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2024-05-14 15:57

1.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企业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棘手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堵截假信息的来源渠道上下功夫。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偷税漏税。其特点是: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和不交税的目的。多见于民营企业或效益好的国有企业。
2、粉饰业绩,为保“名”而造假。其特点是: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多见于上市公司和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以及昔日为省优、部优而今已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的企业。
3、为获利而造假。其特点是: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强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对条件不成熟的公司,财务资料做假便成为其首选捷径。还有的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虽然打着“为公”的旗号,但实质是为个人(主管领导,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庆联谊”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案件。其次,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但经营亏损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4、贪污盗窃,转移国家资产。其特点是:出具假凭证,收入不入账,办假手续报废资产,将账目搞乱,浑水摸鱼,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等。多见于管理比较混乱的中小国有企业。
针对企业经营者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因为企业产权的明晰为会计行为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经济上的利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下,资源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二、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并使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加强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在独立董事制度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在公司的治理实务上,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审计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指导和协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确保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摆脱经理层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三是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四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五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
四、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的制约经营者
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该机构有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员档案,建立了专业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处罚条例,一旦发现专业经理人员有违反职业道德标准行为的,将根据处罚条例,予以公示并记入档案,严重的取消专业经理资格,从而有效地制约经营者,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另外,还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从经济上制约经营者的行为,因为注册会计师与专业经理都属于高收入阶层,注册会计师要为审计失败承担责任,同样专业经济人员也要为其经营失败承担一定的责任。
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外,还应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主体应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即企业经营者,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更不是会计行为主体。民事赔偿制度可以增加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使得会计造假成本升高,从而遏止经营者造假。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2. 会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

3.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企业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棘手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堵截假信息的来源渠道上下功夫。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偷税漏税。其特点是: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和不交税的目的。多见于民营企业或效益好的国有企业。
2、粉饰业绩,为保“名”而造假。其特点是: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多见于上市公司和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以及昔日为省优、部优而今已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的企业。
3、为获利而造假。其特点是: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强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对条件不成熟的公司,财务资料做假便成为其首选捷径。还有的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虽然打着“为公”的旗号,但实质是为个人(主管领导,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庆联谊”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案件。其次,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但经营亏损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4、贪污盗窃,转移国家资产。其特点是:出具假凭证,收入不入账,办假手续报废资产,将账目搞乱,浑水摸鱼,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等。多见于管理比较混乱的中小国有企业。
针对企业经营者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因为企业产权的明晰为会计行为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经济上的利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下,资源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二、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并使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加强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在独立董事制度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在公司的治理实务上,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审计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指导和协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确保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摆脱经理层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三是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四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五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
 四、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的制约经营者
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该机构有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员档案,建立了专业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处罚条例,一旦发现专业经理人员有违反职业道德标准行为的,将根据处罚条例,予以公示并记入档案,严重的取消专业经理资格,从而有效地制约经营者,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另外,还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从经济上制约经营者的行为,因为注册会计师与专业经理都属于高收入阶层,注册会计师要为审计失败承担责任,同样专业经济人员也要为其经营失败承担一定的责任。
