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里戈·拉托的介绍

2024-05-10 22:56

1. 罗德里戈·拉托的介绍

罗德里戈·拉托·费加雷多(Rodrigo de Rato y Figaredo),1949年3月18日出生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971年毕业于马德里大学法律专业,1974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3年获马德里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罗德里戈·拉托的介绍

2. 罗德里格·桑托罗的个人经历

罗德里格·桑托罗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父亲是意大利人。尽管个性害羞,但他却酷爱冲浪、钓鱼、骑马这些户外运动,后进入大学希望成为记者。大三时他终于为表演放弃了学业,那时正是巴西电影经历长时间的沉寂开始复苏的阶段。他成为TV Global的签约演员,出演不少电视剧和一部名为《希尔达飓风》的获奖电视片,扮演一位爱上妓女的见习神父。2001年,他被成名于《中央车站》的沃尔特·塞勒斯挑中出演《太阳背面》,该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同年他还凭借《头脑风暴》一举摘得相当奥斯卡的巴西电影金像奖。这时桑托罗俨然已经是“巴西第一偶像”,巴西一半的狗仔队跟踪的都是他。2003年他又主演了大制作影片《卡兰迪鲁》,凭借它获得戛纳电影节Chopard Trophy新人奖,但是本片题材在巴西引发了巨大争议。2003年他相继出演了《斯通夫人的罗马春天》、《霹雳娇娃2》以及《真爱至上》三部英文片,特别是后者中典型拉丁情人的形象让他迅速风靡。2004年他还与影后妮可·基德曼合作香奈儿五号的电视广告。2006年Pinker顺利将他带到了《迷失》剧组。天堂般的夏威夷外景地让热爱冲浪的桑托罗由衷感谢上帝。一位对他在巴西的作品印象深刻的制片人又邀请他为电影《300死士》试镜,桑托罗为扮演身高9英尺的Xerxes一角不惜面目全非,不复帅哥形象,好在终有回报,他成为首位被MTV电影界提名的巴西人(最佳反派)。2008年戛纳就有《切·格瓦拉传》和《狮子笼》两部片。他将在喜剧片《我爱你,菲利普莫里斯》与金·凯瑞扮演一对同性情侣,并与罗斯·麦高恩合作B级片女王的传记片《黑色绿洲》。

3. 贝拉·卢戈西的生平

贝拉·卢戈西Bela Lugosi(1882年10月20日---1956年8月16日 )曾多次在银幕上扮演吸血鬼、科学怪人等形象。其他名片有《白蛇神》(1932)、《黑猫》(1934)、《弗兰肯斯坦之子》(1938)和《艾伯特和科斯特洛会见弗兰肯斯坦》。他晚年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误而对吗啡上瘾。在戒毒后与艾德·伍德合作了多部影片希望能重新开始。死于洛杉矶,葬礼时身穿德拉库拉的黑色斗篷 。

贝拉·卢戈西的生平

4. 罗德里戈·拉托的主要成就

2004年5月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推举拉托为该组织总裁。2004年6月7日,拉托正式上任,接替现已担任德国总统的霍斯特·科勒,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9位掌门人。

5. 罗贝托·拉戈的个人资料

姓名:罗贝托·拉戈英文名字:Roberto Lago生日:1985-08-30场上位置:左后卫身高:178体重:76惯 用 脚:左脚球 衣 号:3国籍:西班牙城市:维戈

