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禀赋效应

2024-05-06 08:29

1. 什么是禀赋效应


什么是禀赋效应

2. 禀赋效应

      不要以为这样的理论就是书上说的不适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来,我就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禀赋效应。
  
         几年前我谈了个男朋友,这个人很懒,衣服一定要穿到衣柜里面最后一套这个季节穿的衣服,才会洗。人品不是很好,他朋友请他吃饭,还去商家要回扣。休息时间就去麻将馆打麻将。赌博欠了几十万又因为赌博欠款,知道我的支付宝付款密码,经常悄悄的用我的支付宝把银行卡的钱转去赌博。撒谎就是家常便饭,为了给朋友借钱去赌博,谎称我胃穿孔住进医院,急需治疗费等。身边的朋友不管怎么去劝阻叫我不要和他在一起,但我就是这么的执迷不悟。每次吵架要分手不出一个星期必定和好。因为我事后都会不停的想他的好,然后一拖再拖。分了很久才真的终于放下。
  
        这个就是典型的禀赋效应,当我拥有了一样东西或者选择一段感情的开始。就会大大的高估他在我生命中的价值,不停的给他身上赋予很多的光环,高估他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浪费了很多宝贵的生命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面。本来就不适合,还要勉强在一起。就像肚子上明明长了个瘤,一直怕痛舍不得去医院割掉,最后可能会导致癌变。
  
  禀赋效应会不停的

3.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由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
  
 
  
  
 禀赋效应的心理学实验一:
  
 心理学家找来了一些患有失忆症的病人。这些病人因为记忆系统受到损伤,所以任何事情他们只记得两三分钟前发生的事情,而更早的事情就彻底遗忘了。
  
 心理学家给失忆症患者看六幅画,然后让他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给六幅画排个序。
  
 排好后,心理学家抽出其中排序第三和第四的两幅画,然后请患者从中挑选一幅,说是会作为礼物送给患者。
  
 显然这个患者会选排名第三的画。
  
 最后,心理学家收起了所有的画,承诺患者一周后会把第三幅画送到他家,然后离开了病房。
  
 心理学家在病房的门口等了5分钟。
  
 注意,我刚刚告诉你了,这是一群失忆症患者,所以在这五分钟里,失忆症患者其实已经完全忘记这个心理学家和刚才做的实验。
  
 五分钟之后,心理学家重新回到了病房里面,让这位患者重新来给刚才的那六幅画按照喜好排序。
  
 虽然这个患者已经完全记不得这个心理学家,也完全记不得他刚刚做了一个完全一样的实验。
  
 但是,他会把上一次排名第三的画,也就是他在前一次实验里得到的画往前排。而之前排名第四,也就是他没有得到的那幅画的排名会下降。
  
 你看就在这短短5分钟里,这个患者更加喜欢他选中,并被承诺会赠送给他的那幅画,更不喜欢他没有得到的画。
  
 患者虽然不记得他曾经作的选择,但是,他对获得的画和失去的画的评价,已经改变了他原先对画的喜爱。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的选择,也不是我们的记忆,重要的是我们对选择的评价。而这个评价的效果,是真实的。
  
 禀赋效应的心理学实验二:
  
 芝加哥大学曾做过这样一样实验:实验者拿着一个马克杯到一个教室吆喝:“这个杯子质量非常的好,只要四美元,你们有人要吗?”结果应者寥寥。
  
 他看没有人捧场就说,“得,你们都不要,我就每人送你们一把吧。”
  
 过了几天他又去询问说,“由于上一次我送出去的杯子太多了,现在需要回购一些,有多少人愿意以六美元的价格把我之前送给你们的马克杯卖给我呢?”结果依旧应者寥寥。
  
 这意味着在没有得到这个杯子的时候,同学们普遍认为这个杯子是不值四美元的,但是当拥有了这个杯子之后呢?大家对它的估值非理性的上升到了超过六美元的地步。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禀赋效应在作怪。
  
 
  
  
 禀赋效应心理学实验三:
  
 经济学家杰克·奈奇曾让被试们选择市场价格基本相同的两种物品——一只白瓷咖啡杯与一块400克的瑞士巧克力。他把被试随机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可以自由选择是要咖啡杯还是巧克力,第二组分到咖啡杯,第三组分到巧克力。结果发现:在第一组中,56%的人选择咖啡杯,44%的人选择巧克力,亦即被试对两种物品的偏好比较接近;在第二组中,只有11%的人选择用咖啡杯去交换巧克力,这个比例显著低于44%;在第三组中,只有10%的人选择用巧克力去交换咖啡杯,这个比例显著低于56%。换言之,一旦人们拥有了咖啡杯或者巧克力,就倾向于认为咖啡杯或者巧克力与没有拥有的物品相比更有价值,故不愿意去交换。
  
 禀赋效应会导致我们用钱买到一样东西的快乐会小于失去它的痛苦,就好比你买了一个五块的冰淇淋,此时你的心情也许会有点小愉悦,但是你的冰淇淋一旦掉在地上,它对你造成的影响远不止5快钱。
  
 理查德·塞勒认为,当你对钱产生了一种额外的拥有感以后,你就很难平静、理性
  
 有些人不敢花钱,一花钱就心痛,结果是,他们的钱越来越少。哈佛教授穆莱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认为,这种心理源自我们“大脑稀缺模式”。这些人一直为金钱担忧,导致大脑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考虑未来更长远的发展。
  
