. 什么是对子?

什么叫对子?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 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
  什么对什么的词对对子?  
 清·李渔
 
 【上卷】
 
 一东·其一
 
 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濛濛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 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东江上 漫漫朔雪冷渔翁
 
 一东·其二
 
 河对汉 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 月殿对天宫
 
 云靉靆、日曈曚 蜡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 皓月坠林鸡唱韵
 
 板桥路上 青霜锁道马行踪
 
 一东·其三
 
 山对海 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 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
 
 鹤舞楼头 玉笛弄残红子月
 
 凤翔台上 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其一
 
 晨对午 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 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球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 仙李盘根调国派
 
 沉香亭畔 娇杨擅宠起边风
 
 二冬·其二
 
 清对淡 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 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 云雨荒唐神女庙
 
 岱宗遥望 儿孙罗列丈人峰
 
 二冬·其三
 
 简对繁 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 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茸茸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五数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内苑佳人 满地春光愁不尽
 
 边关过客 连天菸草憾无穷
 
 三江·其一
 
 奇对偶 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 宝烛对银缸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 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 英雄天子汉刘邦
 
 三江·其二
 
 颜对貌 像对厐 龙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竺 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舱
 
 柳堤驰骏马、花苑吠村尨
 
 酒量微酬琼香颊、香尘没印玉莲跄
 
 诗写丹枫 韩文幽杯流节水
 
 泪弹斑竹 舜妃遗憾积湘江
 
 四支·其一
 
 泉对石 干对枝 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 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 泼墨对传卮
 
 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
 
 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
 
 万里烽烟 战士边头争保塞
 
 一犁膏雨 农夫村外尽乘时
 
 四支·其二
 
 菹对醢 赋对诗 点漆对描脂
 
 璠簪对朱履 剑客对琴师
 
 沽酒价、买山资 国色对仙姿
 
 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
 
 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紫盖黄旗 天象预占江左地
 
 青袍白马 童谣终应寿阳儿
 
 四支·其三
 
 箴对赞 缶对卮 莹照对蚕丝
 
 轻裾对长袖 瑞草对灵芝
 
 流涕册、断肠诗 喉舌对腰肢
 
 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
 
 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
 
 湘竹含烟 腰下轻纱笼玳瑁
 
 海棠经雨 脸边清泪溼胭脂
 
 四支·其四
 
 争对让 望对思 野葛对山栀
 
 仙风对道骨 天造对人为
 
 专诸剑、博浪椎 经纬对干支
 
 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
 
 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
 
 金屋闭来 赋乞茂林提柱笔
 
 玉楼成后 记须昌谷负囊词
 
 五微·其一
 
 贤对圣 是对非 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 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 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 瀑泉垂地三千丈
 
 孔明祀庙 老柏参天四十围
 
 五微·其二
 
 戈对甲 幄对帷 荡荡对巍巍
 
 严滩对邵圃 靖菊对夷薇
 
 占鸿渐、彩凤飞 虎榜对龙旗
 
 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
 
 宽洪豁达高皇量、叱吒喑哑霸王威
 
 灭项兴刘 狡兔尽时走狗死
 
 连吴拒魏 貔貅屯处卧龙归
 
 五微·其三
 
 衰对盛 密对稀 禁服对朝衣
 
 鸡窗对雁塔 秋榜对春闱
 
 务衣巷、燕子矶 久别对初归
 
 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
 
 蟠......>>
  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子,就是对联的俗称 只是对联一般是书面语,对子是口头语,跟地域也有一定的关系
  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对子,也叫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一般指出好了上联让你对下联,下联必须紧贴上联,且上联是名词动词数词等,下联也必须是,通常成为对偶句。
  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对子也叫对联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望采纳
  围棋对子是什么  
 你说的是不是古代的对角星布局?
 
 古代几乎每盘棋都这么开局
 
 相对于“三连星”等布局,“对角星”更容易形成激烈的战斗局面,所以这种布局的难度较高,不易掌握好,现代棋手很少储。
  心对什么对对子  
 心是人体身上名词,平声,在二四六等偶数位置上可用身体上的仄声字来对,单数位置就不追究……
  请问扑克牌的对子是指什么?  
 扑克牌的对钉就是指两个点数相同的牌。
 
 如图:
 
 一副扑克牌有54张牌,其中52张是正牌,另2张是副牌(大王和小王)。52张正牌又均分为13张一组,并以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表示各组,每组花色的牌包括从1-10(1通常表示为A)以及J、Q、K标示的13张牌,玩法千变万化,多种玩法。
  爆竹传笑语的下一句对对子是什么  
 爆竹传笑语 春风送屠苏
 
 爆竹传笑语 桃符迎新春
 
 O(∩_∩)O~
  朋友对什么对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对对子什么意思

问题一:什么是对对子  由一个人先提出(说出)上联,贰一个人用同样的语言形式答出下联,或反之。 
  统一性质的动词,名词!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近义词! 
  
