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作恶多端的高衙内,最后的下场如何?

2024-05-02 10:26

1. 《水浒传》中作恶多端的高衙内,最后的下场如何?

高衙内本来是高俅的小跟班,常年在市井里做无赖。后来,高俅发达,当了太尉。高衙内想跟着高俅享福,便死乞白赖地当了高俅的儿子。

在原著里,高衙内是高俅叔伯的儿子,所以他其实是高俅的兄弟。但为了富贵,高衙内都豁出去了。
高俅呢,之前一直是个街头混混,没机会,也没能力娶妻生子,所以还是光棍一条。所以,高俅很快接受了高衙内这个儿子,还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宠爱。
从此,高衙内狗仗人势,到处欺男霸女,又因为有高俅在背后为他撑腰,所以没人敢招惹、报复高衙内。
一日,高衙内在街上看上了一位小娘子,当街调戏。哎,谁知这个小娘子是林冲的老婆。林冲倒是气势汹汹地冲向了高衙内,但一看是这个“花花太岁”,就怂了。

林冲越怂,高衙内越嚣张,最后竟是请求高俅,联合陆谦,差点把林冲害死。林冲被逼上了梁山,高衙内在书中的使命也完成了。
那么,高衙内的结局到底如何呢?这点是众说纷纭。
原著里,并没有给出高衙内的结局,只说他卧病在床了。而高衙内这个角色实在太招人恨了,所以评书里说:林冲妻子自尽后,高衙内病情加重,死了。
在《荡寇志》中,高衙内的结局是:被林冲剜去双眼,割掉耳朵,放血后煮了。
在影视作品中,高衙内也有不同的结局:
有被林冲一枪刺死的,或者劈成两半;还有被一群无赖阉割了;还有被鲁智深骗到菜园里,烧死的。

总之,都对高衙内一点也不客气,死状一个比一个惨!
其实,就算高衙内没有病死,太岁生活也不会持续时间太久。高俅之前是没能力娶妻,如今成了太尉,还娶不了娇妻美眷?
高俅与高衙内是兄弟,年龄也不会相差太大,所以老婆有了,孩子就也不远了。
高俅有了自己的儿子,自然不需要高衙内来传宗接代。所以,高衙内也就无用了,顶多继续成为高俅的小跟班,每天低三下四。到那时候,高衙内再闯祸,被人杀了了,也就杀了,想必也不会引起高俅太多的重视了。大家觉得呢?

《水浒传》中作恶多端的高衙内,最后的下场如何?

2. 《水浒传》高衙内怎么死?

《水浒传》中,没有交代高衙内是怎么死的。

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后,花和尚问及阿嫂下落时,才从林冲嘴里提了一句: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
从此,书中再也没有任何高衙内的信息,更无这个人物的结局。
细细读来,林冲的话很古怪,其中反倒是隐藏了高衙内之死。那么,林冲的话古怪在什么地方,高衙内究竟又是怎么死的呢?
要解读高衙内之死,首先得搞清楚他的养父高俅是什么样的人。简而言之,高俅就是“殿前太尉”,就是龙虎山上误走妖魔的洪太尉。
洪太尉这个人物十分不简单,他的背后隐藏着赵弘殷、赵匡胤、朱洪武、朱标这两对父子。同时,他又是张天师(虚靖先生)。因而,高俅的故事,其实就是大宋、大明两个王朝的神机隐秘。
此处要讲高衙内之死,我便选择高俅身上有关大明王朝的“天机”,再简要地解读“高太尉”。
在“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施耐庵又给高俅赋予了新的隐喻,这个人物的故事中,便暗藏了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的秘闻。怎么回事呢?
书中说,高俅原本叫做高二,因为踢得好脚“毛毬”,汴梁人便叫他做“高毬”。“踢得好脚毛毬”这一笔是写实,历史上的高俅确实善蹴鞠。但是,施耐庵为何又不写“蹴鞠”,而说高俅踢得好脚“毛毬”呢?
在介绍高俅出身这段话中,施耐庵反复交代“毛毬”:后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查阅历史资料,高俅就是高俅,没有“高毬”这个名字的记载。施耐庵这样着重强调,那就大有“可考”了。
说完高俅的身世,便立即讲高俅的故事。因为高俅唆使生铁员外的儿子在勾栏瓦肆使钱,便被自己的父亲告了一状,开封府尹便把他迭配出汴梁。高俅无奈,只得来到“临淮州”。
这一段描述,讲的是明朝的“燕王”,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毛毬,着重于“毛”字。生铁员外,就是一毛不拔的意思,还是在讲“踢得好脚毛毬”。
这里反复写到的这个字,出自《礼记》中的一句话:王燕,则诸侯毛。意思是,周王到了燕国,诸侯朝见,便以须发排定座次,也就是按照年龄大小依次朝见周王。
施耐庵取“王燕”二字,如颠倒“赵点检”为“赵检点”那样,暗写的就是“燕王”。高俅被迭配到“临淮州”,历史上并无这个地方,实际上写的是“临淮县”。
从临淮县的历史沿革来看,又是暗藏的泗州(盱眙)、凤阳(大明中都,朱洪武差点在此建都),都是大明王朝的龙兴之地。高俅被赶出汴京,暗写的是朱棣之藩北平,从而离开了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
从这几条暗喻信息来看,高俅的故事中,就暗藏了历史真实。既然是历史真实,那么,《水浒传》中高俅的结局也就不难推测了。而完全虚构的人物高衙内,也就可以从高俅的故事中,探知他的生死之谜了。