罗贝托·拉戈的个人资料

6.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人物生平

 罗贝托·波拉尼奥1953年出生于智利的圣地亚哥,他先后在智利的很多落后小镇度过童年时代。父亲莱昂·波拉尼奥是一个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维多利亚·阿瓦诺斯在学校教数学和统计。1968 年,波拉尼奥举家迁到墨西哥城。对波拉尼奥来说,他的青春就是从那里开始的。他经常逃学,就是为了读自己喜欢的书和写东西,常有青春期的叛逆之举,假期也不例外。他经常偷书。经常暗中跟踪自己钦佩的作家。如其后来所说,他经常像受虐狂般地写东西,在阅读中获取虐待狂般的快感。在朗读困难症、慢性失眠和“性器质问题”阴影笼罩下的青春期,这些活动在他成长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1973 年,波拉尼奥20岁的时候决定回到故国智利,取道漫长的陆路沿着太平洋南下。他计划在那里参加一个人民戏剧的活动。幸运的是,他到圣地亚哥没有几个月就爆发了皮诺切特的政变。当天晚上,他完全是出于义务找到一个平民共产主义组织,被安排在一条空荡荡的大街上站岗。那天晚上安然无事,可是,几个月之后,他乘坐的巴士在一个检查站被拦住,他的墨西哥口音引起警察的注意,他就此被捕。波拉尼奥在监狱里关了8天后被两个老同学看守认了出来,他们安排释放了波拉尼奥。多年后他经常调侃自己的那次政治监禁(德国有些报章称他蹲了六个月的监狱),然而对自己曾在参加过抵制皮诺切特政变的斗争有种可以理解的自豪感。无论如何,社会主义革命失利后,他回到墨西哥城,很快与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小团体“下现实主义者(Infrarrealista)诗歌运动”,立意“反对官方文化”及其代表、大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下现实主义者们多次出击,扰乱帕斯的朗诵会,席间以怪叫哄场,甚至向帕大师身上甩葡萄酒。波拉尼奥不思安分,1977年远走欧洲,在巴塞罗那附近的海岸上打零工,过着有上顿找不着下顿的高傲的诗人生活,有时洗盘子,有时在酒店听差,也曾在露营地当守夜人,或拾捡废品维生。他白天卖苦力,夜里写诗,一直混到1990年儿子劳塔罗出生,仍然一贫如洗,连电话都装不起。舐犊本能敲击大脑,让他下定决心,为了儿子,也要浪子回头,收敛自己流浪的诗人生活,转写小说,以图养家。1999年的加列戈斯奖之后,他得到名气,但稿酬和版税收入依旧不多。而且从1993年起,他已得知自己身染重病,更是加倍努力,与死神赛跑,疯狂地写个不停。生命中最后十年,他写出数百万字的长短篇小说,多以颓废、反叛或疯狂的诗人及小说家为主人公,写他们对诗歌神话的永恒追寻,无论通过流浪、毒品、性、犯罪,还是死亡。一说他的肝病,来自于当年与人共用针头时感染的。丙肝虽然已在医院轮候肝移植的名单上排到了前列,但他终究未能撑到救命的那一天。2003年7月15日,波拉尼奥因肝功能衰竭死于西班牙北部的布兰奈斯,年仅50岁。 波拉尼奥很少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代。据母亲说,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阅读,7岁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一篇小说,讲述几只母鸡爱上了鸭子,令畜栏的其他动物感到愕然。他最早的文学记忆之一就是听母亲大声朗读聂鲁达的诗集《20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最让波拉尼奥兴奋不已的当然是诗歌。无论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后来受到多么巨大的关注,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诗歌创作,始终觉得小说的艺术性要稍逊一筹。他为了反对聂鲁达的抒情的泛滥,写了一首模仿1914年出生的“反诗人”尼卡诺尔·帕拉的诗:半个世纪了诗歌从来都是一个庄严的笨蛋的天堂直到我穿着溜冰鞋走来。如果你愿意,可以继续向上攀登当然如果你掉了下嘴巴和鼻子流的都是血我可不负责。除了帕拉,波拉尼奥还读20世纪拉美先锋派诗人的作品,如塞萨尔·巴莱霍、比森特·维多布罗、马丁·阿 丹、奥基多·德·阿马特、帕勃罗·德·罗克亚、吉尔伯特·欧文、洛佩斯·贝拉尔德、奥利维里奥·希龙多――所有这些诗人在他看来都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法国的象征主义诗人们。