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2024-05-16 23:06

1. 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有些医养结合的大型机构在做好“机构养老”的同时向“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供延伸服务。      济南大学朱孔来教授做了一份“关于山东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有的十八种模式”的精彩观点。这十八种模式分为三类:“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模式、“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虽然是以山东省为例,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医养结合、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模式。一、 “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1、“大养老+小医疗”型      该模式是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小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      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采取这种模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该模式存在明显缺点:内设医疗机构只能开展门诊业务,不能解决在养老机构直接住院问题;同时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仅医务人员的工资就给养老机构带来很大负担,养老机构难以长期支撑。      调研发现:许多已经申请办理了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试运行一段时间内坚持不下去而“人走楼空”。2、“医疗、养老并重”型      这种模式多为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或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或护理院,强调医和养并重发展。新建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步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或护理院,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一些资源闲置的医疗机构将富余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以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或者直接转型为护理院、康复中心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型的医护服务。      调研发现:该模式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融为一体,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运营态势,能基本实现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机构内医养共享。3、“大医疗+小养老”型      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养老机构,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举措,在医疗机构内部又新建了一个医院下属的专业养老机构。      调研发现:此模式是利用高端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机构,优点是养老环境条件好、医疗保障好,比较高端,但也存在明显缺点:一方面对现有医院资源的利用不经济甚至浪费,另一方面是养老费用较高,经济条件中下等的普通家庭难以承受。4、“大医疗+小康复”型      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康复机构,如老年科室或康复科、康复中心,以医疗为主、康复为辅,多数是在原有的医疗机构新增康复、养护功能,构建医疗、照护、康复等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      调研发现:该模式多数发展较好,但在“医、康、养一体化”体系中“养”的比重较小。5、“两院一体”型      该模式多数是将地方政府建设的敬老院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托管运营,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实现“一体化”,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直接新建养老机构以实现医养结合。乡镇卫生院利用敬老院的资源除照顾好“五保老人”外,还接纳一部分社会养老人员。此模式是对既有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激活医养资源供给引力,就近服务农村老年人群,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养老。      调研发现:与“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相比,该模式容易保持原有敬老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医养结合模式。6、“医康养一体”型      在医院的基础上,新建护理院和养老院,实施医、康、养一体化运营。此模式优点是康复患者住院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大为好转,许多患者由卧床不起到独立行走,社会效益极佳;康复患者在住院期间既得到康复治疗服务,同时又得到养老服务,康复出院后可能还会有一批人在养老机构长期住下,机构的经济效益将大为提高,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医养结合模式。7、“个体诊所+小型养老”型      此模式一般由个体诊所举办,前面门厅为诊所,后面为家庭式小型养老,诊所的医生、护士提供为老人医疗服务,另聘1-2位护理人员照顾老人。      调研发现: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收费低、离家近、比较方便,资源利用充分、效果好;但缺点是医疗和护理设施相对简单,护理不规范,同时还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8、“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整体外包”型      这种模式是指不具备设置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就近的有住院功能的医疗机构(多为医疗机构(多为一级综合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养老机构所需的医疗服务整体外包给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为医疗机构提供场所和必要条件,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置分院等分支机构,医疗机构派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为其提供医疗整体外包服务,或称“整体托管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医养双方责、权、利明确,双方均利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      调研发现:这是医养开展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形式,特别适用于100-300人的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采用这一模式,医疗机构可能会“赔本”造成服务不可持续,需要养老机构对医疗机构给予一定补贴)。9、“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      这种模式是指养老机构与邻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优先提供住院、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等服务,这是我省目前开展医养结合最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缺点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基础是来自双方的信任和利益驱动,双方的合作缺乏有效约束和利益协调机制,一旦协议影响到了某一方利益,就很容易出现终止协议的情形,很难保证合作的有效性、持续性。      