书中说,高俅排行第二,原本叫做高二。因为踢得好脚毛毬,大家都叫他高毬,反倒不记得他曾经有过高二这样一个大号。这一笔,就是为了收高衙内做养子所埋的伏笔。
高俅是老二,那就必然有个高大郎。书中没写高俅的这个哥哥,暗藏的“高大郎”实际上却是他的长辈,也就是高俅的父亲,高俅的父亲就应当叫做“高大郎”。为什么呢?
在林冲的故事中,高衙内才出场,书中说,高俅初发迹时无人帮助,便收了阿叔高三郎的儿子做养子。这样一来,就等于高俅升了一辈,他就变成了“高二郎”。
所以说,高俅的父亲是高大郎,高俅是高二郎,高衙内的父亲就是高三郎。怎么这么乱?施耐庵竟然写了这样一个违背人伦礼律的荒唐故事?
确实是够乱的,所以,“王燕,则诸侯毛”这句《礼记》的话就暗藏在了《水浒传》中。
朱洪武家确实也是很乱的,明明自己有下一代,却偏偏要立孙子做皇帝。立孙子做皇帝也就罢了,还废掉嫡子,立二房的朱允炆为皇太子。
书中在其他故事中,也多次点到了朱允炆并非嫡子,以此破解了朱棣不被立为皇位继承人,其原因不是因为燕王没有嫡子的身份。
朱允炆是孙子辈的,取代“王燕”这辈人,是不是也升了一辈呢?
朱洪武违背“天道循环”伦理,以孙子取代儿子,在高俅的故事中,“高二”岂不就与高大郎、高三郎平辈了?
那么,施耐庵为何又要写高家有“三郎”呢?
“三郎”在《水浒传》中被反复写到,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也被写作“三郎”。石秀来历不明,却也是“拼命三郎”。以此观之,这些“三郎”们是够拼的了,为了做皇帝,连人伦之礼都不顾了。
高俅家的“三郎”,比“宋三郎”、“石三郎”更令人匪夷所思,竟然说的是孝慈高皇后只生了三个儿子,“王燕”并不是高皇后所出。
此处,只能简要地说这么多。关于朱棣的身世问题,我在其他文章中解读过很多次了,总而言之一句话,施耐庵在高俅、高衙内的背后,隐藏的就是大明王朝的一次违背伦常礼律的皇位传承,以及暗写了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的原因。
如此,高衙内的结局就可以按图索骥,从历史真实中去寻找答案了。

3. 水浒传高俅为什么收高衙内当干儿子,而且对高衙内百般呵护呢?

