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2024-05-07 20:16

1. 民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留用人才
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HR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每年二、三月份,总是让HR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这时候,总有一大批优秀的员工弃司而去,留下众多的岗位空缺,让HR们望洋兴叹。然而,更让 HR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似乎总是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优秀的却走了。于是,也总能听到HR们一遍又一遍无奈的歌谣:我拿什么来留住你?我的员工!    招聘优秀员工难,用好优秀员工难,培养出优秀员工更难,而要留住优秀员工却更难。我们知道,员工离开公司,必然有员工的理由,也许并不算充足,但总是已经足以让员工离开公司、另谋高就。那么?是不是每位员工都是不安分守己的,都想不断地变换公司,都以换公司换得越勤越好,越多越引以为荣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HR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公司工作满一年或是两年以上的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较为熟悉,而且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一般情况下都不大愿意离开公司,但一旦他们决定了要离开公司,就一定很难再挽留。因此,作为企业的HR们,要想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首先要弄清他们离职的真正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我们的优秀员工扔下我们撒手而去呢?   
 一、外因    1、求职高峰期诱使员工离职。每年春节后的前两三月,即是员工求职的高峰期,一年过去,企业要发展,人员要调整。于是很多企业都集中在此时大量补充人员,因此,人员需求量较大,求职者在此时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量的求职机会将会诱使员工勇敢地选择跳槽。    2、企业互挖墙脚唆使员工离职。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好的发展,在春节前即开始着手挖同行或其它企业的墙脚,而员工一般在春节前不会离职,因为还有年终分红要拿,“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春节后,年终奖在手,一旦有更好的企业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就会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    3、外来压力迫使员工离职。一开始,员工们也许并没有离职的念头,但是,当看到别的员工跳槽成功,拿到较高的薪水、有更好的发展,或者员工身边亲近的人不断在其耳边鼓噪、施加压力时,便会不自觉地两相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跳槽成功的员工更有能力、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员工们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跳槽。    
二、内因    影响员工流动的内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很难一下子概括完全,重点归纳为以下几条。    1、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在世界名企诸如通用诸如微软等,每一家企业都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国内众多优秀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海尔文化,比如说万科文化,它们都成为了求职者趋之若即的品牌文化。    2、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是少数员工感到不适应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员工们还会进行自我调整,但如果是多数,员工就不仅不会进行自我调整,还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时间久了,就会对领导心生反感,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没有了乐趣的工作,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    3、企业发展前景。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会有发展,企业前景暗淡,员工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而对企业没有信心的员工,选择离职当是迟早的事了。    4、企业薪酬水平。众多的求职者在谈到择业标准时基本上都会谈到三点:    a、工作得开心;    b、大的发展空间;    c、好的薪酬待遇。    可见,不管你承认与否,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到年底,企业要总结,员工也要总结;企业要盘点收获,员工也要盘点收获。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也将生存需求排在了首位。所以,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员工。    
实际上,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外因相对次要,也能很好地得以解决,而真正影响员工流动的关键因素还是内因,只有解决好了内因,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员工流动问题。   
 一、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的员工是却很难看到这些,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你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才能确保你的流动率不至于过低了。    
