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多大?

2024-05-09 22:24

1. 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多大?

行业主要企业:东软集团(600718)、中兴通讯(000063)、中国电信(00728.HK)、网宿科技(30001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用友网络(600588)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中国细分云计算市场规模、
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07年以来,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场引入阶段,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在中国出现,客户对云计算认知度较低;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并且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踏入这个行业;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时候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厂商们开始从更加成熟优秀的解决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第四个阶段是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偏小,落后全球云计算市场3至5年,且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SaaS市场仍缺乏行业领军企业。

2020年市场规模超1800亿元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项目,涉及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保持了逐年较快增长,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922.5亿元,增速34%,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047.7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32.74%。

2020年华为云排名私有云运营商第一位
在私有云市场方面,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874.8亿元,较2019年增长35.59%,私有云提供商有望在云计算市场持续高速发展进程中持续受益。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华为云、紫光云等企业在安全性、可控性方面的表现较为优异。

公有云厂商中阿里云占比最高
厂商市场份额方面。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华为云、光环新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PaaS市场前列。

IaaS为公有云最大分支模块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应用主要是企业计算市场,这里面又分为大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大企业客户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对已有服务器系统的升级,如IBM给中化集团实施的云计算平台,属于企业私有云的建设;中小企业客户则主要是寻求IaaS、PaaS和SaaS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市场格局上,大企业的IaaS市场主要由IBM、HP等主导,一些系统集成商也涉足其中,如客户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与IT服务提供商神州数码战略合作签约开辟云计算领域;中小企业的IaaS市场主要由原来涉足IDC和CDN的厂商主导,如世纪互联。
以公有云市场为例,2020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681亿元,占中国公有云总体市场的65%,占比相比2019年提升3个百分点,预计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IaaS市场会持续攀高;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为104.8亿元,占比相比2019年提升1个百分点,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拉动下,未来几年企业对数据库、中间件、微服务等PaaS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到261.9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4.47%,增速稍有减缓。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多大?

2. 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有多大

云计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光环新网(300383.SZ)、东华软件(002065.SZ)、阿里巴巴-SW(9988.HK)、中国移动(0941.HK)、腾讯控股(0700.HK)、中国电信(0728.HK)、中兴通讯(000063.SZ)、浪潮信息(000977.SZ)、星网锐捷(002396.SZ)、中科曙光(603019.SH)、优刻得-W(688158.SH)、光云科技(688365.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全球云计算区域分布情况、全球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全球公有云SaaS市场竞争格局、全球云计算科技企业ETF指数、云计算企业相关业务收入等
美国云计算概念发展较早,市场规模全球占比第一
近年来,各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重视云计算发展,美国政府发布《联邦云计算战略》,借助云计算降低政府信息化开支,带动美国云计算服务业。研发和推广云计算技术已列入《欧洲2020战略》,是“欧洲数字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政府提出了“u-Japan战略”,迅速而有重点地推进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建设。

2020年,全球经济出现大幅萎缩,以IaaS、PaaS和SaaS为代表的的全球公有云市场增速放缓至13.1%,市场规模为2083亿美元。整体来看,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云计算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其中美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超过40%,2020年约为44%;欧洲地区占比在19%左右;亚太地区为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2020年中国和日本占比分别达16%和4%。

注:根据Gartner统计口径,此处云计算为公有云服务市场,仅包含IaaS、PaaS和SaaS服务规模。
美国云计算企业在全球中占主要地位,技术成熟度较高
分析美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现状,当前该国拥有全球领先的IT企业,如微软、IBM、谷歌、亚马逊以及甲骨文等,这些云服务企业占领了全球大部分云服务市场。从公有云细分市场来看,公有云IaaS+PaaS市场中,美国云计算企业亚马逊AWS、微软、谷歌、IBM份额合计占比近48%,SaaS市场中Salesforce、微软、谷歌、Oracle等代表性企业也均为美国企业。

注:内圈为2019年数据,外圈为2020年数据。
美国云计算产品与技术成熟度较高。从全球云计算科技企业的ETF指数来看,按市值排名前十企业中除SAP和Shopify以外均为美国企业,其中Adobe、Intuit、Salesforce市值分别达41.22万美元、40.45万美元、39.04万美元,说明美国企业云计算相关技术较为领先。