高衙内本是高俅的堂弟,因为高俅膝下无子,后来过继给高俅,实际上他二人年龄相差不大,高衙内本来是高俅的一群混子朋友里的一个,高俅上位了主动投靠。古代宗族是很讲究的,高衙内就相当于高俅的后代了。
但在原著小说中,高衙内当是高俅的叔伯弟兄,为了达到自己能享富贵不择手段,文章里和不畏权贵的鲁智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扩展资料高俅立过什么战功,史书无记载, 但是刘仲武在崇宁三年(1104年)约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有学者认为当时高俅也参加了以上战役。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及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
徽宗对此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了刘仲武,颇为恩宠,并悉命仲武的九子为官。从徽宗的表现来看,他是认为这是一次很大的胜利,高俅也有可能参与了其役,《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
高俅升迁的资本很可能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而刘仲武深知徽宗将高俅托给自己的目的,也有可能扩大高俅的功劳,做个顺水人情。
这从高俅以后与刘仲武家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出。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錡担任大将。 
赵怀德叛宋事件实际上是西夏联合青唐当地势力对北宋占领青唐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反扑,时间是崇宁四年初。刘仲武在这一事件中既不是指挥,也没有功劳,反倒有罪。
他作为副将随高永年出兵救援宣威城,在高永年被帐下亲兵叛变送给了多罗巴被杀之后,刘仲武作为军中仅次于高永年的副将,不但没有稳住军心继续完成救援任务,反倒一路逃回西宁,坐看宣威城被围。
两个月后才由其他两名将领带兵解去宣威城之围。而刘仲武也被监禁在秦州大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俅

水浒传高俅为什么收高衙内当干儿子,而且对高衙内百般呵护呢?

4. 谁杀死了《水浒》中的高衙内?

被林冲一枪刺死--------出自邵氏电影《林冲夜奔》
被一群泼皮无赖给阉了---------出自央视老版《水浒传》
2011年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高衙内
被林冲劈成了两半---------出自《水浒传英雄本色》
被鲁智深骗至菜园子火烧死了-------《新版水浒传》
被林冲放血、剜眼、割耳之后烹了-------出自《荡寇志》
高衙内,《水浒传》里的高衙内,看过《水浒传》的,应该记得有这个高衙内。高衙内,调戏林冲的老婆,继而陷害林冲想要强占,他真的太无耻了,竟然为了一个有夫之妇,手段卑劣,甚至还想在草料场暗杀林冲。幸亏林冲大雪天的出去买酒,才逃过一劫,都说喝酒误事,偏偏林冲是喝酒才捡回了一条小命,看来,万事不可武断,还是有例外的情况。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水浒传》并没有对高衙内做一个最后的了断,居然好活得好好的。 

对高衙内做“最后了断”的,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荡寇志》,中国的文化特点之一,就是“焚书续焚书(李贽 语)、续书接续书”,我记得,四大名著中,没有续书的,只有《三国演义》,三国归晋,故事完全结束了,实在没有办法续下去了,其他的,《红楼梦》、《西游记》等,都有续书,而且不止一部。

《荡寇志》就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这本书,正好和《水浒传》相反,《水浒传》宣扬的,是“逼上梁山”的造反强盗理念,是和正统思想背道相驰的。而《荡寇志》却恰恰相反,宣扬的是正统的“道统思想”,于是乎,在《荡寇志》里面,梁山好汉108将,全部死光光,有些名声比较好,比如武松等人,当然就死的好看一点,不管死的好看、难看,最终都难逃一死。

《荡寇志》是清朝道光年间俞万春撰写的,是“光明正大”的标署自己名字的,可见其人非同一般。明清小说中,基本上作者都不会标署自己的真实名字,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其实都是属于“疑似”而已,在文学研究界,尚有很大争议。就像《西游记》,直到民国时期,上面还标注:作者——长春真人,人们一直以为写《西游记》的,是大名鼎鼎的全真教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不过,丘处机的徒弟李志常的确写过一本《长春真人西游记》,写的是丘处机跋涉万里,到大雪山和成吉思汗见面的事情。明清小说,就是通俗小说,写小说,那是丢人显眼的事情,被人戏称为“稗官”,大才子兼美食家——袁枚,曾写信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好言相劝,意思是“你有这么好的文学才华,不走正路,竟然去写小说,简直是自甘堕落,辱没圣贤”。写《荡寇志》的俞万春,竟然一反常情,居然敢光明正大的在书上标署自己的大名,那就不一般了,因为,他不是一般的人,他是来维护统治者的“道统思想”的,于是乎,理直气壮的写上自己的名字。

《荡寇志》中,水泊梁山108将,最后全部死光光,而《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比如“三打祝家庄”里的扈成等人,悉数登场,耀武扬威,杀得梁山鸡飞狗跳。