二、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较大的发展空间,给员工以希望,给员工以动力。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既使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诸多优点,到最终,还是会考虑从外部招聘,在他们眼里,总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事实上,这对员工的打击相当大,当员工觉得公司缺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就缺少了向上的动力,这样既不利于激励员工,也不能很好地在团队里营造竞争氛围。    2、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3、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海尔的张瑞敏曾对他的管理人员这样说过:员工刚进入公司素质不高,不是你们的错,但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素质还是不高,就肯定是你们的错。可见,对员工的培训是多么重要。有的企业也不是没想过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就得有投入,因为舍不得投入,而不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实是得不偿失。松下公司就非常看重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松下幸之助懂得,投资在大脑的钱比投资在机器上的钱能赚更多的钱。而培训的方式也可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善于开动脑筋,你就会发觉,培训可以无处不在,可以随时随地,现在流行的一分钟培训就是较好的佐证。   
 三、企业领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领导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的发展。同样,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及管理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团队的稳定性。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条: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管理人疑心较重,那么这种猜疑会一层层地往下传递。诸如,老总不信任副总,那么副总也不会信任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不信任主管,那么主管也不会信任员工。在一个没有信任的团队里工作,员工必定会感到窝心。所以,用人的原则是:用他就坚决信任他。    2、别说员工的不是,尤其是在背后。员工都讨厌领导在背后批评自己,就算是善意的也不行。实际上,当着员工的面批评另一位员工,将会适得其反。    3、别轻言承诺,但一旦承诺,风雨不改。很多领导人为了笼络人心,总是会许下一些承诺,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承诺往往不能兑现,而我们的领导人对此也并不在意,觉得无所谓,但我们的员工却不这样想,他们会认为领导言而无信,也不会再轻易相信你。真到那时,领导想要改变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可就难上加难了,员工有了困难,有了想法,也不会告诉领导,日子久了,得不到适当的渲泻,到最后,导致的必然是员工选择离职。    4、敢于承担责任,更敢于为员工承担责任。我们很多领导,为了树立自己在更上一级领导或员工心目中的威望或是保住自己的颜面,往往将自己犯的错误也推给员工承担,更不要说为员工承担责任了。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暂时的威望或颜面可能是保住了,但日子一长,在员工心目中丢掉的可能就不是威望或颜面那么简单了,失去的必将是员工长久的尊重和信任。    5、记住,员工是对的,员工没做好不是员工不优秀,而是我没给员工足够的支持。也许这句话初听起来感觉有些可笑,但实际上,如果员工没做好,领导们总能从自身去寻找原因,给员工以更多的支持,给员工以更多的帮助,员工必然会从心里感激领导,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只要员工真正投入,相信一切困难都不能再称之为困难。    6、对将要离职的员工,别对他另眼相看,别把他当小偷。有的企业,在员工在职时,恨不得员工多做点事,多涉及一些工作,而一旦员工提出离职,就对员工严加防范,生怕员工将公司重要资料带走,更有甚者,还请其他员工对之进行监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今天你让A员工监视B员工,明天你就可能让C员工监视 B员工,这样对B员工及其他在职员工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大于对A员工的影响。再说,员工如果真能带走公司重要资料,只能怪你平时的保密措施没做好,没有未雨绸缪。所以,千万别对离职员工另眼相看,否则,你损失的就不仅仅是A员工对你的信任,你损失的有可能是整个公司在职员工对你的信任。    
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1、首先,调查清楚同行薪酬水平。如果你是物业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楚物业行业的薪酬水平,如果你是房地产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另外,对于不同行业有共性的岗位,你还得清楚社会岗位水平,比如是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岗位,你除了要清楚物业行业这个岗位的薪酬水平外,你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清楚其它行业该岗位的薪酬水平,因为,这些大众化的岗位本身并不受多少行业限制,如果你给出的岗位薪酬水平过低,既使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也不会对该岗位员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2、对骨干员工或重要岗位员工,要舍得付高薪。既使高出其它岗位较多也无所谓,要拉大岗位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吸引住核心员工,我们说,普通员工流失,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重要的、核心的员工一旦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3、奖惩分明、重奖重罚。对对企业有重大突破的员工,不妨对之实行重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员工也会计算收入),另一方面,对员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知道,只要有付出有贡献,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卖力。    
五、强化对离职后的员工管理。    1、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很多企业,对离职后的员工,不是一脸不屑,就是不闻不问。实际上,离职员工是公司的又一种财富,是公司的潜在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将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他对公司的宣传,胜过公司自己为自己所做的宣传。同时,联络好了感情,如果该员工在外提升很大,以后还可以重新挖进公司,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可观的人力资源收入。    2、员工离职后,常打打电话,欢迎他常回家看看。打电话,也许只是花掉你几分钟时间,但你不仅能感动离职员工,最重要的是,你更可以以你的实际行动感动在职员工,感化潜在的离职员工。    3、别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优秀员工愿意重返公司,是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如果他们重返公司,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回来的还会有“晕轮效应”,其对在职员工心理上产生的震撼,也必定是不可限量的。

