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么

2024-04-28 05:04

1.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么

企业今年发生亏损,税法允许用今后五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如果发生亏损当年估计以后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当年的亏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以下题为例:
A企业06年亏损600万,07—09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200万,200万,10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亏损当年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万
贷:所得税费用
150万
07年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50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万
08年09年分录同07年
06年确认了递处所得税资产,减少了所得税费用,使06年的未分配利润增加了600万*25%=150万(因为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话未分配利润将减少600万,而确认了减少了450万),面07年08年09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则冲减己确认的递处所得税资产,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我的问题是:
为什么在发生亏损时要确认这笔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样确认的意义为何?如果不确认的话,发生亏损时以亏损额直接冲减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不行吗?这样有什么不好呢?
答:
举个例子说明吧。
假设某企业,实现利润7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则:
应交所得税
=
700
*
25%
=
175万元
净利润
=
700
-
175
=
525万元
再假设,上述实现的利润700万元是分三年实现的,分别是:第一年发生亏损300万元,第二年实现利润500万元,第三年实现利润500万元,则:
第一年:
应交所得税
=
0
净利润
=
-300万元
第二年:
应交所得税
=
(500
-
300)
*
25%
=
50万元
净利润
=
500
-
50
=
450万元
累计净利润
=
-300
+
450
=
150万元
第三年:
应交所得税
=
500
*
25%
=
125万元
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
累计净利润
=
150
+
375
=
525万元
由上可见,上述两者的最终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再来看上述例子中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照理来说,两年分别实现了相同的利润500万元,在所得税税率相等的情形下,两年的税后净利润也应当是相同的。但是,两年的净利润却偏偏相差了75万元(450
-
375),究其原因,就是第二年实现的利润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用以弥补第一年的亏损而使得应交所得税税额减少所导致,即,第一年亏损影响第二年应交所得税减少额
=
300
*
25%
=
75万元。
为解决这一不尽合理的现象,所得税会计应用而生,即在上述第一年发生亏损时,即确认“所得税收益”(盈利时缴纳所得税,称之为“所得税费用”,相反,亏损时涉及的所得税称之为“所得税收益”),该收益形成一项资产,一种未来抵减税款的权利。于是:
第一年:
应交所得税
=
0
所得税费用
=
-300
*
25%
=
-75万元,即所得税收益75万元
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0
+
7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0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75万元
净利润
=
-300
+
75
=
-225万元
第二年:
应交所得税
=
(500
-
300)
*
25%
=
50万元
所得税费用
=
500
*
25%
=
125万元
应减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125
-
50
=
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5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元
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
第三年:
应交所得税
=
500
*
25%
=
125万元
所得税费用
=
500
*
25%
=
1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5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万元
净利润
=
500
-
125
=
375万元
可见,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意义在于,使得企业各年之间实现的净利润保持平稳,避免因税收政策的影响而导致各年间净利润水平的“不合理”波动。此外,确认递延所得税也使得企业确认的资产负债,更能合理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么

2.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吗

说说递延所得税那些事儿      企业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相应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应分别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一、什么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呢?      简单可总结为如下表所示:
      具体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所得税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2.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3.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二、递延所得税负债如何确认?      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外,企业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负债,体现了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即企业不应高估资产、不应低估负债。      【举例1】a企业于2019年12月5日购入一台100万元的新设备,会计上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零,税法上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      分析:2020年资产负债表日,该设备会计上计提折旧为20万元,税法上可计提折旧为100万元,则该设备的账面价值80万和计税基础0万之间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0*25%=20万元。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如何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如果不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举例2】a企业2018年工资总额为1000万元、计提职工教育经费为90万元,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分析:根据财税〔2018〕51号,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企业2018年的职工教育经费可以扣除80万元,10万元可以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则以后年度有10万元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0*25%=2.5万元。

3. 为什么说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

负债账面价值是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时经济利益流出,计税基础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金额之后差额。
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金额(与负债相关费用支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金额)。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则意味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为负数,及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
参考:注册会计师教材

为什么说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是递延所得

4. 为什么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要因为会计账面价值和税务的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为什

举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的原因:
甲、乙公司2013年的利润都是1000万,甲公司在支出中有一笔200万的罚款,而乙公司没有,那如果计算所得税时,如果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没有区别,每人都要交250万的所得税吧,这明显有失公允,罚款了,还少交了所得税,那所有的公司都不能再合法经营了,所以税务机关要求,甲公司这笔罚款不得税前扣除,甲公司的计税基础就是1200万,要交300万的税。还要注意,罚款产生的差异是永久性差异,将来也不得转回的。
再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属于暂时性差异。
丙公司100万购入一个固定资产,会计上认定折旧年限是20年,税法上则认定为10年,对于该固定资产,会计做账,每年折旧5万,税法则要求每年折旧10万,假如丙公司2013年取得利润1000万,税法上认为你丙公司少折旧5万,2013年你要按995来交所得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再以后年度会转回来的。
会计上认定折旧年限是10年,税法上则认定为20年,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了。
学中级会计实务的时候,专门有一章所得税,讲解递延所得税,我只能讲到这种程度了。

5.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递延所得税

1.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通俗的讲:暂时性差异,现在纳税调增,将来纳税调减,将来少缴企业所得税,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弥补亏损,因将来能""抵税""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2.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通俗的讲:暂时性差异,现在纳税调减,将来纳税调增,将来多缴企业所得税,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形成递延所得税负责。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递延所得税

6. 为什么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就是用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面用来计算应该交多少,计税基础用来计算实际交多少。
账面大于计税基础,本来应该交100,但是实际交了80,剩下的20没交,以后是要补回来的,是应该纳税但是没纳税的,所以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以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因为资产总额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一样,税法是双倍余额折旧,企业一般用会计的是平均年限法,这样就会产生差额,所以是前期少交,后期多交。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比如:一项固定资产,当前计提折旧低于税法规定的标准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在未来期间计提的折旧就会大于税法规定的金额,需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

扩展资料: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贷记本科目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原有的“递延税款”科目,更名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7. 为什么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为什么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8. 资产会计账目价值大于与计税基础就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在我国,除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以外,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在不同年度之间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可以以现行适用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扩展资料: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一)商誉的初始确认中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商誉,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0,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对其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否则会增加商誉的价值。
(二)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中,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由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确认。
(三)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不予确认: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产生应税金额,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出,但若企业能够决定这项经济利益是否流出和流出的时间,甚至可以使该项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内不流出企业,则其就不是企业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不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