注:查询日期为2021年8月11日。
美国IT巨头均布局云计算领域,云计算产品在全球广泛应用
从美国云计算企业布局情况来看,美国重量级跨国IT巨头都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在“云计算”领域布局,包括亚马逊、Microsoft、IBM、Oracle(Sun)、Google等,其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广泛,应用案例分布在全球快消公司、大学数据中心、科技企业、车企等。由此可见,美国云计算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较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3000亿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10月12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高层研讨会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持续强化政府推动,以“5G+云+AI”技术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按不同层级区别划分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开放的云生态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城市智能升级和企业智能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只有美国8% 
   数字经济浪潮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推动 社会 发展的关键动能。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基础作用,纷纷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推动本国云产业的发展,进而驱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欧美主要国家进行产业调整,云计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美国制造业回流,得到了云计算的助力,同样,德国制造变革云计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认为,中国云计算的新兴产业作为智能化的产业设施非常有效。同时,调研发现,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企业上云在主要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可控能力亟待加强。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美国云计算产业的8%左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匹配。
   从区域来看,华北、华东和华南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主要是这些区域集中了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消费品、制造等行业用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发表致辞
    中国经济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在本次发布会上致辞称,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拓展智能+,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已经成为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国家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正在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不可能一帆风顺,挑战也伴随其中。例如市场上有能力为智能化升级提供顶层设计、咨询服务、全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偏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普及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技术、管理和法律的变革等等,都给传统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企业如何把握技术机遇,化解挑战的难题,已成为业界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同时又立足自主创新,更成为亟待 探索 的问题。”宫晨光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随后发表主旨演讲
    云计算如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云计算能够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就近服务用户、降低访问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刘韵洁强调,要构建大规模多云交换平台,具备灵活业务控制能力,支持私有云、工业云、公有云资源统一编排。同时,应支持异构厂商多云交换、多云互联,具备小时级业务开通能力,使系统稳定性趋于完美。
   华为云中国区CTO肖苡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指出,在云2.0时代,华为云致力于通过“5G+云+AI”的技术融合,为用户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安全可控、开放创新的全栈智能云服务,助力政企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IDC中国区助理副总裁武连峰在演讲中称,云计算已经成为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未来要把高技术的云计算回归成传统的产业,未来不上云就是落后的,上云是传统企业的标配。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对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首先,建立云计算产业宏观目标,云计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前期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引领,政府推动。通过加强宣传,强化购买服务投入,扩大产业竞争力的措施,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
   其次,要打造良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夯实云计算应用基础为前提。当前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安全服务质量,要创造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优选和规范基础设施架构,采取措施支持数据开放,构造开元的环境,建设优质的服务体系。
   第三,不断完善创新,强化云计算平台安全措施。现阶段云计算技术日趋完善,各行业也在加速落地,建议在软硬件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安全建议建设。
   第四,面向自主可控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带动产业链核心芯片,应用软件,关键设备,大数据平台等,持续支持国外企业联合高校,强强联合共同推动,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第五,按不同层级区别云计算系统,未来中国云计算产业必须重点突破,加速应用深度才有望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和持续发展。
   白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政府和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全站自主可控计算平台将成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主流IT 基础设施。

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3000亿

4. 2022 年云计算趋势

全球商业环境最近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从疫情到国际供应链问题等等,我们的工作和购物方式可能永远不会相同。因此,对云计算技术的接受和使用速度显着加快——电子商务和远程工作作为两种已经变得更加普遍的文化变革。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云的使用作为一种必要的业务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易于使用、灵活并且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程序。 
  
  云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使用基于云的服务。组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采用的一些主要云计算趋势包括: 
  
  公共云企业提供广泛的服务,包括从任何位置访问、电子商务和更快的速度。一般来说,访问云最明智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其服务。最近在线购物的扩张增加了各种企业对公共云的使用。 
  
  由于大流行,电子商务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客户和活动激增。在线购物成为许多人的必需品,因为他们避免与不合的人接触。人们想要保护自己的 健康 ,但仍然需要食物、清洁产品和其他在线可用物品。为客户提供在线产品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是使用云。 
  
  软件即服务(SaaS) 被认为是云提供的最成功的服务。SaaS 云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大量廉价的软件解决方案。该服务的优势通常包括前期成本低、配置快速简便、可扩展性强,并且通常对用户友好。 
  