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外,还应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主体应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即企业经营者,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更不是会计行为主体。民事赔偿制度可以增加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使得会计造假成本升高,从而遏止经营者造假。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4. 如何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论文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3、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5、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地,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2、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3、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 .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4、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5.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范文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严峻打乱了市场秩序,使全部社会对会计信息发生了信赖的危机,形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要素许多,能够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一同作用,致使了虚伪的会计信息。文章分析了这两个要素,一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字: 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 内因 外因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经过财务报表、财务陈述或附注等形式向出资者、债权人或别的信息使用者提醒单位财务情况和运营作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本,会计信息关于国家方针来说,能够用来拟定准确的方针和计划,进步资本的制作和使用效益; 对公司来说,决策者能够根据会计信息来拟定生产计划,操控经济活动,促进生产开展;对出资人来说,能够了解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和财务情况,以便作出合理的出资决策。因而会计信息的实在性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质量,是当今大家议论会计作业时最为重视的论题,可是,严俊的事实是我国现在的会计信息存在着严峻的失真情况,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危害了会计作业的生命力,形成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许多丢失,会计信息失真严峻打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司、公司的形象,腐蚀和动摇了公司生存和开展之本,挫伤了广阔出资者的积极性,使全部社会对会计信息发生了信赖的危机,也使会计作业陷入了严峻的社会危机和价值危机,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而,上致国家领导,下致普通百姓,都发出了“不做jia账”的激烈呼声。
    形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要素许多,能够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关健,外因是条件,内因和外因一同作用,致使了虚伪的会计信息。
     1.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因 
    1.1公司及各种人员之间利益的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
    首要,公司利益作为根本性的利益,公司经过提拱虚伪的会计信息,能够虚增赢利骗得出资、借款乃至上市的`时机;能够虚增开销,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赢利,以到达偷税、逃税的意图。其次,是自个利益,公司的负责人使用自个的权利,指派会计人员人为地制作假账,或夸大事实骗得各方信赖,并因而到达自个升迁等意图,或私设小金库以获取不合法收益,或在变换运营机制过程中,运营者经过不实评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并吞国家的产业。再次,会计人员作为公司的职工,不能相对独登时开展作业而受制于公司负责人,其为了本身利益,往往会迫于压力而违背会计法规,依照领导的意图招摇撞骗,制作虚伪的会计信息。这些杂乱的利益联系构成了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部要素。
    1.2公司会计作业的从属性,进一步强化了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内因。
    我国大多数公司内部会计作业系统是公司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公司会计作业的从属性,决议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彻底掌握在公司自个的手中,这就为会计人员制作虚伪会计信息供给了便当条件。这也是虚伪会计信息难于发现和管理的根本要素。
     2.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外因 
    2.1会计法规、准则、准则本身的缺陷是虚伪会计信息发生的关健要素。
    会计作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作业,会计法规的拟定有必要有紧密的科学性,假如缺少科学性,就会有一些公司使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法来点缀财务报表、进步公司赢利,制作虚伪的会计信息。
    2.2对供给虚伪会计信息的公司和自个处分力度的不行是发生虚伪会计信息的重要要素。
    以往,对虚伪会计信息供给的职责人的处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给人以不得要领的感觉,而起不到震撼的作用,这就在客观上纵容了违法行为,致使虚伪会计信息的泛滥。
    2.3虚伪会计信息的发生还与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紊乱,会计人员的业务本质、涵养差有着亲近的联系。
    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紊乱,没一套健全的的内部操控准则和内部管理准则,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低本质的会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做犯错账,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联系、会计承认及计量作业紊乱等,一同也很难抵挡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制作假账也就更在所难免。
     3.怎么管理虚伪的会计信息 
    3.1加强执法力度。
    因为制作虚伪会计信息的首要意图是获取经济利益,因而,加大对首要职责的处分力度显得尤为关健。要避免对会计信息失真疑问查看不行,处分不力的情况,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姑息迁就。
    3.2加强会计部队建设,会面进步会计人员本质。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制作者,对虚伪会计信息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因而,会计人员有必要具有丰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通晓各种会计法规和准则,才干供给实在有用的会计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员要具有激烈的职责感,要有杰出的职业品德,只有这么,才干在利益的诱惑和权利的限制面前,不丧失准则,不图谋私利,让品德的天平一直倾向品德标准。因而进步会计人员的品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3.3进步注册会计师部队本质,用法制手法标准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应起到保护经济秩序,公正监证财务陈述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这一方面需求经过各种训练进步注册会计师部队的本质,更需求树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一致的法令系统来约束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行为,清晰注册会计师应承当的法令职责,经过法令手法严厉打击违背职业品德、与公司勾结一同供给虚伪陈述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然后确保这个职业的公正性,标准社会审计监督。
    3.4树立全国范围的信誉监督系统,发明杰出的信息真环境。
    安身严格执行《会计法》的基础上,树立一套全国范围规划领先的信息数据库,记载公司与自个的各种数据供各方查询,特别对不良的信誉逐个记载在案起到“黑名单”的作用,这么,让人一望而知的信誉记载必将到达惩假的杰出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碧.王中学.赖斌 重塑会计诚信[J].我国商界2010(5).
    [2]张苏彤.康才智 会计信息的法令性质研究[J].会计之友2010(9).
    [3]李池亮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J].年代陈述2011(8).