民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2. 浅谈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留住员工的方法多种多样。总结一下主要有五种途径: 1.在情感上加深与员工的关系。人都是情感动物,对员工生活的关照会赢得员工的感激。往往这种感激就是员工选择留下的重要因素。 2.给员工留下发展和学习空间。员工在企业工作,每天都会有进步,当这种进步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给他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以利于公司的发展。这种空间通常是安排一个更适合的岗位或者安排相关技能、管理的培训。 3.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当一个员工的工作量与他获得的报酬严重不相称的情况下,员工就会心生抱怨而伺机寻找待遇更高的公司。这是员工离开的主要原因。 4.完善和建立企业核心文化,让员工看到公司发展历史、发展现在以及美好未来。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感染来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 5.建立更好的奖励机制和员工生活保障体系。五险一金保障了员工的基本生活,这对于稳定员工的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奖励机制,比如加薪、分股、组织旅游等等都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更好的业绩。 企业如何留人也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对于以上的途径采用合理的搭配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3. 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我建议几种方案供参考
1、高新高福利:员工打工都是为了生活,拒绝高新的肯定是傻子
2、给与分红、股票或期权:让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真正觉得公司是自己的,才能留得住心
3、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员工有家的感觉,在工作的高压力之下,还能放松

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4. 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核心员工:也就是公司能带来最多产值,担当公司运营或管理的关键角色,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精神上:通过企业领导的精神魅力和个人经历,让其产生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物质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丰厚的奖金回报,健全的福利制度,股权激励。

职业生涯:清晰的晋升路线,极具创造性的团队建设。

这是易叔行走江湖多年学习的经验,希望对你有用,也是我公司的坚守!!

5. 企业该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摩天之星

企业该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6. 如何留住企业核心员工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留住核心员工五法

  1、培育核心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妨碍核心员工业绩提高的一个因素是在一线员工中缺乏关于企业的真正的和有意义的信息。大多数的公司并未将信息共享放在一个优先地位。结果,许多一线员工对公司究竟取得什么样的收益,自己如何能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等只有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而只有让核心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公司的理念,让他们对公司感到更多的骄傲以及增进他们对公司客户需求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有效地达到“双赢”。

  2、让核心员工做有意义的参与
  对企业存亡负有责任的核心员工并不会自发产生对企业的认同,除非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日常活动是如何与公司业绩挂钩的。事实上,提高核心员工满意度的一个关键在于让其做有意义的参与。

  当前,雇员参与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华而不实,缺乏真正使团队成员参与到决策活动中去的机制,也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对雇员观念随后所产生的影响。因此,雇员参与方案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意义”三个字。

  大西洋航空公司管理方采取“GITS”(“成长与改进团队”英文首位字母的缩写)作为提高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建设性方法。GITS的成员一个个都变成了活动的主人:他们检查自己所推荐的变革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这样,就完成了从诊断角色向一个更具领导色彩的角色的转变,从而,使员工能更积极地投入并对业绩的改进负有责任。

  Bayer公司则通过与其在Myerstown的工厂员工进行咨商,意识到什么是雇员所认为的当前公司所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当公司于1994年底收购这家工厂时,雇员由于对90年代初期公司的裁员政策不满而冷嘲热讽。管理方认识到让雇员投入到变革活动中去是克服嘲讽和实施变革的关键。Bayer使雇员参与的方法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召开交互式大群体会议和成立热点小组以收集全体员工有广泛代表性的信息,然后,召集由更小的核心员工群体参加的追踪会议。每位员工都有参与的机会。由于活动并不是在走过场,在讨论的基础上,公司内部就如何改进绩效展开对话,员工也为自己设定了在刺激性的薪酬方案中的绩效目标,因而改革得以稳步推进。