波拉尼奥常说自己至少有10种不同版本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他对那些讲究形式的作家,对那些比任何学者都会遵守某种更加严格、 更加古典的苛刻标准的波德莱尔式的局外人,怀有绝对的偏爱。这种对严苛标准的喜爱吸引着他去读墨西哥评论家和古典学者阿尔弗索·雷耶斯,去读博尔赫斯,去读胡里奥·科塔萨尔(大爆炸文学的成员,波拉尼奥承认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去读阿根廷寓言主义作家阿多尔弗·比奥伊·卡萨雷斯。波拉尼奥还对情色文学和哥特式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偷的第一本书是皮埃尔·娄斯的小册子,但不记得是《阿弗洛狄忒》还是《比利提斯之歌》了。其他作品包括《护身符》(Amuleto)、《遥远的星辰》(Estrella distante)、《打电话》(Llamadas telefónicas)、《智利之夜》(Nocturno de Chile)、《2666》等。过世后他的作品仍陆续被西方国家发掘出版,赞誉随之而至,他死后出版的小说《2666》入选了《纽约时报书评》2008年度的十佳图书,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比肩而立。 这是波拉尼奥连续第二年获此身后荣誉。他的小说《荒野侦探》(The Savage Detectives)同样入选了2007年《纽约时报书评》十佳图书。能够连续两年在该榜单上获得青睐的作家,极为罕见。 1992年,一位住在西班牙的智利作家得知自己的肝病已经日趋恶化。考虑到所剩时日不多,这位已经四十岁但仍然默默无闻、一直以写诗为主的作家决定开始集中精力写小说,希望出版小说挣的钱能够改善经济拮据的家庭状况,并给孩子留下一笔遗产。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巴塞罗那附近的一间屋子里,整天足不出户地写作。这位作家于2003年去世,死前他写了几百万字的小说,其中既有短小精悍之作,也有近千页的大部头。1996年,他的小说《美洲纳粹文学》(Literatura nazi en América)得以出版。在这部伪百科全书式的作品里,波拉尼奥虚构了一批并不存在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随后出版的小说《远方星辰》(Estrella distante)是《美洲纳粹文学》最后一章的扩写,主人公是一位纳粹诗人。1998年,《荒野侦探》的出版使他成为一位备受关注的作家,这部作品获得了西班牙语文学最重要的大奖“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更加恶化,但他坚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写作,陪伴他的只有香烟和茶,他曾连续写作四十多个小时,还曾因为写小说忘记去医院接受医疗检查。他又于1999年出版了小说《护身符》(Amuleto),其主人公是在《荒野侦探》中出现过的一位自称“墨西哥诗歌之母”的女性。2000年出版的小说《智利之夜》(Nocturno de Chile)写的是一位智利的神父兼文学评论家,他做过皮诺切特政府的帮凶,但他坚信自己毫无罪责。在被肝病夺去生命以前,他一直在写一部名为《2666》的长篇小说,这部鸿篇巨制最终并没有完成,但此书于2004年(作者去世后一年)出版后再次引起轰动。该书的西班牙语版厚达一千一百多页,小说分成五个部分,最后一部尚未写完。这部小说围绕几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寻找一位失踪多年的作家的故事,将读者带到了一座杀人案不断发生的墨西哥小城。2009年,该书的英译本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家奖”。也许他事先没有想到,自己的小说会在拉丁美洲文坛掀起一阵热浪,人们会把他和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等文学大师相提并论,并把他称为“当今拉美文坛最重要的作家”。而在他死后,随着英译本的出版,这位作家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崇,他的《荒野侦探》、《2666》等小说在欧美大受欢迎,读者和评论界喝彩声不断。据说,自从四十年前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横空出世以来,再也没有哪一位拉美作家能够折腾出如此之大的动静。这位五十岁便离开人世的作家名叫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随着长篇小说《荒野侦探》中译本的出版,中国读者也将开始熟悉这个名字。

