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

2024-05-04 16:00

1. 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一、发展环境 1.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标 3.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4.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三、产业结构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1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1.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四、城乡区域 13.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1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15.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16.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17.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2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六、改革开放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2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5.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6.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思路和对策研究。 27.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体系及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29.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七、人民生活 30.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33.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34.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 
 八、资源环境 35.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36.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37.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38.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39.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一、宏观经济环境1.十二五世界制造业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态势研究。2.十二五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研究。 
二、思路目标3.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研究。4.2020年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展望。
 三、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5.十二五促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6.十二五原材料工业(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7.十二五装备工业(航空、汽车、船舶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8.十二五消费品工业(轻工、纺织、食品、生物医药等)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9.十二五电子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10.十二五软件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11.十二五通信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12.十二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措施研究。13.十二五促进高技术工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研究。。14.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模式研究。
 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15.十二五 加快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16.十二五 工业技术改造思路和重点领域研究。17.十二五提高工业和通信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18.十二五工业、通信业标准化战略与对策研究。19.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人才培养战略研究。 
五、可持续发展20.工业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问题研究。21.推进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及措施研究。六、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2.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研究。23.推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对策和途径研究。
 七、改革开放24. 深化工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行业管理问题研究。25.“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战略和实施机制研究。26.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27.工业和通信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战略及对策研究。28.十二五保障工业行业产业安全的战略及政策研究。
 八、综合管理29.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体系研究。30.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监测体系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

2. 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容

法律分析:主要阐明 国家战略 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 社会管理 和 公共服务 职责的重要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3. 国家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立足首都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综合衔接、分级发布的组织方式,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系统谋划、科学实施,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核心内容:“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独领风骚,并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重新谱写未来产业发展新蓝图。

国家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

4. 国家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2]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5. 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的图书特点

本书内容准确、详实,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时代特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

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的图书特点

6. 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的图书目录

壹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国际环境极为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但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退出抉择艰难;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对我国来说,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要努力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在国际经济秩序重建中有更大的作为。国际经济板块位移的特点和趋势……………………………董小君(002)新一轮经济周期拐点及发展潜力分析………………………董小君(007)“十二五”时期中国面临的十大挑战…………许正中 杨玉珍(013)“十二五”时期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张占斌(019)“十二五”规划应突出三个功能……………………………张孝德(027)中国经济“高成本时代”的挑战与应对……………………徐 杰(033)人民币汇率改革配套措施的政策建议………………………马小芳(038)贰 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我国在制定“九五”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有所进展,但从总体上看,问题仍比较突出。集中表现为:一是发展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产业层次低,城乡、地区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投资消费关系失衡;二是经营方式粗放,投入多,消耗高,效益低,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既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有关,也同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还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有关。“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应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贸易模式,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重化工业增长过猛是当前结构矛盾之源……………………韩 康(05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周绍朋(055)以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王 健(064)建立“内生增长模式”应解决的战略问题…………………张孝德(071)调整产业结构 跨越式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李江涛(078)生态经济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导航开路……………………张孝德(082)转变贸易模式 迈向“贸易强国”之路……………………徐 杰(089)创新发展模式 大力培育创业型经济 ……………许正中 杨玉珍(094)叁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推进投资体制管理创新,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体制和金融体系。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则要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十二五”时期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张占斌(102)推进国有大型集团企业母公司层面股份制改革……………周绍朋(109)粮食安全的内外环境变化及粮食储备体制改革方向………张 青(114)对盐业管理经营现状及体制改革的建议…………金海宁 蔡春红(125)转变政府职能 构筑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许正中 杨玉珍(131)肆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与城镇化发展“十二五”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城镇化发展。继续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政府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务:成因、风险与出路………时红秀(138)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与推进城镇化发展………………………张占斌(158)构筑统筹城乡与城市化战略路线图………………许正中 杨玉珍(164)城镇化 化什么 怎么化………………………………………车文辉(170)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付明星(176)伍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富民强国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要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富民强国的目标迈进。初次分配应兼顾效率与公平,让各种要素遵循市场原则取得收益,并加强对不合理因素的调节。再分配应以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发挥城镇化在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中国就业进入新阶段………………………惠双民(184)“十二五”时期国民收入分配对策研究……………………惠双民(189)“十二五”时期中国消除贫困的战略取向…………………樊继达(195)“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的三个重点………………………丁元竹(200)陆 加快区域发展与创新区域经济政策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继续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采取强用力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给予支持。一是制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现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三是发挥宏观政策措施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引导作用;四是支持推进重点地区、重点地带的开发与发展;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协调互动机制;六是加强协调配合,全面落实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思路与政策问题的讨论…………………时红秀(208)加大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范立会(217)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适时调整税收政策………………袁 波(222)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考与建议……………………王秉衡(228)关于建立“西双版纳生态经济特区”的建议………………陈学刚(233)“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公共产品治理的重点……………樊继达(242)后 记……………………………………………………………………(247)

7. 国家十二五规划具体内容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建议》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考虑: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这就要求我们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把这些重要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必将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还要看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为此,《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在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五个方面。《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目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长短结合,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紧密衔接,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二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明确了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这就使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更加突出,并有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抓手。《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既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也留下空间。“十二五”规划将根据《建议》确定的目标,提出包括少数约束性指标在内的具体指标,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国家十二五规划具体内容

8.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