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024-05-09 00:06

1. 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 新冠疫情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意义重大!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阻止疫情蔓延,与疫情相关的科研持续推进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期,现在要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完全准确的评估仍较为困难。但政府采取的持续控制疫情的措施有助于尽快控制疫情,防范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乐观估计,在强有力的控制疫情的措施下,疫情或主要集中于一季度,后续将逐渐缓解。我们后续对宏观经济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后续实际情况仍需视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调整。

疫情冲击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首当其冲,成为经济增长最大拖累因素。2020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将较上年底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参照SARS的情况来看,在疫情缓解后服务业的恢复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此外,2003年SARS疫情时,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低,但2015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50%。考虑到第三产业占比的攀升,即使本次肺炎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冲击与非典相似,那么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或高于非典期间。疫情导致的返工延迟、农民工推迟返城等因素将对第二产业的增速产生明显拖累。但是,在疫情缓解之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或加码,同时前期累积的生产力的释放也有望给第二产业增速在疫情缓解之后反弹提供机会。目前第一产业的生产旺季尚未来临,且农村地区疫情依然可控,疫情第一产业的影响或较小,我们认为第一产业仍有望基本上年同期持平。

PHEIC并不必然对经济增长产生大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疫情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长。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但从以往宣布的PHEIC主要波及国巴基斯坦和巴西的情况来看,被宣布为PHEIC似乎并没有对疫情主要发生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中国实际情况来说,虽然疫情之下部分国家对中国或中国部分区域采取旅行限制或在所难免,这必然会给中国对外交流带来不便,但也未必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服务业来看,入境游及其相关交通运输与国内旅游业发展状况及交通便捷度密切相关,在疫情之下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已然难以避免,即便没有PHEIC,入境游等相关业务同样难以开展,所以PHEIC并不会导致更坏的结果。从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来说,PHEIC也并不必然导致各国对中国出口品的限制,具体各国如何应对仍需视疫情的发展而定。在当前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海外国家提高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检疫要求或将导致我国出口雪上加霜。但从2019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出口交货值增速持续低迷,工业生产主要由国内需求带动,因此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否在疫情缓解之后能否反弹仍主要依赖于国内需求的恢复程度。此外,如果疫情能在一季度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PHEIC的持续时间或较短,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PHEIC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总而言之,PHEIC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并没有一些网络传言所渲染的那么突出,其影响如何仍主要取决于疫情的进展及严重程度。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将在一季度集中体现,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有较大程度的放缓,初步预计经济增长在3-4%左右。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被基本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和消费和生产计划的后置可能会给二季度经济反弹提供机会。在下半年,随着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力,经济增速或将回升,2020年全年呈现前低后稳的特点,疫情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个百分点以内。参考SARS的情况,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主要体现在2020年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对后续年份影响较小。由于疫情拖得越久,经济影响也就越大,同时考虑到世界卫生组织将此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续实际情况需视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定。

三、政策建议

疫情当前,首要任务依然是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但在抗疫同时可以适当采取稳预期、稳消费措施。加大疫情的防控,尽可能地减少疫情地扩散,缩短其持续时间,依然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和经济的快速下行。具体措施上,一方面有必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在进一步公开信息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疫情及经济走势的预期引导,避免预期混乱可能导致的经济秩序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在疫情高发期,可以适当支持电商、物流等企业有序开展业务,在疫情高发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资的平稳运输,促进居民部门消费。当前网络消费占我国社零额的比重已经高达20%,网络消费的快速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消费下行。

疫情缓解之后,稳增长节奏有必要适度加快,以促进生产的尽快恢复。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有必要加快节奏,并适当加大对服务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当前各级财政已经投入273亿元用于疫情防控,但受疫情影响,广义财政(包括专项债支出)投向基建领域的资金进度或将有所放缓,在疫情有所缓解之后,应加快一般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向基建领域的投放进度,尤其是需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与投放工作,尽快落实到位,以尽快发挥基建托底作用。此外,在此次疫情中,服务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不少服务业企业不得不关门歇业,对服务业企业有必要采取阶段性的税费减免措施,以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基调同时加强结构性调整,为企业恢复生产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贷款以及结构性降准等工具,加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为企业恢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再降准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此前认为,年初、年中及年末三个重要时点进行结构性降准操作,预计全年或有三次,除了1月份已经落地的一次降准外,主要的降准时间窗口在6-7月、11-12月。但在疫情冲击下,可视疫情进展适当增加降准次数或将降准时间窗口提前,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要。