  3、制定明晰的目标
  没有明确的、可测量的绩效目标,对企业的认同与投入对核心员工的忠诚和绩效的影响将微乎其微。要想使核心员工的忠诚与绩效之间的联系看得见、摸得着,就必须让员工理解目标并定期进行考核。

  正是因为牢记这一点,Bayer公司的员工与管理方共同开发出了绩效记分板。记分板包含了对整个企业进行测评的一整套办法,反映了员工确实能够施加影响的五个方面。由于记分板直观地反映出五个方面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因此雇员能够明白他们自己的绩效是如何影响这些变化的以及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对整个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的。

  4、切实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安全感
  由于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保障的工作已逐渐成为了陈年旧事,但这并不意味着雇员就不需要工作安全感。工作安全感只是意味着:如果雇员正确地完成他的工作并帮助他所在的企业取得成功,那么这个成功将有助于他保住自己的饭碗或提高他发现另一个工作机会的机率,并且这还会反映到其薪酬的增长上。

  例如,Aristokraft公司鼓励主管提高他们的教导技能,因为这将有助于他们辅导雇员取得更好的业绩,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感。Bayer公司的管理方则通过坦诚的沟通向员工解释公司的策略并对员工的关心做出回应。即使管理方在面对他们自身也不知道答案的某些问题时,他们也会直言相告:我不知道,但我会尽力去发现并告诉你。现在,主管每月都会得到关于绩效测评指标的反馈报告并与员工共享这些信息。这种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管理方并不是在刻意隐瞒某些可能的坏消息。

  5、向核心员工提供富有刺激性的一揽子奖励方案
  要想使核心员工对组织具有较高的承诺和卓越的绩效表现,最后一项条件就是提供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和刺激性的一揽子奖励方案。