    ;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6. 论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有:
  1、加大财政人员培训力度,重视后续教育。
  2、完善监督体系,加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督责任。
  3、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4、对于屡次违规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陛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_人、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7.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摘 要】会计信息是公司运营办理和决议计划的首要根据,也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首要信息来源。这篇文章首要剖析会计信息的含义及其质量特征,引出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并加以剖析,在此根底上提出几方面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与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指会计单位经过财政报表或附注等方式向出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提醒单位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的信息。它对操控和决议计划有用,首要反映的内容有必要实在;其次具有及时性,过期的信息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第三,会计信息不是纯粹的数字符号,体现必定的经济联系。第四,对外发布的信息要口径一起。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方针存在着内涵的逻辑联系。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完成会计方针的根底,而会计方针是判别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底,有了方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就有了根据;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服务于会计方针,对财政陈述所供给的会计信息起着束缚效果。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即是决议计划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信息使用者作为准确决议计划的前提条件。若会计信息失真,其所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十分严峻的,将致使出资决议计划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本的无效装备。
     二、中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疑问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资本装备功率下降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体现:不一样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指公司选择了特定的会计办法而构成会计报表的信息发表倾向于某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构成一有些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有些人却与此相反;信息供给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公司办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一起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更具有信息优势。办理人员也许使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点缀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利调节。
    (二)会计信息陈述失真,致使数据不实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实在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有关决议计划者带来晦气影响的一种景象。从发作进程看,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以诈骗、作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曲解反映经济活动;二是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供给会计信息的进程中,因为片面判别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自身的局限性等,致使会计信息未能照实反映;三是会计操作致使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处理办法选用不适当,对会计事项的判别欠准确性等。
    (三)会计信息发表不充分,有关信息不能得到准确反映
    首要体现为公司对应发表的信息不作全部的发表,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办法,成心夸张有些现实、隐秘有些现实,误导出资者。有的公司乃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发表。
    传统财政陈述是以前史本钱为根底反映曩昔的财政状况和运营效果。但是决议计划活动的最明显特征是对将来出资活动的计划,是一种带有预期的经济行为。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未能对将来的有关财政信息进行发表,现在的报表无法发表与公司有关的各种不断定信息。一起,现行的会计信息发表首要受传统会计束缚,要点发表只能用钱银计量的财物,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非钱银性财物却不进行发表,这么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准确判别。
    (四)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少指导性
    现有的.公司陈述反映的首要是公司财政信息,其提醒的规模也局限于对财政会计承认与计量的买卖和事项,而疏忽非财政信息的首要性。因为公司环境以及公司自身还在发作改变,要对公司的将来开展作出猜测,仅依托曩昔的财政数据是不行的,而某些非财政信息更能提示公司将来的开展趋势。人们对公司的评估规范不仅仅局限于公司经济效益方面,信息使用者使用现有的会计陈述,难以对公司作出全部的评估。
    (五)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影响信息需要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与有关性密切有关的。仅就上市公司的发表情况看,公司年度陈述要在财政年度数月后才干发布,公司办理机构往往因为了解信息的不及时而难以断定一些重大事件是何时发作,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 会计信息时效与实践构成严峻的滞后,大大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也影响很多出资者的决议计划和切身利益。
    (六)会计信息传递不能满意不一样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有关性是具有相对性的,同一种信息对不一样的使用者以及在不一样时刻上其有关程度不一样,而现有会计系统供给的只能是对于全部者一起需要的通用会计陈述。这实践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信息处理进程的成果,只能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归纳的信息,但这种通用的会计陈述不能满意全部信息使用者的全部不一样决议计划的需要,其有关性只能是相对的。
     三、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监督系统,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法可依
    要树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系统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系统,完善内部操控机制。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效果,其非必须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内部监督,首要树立以强化内部办理为中心的会计办理系统,完善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其次,由审计部分根据有关法规对公司的财政预、决算及与财政收支有关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实在性、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公司履行内部财政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实在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办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完善会计制度、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自身的不断定性,最终断定的会计准则应对将来会计环境的改变有科学的的剖析和猜测,使会计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防止将来环境的不断定性对会计发作过多的影响。
    (三)清楚产权联系,树立符合国情的公司产权制度及其监督系统
    清楚公司的产权构造要强调以下两方面:一是国家作为社会的利益的代表,使公司方针与社会方针协调一起,国家作为国有公司全部者对公司拥有产权,并且作为社会办理者,也有监督公司会计信息的权利,一起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担任;二是公司职工所具有的专业化技术是一种人力资本,脱离这种人力资本,股东所拥有的实物资本就无法完成增值,所以公司职工也应构成公司产权制度的一有些。
    (四)进步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位置,注重后续教学
    一方面,要充分确保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其依法履行职责,清晰法律责任,才干确保和调集广阔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后续教学,努力进步财会队伍的政治、事务和工作道德素质。财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及有关知识,切实做到学有所用,变成有用、可用的高素质会计办理工作者,从根本上防备会计信息质量疑问的发作。
     四、定论 
    会计信息质量想要从根本上得到进步,首要要准承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系统存在哪些疑问,如对会计信息不对称、陈述失真、信息发表不充分、数据反映单一化、传递时效慢,没有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然后对于这些缺点,寻找改善办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开展和社会构造的不断改变,中国会计制度和政策也在不断改变,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会越来越进步及完善。
     参考文献: 
    [1]乐敏.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归纳版),2008.(12).
    [2]马鑫.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请求[J].商场现代化,2008(2).
    [3]公司会计准则[M].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
    ;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论文

8. 会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会计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制定不同的会计政策,如根据固定资产损耗情况的差异规定其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同时对同一会计事项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加速折旧法中年数总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