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

2024-05-05 10:11

1. 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似已成定局,以什么方式或何种形式推出一定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只是时间问题。但问题是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政府最擅长的是刺激投资需求,这意味着要想完成今年经济工作重心之一——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还相当大。这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当前和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可能变化都表明,受欧美债务危机恶化、海外经济增长放缓等不确定性影响,中国的外需将进一步萎缩,这可以从去年11月份出口增速回落较大及刚刚公布的去年12月份PMI数据中进出口指数及新出口订单等变化中得到印证。事实上,外需放缓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研究报告都认为2012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为负。并且,外需的变化还受制于他人,尤其是我们要特别关注未来外需是否会突然发生变化的较大风险。在此背景下,要想完成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稳增长,就必然会转向从稳定或刺激国内需求入手。其中,由于消费需求的波动一般都比较平稳,2011年3月以来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围绕着17%水平一线波动,尽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财政政策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但受到房价高企“侵蚀”居民消费能力、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高出同期GDP增长约7个百分点)等因素影响,要想在短期内促进消费较快增长似乎很难。由此,我们只能继续依靠进一步刺激投资需求,来弥补因净出口需求下降对经济增长构成的不利影响。由于刺激投资需求的见效更快、更立竿见影,这使得政府更偏好于刺激投资需求,目前的情况也是如此。一方面,“十二五”规划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旺盛投资需求;另一方面,2012年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在2011年12月提前签订,并首次将保障性住房的竣工量纳入2012年全年任务的考核范畴,这意味着完成2012年保障房建设目标有了保证。可见,2012年投资需求不会明显回落,投资增长速度也不会很低。鉴于投资需求依然是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唯一可以控制的调控对象,所以投资需求增长是观察2012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关键性指标。在笔者看来,就2012年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提前签订这一现象观察,中国以刺激投资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刺激措施似乎已经出台,这一信号值得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中国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增长,尽管这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有其必要性,那么中国很可能会因此而离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目标又远了一步。因为,事实将再次证明,当前中国仍然难以走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使得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偏好于大规模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投资增长过快,并加剧了国内需求中投资与消费的进一步失衡。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继续上升。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9年,投资率由36.5%上升到47.7%,消费率却由61.4%下降到48%。所以,进一步刺激投资需求必将导致投资与消费的继续失衡。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负面影响相当显著。例如,尽管刺激投资需求增加可以扩大产出或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引起产能过剩,并需要通过扩大出口来不断消化这部分过剩产能,这意味着靠政府投资维持的经济较快增长,中国经济将很难走出依赖投资和出口导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上述分析表明,尽管刺激投资需求来谋求“稳增长”有其必要性,但却昭示了短期内中国很难走出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老套路,这肯定是不利于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尽管这样做是一种权宜之计,但过于实际的选择,仍然值得深刻反思——中国要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唯有稳步推进政府改革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有可能

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

2. 实体经济当前最应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较疲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部分企业生产放缓、利润下降,部分工业项目放慢建设进度,调减投资规模,企业家和投资者信心普遍不足,实体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不少企业都在“生死线”上挣扎。

  二是企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央企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对民营中小企业实施挤占资金、拖欠货款等不公平待遇。企业经营正处于困难时期,税、费的负担让企业倍感压力。融资难、融资贵、担保条件高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全省货车“双超”综合整治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削弱了与外省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简政放权未完全落实到位。企业面临的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部分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企业疲于应付。省上部分行政审批过于集中,扩权强县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延长了项目审批时限,不利于企业抢抓市场机遇。

  四是园区竞争力有待提高。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布局交叉,多而不专,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和眉山现代工业新城主要由园区各自为战,缺乏统筹推进和整体打造,在招大引强、产业聚集、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势不明显,缺少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园区,实体经济发展平台承载能力亟待提高。