3. 新冠疫情对中国疫情的影响

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来说,不仅是一场危机,更是一场考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是,病毒无情人有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以这场疫情为契机,化危机为机遇,化风险为财富,为中国应对各种风险危机、建设更加光明强大的未来,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战演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虽然尚未结束,但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也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防御重大生物风险的能力将会获得新的突破。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实战检验,既显示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性和成绩,也暴露了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为未来加快完善和改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活生生的数据和资料,并为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危机管理、风险防控中的运用和作用发挥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中国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这是SARS之后再一次向中国敲响了生物风险危机的警钟,促使中国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第二,人们的价值观念将出现新的变化。危急时刻最能显现人性的弱点和光辉。新冠肺炎病毒引发于野生动物的结论已经得到证实,长期以来人们奉行“万物皆为人食”观念,贪食野生动物而导致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各种病毒传染于人类,这次疫情后,无论从立法上还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动物伦理、价值观念上,都将有大的改善,人们将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善待野生动物。这次疫情防控阻击的实战,不但凸显了人的诚实、善良、正直、公正、爱心、勇敢的人性光辉,而且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将有一个新的升华,人们发自内心崇敬那些不怕牺牲、舍小我为大家的奋战在全国各地平凡的医护人员、战士、农民、工人,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的战斗者、志愿者、捐赠者,他们无欲无求、默默无闻所作的一切,显示出了人与人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人们的注意力焦点从权力、财富、名气转向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第三,新业态、新零售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疫情防控期间,人员隔离、商场、批发等人与人能够直接接触的服务停止、交通不畅,但整个社会秩序井然,人心稳定,商品供应充分,粮食、蔬菜、水果等事关人民民生的商品价格平稳,新业态、新零售居功至伟。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形成一体,几乎覆盖了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一切生活物品100%的需求,精彩地体现了在非常时期新业态、新零售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政府机关通过线上进行协调、指挥和调配,保障政府以及各地援助到疫区的物质源源不绝地供应,同时通过线上保障生产和消费的精准对接、高效调配;在疫情稍有缓解之际,又适时启动线上办公模式,那些不需要到现场的业态,诸如网红、自媒体等,大量人群开始在家办公。疫情防控期间得到检验并且行之有效的新业态、新零售,疫情过后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种线上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将会加速盛行、加速普及,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一个具有活力的个体中国、在线中国将会迅速崛起,中国将成为引领全球在线办公、新型办公的标杆。

第四,生物医药技术将得到大发展,中医中药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以健康为中心的产业将成为第一大产业。疫情爆发后,中国的医务工作者,面对这种尚未认识的新型冠状病毒,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症施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尤其是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古老的中医中药是保障人们健康、维护人民生命的宝藏,也警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保持健康。此次疫情作为一次生物危机管理的实战演习,促使人们提升对病毒的识别、判断、应对的能力,同时也检验了中医中药在这种突发的生物风险危机爆发后的效果,推动政府和科技界、医药界加大投入,加强对医药、医疗技术的攻关。因此,未来中国将会出现一批高品质的疫苗,生产出一批像青蒿素、盘尼西林等应对疾病的医药。

第五,中国的协同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与时间竞争、与速度赛跑的实战演习,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胜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大协作、大调度、大运转。中国人曾长期被诟病“一人是龙三人成虫”,缺乏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以事实粉碎了外人对中国人“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协调”的诟病。14亿中国人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自我隔离,而生产、生活、交通有序管控,社会秩序不乱,线上线下、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运转,没有合作精神、缺乏高水平的协调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疫情过后,人们总结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成功,必然不会缺席中国合作精神提高、协调能力提升这一话题,同时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速度和自信。可以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功,将会是中国人的自信能力乃至中国文明水平的转折点,世界一定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新冠疫情对中国疫情的影响

4. 中国以后新冠疫情是怎么回事?

