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前景

2024-05-15 02:49

1. 如何看待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前景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前瞻《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共有117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实现签单保费2347.97亿元。另外,2016年新增互联网保险保单61.65亿件,占全部新增保单件数的64.59%。
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消费者习惯的转变是分不开的。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2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3.2%。相较2015年的68826万人,普及率增长了2.9%。当前,我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依旧不高,许多行业痛点依旧没有得到改变,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看待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前景

2.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保险姓保”,互联网的兴起,让整个保险业发生了变化

3.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买保险,我们通常会在线下,和保险经纪人了解清楚后,认清读清楚条款户,才付钱购买。而互联网保险跟着时代潮流出现了,那么购买互联网保险有何优势?下文为您一一介绍。互联网保险有什么优势互联网保险让客户能自主选择产品。相比传统保险推销的方式,客户可以在线比较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保费透明,保障权益也清晰明了,这种方式可让传统保险销售的退保率大大降低。服务方面更便捷。要说互联网保险有什么优势,网上在线产品咨询、电子保单发送到邮箱等等都可以通过轻点鼠标来完成就是优势,但这也可以说是劣势,毕竟什么都在网上进行,你也不敢保证咨询的答复一定正确。理赔更轻松。互联网让投保更简单,信息流通更快,也让客户理赔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对于互联网保险有什么优势的这一点,只有确保你购买的互联网保险是真的,前面的都没有问题才能达成。保险公司同样能从互联网保险中获益多多。首先通过网络可以推进传统保险业的加速发展,使险种的选择、保险计划的设计和销售等方面的费用减少,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据有关数据统计,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至71%的费用。这就是互联网保险有什么优势的介绍,但是前面也说到了,有优势也会有劣势,所以知道互联网保险有什么优势后,还需要学会辨别互联网保险的真假。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4.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疫情加速互联网保险转化率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保险业不断创新销售渠道,各保险公司积极开发新型保险产品,并根据监管要求积极调整和规范发展。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696.3亿元,占行业总保费的6.35%,较2018年有所增长。



注:外圈为2019年,内圈为2018年。
结合疫情情况分析来看,根据复旦大学联合腾讯微保发布的《后疫情时期中国保险需求的18大发现》显示,2020年疫情之前,互联网保险转化率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73%;疫情期间,互联网保险转化率较去年同期平均增长232%。可以预见,此次疫情将会不断促进保险也从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转移布局,促进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线上成为健康险的爆发点
同线下渠道19.4%的年均增长相比,从2016至2019年商业健康险在线上渠道的保费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6%。线上渠道增长快离不开其基数小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虽然线上渠道的整体规模仍然十分有限,但是如果可以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互联网渠道必将成为未来商业健康险市场上中坚力量。



在中保协发布的《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结构持续调整。在所有人身险险种中,除意外险出现下滑外,寿险、年金保险和健康险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虽然在规模上寿险仍为线上渠道主力险种,但是健康险整体增幅最大,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36亿元,同比增长92%,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比重继续提升到12.7%,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5. 互联网保险业的发展

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第三方保险网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前持有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有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和安心保险。互联网保险的市场空间包括两个部分,增量部分是保险市场的自然增长和互联网创造的新生保险需求;存量部分是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渠道的替代。足够大的保险市场为互联网保险提供了发展空间;此外,保险行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提升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的空间。保费规模持续增长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保费收入规模从2013年的3880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1万亿元,几乎增长了10倍。从增速来看,从2011年起,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稳步上升,2016年的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达到27.5%。如今互联网保险已经成为了保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张,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1431.1亿元,其中,人身险半年保费与2015年全年人身险保费接近。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机构逐年增长截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129家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传统保险公司大多已经通过自建网站、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模式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基本已全部触网。2016年中国保监会记录的95亿份新承保保单中,约有65%在互联网销售,截至2016年3月互联网保民已经超过3.3亿。互联网保险险种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在互联网保险的险种结构方面,出现了明显转变的趋势。其一是由产险向寿险的转变,在2013年时互联网保险中产寿险占比为8:2,而到2016年及以后变为了2:8;其事是由标准化险种逐渐向非标准化险种转变,曾经互联网上销售的产品主要是车险、意外险等类型产品,而到2016年投违险、年金险和万能险等非标准化险种占据了互联网保险绝大多数的保费规模收入,2017年以来年金险和健康险占比又在持续上升。互联网保费规模持续增长,近两年车险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大。互联网保费收入高达2347亿元,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03亿元和1945亿元,互联网人身险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3%。整体互联网保费同比增速仅5%,渗透率从2016年9.2%下降至7.6%,2017H1渗透率只有58%。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2013年由阿里、腾讯以及平安共同设立的众安保险获得国内首个互联网保险牌照,近年来以百度、阿里、腾讯以及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更是持续在保险领域布局,其中尤以阿里及旗下的蚂蚁金服最为积极。其中阿里控股国泰产险,全资设立蚂蚁韵保和保进保险,腾讯控股的微民保险于2017年11月正式获批,百度也于今年10月正式完成对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公司的收购。京东步伐相对较慢,2015年就拟设立的互联网财险公司至今未有实际动作,但刘强东在2017京东开年大会强调一定会做保险,并且正在申请保险牌照,同时不排除投资购买的方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互联网保险业的发展

6. 互联网保险未来前景分析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前瞻《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共有117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实现签单保费2347.97亿元。另外,2016年新增互联网保险保单61.65亿件,占全部新增保单件数的64.59%。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消费者习惯的转变是分不开的。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2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3.2%。相较2015年的68826万人,普及率增长了2.9%。当前,我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依旧不高,许多行业痛点依旧没有得到改变,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互联网保险为什么能发展得突飞猛进