调研发现:这种模式难以实现医养一体化,基本属于“搞形式”,医养之间很难开展实质性合作,基本上是各干各的(如养老机构有患者需要住院,虽协议要求优先到合作的医疗机构住院,但患者家属并不一定同意,可能会到规模较大、更放心的医院),久而久之,难以长期合作。10、“大养老+小医疗+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      这种模式是养老机构自身先建设一个小医疗机构,如卫生室或诊所,同时又另与其他较大规模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由其为养老机构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对一般的医疗问题,养老机构自行解决,当有较重患者立即转入合作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上述十种“机构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前七种为“一体化”模式,第八、第九种为“嵌入式”,第十种为“混合式”。前八种医与养结合得比较紧密,第九种为松散型的医养结合,第十种为半松半紧。      目前相关部门介绍成绩时所说的医养结合覆盖率达到多少多少时,往往以签订协议类的松散型模式居多。      调研发现:我们认为松散型模式基本属于“搞形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难以实质性合作,更难市场化运作;医养结合必须运用“一体化”发展模式。二、 “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模式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型      日间照料中心的设施可以在养老、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得以共享使用,资源配置效率高;一般送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人,多数是“一体多病”,这些人更多需要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因而这一模式能更多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同时,只有医务人员承担相应服务,老年人子女才能更放心、才能更多地把老年人送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调研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实体性机构,由其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符合“能负责、能问责”的要求,且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既解决了由社区居委会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运营带来的体制不顺、权属不清问题,又解决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资产闲置问题,还化解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紧张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既能收获“更好保障老年人保健、老年人子女更安心”等的社会效益,又能通过更多服务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推进养老产业化,真正实现多方共赢,是社区层面实现医养结合的理想方式。12、“社区医养设施共建共享”型      将养老服务设施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如农村幸福院与卫生室同步建设、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步建设。通过同步建设,一步到位实现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13、“专业养老运营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型      由大型专业化养老机构托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调研发现,此模式由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模较小(一般只有10张床位),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同时,有些专业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跟不上,很难做实做优医养结合,一旦政府补贴减少或取消,很难维持下去。14、“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协议”型      这种模式往往是社区建设了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了开展医养结合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但所开展的服务主要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相对较少。15、“村卫生室+农村幸福院”型      由村卫生室托管运营农村幸福院,实现农村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但目前典型案例不多。      三、 “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16、“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实体性服务机构”型      这种模式需要为居家老人配备穿戴式设备,对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进行远程监测,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和出行情况的相关数据及时传递给实体性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或实体性社区机构(如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老年人子女;实体性服务机构根据对老年人身体监测数据作出服务方案,同时根据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需求,及时为居家老人提供饮食起居、医疗医护、消防安保、休闲娱乐、报警呼救等的相关服务。      调研发现:目前看,许多企业热衷开发此模式,有的设计规模较大,但目前成功案例不多。17、“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型      这种模式是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推广家庭医生服务,与有需求的老年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契约式服务,签约对象可以获得家庭医生提供的医疗保健咨询服务、优质诊疗服务、精准预约转诊服务、保健指导、疾病干预、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务,让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调研发现:这一模式主要解决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问题,但社会化的生活服务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认为此模式不是实质性的医养结合,仍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18、“居家养老+长护险中的‘家护’服务”型      这种模式是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失能老人平时在家中由自家人提供生活照料,由长护险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以康复为重点的“家护”服务,相关费用主要由医保资金提供。这一居家养老模式目前主要针对享受长护险的城镇职工,虽受居民欢迎,但社会成本很高,且医务人员往返医疗机构和居民家中时间成本也很高,与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院护”相比资源配置效益不佳。      调研发现:另外,调研还发现,有些医养结合的大型机构在做好“机构养老”的同时向“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供延伸服务,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个层面同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形成了“机构、社区、居家三个层面融合发展的智慧型”医养结合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