 心理学家曾奇峰从精神分析角度的解释是:有些人节约用钱,原因是他们在为潜意识里的自己未来依然是穷人做准备,这其实是一种低自我价值的行为。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花钱,所以不敢花钱,花了钱也会有负罪感。

禀赋效应

4. 禀赋效应

阅读笔记第306/ 365天
  
  
 今日阅读《思考,快与慢》
  
 [美]丹尼尔·卡曼尼 著 
  
               胡晓娇   李爱民   向梦莹译
  
 第4部分:选择与风险
  
 第26章: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的核心内容有三个认知特征:
  
 1.评估与一个中性参照点相关,这个参照点有时也被视为适应水平。对于金融状况而言,最常见的参照点就是现状,但也有可能是你期待的那个结果,或者是你感觉实至名归的结果。
  
 2.一种降低敏感度的原则在感觉维度和财富变化评估活动中都是适用的。随着财富的增加对盈利和亏损的敏感度会降低,当你分别拥有1万元和1000时,对收入增加100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例如,900元和1000元之间的主观差别比100元和200元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3.损失厌恶。我们喜欢得到,不喜欢失去。当我们对盈亏进行直接比较或权衡时,亏似乎比赢影响更大。
  
 第27章: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一、人的选择有两个方面:
  
 1.人的偏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参照点发生变化。
  
 2.改变的不利之处比有利之处更突出,其有利之处包括对倾向于现状的偏见。
  
 二、人为什么不愿意割舍自己已拥有的东西?
  
 1.禀赋效应
  
 是指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例如:你有一张已经售罄的演唱会的门票,这张门票是你以200元价格买下的,如果你是一个粉丝,即便是以500元买下这张票,你也愿意,后来你发现在互联网上更有钱或更疯狂的粉丝愿意花3000元远买下这张门票,那么你是不会愿意卖掉这这张演出会门票的,即使卖出最低价,也要在3000元以上。
  
 前景理论中的损失厌恶,能够对禀赋效应作出解释。前景理论表明是愿意买入还是愿意卖出这张票,取决于你当时是否拥有这张票。如果你拥有这张票,你就会考虑放弃这张票的痛苦,如果你没有拥有这张票,那么你考虑的就是得到这张票的乐趣。因为存在损失厌恶,所以两者的价值并不相等。
  
 2.禀赋效应并不具有普遍性。
  
 当你将5元的纸币换成5张一元纸币时,你不会有损失感。在日常交易中,例如你花5元钱买一包方便面时,你不会存在损失厌恶。这是因为你把方便面和5元钱都是当作”用来“作交换”的,而只有那些被当作“使用”的商品,或者说是被用来消费和享受的,例如闲暇时光和收入,我们才会产生禀赋效应。
  
 3.如何消除禀赋效应?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参照点,来消除禀赋效应。当拥有者把某件商品看作未来交换中的价值载体时,我们就不想看到禀赋效应的出现。对于新商品来说,贸易经验对禀赋效应的影响很大。
  
 经验丰富的商人更愿意交换商品,没有出现任何禀赋效应的迹象。因为这些经验丰富的商人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提问,“即与可以得到其他东西相比这个商品是真的是我特别想得到的吗?”有了这个问题,禀赋效应就不存在了,因为得到的快乐和放弃的痛苦之间不对称性没有关联。
  
 4.对于穷人来说花钱就意味着损失,不会产生禀赋效应。
  
 贫困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自己的参照点,有些商品是穷人买不起的,因此他们总是处于损失中,他们会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小笔钱算是减小了损失而不是所得。花在某件商品上的钱,对于本来可以购买的另外一件商品而言就是损失。

5. 禀赋效应

 举个例子
    有一个行为经济学的效应叫做禀赋效应,说的是人们对自己的东西会比较珍惜,比如敝帚自珍。这个可以用损失厌恶原理来解释。 但是呢,也有一个效应叫做反禀赋效应,比如,也有说法就是老婆总是别人的好。
   那么问题来了,哪个是对的呢?其实哪个都没有错,关键在于发现理论的适用范围!我们现行的许多教材或者说教程的一个缺陷就是,仅仅告诉我们理论,却没有告诉我么该如何去应用理论,以及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应用理论。
    损失厌恶与禀赋效应 缠行天下 新浪博客     禀赋效应让买家和卖家对价值有天然不同的看法? : 经理人分享 

禀赋效应

6.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通过实验验证失去与得到的效用关系大约是2.5倍,也就是说失去给人的痛苦更大。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应用:
  
 一,管理上,奖罚同等的金额,处罚对一个人的冲击会更大。因为处罚是让被处罚者失去本己属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管理上要有奖有罚。罚,在某些情境中起到的警示作用更大。
  
 二,销售上。不要让客户在成交中觉得有所损失。要制造感觉成交得到的好处要远远大于他付出的成本。在成交后尽量不要增加额外的成本,这样客户会非常反感。销售上的试用式销售是很好的利用“”禀赋效应”的例子,先让客户有拥有的感觉,当试用结束后客户往往留下产品,因为失去的痛苦在作怪。
  
 三,生活决策方面。“沉没成本”,美女遇到渣男,往往还痛苦的在一起,而且时间越久越难分开。因为一旦分手,代表自己付出的时间与情感付之东流。这种痛苦让美女难以接受!决策时要尽量理性分析,避免禀赋效应(损失厌恶)对自己决策的影响。

7. 禀赋效应究竟是什么?


禀赋效应究竟是什么?

8. 什么是禀赋效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