  平台即服务(PaaS) 包括硬件和软件工具。通常,企业选择此服务作为使用云原生功能对其“老式”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便捷方式。预计到 2021 年,企业对 PaaS 的使用将增长 26.6%。远程工作人员需要访问内容丰富、高性能的基础设施来完成工作的需求也支持使用此服务。 
  
  云可以显着帮助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使用数字技术来重建企业及其文化。在这种转型和重建过程中,整个组织及其内部的各种流程都应该变得更加高效。从本质上讲,技术是用来代替现有的“人工提供”的服务,但目标不是简单地用技术代替流程,而是使流程更加高效和人性化。 
  
  为此使用云数字化转型进程比孤立的软件程序有更高的成功率。目前,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只有 14% 取得了显着且持续的改善。在某些情况下,这是管理层创建的僵化、不灵活的基础架构的结果,但在许多情况下,这是因为使用了孤立的、不适当的软件程序。 
  
  没有上云,企业就无法分析被转换的海量数据,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转换过程,并限制了公司的选择范围,例如软件是否允许访问物联网。 
  
  容器云数据可移植性变得轻松简单,让容器运营商知道他们在做什么。CPU、存储和网络资源可以轻松地与容器共享。它们也是 DevOps 的基础,DevOps 是开发和运营部门的组合。容器应用程序由多个云支持,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轻松访问开发运营团队。 
  
  容器云主要用于开发应用程序,如果可以轻松访问云中的工具,则此过程会变得更容易。对于要充分实现容器优势的组织而言,云的使用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公司正在过渡到在云中使用容器来重组和现代化现有应用程序。 
  
  工作站即服务(WaaS) 的概念最近已成为快速增长的云应用程序。WaaS 是一种服务,可让人们随时从任何设备完全访问信息和应用程序。它提供处理办公任务、备份功能和会计所需的一切。基于云的工作站允许员工从任何位置访问他们的工作。这种趋势是为应对大流行而转向远程工作环境的结果,并将继续增长。 
  
  许多企业,尤其是新企业,担心由于供应商锁定(一个云与其他云不兼容,必须独占使用)而陷入使用单一云的困境。最近的调查显示,许多企业表示担心供应商锁定是采用更多开源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供应商锁定已成为使用专有数据库、平台或软件的企业的常见问题,作为回应,他们正在使用开源云应用。 
  
  调查显示,62% 的受访者使用开源软件来避免供应商锁定。迁移到开源主机的最大动机是节省成本。许多公司发现最好使用开源解决方案,而不是被锁定在向专有供应商支付高额许可费。 
  
  云自动化描述了旨在减少用于管理云中工作负载和服务的人工量的工具和流程。自动化云有助于消除重复和手动流程,以及手工劳动带来的错误。云自动化提供组织、可视化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 
  
  云自动化工具可帮助员工充分利用云的基础架构。仪表板通常与云自动化一起使用,这对员工和管理层都很有用。当与混合或多云环境一起使用时,云自动化工具可能特别有用。 
  
  边缘计算是一种云趋势,云作为枢纽,本地化数据中心作为辐条的外端。边缘数据中心位于或靠近需要它们的地方。这种设计降低了放置在云上的负载并提高了数据中心附近的处理速度。计算和管理过程在本地处理,而不是等待集中网络响应。 
  
  随着连接设备和物联网连接的不断普及,边缘计算已成为管理这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式数据处理中心将计算和存储能力与所提供的资源和带宽联系起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智能技术需要更高的速度和处理能力。边缘计算提供了利用这些进步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依赖云,两者已经相互依存。人工智能做出管理数据、提供洞察力和优化工作流程的决策,而云计算在与人类(例如 Siri 和 Alexa)交互时支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并且云通常并行运行,既受益又相互建立。云为传统硬件和软件提供了低成本、可靠的解决方案,而人工智能则有助于管理数据并获得洞察力。 
  
  云服务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组织更容易访问。传统上,访问人工智能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工智能技术、计算能力和大量资金。但是,随着 AI 和机器学习在云上可用,组织可以访问这些技术并从中受益,而无需进行大量初始投资。 
  