截止到2022年12月14日,中国以后新冠疫情情况,是因为新冠对人类的影响力降低。截止到2022年12月14日,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信息可知,中国以后新冠疫情是新冠对人类的影响力在某些方面已经降低了很多,不足以威胁大家的健康。而且在新冠肺炎极有可能B类A管理回归B类B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5. 中国新冠疫情最严重是哪一年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3月11日,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 。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

8月18日,国家卫健委修订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钟南山入选。 2021年3月30日,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在日内瓦发布。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1年11月25日17时35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02284例,达到258830438例;死亡病例增加8155例,达到5174646例。
截至2021年11月25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60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308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8583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31548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342人。

中国新冠疫情最严重是哪一年

6. 中国新冠疫情最严重是哪一年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3月11日,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 。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

8月18日,国家卫健委修订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钟南山入选。 2021年3月30日,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在日内瓦发布。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1年11月25日17时35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02284例,达到258830438例;死亡病例增加8155例,达到5174646例。
截至2021年11月25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60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308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8583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31548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8342人。

7. 新冠疫情特征

新冠型病毒感染的症状特征主要是发热,干咳和乏力,少数患者会伴有呼吸不畅和腹泻等症状。1、发热:是新冠患者的主要症状,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没有发热表现,由于新冠病毒引发了肺部炎症,导致大量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对人体的体温中枢造成刺激伤害,从而产生发热。2、干咳:因病毒感染引起肺部组织的炎症刺激而引发咳嗽,干咳的现象因人而异。3、乏力:大多是由于肺部炎症反应引起的浑身无力现象。4、呼吸不畅:即胸闷,因为肺部炎症病变比较明显,人体肺泡功能衰退,从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症状。5、腹泻:由于病毒在人体内产生大量毒素,造成人体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此外,病毒在人体内还会造成酸碱失衡的现象,导致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轻型症状的患者表现为低热和轻微的乏力,没有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大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染源主要大多是新冠感染的患者,另外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一旦发现自身具有新型冠状病毒症状特征,患者要及时去医院上报并进行检查,听从医生的安排。首先要放松心情,不要过度紧张,注意观察个人感染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平时要注意休息,减少外出,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疫情特征

8. 新冠疫情对国内的影响

答:从大方向说对经济,民生都有大的影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国内多个行业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其中对餐饮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教育行业等行业的冲击可以说是最大的。
疫情期间,国内绝大餐饮消费收入成断崖式下跌,部分餐饮门店破产倒闭。旅游业进入了“冬眠”期,国内各大旅游景点游客稀少,宾馆游客入住率跌入谷底。
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城,封路和封居住小区等策略后,人员出行受到限制,铁路交通,航空运输,公路客运均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另外国际航班班次也大为减少,交通运输业经济损失较大。
对进出口型企业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进口零部件进来难,出口零部件难出去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出口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其中,对教育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时至今日,除初三因要中考开学外,幼儿园、小学、初一和初二开学的极少;高中除高三学生大多恢复了上课外,高一、高二学生也大多未开学;大学开学率仍旧不高。
对文化和体育界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原定体育赛事因疫情被取消或延期举行;原定文艺演出大多由直播改为录播,现场观众席基本上无观众。另外,疫情较重地区因大多数医院病房都改造为新冠肺炎病房,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类患者因医疗资源挤兑。
有少数人未能及时住进医院就医,导致个别患者病情加重而去世,这一点是比较遗憾的,有点令人惋惜。另外,民众的就业率有所下降,降低薪资在部分企业还时有体现,造成部分百姓收入有所减少,甚至极少数人至今还无收入来源,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度日。
其他方面:
另外,受疫情影响,国内人口流动相对偏少,少数企业用工短缺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