但是,其中有个例外,那就是开篇提到的“高衙内”,在《水浒传》中,他没有死,活得好好的,到了《荡寇志》里面,应该属于正派人物去斩杀梁山强盗了吧?结果,高衙内却在《荡寇志》里死掉了,真可谓,该死的时候不死,不该死的时候却偏偏死掉了。

这是作者俞万春的安排,整本《荡寇志》,唯有高衙内的死,出乎我的意料。高衙内不是被林冲杀死的,是作者俞万春送他去死的。第九十八回《豹子头惨烹高衙内 笋冠仙戏阻宋公明》中,可怜的高衙内被林冲“涮肉”了,死相还特别的难看,当然了,高衙内死了,林冲也别想活,林冲也马上就死了,只不过,和武松等人一样,死的好看而已。

高衙内为何会死呢?俞万春是封建正统的道统思想,代表正宗的正统立场,高衙内和他,是一个阶级里面的,属于一个阵营里面的,俞万春为何会在关键时候出卖他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高衙内的所作所为,连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高衙内的所作所为,连他们自己人都忍无可忍了,你调戏良妇、设计陷害、逼死林妻、暗杀林冲,家破人忙了还要赶尽杀绝,简直是丧尽天良、泯灭人性了啊,你啊,不得不死了啊。

于是乎,连他们自己一伙的,都看不下去了,他只能死了。

杀死高衙内的,其实不是林冲,而是他们自己人。高衙内是被他们自己人杀死的,只不过借用了林冲的手而已,表面上还为林冲报仇雪恨,结果呢?杀死了高衙内,林冲还成为了殉葬者。

5. 水浒传高俅为什么收高衙内当干儿子,而且对高衙内百般呵护呢?

高衙内本是高俅的堂弟,因为高俅膝下无子,后来过继给高俅,实际上他二人年龄相差不大,高衙内本来是高俅的一群混子朋友里的一个,高俅上位了主动投靠。古代宗族是很讲究的,高衙内就相当于高俅的后代了。
但在原著小说中,高衙内当是高俅的叔伯弟兄,为了达到自己能享富贵不择手段,文章里和不畏权贵的鲁智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扩展资料高俅立过什么战功,史书无记载, 但是刘仲武在崇宁三年(1104年)约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有学者认为当时高俅也参加了以上战役。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及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
徽宗对此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了刘仲武,颇为恩宠,并悉命仲武的九子为官。从徽宗的表现来看,他是认为这是一次很大的胜利,高俅也有可能参与了其役,《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
高俅升迁的资本很可能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而刘仲武深知徽宗将高俅托给自己的目的,也有可能扩大高俅的功劳,做个顺水人情。
这从高俅以后与刘仲武家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出。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_担任大将。 
赵怀德叛宋事件实际上是西夏联合青唐当地势力对北宋占领青唐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反扑,时间是崇宁四年初。刘仲武在这一事件中既不是指挥,也没有功劳,反倒有罪。
他作为副将随高永年出兵救援宣威城,在高永年被帐下亲兵叛变送给了多罗巴被杀之后,刘仲武作为军中仅次于高永年的副将,不但没有稳住军心继续完成救援任务,反倒一路逃回西宁,坐看宣威城被围。
两个月后才由其他两名将领带兵解去宣威城之围。而刘仲武也被监禁在秦州大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俅

水浒传高俅为什么收高衙内当干儿子,而且对高衙内百般呵护呢?

6. 高衙内在《水浒传》中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林冲这么怕他?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林冲的武功至少排名前五,能够担任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本身如果没有两把刷子那是不行滴。虽然说林冲武功高强,又颇有权势,但是在面对高衙内三番两次的凌辱欺压,表现的确实有点怂。为什么林冲不敢冲上去揍他丫的呢?