  人工智能和云服务的结合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两种技术。云提供对这些技术的经济高效的访问,同时提供持续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反过来,人工智能帮助云管理数据、开发和提供洞察力。 
  
  一些业务部门受到高度监管。例如,医疗保健和金融行业的监管比房地产行业严格得多。作为回应,许多云供应商已经升级了他们的系统以符合监管要求对于这些行业。 
  
  在医疗保健行业,有关于患者护理、计费、患者报销和许多其他活动的指导方针。虽然技术已成为许多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的担忧已将责任转移到软件和云上。 
  
  在金融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SOX)提供了另一个例子。SOX 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保护措施,防止数据篡改并向审计员等披露安全漏洞。所有 SOX 上市公司都必须与云提供商合作,遵循特定的审计准则。

5. 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实况

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 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刘鹏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1] [2]。刘鹏当时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 Cluster 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 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实况

6. 国内的云计算市场现状如何?

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07年以来,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场引入阶段,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在中国出现,客户对云计算认知度较低;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并且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踏入这个行业;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时候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厂商们开始从更加成熟优秀的解决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第四个阶段是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偏小,落后全球云计算市场3至5年,且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SaaS市场仍缺乏行业领军企业。


2020年市场规模超1800亿元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项目,涉及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保持了逐年较快增长,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922.5亿元,增速34%,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047.7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32.74%。

2020年华为云排名私有云运营商第一位
在私有云市场方面,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874.8亿元,较2019年增长35.59%,私有云提供商有望在云计算市场持续高速发展进程中持续受益。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华为云、紫光云等企业在安全性、可控性方面的表现较为优异。

公有云厂商中阿里云占比最高
厂商市场份额方面。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华为云、光环新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PaaS市场前列。

IaaS为公有云最大分支模块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应用主要是企业计算市场,这里面又分为大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大企业客户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对已有服务器系统的升级,如IBM给中化集团实施的云计算平台,属于企业私有云的建设;中小企业客户则主要是寻求IaaS、PaaS和SaaS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市场格局上,大企业的IaaS市场主要由IBM、HP等主导,一些系统集成商也涉足其中,如客户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与IT服务提供商神州数码战略合作签约开辟云计算领域;中小企业的IaaS市场主要由原来涉足IDC和CDN的厂商主导,如世纪互联。
以公有云市场为例,2020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681亿元,占中国公有云总体市场的65%,占比相比2019年提升3个百分点,预计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IaaS市场会持续攀高;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为104.8亿元,占比相比2019年提升1个百分点,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拉动下,未来几年企业对数据库、中间件、微服务等PaaS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到261.9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4.47%,增速稍有减缓。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7. 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现状?

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突破2000亿
我国云计算产业迅速发展。云计算凭借其低成本、按需灵活配置和高资源利用率等核心优势,将逐步实现对传统IT模式的替代。我国云计算经过多年的产业培育期,从产业链成熟、商业模式,到客户使用习惯等方面,条件已经具备,获得广泛应用。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经济稳步回升,云计算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2091亿元,增速56.6%。

公有云市场高速增长,占比超过私有云
云计算按后台位置主要分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三种形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传统企业上云进程加快,拉动了公有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1277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85.2%,增速远超过同期私有云增速(26.1%)。
此外,对比全球公有云市场增长情况来看,2020年全球公有云增速较2019年有所下滑,为13.1%,中国公有云增速远高于全球。

从细分市场占比来看,2016-2020年,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2020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277亿元,占比61.07%;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814亿元,占比38.93%。

IaaS占公有云主要比重,IaaS和PaaS引领增长
从公有云细分市场来看,与全球发展现状不同的是,目前,我国云计算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的发展最成熟。2020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895亿元,占公有云市场规模比重达70.09%,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IaaS市场持续攀高。

从PaaS/IaaS/SaaS市场增速来看,2020年中国PaaS市场增长145.3%,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业企业都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上云需求也愈发迫切;作为向上可支撑应用开发和集成,向下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服务层,PaaS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意义显著。此外,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也实现了97.7%的增长。随着云计算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计短期内企业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IaaS市场需求依然保持旺盛。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现状?

8. 云计算会在中国有市场吗?还是只是一个概念?