现在是消费者决定行业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给传统的保险行业带来了决定性的变革。互联网保险挖掘了新的保险需求并且提高了用户服务水平,所以才能等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新的保险需求:
比如,基于淘宝网络购物开发的退货运费险,每单保费低至几毛钱,这在传统保险领域是无法想象的。在传统保险情况下,几毛钱连保单成本都难以覆盖。但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可能,几毛钱享受十几元的风险保障,弥补了买家的运费损失,填补了物流保障方面的空白。去年双11,退货运费险,单日成交超1.5亿单,保费收入近9000万,创造了保险业单日同一险种成交笔数的世界纪录。又如,部分保险公司与第三方旅行类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发了酒店取消险、机票取消险等等,既满足消费者基于互联网经济产生的保险需求,也拓宽了行业的发展空间。

客户体验的提升:
传统保险依靠人海战术,客户对象、时间难以把握,且效率低下。而基于互联网技术,行业可以准确预测消费者的购买和服务需求,实现精准的“场景营销”,如基于消费者订购机票的购买行为,可以向其准确推送短期意外健康险。这种由客户需求触发销售和服务的行为,能够有效避免销售扰民、强制推销等问题,切实改善了客户体验。
客户服务的改变:
提升了行业客户服务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线获得承保、理赔全流程方便、快捷的专业服务,优化了保险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如航班延误险,消费者因航班延误得到的赔款,将及时支付到其账户,无需提供气象证明,甚至不需要提出理赔申请,相对于传统渠道,既简化了原有繁琐的理赔服务流程,又提高了服务效率。
当前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影响着每个人,推动着传统商业模式改变,具有高效高服务水平并且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网络保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所以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互联网保险为什么能发展得突飞猛进

8. 互联网保险为什么能发展得突飞猛进?

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保险机构销售和服务的新兴渠道,但也存在销售行为触及监管边界、服务体系滞后和风险管控不足等风险和问题,《办法》的颁发对保险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规范约束。

保险业利润增幅两倍

今年上半年,保险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保险行业预计利润增幅达两倍以上。全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702.53亿元,同比增长19.27%,增幅同比下降1.51个百分点,预计利润总额2297.84亿元,同比增加1541.74亿元,同比增长203.91%。

保监会人士分析,上半年业绩双轮均有驱动,保单内含价值、综合成本率和投资效益,都是利润的重大贡献部分。

例如,财险业今年的承保利润同比增长95%,业务结构中农险、责任险、保证保险等占比增幅较快,对利润贡献不可忽视。而寿险业务中代理人成为原保险保费收入的第一大渠道,首次超过银邮渠道,这是一个业务结构转型的重要标志。从险种角度来讲,普通寿险占比44%,首次打破分红一险独大的局面。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魏涛认为,由于保险业在2014年并没有充分享受权益市场带来的投资收益,进入2015年后,行业权益投资的占比在持续提升,一方面更加有动力去推动保险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产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回报。

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0.4万亿元,其收益为5105.12亿元,同比增长168.5%,平均收益率为5.16%。

大数据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无论从营销渠道、保险产品、商业模式还是服务上,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技术运用于保险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创新。正如魏迎宁所言,“如果说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竞争目前主要体现在原有渠道、产品场景的网络化,下一阶段,大数据将是核心竞争力,而区块链应用或颠覆整个业态”。
  尽管当前互联网保险发展呈现繁荣之势,但是越是此时,越需冷静。“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拓展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跳出保险看保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表示,保险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一些问题,个别保险产品违背了保险基本原理,带有博彩性质,费率厘定不合理,混淆了创新边界。部分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存在弱化保险产品性质等。
  “长远来看,基于大数据的深入应用,风险会被更加精准的感知、测定和度量。人们对风险的认识越深入、越清晰、越贴切,风险意识就越强,整个社会风险管理需求将会增加。”罗胜认为,当前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两类限制性因素。一类是基础性的环境条件因素,另一类是社会规则体系因素。可以看到,保险公司在技术方面并没有先天优势,完全外包的模式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如何建立与公司成本压力和业务需求相适应的技术环境,是保险公司互联网化过程当中一个实践方面的难题。应该说,建立互联网生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面临着生态内外部其他参与者的竞争。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平台来说,如何实现保险业务流程的拆分和解构,如何实现保险流程和基础业务流程的吸收和嵌入、建立灵活的管理和业务机制,需要时间探索。
  以监管创新引领规范发展
  有业内人士评价指出,虽然保险是朝阳产业,也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健的体系,但由于互联网保险还处于萌芽、破土和生长时期,更需要保险业与时俱进,以监管创新为引领推进保险创新规范发展,在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监管手段和监管工具上,有更多新的作为。
  对于保险业如何创新,李克穆提出三点原则:一是“保险姓保”;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范;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对于如何把握创新方向,他认为,“要以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新科技、新技术为手段,创新保险的商业模式,同时,以监管创新为引领推进保险创新规范发展。”
  “对于传统保险业而言,应充分做好转型的准备。”罗胜分析指出,从细分领域来看,互联网保险对健康险和财险的冲击可能更快一些,对寿险和理财类的保险影响慢一些,对于承保类业务和企业运营影响多一些,对资金运用的影响会更小。他建议,一是要做好战略准备。互联网保险公司对市场的变化要保持高度敏锐。同时,因为互联网化涉及到公司内外部的一系列调整,应制定真正符合公司自身需要并可以落地的战略,不仅需要从长计议且宜及早谋划。二是选择转型方式。向互联网保险的迁移是一个过程,要有分解动作,先后顺序,有的公司采取基本盘不动,在个别领域单兵试点,边试边进;有的整体推进,逐步转换;还有的同时进行,既打游击战又打阵地战。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公司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计和选择,整体协同发展。三是找准切入点。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大公司更应加强打造以IT能力为核心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