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是如何成为马云背后的男人的?

2024-05-17 13:08

1. 蔡崇信是如何成为马云背后的男人的?

时间来到1999年5月,蔡崇信第一次见到马云。
原本蔡崇信是代表AB投资公司去看要不要投资马云的,结果去到杭州才发现,马云连公司都还没有,只有个运行了几个月的网站。
不过,这次见面,蔡崇信对马云一见钟情。

1999年末,蔡崇信再次来到杭州,并带上了他怀孕的妻子。从湖畔花园谈完事情后,他们一起西湖泛舟。这是一次改变两人命运的旅行。
当时蔡崇信的收入,用马云开玩笑的话就是:蔡崇信可以买下十几个当时的阿里巴巴。
这就是魄力和远见,蔡崇信脱下名牌西装,卷起袖子加入了这家让人沸腾的创业公司。

若以现在资本市场的标准看,当时阿里恐怕只能用“一片荒芜”来形容,别说没有制度、标准,就连最简单的公司登记都没有。
蔡崇信加入后,把阿里员工集合在一起,在杭州湿热的夏夜里,拿着一块小白板,挥汗如雨地从最基本的“股份”、“股东权益”开始教起,接着又帮创始的“十八罗汉”,准备了18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合同做的滴水不漏。
从这一刻开始,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雏形。
紧接着就是蔡崇信加入阿里后最艰巨的任务——帮马云找钱。
蔡崇信加入前,马云进行过37次融资尝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外界不相信马云的梦想,甚至说他们不相信马云这个人。这也不奇怪,有哪家风投会投一家尚未进行工商注册、创始人没有成功创业经历、讲话还特别忽悠满口大词的公司。
那时候,马云早期筹资的50万元也几乎耗尽,连500元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公司尚未诞生就陷入绝境。
同时,2000年前后,网络泡沫折损了一堆网络公司,融资难度非常大。

蔡崇信一共帮马云做过4次重要增资,每一次,都让阿里脱胎换骨。
马云的幸运在于,阿里事业开始发展的最早期就有了一个解决一切财务、法律疑问的守护神。
马云曾经在《赢在中国》节目中这样夸赞蔡崇信:“像蔡崇信这样的人不可能在公司内部培养出来,只能从公司外部找,但多半公司找的时候已经是快要上市了,他们来的目的就是准备上市。而前期创业者把该犯的错误已全部犯过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有些投资上的错误根本不可逆。”
内容来源:凤凰网

蔡崇信是如何成为马云背后的男人的?

2. 被称为“马云背后的男人”蔡崇信是如何评价马云的?

‍‍‍‍蔡崇信一直被外界称作“马云背后的男人”,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蔡崇信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1999年,在杭州,蔡崇信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马云。蔡崇信对马云就留下了深刻印象:马云想创建Alibaba.com这个国际进出口平台的宏愿,和马云的领袖魅力。当时真的是被马云的领袖魅力和他天生的商业头脑所折服,就这样,蔡崇信卷起袖子,把名牌西服收进衣柜,踏入总部位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开始埋锅造饭的工作。‍‍‍‍

3. 蔡崇信当年为什么选择跟马云?


蔡崇信当年为什么选择跟马云?

4. 蔡崇信当年为什么选择跟马云?


5. 蔡崇信与马云是怎么回事呢?


蔡崇信与马云是怎么回事呢?

6. 马云和蔡崇信之间是有些什么的关系?

蔡崇信是马云的好朋友、好搭档、好合伙人。蔡崇信是个才子,持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及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阿里巴巴创立之际,马云急需资金,蔡崇信则代表投资方与马云接洽。当时的蔡崇信任职于德国的一间投资公司,年薪已达七十万美元。可是蔡崇信后来选择放弃已有的职业,加入马云的创业团队并领取每月500元的工资。不得不说,蔡崇信的眼光真的很准。

蔡崇信看到了阿里巴巴的优势,于是毅然加入,更是凭借自身的关系,为阿里巴巴找到第一笔500万的风险投资,真是这笔投资,帮助阿里巴巴渡过了难关,所以很多人都说蔡崇信是阿里巴巴的“隐英雄”。
1999年5月,马云结识了蔡崇信,一位生在台湾、住在香港的投资人。两人虽是同年生人,但各方面都大不相同。蔡崇信于是从香港飞到杭州,在湖畔花园见到了马云。“我还记得第一眼看到那栋楼的感觉。它让我想起了我祖母在台北的房子。楼梯又窄又旧,十来双鞋子就摆在房门前。公寓里散发着难闻的味道。我当时还穿着正装。那时正是5月,闷热潮湿。”
马云讲普通话的口音让蔡崇信想起了他的祖父。这不奇怪,因为蔡崇信的祖父在大陆的原籍就在毗邻杭州的湖州。蔡崇信于是也改用普通话和马云交谈,并解释说他不会讲杭州方言。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蔡崇信接着又说道:“我会讲上海话。我父母是在上海长大的。”后来想起此节,他不禁笑道:“我根本没有想到杭州人是讨厌上海人的。杭州人认为上海人太狡猾、太过商业化,一切向钱看齐。后来马云告诉我他不信任三种人:上海人、台湾人和香港人。”但是,蔡崇信这个住在香港会讲上海话的台湾人倒是和马云一拍即合。“我们两人能在一起共事,看来是命运的安排。”