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2. 如何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健康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及病死率。

针对辖区内 6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每年为老年人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通过问诊、常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了解老年人健康状态和生活方式,并作出相应的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同时开展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患有其他疾病的(非高血压或糖尿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或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同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认知和情感等健康指导。体检完成后,需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服务。

3. 为什么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您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致残率极高,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及病死率。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每年为老年人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三)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和腹部 B超(肝胆胰脾)检查。

(四)健康指导。

告知评价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1.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等患者同时开展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对患有其他疾病的(非高血压或糖尿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

3.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或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4.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认知和情感等健康指导。

5.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摘要】
为什么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提问】
您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致残率极高,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及病死率。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内容?

答:每年为老年人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三)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和腹部 B超(肝胆胰脾)检查。

(四)健康指导。

告知评价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1.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等患者同时开展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对患有其他疾病的(非高血压或糖尿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

3.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或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4.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认知和情感等健康指导。

5.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回答】

为什么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4. 为什么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更方便老人得到照顾,也方便老年人家庭的一些所需。
现在社会老龄化很严重,家里有老年人的家庭,压力都很大,因为他们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上上班还要照顾老年人,所以压力很大。
而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似乎并不是懂,在加上老年人上了年纪,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问题,对于自己的变化,都不能接受,有一点小疼就忍不住想去医院。
更或者是嫌弃家里人对自己的不好,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或者是经济能力有专职的人照顾老人的。
所以有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不仅仅可以缓解家庭的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让老人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同时也可以缓解医院的人流和紧张等压力。

5. 为什么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社会老龄化已经是普遍趋势。
但是现在老年人养老的供需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还有一部分老人并不喜欢去住养老院,可是不去住养老院,子女不在身边,有没有太多的经济能力去请保姆等等,
而且老人出门自己去看病或者是去诊所,这个路程很远老人也不是很方便,所以此时的有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就很方便了。
这些都是以社区为单位,就在小区里开设,他们能够帮助老人做简单的健康管理监测,甚至能上门开展各项服务,甚至也能帮老人去挂号领药,甚至还能帮助老人做最基本的身体检测等等。
所以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不仅仅是服务于老年人,也是对有老年人家庭的一种帮助哦!

为什么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6.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哪些

1、每年进行一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等;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1)一般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重以及皮肤、浅表淋巴结与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检查,并对视力、听力和运动等进行粗侧判断。

(2)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以及心电图检测。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逐步减退;
而且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同时,由于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也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选择肝功能、肾功能检查项目来评估肝和肾功能,判断疾病程度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反应情况,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7. 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健康管理模式呢?

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了解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与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既往所患疾病、目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与治疗情况等。(2)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3)告知本人或其家属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发现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4)告知下次体检时间。
血常规和尿常规
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免疫力降低,通过血常规检查科早期发现贫血、感染及其他血液方面的异常。通过尿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可以为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如痛风、肝炎等。同时,血、尿常规检查简便易行,因此,老年人健康体检时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逐步减退;而且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同时,由于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也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因此,选择肝功能、肾功能检查项目来评估肝和肾功能,判断疾病程度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反应情况,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心电图检查
老年人易患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梗死以及自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紊乱等,这些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由于有些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心脏的异常问题;又因为心电图监测的方法简便易行、无损伤,因此,选择心电图检测为作为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辅助检查项目。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老年人检测空腹血糖,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继续规范管理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选择做空腹血糖检测项目。
血脂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会导致脑卒中(中风);肾动脉硬化会导致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等。因此,老年人体检选择做血脂检查,通过检测血脂,发现血脂异常,及时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由于进餐对血脂的检查结果影响较大,所以需要空腹检查。

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健康管理模式呢?

8. 老年保健与管理

老年保健与管理主要研究老年人心理与沟通技巧、老年人保健与照护技术、营养与饮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老年人的照护与养老服务等。例如:老年人的日常护理与心理抚慰,老年人膳食的营养指导与搭配,老年痴呆、老年性耳聋、高血压等老年人常见病的照护等。[开心][开心]【摘要】
老年保健与管理【提问】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出来就是会老人吗【提问】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微笑][微笑]老年保健与管理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更偏重于,医院,养老院等,还是不错的[开心]【回答】
老年保健与管理主要研究老年人心理与沟通技巧、老年人保健与照护技术、营养与饮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老年人的照护与养老服务等。例如:老年人的日常护理与心理抚慰,老年人膳食的营养指导与搭配,老年痴呆、老年性耳聋、高血压等老年人常见病的照护等。[开心][开心]【回答】
就是护理老人吗【提问】
多数是跟老年人一起交流,亲[开心][开心]【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