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与东盟合作得出发点和有利条件

2024-05-05 02:35

1. 中国加强与东盟合作得出发点和有利条件

1.经济常识
(1)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能加强发展中国—东盟各国的互利合作关系,有利于在国际范围内调剂资源余缺,参与世界资源的分配,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
(2)发挥比较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各自先进科技成果,增强各方自力更生能力.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还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对东盟国家来说,则可利用中国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工业体系和市场缓冲力,带动东盟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共同促进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双方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经贸交流,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借鉴东盟在某些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2.哲学常识
(1)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了一个双向互动、竞争开放的合作平台,将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
(2)发展的观点.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无到有,到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等,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分析.中国—东盟既合作又竞争,在合作中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强化合作.
(4)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2003年正式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成功完成,自贸区在2010终于全面建成.
3.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的对外职能.
(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是中国和东盟各国谋求长远发展战略,努力争取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的结果.中国与东盟由竞争走向“合作双赢”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各成员国积极履行各项责任和义务,这表明,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科技等领域.
(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是我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促进东盟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既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加速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中国加强与东盟合作得出发点和有利条件

2. 为何说中国与东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据报道,自“新马泰”首开中国公民团队旅游以来,中国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就一直交织着梦想,2017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的举办把双方旅游合作推向更精彩,未来的合作空间广阔。

报道称,中国与泰国、越南和柬埔寨是友好近邻,千百年来,中国与三国人民往来密切,旅游交往源远流长,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目前分别位列中国出境目的地国家中的第一、第四和第十一,三国现阶段接待中国游客总人数超过1100万人次。

入境方面,越南已经是位列中国前十的客源地,2016年越南旅华人数317万人次,增幅接近50%。泰国旅华人数接近百万人次。泰国和柬埔寨旅华人数的增幅都接近2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选择泰国、越南和柬埔寨作为入境游重点市场,进行重点推介,推出更多符合中国和东盟民众需求的跨境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中国和东盟互访游客数量”的任务要求。
希望双方的合作可以进步一的深入!

3. 如何理解中国东盟合作开启新征程

过去一年,尽管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大疫的叠加影响,中国-东盟关系依然迎难而上,逆势上扬,继续成为最成功的地区合作样板之一。在高层交往把舵定向基础上,中国和东盟相互支持,共克时艰,携手抗击疫情,力推复工复产合作,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关系不断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的签署,也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机遇,为双方继续深化利益融合、引领区域合作开拓了新空间。

如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步入“而立之年”,各自发展也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双方关系迎来了继往开来、提质升级的新契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东盟肩负着共同开创地区和平、发展、合作新时代的重任,这对双方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摘要】
如何理解中国东盟合作开启新征程【提问】
过去一年,尽管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大疫的叠加影响,中国-东盟关系依然迎难而上,逆势上扬,继续成为最成功的地区合作样板之一。在高层交往把舵定向基础上,中国和东盟相互支持,共克时艰,携手抗击疫情,力推复工复产合作,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关系不断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的签署,也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机遇,为双方继续深化利益融合、引领区域合作开拓了新空间。

如今,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步入“而立之年”,各自发展也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双方关系迎来了继往开来、提质升级的新契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东盟肩负着共同开创地区和平、发展、合作新时代的重任,这对双方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回答】
一是要深化抗疫合作,尽快彻底战胜疫情【回答】
二是要推动经济复苏,积极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回答】
三是要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回答】

如何理解中国东盟合作开启新征程

4. 如何理解中国东盟合作开启新征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形势,中国和东盟必须继续秉持伙伴精神,携手应对重大挑战。一是要深化抗疫合作,尽快彻底战胜疫情。王毅提出,中方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尽己所能向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回应各国需要,并与各国加强疫苗研发、生产、采购、接种、监管合作,提升地区公共卫生能力。新加坡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是给东南亚抗疫帮助最多的国家。相信在接下来的抗疫过程中,中国仍将是东盟国家的最强助力【摘要】
如何理解中国东盟合作开启新征程【提问】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形势,中国和东盟必须继续秉持伙伴精神,携手应对重大挑战。一是要深化抗疫合作,尽快彻底战胜疫情。王毅提出,中方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尽己所能向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回应各国需要,并与各国加强疫苗研发、生产、采购、接种、监管合作,提升地区公共卫生能力。新加坡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是给东南亚抗疫帮助最多的国家。相信在接下来的抗疫过程中,中国仍将是东盟国家的最强助力【回答】

5. 2016年中国与东盟有哪些合作重点?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达成、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机制化建设等。
落实好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五年《行动计划》和“2+7合作框架”,以明年办好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为契机,推动10+1合作在成熟轨道上稳步前行。将业已启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现有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继续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双方应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达成,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力争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创造稳定、有利和透明的商业环境,扩大服务贸易往来,并在农业、渔业和林业等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尽早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为构建更为完善的地区自贸体系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东亚地区的相关情况:
1、双方应乘“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的东风,继续推动海上合作。中方愿同东盟加强农业能力建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建设环保信息共享平台,探讨建立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携手实现绿色发展。
2、东盟各国支持中方关于举办东盟—中国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活动的倡议,支持2016年确定为“东盟—中国教育交流年”,欢迎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期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尽早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对接发展战略  提升发展水平促进东亚地区永久和平与繁荣

2016年中国与东盟有哪些合作重点?