正所谓“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林冲的顶头上司就是高衙内的干爹高俅,如果是一个开明的领导还好说话,高俅显然不是一个这样的领导,他自己就是靠着蹴鞠水平高,投上司所好上位的,所以根本不懂得尊重人才,嫉贤妒能应该是他的强项。
所以看着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凭本事上位,肯定是早就不舒服了,这一点相信林冲也心知肚明,所以对待高衙内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哪怕是高衙内已经欺负到他的头上了,还是一忍再忍,可见林冲是多么的在意这份工作。

林冲虽然在《水浒传》中算是一条好汉,能耐也不错,但是在面对媳妇被调戏的时候,他的表现还不如武大郎,这与他的身份非常不符,感觉这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过分看中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职位,与鲁智深、王进无法相比。
鲁智深为了不认不识的金翠莲,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是何等的豪爽?王进知道遇到了混蛋上司(高俅),直接辞官不做,带着母亲避难,这些举动都是比较明智的,既然朝廷用人体制有问题,那么避难是首要的,不能让虚名害了自己。

梁山上不止是林冲这样,卢俊义、宋江、杨志等也是如此,他们明知道北宋被高俅、蔡京等把持,不可能有丝毫的机会,还天真地希望被朝廷招安,真的是活腻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朝廷用一些小吏的名头,就把他们骗了回去,然后派去跟方腊火并,结果当然如设想的一样,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被毒酒害死,把这些人的奴性表露无疑。

林冲也算是梁山第一梯队的好汉,性格确实最不敢恭维,每一步都是被逼无奈做出的决定,但凡有一点退路,林冲都能容忍,这一点在梁山无出其右,如果评选梁山第一窝囊,估计林冲一定会高票当选。
林冲是属于那种敢怒而不敢言的人,他在草料场也只是杀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不敢跟正主叫板,甚至已经把高俅活捉,还要把他放走,如果换成武松,结果肯定截然不同。武松在飞云浦把押解的人员杀了以后,又连夜潜回鸳鸯楼,把张都监和蒋门神一伙全部杀害,是何等的快意恩仇,不知道林冲知道这些后作何感想。

《水浒传》有一句话“马上林冲,马下武松”,看似林冲的能耐应该排在武松之前,其实在很多方面与武松相差甚远,这样排名对武松有失公允,实在是有损武松的声望。

林冲就像是一个受气包,开始上梁山的时候,林冲受王伦的气,后来受宋江的气,不仅不帮助他报仇,还把他亲手抓回来的女人送给了王英,林冲的懦弱是全《水浒传》中出了名的,他的结局也很凄凉,是病死在路上。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死之前还是武松照顾他,对比太明显。

7. 高俅和高衙内结局是什么?

高俅高衙内的结局是被朱全和雷横取了项上人头。
《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三回写到宋江便吩咐开筵为二人接风。席间,朱仝、雷横捧出一个大圆包来。众人启看,乃是一颗首级,细细一看,正是高俅。原来是朱仝和雷横道:小弟在盐山时,闻得这奸贼犯了事,发配在沧州。小弟因与邓、王二兄弟商议,起了兵马,去打沧州,活捉了这个贼来,照那年林兄长处治小贼的法儿处治了他。
高俅高衙内得罪过林冲,所以当林冲卧床半月有余,仅存一丝一息,不能起床。忽闻朱、雷二人来探病,便勉强应酬了几句。朱、雷二人齐道恭喜林兄长,有一件事,小弟们报得仇来。林冲问是何事,二人便将高俅首级捧上道,这是高俅的头,小弟如此如此取来,特为兄长解闷。


真实的高俅高衙内的结局
高俅是北宋末年权臣,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宋徽宗时期的官员,初为苏轼小史,善蹴鞠。哲宗(赵煦)时,改从枢密都丞旨,高俅因奉命送礼物至端王赵佶处,被留用。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加至太尉,与蔡京等"六贼"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

高俅和高衙内结局是什么?

8. 高衙内为什么要陷害林冲?

高衙内为了得到林冲的妻子而利用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林冲被发配沧州,凶残的高衙内不肯罢休,非要置林冲于死地,欲在野猪林狠下杀手,幸得鲁智深相救。
他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高衙内亲信)放火暗算。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林冲才幸免于难。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牢城管营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的真相,而且差点被害死。
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扩展资料:林冲上梁山后,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结果林冲与“青面兽”杨志打得难分高下。王伦企图让杨志也上山来,以制衡林冲,却被杨志拒绝。
当晁盖等上山入伙时,王伦又托词推拒,林冲在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了王伦,吴用等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遭到拒绝。最后推晁盖为大头领,开拓了梁山的新局面。
此后,林冲作为梁山主要战将参与了一系列战役,战功赫赫,使得山寨逐渐发展壮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