蔡崇信回到香港后和妻子吴明华谈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情况,语气中难掩兴奋。然而,舍弃香港的高薪工作,去杭州的一家创业公司,这实在很冒险,而且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快要出生了。因此,吴明华建议自己陪着蔡崇信再去杭州一次。
在这次会面中,吴明华告诉马云,她想看看先生为之狂热的阿里巴巴:“如果我同意了,那么我也是疯了。但是我不同意呢,他可能就会恨我一辈子。”

蔡崇信自己在下决定之前也认真想了想。“我第二次去杭州是因为我在马云身上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不只是他所描绘的商业愿景和他眼中闪耀的光芒,还有整个团队的人,他的忠实支持者。他们都相信这愿景。我告诉自己,如果要加入一个团队,这就是了。他们有一个头脑清晰的领导,能把握全局。谁都能感受到他有很强的亲和力。”

7. 蔡崇信:马云背后的男人,为阿里做了三件大事

   文/林巧燕
      他曾在阿里巴巴一无所有的时候,辞去高薪职业,与马云共患难,他被媒体评为“马云背后”的男人。放弃七十万美元的年薪,和马云白手创业,用马云的话来说,蔡崇信当年的年薪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
          一见钟情 
      蔡崇信和马云同龄,但背景相差悬殊,蔡崇信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法律界的名人,他自己也是法学博士兼经济学士。
      在纽约做了三年律师后的蔡崇信跳槽到瑞士的一家风**司,做了亚洲区域总裁,年薪70万美金,还娶了当时台南帮大佬的孙女,在台湾地位显要。
      1999年,蔡崇信35岁,一位在台湾做IT的朋友请他帮忙把公司卖给马云。众人都知,马云创办阿里之前经历过三次失败的创业,彼时的马云正在进行第四次创业。
      蔡崇信第一次见到马云就被他的人格魅力迷住了,或许这也是马云的魅力所在,阿里的前CEO陆兆禧也是仅仅见了马云一面,就毅然决然卖掉公司,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告诉马云自己懂得法律和财务,可以加入阿里巴巴帮助他。
      然而,当时的阿里巴巴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只有20多人的团队,一个在建的Alibaba.com,一间像黑网吧一样的工作室。
      马云听完蔡崇信的话吓一大跳,说自己付不起那么高的薪资,一个月只付得起五百块,让他再想想。蔡崇信也很严肃地告诉马云,“我已经想好了,我就是想加入创业公司,跟一批人一起共事”。
      不久,蔡崇信辞去了年薪70万美金的总裁之位,成了阿里巴巴的CFO(首席财务官)。
      加入阿里巴巴,这是蔡崇信为马云做的第一件大事。
          聚融资 
      蔡崇信加入以前,阿里巴巴尚未注册,二十多个员工大多数是马云的学生或者朋友,基于对马云的信任和崇拜一起共事。
      蔡崇信加入以后,效仿新浪、网易、搜狐三大互联网巨头建立了企业架构,并对阿里的股权进行合理分配。
      打牢内部基础后,阿里开始对外融资。此前,马云曾进行37次融资,然而37次都失败了,试问,有谁,有哪一家风投会投资一家创始人没有过成功史,甚至连工商注册都没有的公司?
      说到底,无非就是外界不相信马云的梦想,可能更不相信他本人,但蔡崇信却选择无条件相信马云,还拯救了垂死边缘的阿里。
      1999年8月,投行巨头高盛香港地区的投资经理,决定投资大陆的互联网行业,他是蔡崇信台湾的好友,是蔡崇信说服他投资阿里,这一投就是500万美金。
      早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马云先前筹的款已经几乎用光了,甚至500元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这次融资是阿里史上意义非凡的一次,不仅获得了发展基金,投资巨头高盛的领投也让阿里在商界有了信用保障。
          三限制 
      拿到融资后的阿里发展势头锐不可当,成功引起了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的关注,他约见马云,相谈甚欢,决定拿出3000万美金投资,换取阿里40%的股权。
      这时,蔡崇信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觉得彼时的阿里并不缺钱,引进新一轮的巨额融资会稀释第一轮投资者的股权,引发股东们的不满。
      无奈,马云坚持要拿下这一轮投资,蔡崇信做了妥协,接受软银集团的投资,但对其有三个限制。
      其一,限制其投资金额;其二,限制其持股比例;其三,限制其对阿里董事会的控制权。
      蔡崇信和马云一起出席了同孙正义的谈判,最终敲定为软银集团的投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持股30%,同时董事会仍由阿里合伙人主导。
      这笔投资不久后就迎来了互联网泡沫,大量互联网企业倒下,但阿里凭借这一笔投资度过了困难的时期,同时也守住了创始人对阿里的控制权。
      2004年,蔡崇信又拿下8200万美元的融资,用于淘宝的发展。
      这之后,阿里的发展外界有目共睹,马云也成功登上了“首富”的宝座,而这一切,离不开他“背后的男人”,蔡崇信,他曾在阿里一无所有的时候同马云共患难。(文章来源: 南财专访)

蔡崇信:马云背后的男人,为阿里做了三件大事

8. 蔡崇信与马云是怎样的关系?

马云背后的男人蔡崇信,在遇到蔡崇信之后,马云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