7. 关于《民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人才》的论文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本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归根到底还取决于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机制。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及满意度,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问卷主要由5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基本情况、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满意度,共30项。我们向江苏省13个省辖市3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72份,回收率为97.2%①。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各种类型企业的分布及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大致比例,确定了相应的抽样比例,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比例抽取被调查对象。去掉无效样本后,我们得到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1.人才的培养
    (1)培养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受培养的途径和机会较多,一般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中63.1%的人参加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70.5%的人参加了企业内部的实践锻炼,56.5%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另有10.9%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12.3%的人被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仅有2.6%的人从未受过任何培训。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基本相同,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注重企业内部上课培训、企业内部实践锻炼以及企业外上课培训,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更重视企业外实践锻炼以及送到国外上课培训的方式(见表2)。
    (2)培养效果评价。被调查对象对所接受的培训总体上是满意的,当问及“培训对你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帮助大吗”时,17.7%的人认为“大”,71.5%的人认为“较大”,仅有6.3%及0.3%的人认为“不太大”和“不大”。在这里,来自于3种类型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的评价并无明显差异。
    当问到“何种培训对你最有帮助”的时候,选择“企业内部实践锻炼”及“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的人分别占到33.5%和33.1%,选择“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的人占13.9%,9.7%的人认为“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最有帮助,但选择“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仅占7.9%,与上述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数的高比率(63.1%)相比而言,显然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从表3可以看到,人们一般对自己参加过的培训评价较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参加过的培训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培训,实际上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大的帮助,只有企业内部的上课培训例外。不仅未参加过该类培训的人对其选择较少,那些接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也较少将之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
    (3)对培养方式及内容的要求。当进一步问到“你希望得到何种企业外培训学习的机会”时,64.5%的人希望得到“短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22.5%的人希望“读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生”,37.7%的人则希望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另有20.3%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参观学习”,26.1%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显然,短期的专项培训、实践锻炼以及出国学习更备受欢迎。
    对于“你认为目前的培训需要加强什么”的这一问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53.3%)认为应该加强实用性,39.1%的人认为要加强针对性,仅有4.9%和3.0%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培训的理论性和普遍适用性。
    2.人才的选拔
    (1)选拔方式。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是多样的,原有的“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方式在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已不是主要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相关的一系列人才选拔方式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显然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与我们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有差距的,他们更倾向于将“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作调查对象认为的较好方式之比较 单位:%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
被调查对象获得目前岗位的方式反映了企业实际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被调查对象大多通过“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得到目前的岗位,这一比例高达41.0%,其次是“由董事会聘用”(18.4%),还有14.8%的人通过“公开招聘”上岗,12.0%的人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10.3%的人由“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产生,还有2.6%的人是“自己创业”,“从国外引进”的仅占0.1%。可见,经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上岗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出任何其他方式。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5中可以看到,尽管“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在3种类型的企业中都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较少使用“内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拔经营管理人才,而较多采取“公开招聘”和“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则较少使用“公开招聘”与“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
    进一步比较来自于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各种人才选拔方式的认同度,可以看到,“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得到的更多的认同,82.1%的人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将之作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4.3%和62.2%,略低于国有企业;“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却在民营企业内得到了更高的认同,43.9%的人认为这是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国有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比例分别为34.8%及26.6%。
    显然,中级与高级两类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不尽相同。在本调查中,25.8%的人是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32.2%是由董事会聘用的,也就是说,政府或上级组织的任命以及董事会聘用是目前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对于中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56.5%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职位的。
    (2)人才特质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能力在各个企业的人才选拔中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问到,“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你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什么”的时候,高达83.6%的人选择了“能力”,而人品也被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44.8%的人选择了“人品”,选择“业绩”的人也占到35.9%,“经验”和“学历”在人才的选拔中,则相对作用较小,分别只有19.9%和13.8%的人选择了它们。
    