自从Google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在中国可谓掀起一场“云”的革命:无论是微软、SAP、IBM等国际知名的软件业巨头,还是Salesforce、乐语、卖买提等国内外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行者,都陆续推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为什么有这么多IT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进入到云计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领域?云计算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应用革命?云计算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价值在哪里?


微软大中华区总裁梁念坚在前不久召开的2010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作公开演讲时谈到,发展云计算对中国IT行业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梁念坚在演讲中表示,云计算可以非常有效的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他指出,中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只有17%左右利用互联网,不到5%的企业用ERP,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利用云计算,可以帮助中国所有中小企业发展。


微软将云计算的战略聚焦于中小企业,源于国内中小企业巨大的信息化需求。同样,把目光瞄向中小企业的还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主要是帮助中小企业将产品销往国际和国内市场,在马云的领导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说,谁能够专注于中小企业的需求,并提供及时、有效的产品和服务,那么他就能在中国市场获得先机。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中小企业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基数,将是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最大的市场。中国的中小企业需要云计算,云计算也需要中小企业进一步实践与发展。

中小型企业需要专注业务,而不是IT


传统软件的运营模式使软件开发商获取用户的营销成本高昂、软件研发和用户需求的反馈周期长、套装软件无法实现“持续性研发”,现场性的售后部署、服务成本居高不下,盗版也导致软件商无法获利。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的IT市场“有需求,无有效供应”。


中小型企业的软件服务需求具有其特殊性。中小型的企业不需要太复杂的IT系统,因为系统越复杂,实施越困难。而且,标准化的软件不需要的功能太多,软件的使用成本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IT人才,也无法对系统进行专业维护和配置,影响使用效率。因此,传统的标准化软件如ERP、HR、CRM等,在世界500强公司是最佳实践,但是应用到中国的中小企业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中小型企业需要什么?中小型企业需要专注业务,而不是IT。中小型企业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核心业务及创新上,与其耗费大量人力来处理不擅长的业务板块,不如交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来解决。他们需要“简单”的IT,需要实用的系统,需要配置和选择系统,需要容易使用的软件,而这些恰恰是云计算系统的特点所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IT需求。


云计算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价值几何?


云计算对于中国的价值在于技术的进化带来的是服务模式的革命,而不是云计算技术本身。云计算应用的实践与创新案例并不罕见,卖买提就是国内率先使用用计算技术,以SaaS模式为连锁经营企业提供云计算软件服务的代表之一。


原中国银联与上海付费用系统的首席技术工程师,现卖买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占松林告诉IT168,不管对于软件业还是制造业,云计算都将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并不是简单的业务转型,而是产业链的整合。单独的软件和硬件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云计算的出现给了中国的IT企业一个机会,厂商通过云计算技术为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每个企业。


占松林提到,软件和硬件的生命周期就是三到五年,淘汰很高,因此云计算概念的出现促成了软件业向服务业转型,IT企业不再卖软件,开始卖服务。这意味着中小企业每年只要支付很小一笔服务费,就可以使用到最新的管理软件,不用在乎版本,云计算技术使软件自动更新,用户只需要知道如何应用,并不需要关心软件的后台服务机制。


占松林也谈到卖买提目前在云计算技术下的商业模式,卖买提帮助连锁经营企业构建网络化的会员营销平台,但是这样的平台服务没有软件作为基础也是不可能的。软件虽然只是一个工具,最终呈献给客户的服务最终有一部分必须是用软件去呈现。卖买提以SaaS模式为连锁经营企业来带高性价比、灵活、安全的会员卡管理、储值卡管理、会员积分管理等IT系统及信息化服务。


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谈及发展云计算,占松林表示,要发展云计算,中国有机会也有挑战。中国有4200万中小企业,且目前大多数信息化水平很低,因此云计算服务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同时,有潜力并不代表市场会自发的实现发展,还需要从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和市场规范化两个角度去为这个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云计算服务需要用户将数据、业务托管或存放在业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之中,前提条件就是提供商与用户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从法律角度建立云计算及其他网络业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在行业监管上,对云服务提供商实行资质认证等有效的行业监管,从制度上和技术手段上规范云服务提供商的资质与行为。中小企业也需要改变以往“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实现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IT系统构建理念的转变。


中国云计算的发展还面临网络带宽、安全性、标准化等关键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一起进行探讨与合作,从解决云服务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入手,积极推动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