3. 造成实体经济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

其一,房地产发展过度阻碍了实体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房地产是一个“吸金盘”,大量新增货币或贷款被吸入房地产业,是从实体经济口中夺食,挤出了实体经济的投资与信贷供应。同时,畸高的房价收入,使居民将更多收入用于支付所谓刚性需求的住房购置成本,不得不抑制其他消费需求,抑制了实体经济内需的有效增长;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相应带来了房地产开发商财富的快速积累,提供了错误的财富积累示范效应;也误导了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显然已经绑架了地方政府,由于高房价有利于推高土地出让金从而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诱导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动房地产业持续繁荣。
其二,实体经济内生发展动能不足,制约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基于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奉行的基本上都是模仿跟进策略。但长期以来的模仿策略引致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企业创新意愿偏弱。由于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大部分企业根本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原创性研发,而是指望继续依靠模仿维持生存,研发投入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成长空间受限。内需疲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内需比率偏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其三,国内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家精神,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其四,社会氛围欠缺,实体经济未受应有重视,社会投机情绪弥漫。社会投机情绪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总体上显得比较浮躁,不愿意脚踏实地经营实体企业,而更多梦想借助投机一夜暴富。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改革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投机情绪。在较高的社会投机情绪推动下,实体经济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全社会几乎整体陷入盲目发展虚拟经济的狂热之中。虚拟经济在不断侵蚀实体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不断加速发展,部分虚拟经济环节甚至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这一必要基础。
其五,金融体系扭曲,偏离服务实体经济轨道。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五大扭曲现象。一是金融服务价格扭曲。银行利率管制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高收益之间不对称,民间金融、影子银行的融资价格与商业银行的融资价格呈现双轨制;二是需求与供给扭曲。公众投资理财意识觉醒刺激金融产品需求蓬勃增长,但金融产品供应不够丰富,投资理财工具选择有限;三是金融资源分布扭曲。银行业资产占金融市场总资产的近85%,而保险、基金、证券、租赁、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的发展滞后;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以及金融资源在不同金融行业间的规模和服务水平,均显不对称;四是金融市场主体行为扭曲。部分资金需求方对资金的价格信号反应极其迟钝;普遍存在实体企业脱实入虚、投资金融资产的现象;金融产品内容创新缺乏,形式创新却大行其道;五是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发展。受严格的金融管制约束,我国金融体系不能借助外部竞争机制来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自我完善的压力与动力不足;尽管国内融资成本高企,但实体经济不能自主使用境外低成本金融资源。
其六,一些虚拟经济侵蚀了实体经济。如电子商务发展过快,但税收、交易商品质量管理等不规范,无税费、无房租、售假货代价低等原因,取得了对实体店的竞争优势,导致一批批实体店纷纷关门。

造成实体经济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

4. 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传统的实体经济很多产能是过剩的,加上国际市场确实是对中国很不利,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发展实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企业要进行转型升级,在技术、资金、市场、经验等方面存在难度。转型本身就是有风险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往哪转,转了之后市场到底怎么样,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此外,中国劳动力的结构在转变,原来依靠低成本的廉价劳动力的战略可能遭遇越来越多的阻碍。很多能源、资源的瓶颈也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发展实体经济有一点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我们国家比较大,国内市场消化能力比较强。城乡一体化致使农村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加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能提供很多发展空间。