    企业在人才选拔中对于能力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较高的认同,在“你认为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什么更重要”这一问题上,同样有84.0%的选择了“能力”,对于“人品”,人们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高达66.7%的人认为“人品”更重要,认为“业绩”与“经验”更重要的人分别只有26.9%和13.7%,而“学历”则最不为人所看好,仅有3.6%的人认为学历重要。
    按照不同企业的性质进一步来看,“经验”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该类企业中有34.6%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中比较重视“经验”,而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一比例仅为15.5%和18.5%;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强调“业绩”,分别有41.6%和36.2%的人选择了“业绩”,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相应选择的人为25.2%,明显地低于前两者;“人品”在民营企业中,被放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53.3%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人品”,这一比例在国有企业为42.9%,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34.2%。
    3.人才的管理
    (1)激励方式。对于人才的激励方式较多,但薪酬以及升职乃是企业用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见表6)。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与被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更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方式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了股权这一项而外。由此看来,目前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较好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我们试图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激励方式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更多地使用了“股权”这种方式,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占28.8%,国有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此项的分别是16.3%和16.7%,低了10多个百分点,而在“升职”这一项上,民营企业则比其他两类企业低了近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为59.3%,而国有企业为69.3%,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67.6%。我们还看到,“精神”鼓励在国有企业中被更多地采用,来于国有企业的调查对象中,有53.3%的人认为本企业主要的激励方式是“精神”,而民营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同比分别为38.5%和24.8%。
    (2)对业绩不良者的对待方式。从(表7)可以看到,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人员,企业常用的方式依次是“换岗”、“批评”、“降职”、“降薪”、“培训”、“辞退”。但目前企业所采取的这些对待方式与人们认为较好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们调查对象实际上将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归诸于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不是主观上的未尽职,不努力。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对待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人员,国有企业更多地采取“批评”的方式(61.9%),而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较少,选择率分别为53.3%和41.9%;在“辞退”这一项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是40.1%,大大高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13.4%和27.5%;“换岗”也是国有企业较常采用的方式,对此的选择率高达74.4%,而另两类企业相对较少采用,民营企业的选择率为59.6%,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为58.6%。总体看来,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的对待方式更为柔性,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为刚性。
    (3)人才流动。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我们的调查中,19.9%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相应的规定,“而且比较完善”,60.0%的人认为“有,但不完善”,认为“基本没有”的仅占19.4%,“根本没有”的则微乎其微了,只有0.9%。
    比较不同类型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规定更加完善,有27.1%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着“比较完善”的规定,而来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对此的选择率分别为17.3%和17.5%,低了10个百分点。
    对于“你认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问题,56.5%的人认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行政引导措施配合,有条件地放开”;40.7%的人认为应“全面放开,由市场机制决定”;仅有2.8%的人认为应以“政府措施为主,适当结合市场机制”。也就是说,在人才流动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要求通过市场来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更多地被定位于“搭台”,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人才市场体制,开放人才市场,加强人才交流”来体现;尽管不少人提出应该“全面开放,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但也是“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之下,“建立良好的企业家市场”,而市场运作机制的规范,非政府莫属。因此,政府的作用并没有被人们忽略。
 二、分析与讨论
    1.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来看,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还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参加过多种培训,而且觉得对自己经营管理是有帮助的。现有的各种短期培训班解决了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但职业化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专业学习与专门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开放、便利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此,政府的重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建立起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社会性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为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而企业自身,也应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增加培训投入,积极开展针对中低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力度,把优秀的人才选派到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接受最新技术的能力。
    2.建立怎样的人才选拔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采取的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尽管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近半数的人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得到目前岗位的,但他们大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是他们较为看好的两种人才选拔方式,虽然这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相对公正,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上的公平。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寻求的,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人才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相信随着这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提拔任命的方式”。
    3.建立怎样的人才管理机制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调查对象大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满意”(13.3%)和“比较满意”(72.7%),两者相加,满意率达86%,而“不太满意”(13.0%)和“不满意”(0.9%)仅占14%。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了相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对来自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满意度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我们进一步分析他们为何满意以及为何不满意,却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诚然,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专业或特长得到了发挥”、“企业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好”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好”,但从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似乎更注重发挥特长的机会,相对而言,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更注重利益方面的激励。从不满意的原因来看,可以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
    从前面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更加柔性和人性化一些,而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加刚性,但管理者们的满意度并未因此而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及约束机制。
    注释:
    ①考虑到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模式有着更多的了解,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仅限于中、高级管理人员。