6. 在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中,中国和东盟各自具有的优势分布有哪些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贸易关系、潜力及合作模式选择(农产品贸易视角)》内容简介: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并未取得像其工业品那样迅猛的增长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而这主要是由种类繁多的农产品贸易及非贸易壁垒所导致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是致使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缓慢、减少贫困计划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如何通过扩大农产品贸易,刺激农产品出口需求从而拉动农村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也已成为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策选择。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要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就必须团结起来,实现南南合作。另外,农产品中有很多产品是工业原料,在我国农业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力图利用贸易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约束。
中国与东盟近年来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而在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就正式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进程正式启动,两大区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经济利益上的冲突集中体现在农产品上。农业和农产品问题,一直是东亚经济体自由贸易区谈判中过不去的坎。但是,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五大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重点。
中国与东盟同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和层次,因而双边贸易关系可能以竞争性为主。但是,对于农业和农产品来说,其生产和贸易结构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中国的国土主要处于温带,而东盟国家基本上处于热带,这一农业气候差异导致双方在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从而出现了农产品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本文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验证了上述的假说,并且列出了中国与东盟现阶段处于竞争、互补贸易关系农产品的种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品相似性小于市场相似性,出口产品的差异造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另外,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小于各自的总体水平,说明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形式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两者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互通有无、互补余缺为主的贸易。
在互补贸易关系的前提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农产品潜力应该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文章利用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并且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已经出现了“过度贸易”,而中国与菲律宾和新加坡农产品贸易仍然表现为“贸易不足”。
另外,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机制条件下,互补的贸易关系应该能够促使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朝着稳定和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却没有呈现预期中的发展趋势,而是存在很大程度的波动。两个国家或者区域之间贸易量的波动可以由进口需求效应、结构效应以及竞争力效应三个因素加以解释。中国和东盟农产品总进口的增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两者双边贸易的波动;另外,从出口结构调整来看,虽然中国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以适应进口需求变化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中国对东盟进口农产品结构变化的反应度要明显低于东盟国家对中国进口变化的反应程度;从农产品竞争力变化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初级产品的竞争力正在逐步丧失,而东盟国家在此类产品中仍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下滑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竞争力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中国出口到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为了实证分析三类效应(因素)对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了CMS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额增长波动主要是受东盟国家进口需求因素的影响;而结构因素是次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金额增长波动也主要受中国进口需求的影响,但是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竞争力是影响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多少的次重要因素。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波动主要是受总进口需求的影响。而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削减关税,最终实现双边的自由贸易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也即通过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从而对各自总农产品进口需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本文认为: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是缓解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波动,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最根本和关键的途径。从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文认为:目前中国政府积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合作,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并且把农业确定为新世纪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促进效应直接与合作各方的贸易互补程度成反比,而和贸易保护程度成正比。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且两者之间现有的农产品贸易保护程度很低,因此,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不是很明显,从这一点考虑把农业高保护程度的日本和韩国排除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亚自由贸易区所应该有的对农产品的贸易促进效应。排除了亚洲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而建立起来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对经济和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存在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缺陷。因此,本文积极主张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同时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也即“10+3”模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不是现在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10+1”模式。
最后,基于中国与东盟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了三个可能的合作的领域:粮食生产与贸易、热带农业产业合作以及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新形势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靠市场的方法,加大粮食的进口比例和幅度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之一。东盟国家是比较可靠的粮食进口来源地。

7.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方面的举措有哪些?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达成、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机制化建设等。
落实好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五年《行动计划》和“2+7合作框架”,以明年办好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为契机,推动10+1合作在成熟轨道上稳步前行。将业已启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现有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继续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
双方应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达成,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力争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创造稳定、有利和透明的商业环境,扩大服务贸易往来,并在农业、渔业和林业等领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尽早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为构建更为完善的地区自贸体系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东亚地区的相关情况:
1、双方应乘“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的东风,继续推动海上合作。中方愿同东盟加强农业能力建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建设环保信息共享平台,探讨建立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携手实现绿色发展。
2、东盟各国支持中方关于举办东盟—中国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活动的倡议,支持2016年确定为“东盟—中国教育交流年”,欢迎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期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尽早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对接发展战略  提升发展水平促进东亚地区永久和平与繁荣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方面的举措有哪些?

8.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经贸合作,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

     D         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而不是竞争,①错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能从根本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②错误;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