7. 桑德罗·马佐拉的人物生平

 1942年出生的桑德罗在其七岁时便失去了另他万分崇拜的父亲。而幼年丧父的 沉重打击并未击倒他,反而使其从小便具备了艰苦独立的性格。从父亲出事的那一天起,小马佐拉便立志继承父亲的足球事业。因此他格外刻苦地训练球技。 马佐拉是这样回忆他的童年的:“父亲去世后,我们家住在小镇卡萨诺达答教堂边的破操场。我们踢的是塑料球,皮革球是无法实现的梦想。这块20x14米的场地上,时常有20到25人踢球,因此你除了好好练习过人,没有别的可能。此外就是场地边上的高墙,我甚至在这里独自学会了撞墙式2过1。” 从父亲那里遗传得到的足球天赋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使得小马佐拉很快便从同伴中间脱颖而出。但是作为前都灵队长的儿子,小马佐拉从未受到都灵队任何人的关照甚至探望。后来马佐拉一家搬到了米兰市。在继父的帮助下,小马佐拉获得了在国米少年队试训的机会,最终他凭借出色的球技通过了考核。 在国米少年队,马佐拉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乔赛佩·梅阿查——意大利足球史上的传奇人物。梅阿查当时任国米少年队的主教练,他十分赏识马佐拉的足球才华。在这样一位名师的指点下,小马佐拉的球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米兰的新星要起飞了。   为实现称霸欧洲赛场的雄心,莫拉蒂从巴塞罗那队挖来了功勋教头赫雷拉和欧洲足球先生苏亚雷斯。实力强劲的外援再加上天才的本土球员使得国际米兰具备了登顶的一切条件。国际米兰历史上的伟大时期即将来临了。 1962~1963赛季,国际米兰队获得了久违的甲级联赛冠军。1963~1964赛季,虽然国际米兰队在联赛中卫冕失败(与冠军博洛尼亚队同积54分,只因在联赛中0:2负于对手而屈居亚军),但是在欧洲冠军杯赛中,他们一路冲杀闯进的决赛。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他们以3:1击败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皇家马德里队。本场比赛中,马佐拉在本场比赛中独中两元是球队获胜的最大功臣。 在同年举行的洲际杯比赛中,他们又击败阿根廷独立队捧得冠军奖杯。继皇马 和本菲卡之后世界足坛又迎来了一支超级劲旅。 在1964~1965赛季中,国际米兰队如愿以偿地夺回了上赛季丢失的甲级联赛的冠军奖杯,马佐拉也以17粒进球并列射手帮第一名。 与此同时,该队在欧洲冠军杯决赛中击败了欧洲当时的又一支超级劲旅——本菲卡队。毫无疑问,此次胜利标志着他们已经成为欧洲足坛第一劲旅。在稍后举行的洲际杯比赛中,国际米兰队再次击败独立队获得冠军。一时间,国米的名字令世界各路诸侯闻风丧胆。一年后,国际米兰队在全队的齐心协力下,卫冕联赛冠军。同时他们在冠军杯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们一路杀进半决赛,但是最终输给了后来夺冠的皇家马德里队。国际米兰冠军杯三连冠的梦想破灭了。 在接下来的赛季里,实力强大的国际米兰力图重现65年夺得三冠王的辉煌。但是两线作战的他们最终分别输给了尤文图斯和凯尔特人队。尤其是冠军杯决赛输给凯尔特人队的那场比赛成为了冠军杯历史上的最大冷门之一。在那场决赛之前,人们一致认为这将是一场一边倒的比赛,而比赛的开始阶段也符合人们的预期。一开场国际米兰就获得一个点球,马佐拉主罚命中,上半时他们领先结束,这和此前两次夺冠的经历一样。然而下半场却风云突变,凯尔特人连进两球最终完成了一个神话。 此后的国际米兰队由于新老交替陷入了低谷。直到1970-71赛季,他们才重新夺得联赛冠军。而在这一年年底举行的欧洲金球奖评选中,马佐拉排在了第二位。不是因为他不够出色,实在是因为排在他前面的球员太伟大了。那个人就是克鲁伊夫。 马佐拉直到1977年才退役。他一共代表国际米兰在565场联赛中攻入了116个进球,并为球队带来了4座联赛冠军奖杯、2座冠军杯冠军和2座洲际杯冠军。他是国际米兰队的骄傲。     60年代的意大利足坛出现了两位天才球员。其中一位是马佐拉,另一位则是同 城对手AC米兰队中的里维拉。他们这两个人分别代表自己的球队获得了2次冠军杯和几次联赛冠军(里维拉3次,马佐拉4次)。毫无疑问,他们之间的竞争是60年代意甲赛场上的一大看点和一大亮点。 由于位置重叠,他们把这种竞争也带到了国家队里。并因为场上位置和球衣号码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最终意大利足协裁定,在比赛中两人各踢半场。马佐拉踢上半场,里维拉踢下半场。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者使得他们二人均未在国家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好在球队里还有佐夫、法切蒂、里瓦等优秀球员。在这些超级球星们的共同努力下,意大利队接连获得了1968年欧洲杯冠军和1970年世界杯亚军,迎来了该国足球史上的一段小辉煌。

桑德罗·马佐拉的人物生平

8. 罗伯托·罗西里尼的人物生平

1934年写了一篇灵感来自德彪西音乐《牧神午后》的电影故事,然后把它拍成电影。1945年的《罗马不设防》成为新写实主义的第一炮。1948年的《德意志零年》也是一部重要的新现实主义杰作。1959年的《罗维雷将军》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曾与英格丽·褒曼有过一段婚姻(1950-1958),褒曼为他放弃了好莱坞的事业。60年代后期开始侧重电视工作,为电视台拍摄了不少历史人物的传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