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会计行业发展的因素 哪些会影响会计行业发展

2024-05-05 09:57

1. 影响会计行业发展的因素 哪些会影响会计行业发展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及科技因素的影响来实现的。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和制约财务会计的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因素。经济因素影响财务会计的方式包括直接影响财务会计以及借助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及其他环境因素来间接影响财务会计。经济因素对财务会计的直接影响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资金来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及通货膨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性。虽然随着世界各国都已经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考虑,政治因素对于财务会计的影响能力已经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政治因素还是会通过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等其他因素来间接地影响财务会计。
3、法律因素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主要是成文法系和判例法系。实行成文法系的国家,其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所受到的法律的影响往往是广泛而深刻的。而实行判例法系的国家,法律对于财务会计的规定一般较少且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习俗、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等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往往是以潜意识的方式实现的。
5、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括教育结构、教育导向、教育体制、教育水平等问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越高,财务会计的水平也就越高。
6、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包括观念上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上的影响以及会计技术的影响。财务会计在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 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所谓的反作用是指:财务会计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反作用表现为如将科学技术运用于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过程在丰富了这些技术本身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真实和公允的信息对于促进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财务会计在受到法律约束的同时,也会促使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等。

影响会计行业发展的因素 哪些会影响会计行业发展

2. 财务会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及科技因素的影响来实现的。 经济因素是影响和制约财务会计的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因素。经济因素影响财务会计的方式包括直接影响财务会计以及借助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及其他环境因素来间接影响财务会计。经济因素对财务会计的直接影响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资金来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及通货膨胀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性。虽然随着世界各国都已经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考虑,政治因素对于财务会计的影响能力已经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政治因素还是会通过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等其他因素来间接地影响财务会计。
 
  法律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主要是成文法系和判例法系。实行成文法系的国家,其会计原则和会计实务所受到的法律的影响往往是广泛而深刻的。而实行判例法系的国家,法律对于财务会计的规定一般较少且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习俗、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等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往往是以潜意识的方式实现的。
 
  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教育结构、教育导向、教育体制、教育水平等问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越高,财务会计的水平也就越高。
 
  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包括观念上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上的影响以及会计技术的影响。
 
  财务会计在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 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所谓的反作用是指:财务会计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的反作用表现为如将科学技术运用于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过程在丰富了这些技术本身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真实和公允的信息对于促进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财务会计在受到法律约束的同时,也会促使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等。

资料来自高顿网校:http://www.gaodun.com/caiwu/364017.html

3. 会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它的发展史是什么?

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近代会计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  ——卢卡-帕乔利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公认会计准则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会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它的发展史是什么?

4. 中国会计的主要历史发展和一些重大改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以商品和市场经济为寻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仍在执行业务。2,1956年以后,我国完成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私营企业逐步转变为公私合营或全民所有制企业,商品和市场经济为存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消失了。
3,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确定了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并积极吸引外国的投资,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4,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1986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1988年11月1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1993年19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其意义是历史性的。 5,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资本市场的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我国加快了会计制度国际化的进程,制定发布了《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发布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以适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透明度提到了议事日程,要求上市公司要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有用性,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监管者,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将满足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作为制定会计标准的主要目标。6,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

5. 影响 会计历史 发展的 主要因素


影响 会计历史 发展的 主要因素

6.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外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的数学专著《数学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文献,卢卡.巴其阿勒被尊称“近代会计之父”。

  (2)18世纪中叶起成本会计得以形成、发展,随着两权分离,英国出现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并于1854年成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认会计原则”形成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及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是现代会计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

  (2)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并出现“司会”

  (3)秦汉时期:出现了“入-出=余”的基本结算公式

  (4)西汉时期:出现“簿”“簿书”“计簿”

  (5)唐宋时期:出现“四柱结算法”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6)明末清初:出现“龙门账”,是复式记账的起源,也标志着我国的部门会计-商业会计的产生

  (7)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四脚账”把中式会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三次革命:

  (1)西式会计的推广运用―――第一次

  (2)苏联会计模式的引进―――第二次

  (3)1992年发布两则两制――第三次

  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

  的开端。

  两则两制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与初步协

  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7. 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生活动来创造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要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关心自己的生产成果与生产它们所消耗生产资料的比例,讲求效益,力求少投入、多产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规划,同时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观察、计量、记录、计算和比较,从而也就产生了融合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它是由生产者凭借记忆,或是简单的记录,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事项记载下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过程日
(二)会计的发展和计算。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日益社会化,节约劳动耗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日益增强,并且难度越来越大,对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会计从早期实物数量的简单记录和计算,逐步发展成为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综合地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会计的技术和方法,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广泛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渐完善纵观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从其产生到现在,大致经历3个阶段。1.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阶段是指从会计产生到15世纪50年代这段时间。在我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会计”一词,并且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如“司会”。当时会计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记录,又有岁终的综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会的核算,从而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定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册,并实行单式收付记账,也出现了对“会计”一词精辟的解释,如战国时期鲁国的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到了宋朝出现了“四柱清册”,即管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初结存新收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本期现代会计
(三)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阶段主要是指西方从15世纪50年代产生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开始,到20世纪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份代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研究公报”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复式簿记的书籍—《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簿记,对复式簿记及借贷记账法做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和总结,标志着近代会计的产生,是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完成,以及以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点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要求在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中以“自由职业”身份出现的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产生了,1854年,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了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同时期在中国,也有相关的会计理论和技术出现。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册”的基础上又设计了“龙门账”,并且在规模较大的工场手工业,已专设“账房”,设置账簿,考核费用、成本润。清代学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义》一书中,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
(四)现代会计阶段
还是会计实践都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股份公司大量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从而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反映和传递信息之外,还要进行规划、控制、分析并参与经营决策。随之传统会计被划分为以对外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会计和服务于内部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另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数学、现代管理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在操作方法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十分重视会计工作,于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先后制定了许多统一会计制度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组织、规范和指导。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进入了法制的轨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了我国在会计核算法规体系、宏观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及一些主要核算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与改革,并逐渐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会计的国际化已势在必行。2006年财政部在总结我国会计规范和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发布了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使我国的会计从理论到实务都迈进了国际化轨道。此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及解释,进步丰富和完善了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总之,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促实践的逐渐丰富和完善。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8.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编辑本段隋唐至宋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帐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是按照“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这“四柱”特定的格式,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计方法。“四柱清册”是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和发展,“四柱清册”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献。“四柱结算法”是系统反映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为中国会计从单式帐法向复式帐法的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从世界范围讲,“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在唐宋时代,会计分析工作也有了进展,如在唐朝的《元和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帐、户籍的分析,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专门分析。宋代的《太平经国之书》和《玉海》,则是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中国民间会计也得到了发展,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
编辑本段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帐法: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②“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一为“彩项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在当时,这两种帐法代表着中国会计的先进水平。
编辑本段近代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清末,蔡锡勇(?~ 1896)《连环帐谱》(1905)一书,为中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之开端;谢霖(1885~1969)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1907)一书,为引进借贷复式簿记创造了条件。1908年大清银行创办之时,即采用现金收付复式记帐法,为中国改良中式簿记之先声。
编辑本段中华民国时期
  大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借贷复式簿记,中小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中式收付簿记。30年代会计师徐永祚(1891~1959)发起了改良中式簿记运动,拟订《改良中式簿记方案》(1933),但未能广泛推行。与此同时,会计师潘序伦(1893~1985)通过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图书用品社编著、出版多种会计书刊,使借贷复式簿记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过会计法及其他一些会计法规,但未能贯彻执行。   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