   问题二: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对子,也叫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一般指出好了上联让你对下联,下联必须紧贴上联,且上联是名词动词数词等,下联也必须是,通常成为对偶句。 
  
   问题三:对对子的对对子的含义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问题四: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对子也叫对联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望采纳 
  
   问题五:“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就是对对联的意思,比如别人给你出个“春风”,你对个“秋雨”,这就是对对子。 
  
   问题六:什么对什么的词对对子?  清・李渔 
  【上卷】 
  一东・其一 
  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鳌∪障露蕴熘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 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东江上 漫漫朔雪冷渔翁 
  一东・其二 
  河对汉 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 月殿对天宫 
  云Α⑷洹±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 皓月坠林鸡唱韵 
  板桥路上 青霜锁道马行踪 
  一东・其三 
  山对海 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 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 
  鹤舞楼头 玉笛弄残红子月 
  凤翔台上 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其一 
  晨对午 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 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球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间 仙李盘根调国派 
  沉香亭畔 娇杨擅宠起边风 
  二冬・其二 
  清对淡 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 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 云雨荒唐神女庙 
  岱宗遥望 儿孙罗列丈人峰 
  二冬・其三 
  简对繁 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 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茸茸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五数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内苑佳人 满地春光愁不尽 
  边关过客 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江・其一 
  奇对偶 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 宝烛对银缸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 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 英雄天子汉刘邦 
  三江・其二 
  颜对貌 像对 龙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竺 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舱 
  柳堤驰骏马、花苑吠村 
  酒量微酬琼香颊、香尘没印玉莲跄 
  诗写丹枫 韩文幽杯流节水 
  泪弹斑竹 舜妃遗憾积湘江 
  四支・其一 
  泉对石 干对枝 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 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 泼墨对传卮 
  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 
  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 
  万里烽烟 战士边头争保塞 
  一犁膏雨 农夫村外尽乘时 
  四支・其二 
  菹对醢 赋对诗 点漆对描脂 
  [簪对朱履 剑客对琴师 
  沽酒价、买山资 国色对仙姿 
  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 
  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紫盖黄旗 天象预占江左地 
  青袍白马 童谣终应寿阳儿 
  四支・其三 
  箴对赞 缶对卮 莹照对蚕丝 
  轻裾对长袖 瑞草对灵芝 
  流涕册、断肠诗 喉舌对腰肢 
  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 
  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 
  湘竹含烟 腰下轻纱笼玳瑁 
  海棠经雨 脸边清泪湿胭脂 
  四支・其四 
  争对让 望对思 野葛对山栀 
  仙风对道骨 天造对人为 
  专诸剑、博浪椎 经纬对干支 
  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 
  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 
  金屋闭来 赋乞茂林提柱笔 
  玉楼成后 记须昌谷负囊词 
  五微・其一 
  贤对圣 是对非 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 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 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 瀑泉垂地三千丈 
  孔明祀庙 老柏参天四十围 
  五微・其二 
  戈对甲 幄对帷 荡荡对巍巍 
  严滩对邵圃 靖菊对夷薇 
  占鸿渐、彩凤飞 虎榜对龙 
  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 
  宽洪豁达高皇量、叱咤喑哑霸王威 
  灭项兴刘 狡兔尽时走狗死 
  连吴拒魏 貔貅屯处卧龙归 
  五微・其三 
  衰对盛 密对稀 禁服对朝衣 
  鸡窗对雁塔 秋榜对春闱 
  务衣巷、燕子矶 久别对初归 
  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 
  蟠......>> 
  
   问题七:什么是对对子  对对子也叫对联,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问题八:(我会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温和对严厉 
  浪费对节约 
  骄傲对谦虚 
  
   问题九:对对子什么意思  就是对对联的意思,比如别人给你出个“春风”,你对个“秋雨”,这就是对对子。

对对子什么意思

6. 对对子是什么意思

      对子(duì zi)映射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征,是汉族文学艺术形式。对子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那么下面是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对对子是什么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解释
         对子,是指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一种汉族所特有的文化,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
         2、对子的发音规律
         (1)字数相等:上下对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
         (2)节奏一致:上、下对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上、下对均为“二一二”节奏。
         (3)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即虚对虚,实对实;要避免同字相对。
         (4)结构相同: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长”。
         (5)平仄合律: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上句尾仄,下句尾平。
         3、有关古籍
         《声律启蒙》为清朝康熙年间湖南进士车万育所作,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和十一字对,即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如,
         第一韵“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钩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7. 什么是对对子

不是近义词。对对子就是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文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省吉安市,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

扩展资料
历史上最早的对子
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看过之后,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对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对对子

什么是对对子

8. 什么是对对子

对对子就是作对联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来源与发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