关于《民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人才》的论文

8. 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导语:核心员工是企业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生产要素,按照著名社会经济学家巴特莱的“二八”理论,占企业人员总数20%的核心员工,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灵魂和骨干。
         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一、关于企业核心员工的理论基础 
          1.企业核心员工的概念界定 
         对于企业的核心员工,我们可以界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手握企业重要客户的一线销售人员,或者特殊技术人员。然而,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对于核心员工的概念界定又是变化的。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以及具体情况来界定其核心员工。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考虑核心员工的动态性和灵活性来对企业核心员工进行界定。
          2.留住企业核心员工的重要性 
         大量的事实表明,核心员工有很多优秀的特质。他们这一群人不仅仅专业知识水平过硬,而且实践水平也很高。此外,具有很强的的创新精神以及能力,对市场具有前瞻性,整体把握性较强。再次,有很强的的领导力、亲和力,以及独特的个人感召力。
         最后,有很强大的业务网,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关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核心员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自身的成长以及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未来的规划很明确,并且关注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也很一致。但是由于其高稀缺性以及难以替代性,流动性也就不可避免。对于企业来说,核心员工的'价值很高,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对企业核心员工进行管理以避免其流失。核心员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核心员工的流失对于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企业的很多关键性的资源都掌握在核心员工的手中,一旦离职,企业需要重新招募新的员工,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资源成本。招募来的员工是否可以胜任这一工作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关键的职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若核心员工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流失将会对企业造成很致命的危害。
         其次,很多事实证明,一旦核心员工辞职,很多其下属也会跟着集体跳槽,这种骨干员工的集体流失,对企业的打击也是不可小觑,甚至有可能使得企业瘫痪。核心员工的离职一般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这会使得留下来的员工士气低落,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也就大打折扣。并且核心员工在离开企业以后,对原来企业的种种意见,也是对企业声誉的损害。
          二、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1.薪酬体制的不完善 
         企业不能提供合理的、有竞争力的薪酬,通常是引起核心员工流失的直接原因。众所周知,薪酬是企业对核心员工的价值的一个最直观的的评价。因此薪酬水平对于核心员工来说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在中国,整体的薪酬水平偏低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因此薪酬福利的激励对于核心员工不可小觑。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一旦核心员工认为薪酬不能很好地表现其人力资源价值的时候,核心员工就会对其在企业贡献的不正确评估产生不满。核心员工一旦认为其收入低于其参照数,就会产生不满。不公平的、不合理的、缺乏竞争的薪酬福利会导致核心员选择到能支付更有竞争力的薪酬的企业中去。
          2.管理理念上的冲突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又或者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与核心企业员工有冲突,这也是造成核心企业员工流失的又一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核心员工的思想层次越高,对于薪酬的关注度反而不是看的最重要的。最吸引他们的,反而是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的文化氛围是否与他的共同发展价值观一致。如果是存在很大的分歧,则核心员工会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离开。
          3.员工的自我发展受到限制 
         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不仅仅只是一个原因,有可能是多个原因一起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核心员工流失的动机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核心员工的离开很可能是因为薪酬的原因,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薪酬不再是考虑的第一选择,更多的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自身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文化相契合成为了首选因素。
          三、对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的策略分析 
          1.良好的沟通 
         核心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企业来说,成功的管理在于不断地与人沟通,因为不去沟通很难了解员工的想法与思想。亲密无间的沟通对于核心员工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在与核心员工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让员工了解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注是一直存在的。这种关注不仅仅只是对于员工的福利待遇,薪酬机制,事业的发展,甚至于是对于其家庭的关心。
         每个管理人员在与核心员工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前瞻性地判断出员工是否有离开的想法。在不断进行的沟通中,了解核心员工的实际需要以及想法,从而给予其针对性的回报。了解到不仅仅是薪酬的需求,还有其需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员工感受到关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热情以及创新性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2.帮助核心员工成长 
         事实表明,职业的发展对于核心员工是最有吸引力的。因此,为了不使得企业的核心员工流失,职业发展的规划也是很重要的。识别出企业核心员工的职业发展兴趣,对其职业发展进行管理。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识别出核心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以及行为评价等。同时突出员工在职业发展规划的话语权,让员工真正有主人翁的感觉。
         此外,企业应该重视核心员工的内部晋升,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众所周知,很多企业有明文规定,很多职位的空缺都是由内部的员工来填补,经过精挑细选,挖掘出最有潜力的人,然后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指导。
          3.注重企业软实力的打造 
         企业文化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核心,也是成功企业必然追求的思想内涵。我们从那些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员工都是被企业深厚的企业文化所感染而选择与企业一起发展。
         留住人才不是很难的事情,只需要给予其很好的发展舞台和空间,否则也是留不下来的。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职位培训时,需要融入企业的文化,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融入一起,要使员工明白自己未来的发展与企业的远景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现目标中的作用,要让员工感到在企业里“有价值、有奔头、有收获,有意义”。
         综上所述,核心员工对于企业的作用巨大,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核心员工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包括良好的沟通、帮助核心员工成长、注重企业软实力的打造。希望我国企业可以重视核心员工这一无形资产,把握以人为本的导向,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