5. 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

  目前来讲,宏观经济出现了很严重的矛盾,突出的问题就是长期高速增长累积下来的一系列的结构矛盾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以及经济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导致中国经济在目前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趋势。
  中国从08年春天开始到09年春天,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0.6%到10.1%到9%到6.8%再到6.1%,这么长时期的持续下降,这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那么由此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当前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大量的企业停产、破产导致国民经济当中的就业岗位受到严重削弱,然后伴随着劳动力的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007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中国城镇劳动力2亿多人,4%是多少呢?2亿多人的4%差不多就是1000万。2008年是4.2%,就是1000多万;2009年,预计的数据,政策目标是力争不超过4.5%,就算控制住,达到这个政策目标不超过4.5%。那从07、08到09,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是直线上升,从4%上升到4.2%再上升到4.5%。
  除此之外,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开始让位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所以同样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直线下降。我国劳动力的供给有三个世界第一(劳动力的增量,劳动力的存量,有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劳动力的需求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直线下降的阶段。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一旦慢下来,在目前这个阶段,对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带来最深刻的威胁就是失业率的持续攀升,而失业率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它背后有更复杂、更宽泛的社会内涵。
  失业问题就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直线下降,导致的宏观层面的突出矛盾,就是中国当前实体经济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针对这问题,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做出调整。
  我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结合并调整好其结合方式。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策类型 对利率的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对投资的影响 对GDP的影响
  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政治开支,包括政治购买和转移支付)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投资津贴) 上升 增加 增加 增加
  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 下降 增加 增加 增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由上图来看,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图中E点,收入为y0 ,利益为r0,而充分就业的收入为y*。为克服萧条,达到充分就业,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IS右移,也可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将LM右移。采用这两种政策虽都可以使收入达到y*,但会使利率大幅度上升或下降。如果既想使收入增加到y*,又不使利率变动,则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使用的办法。如图中所示,为了将收入从y0提高到y*,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水平上升,但为了使利率不由于产出上升而上升,可相应地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保持原有水平。
  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例如,上图中,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因而产出增加时利率也不变,若财政政策影响大于货币政策,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接下来这个表,给出了各种政策结合使用的效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 产出 利率
  1 扩展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上升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 不确定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展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下降
  4 扩展性财政政策和扩展性货币政策 增加 不确定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的情况,因此可用第三种组合,用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

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

6. 实体经济重要性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因为实体经济是各个行业的一个基础经济支持;再者是因为实体经济可以给经济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其次是因为实体经济可以弥补线上经济的不足之处,起到互补的作用。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分析。
一、因为实体经济是各个行业的一个基础经济支持
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它们是众多制造业的缩影,从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延伸出一些对应行业、制造业的兴衰程度,毕竟实体行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过分依赖线下的一个引流,当然也有部分的实体经济在线上的渠道进行拓客,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引流,从而提高对应的销售额,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可以提高经济市场的一个内在爆发力以及驱动力。

二、实体经济可以给经济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实体经济可以给经济市场注入更多的一个内在活力,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实体经济可以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一个行业环境,因为通过线下拓客的方式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人知道对应所销售的产品,并且可以让更多的人来传播这些高价值、性价比高的产品,在多数的情况下,实在潜移默化地帮助到实体经济合作的制造业发展。

三、实体经济可以弥补线上经济的不足之处
再者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弥补到线下经济的不足之处,所以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行使的是线上经济所无法带来的购物体验感,毕竟在线上购物相对乏味,缺少了线下购物的体验感,所以在多数的情况下,线下的实体经济可以满足给到消费者对应的线下购物体验感,这种体验感可以使人心情放松愉悦。

7. 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什么压力加大

经济压力加大。
具体分析如下: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客观理性地审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制约因素,对新时期筑牢经济发展基础,提升日照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倡导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更是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一是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积累的根本,是虚拟经济的源泉。
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最终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要加大对踏实从事实业发展的企业及企业家的激励和表彰,让企业家拥有投身实体经济的成就感,形成全民尊重实体劳动的氛围。
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石,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外部需求的变化以及内部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于近年来出现了增长放缓、效益大幅下滑的现象。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形势严峻,出口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明显衰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

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什么压力加大

8. 党和政府重视实体经济的原因

因为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高度重视实体经济,作出了“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把实体经济抓上去”等重要论断,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更明确了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我们的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做好金融工作,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振兴实体经济,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点,也是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点。

扩展资料振兴实体经济,不仅要靠政策,更要靠广大企业家群体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的,“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这个过程会带来阵痛,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唯有敢于创新的企业,才能抓住新的机遇。
规模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人口老龄化也在形成巨大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这些因素都将打开巨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更需好好琢磨怎样搞好创新,用创新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在这轮结构性调整中实现凤凰涅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让实体经济更加强起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