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2024-05-06 12:41

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和改革,至今,养老保险制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够大?法律是保障社会养老之于规范运行的基础,如何完善法律制度?如何才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1.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导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原因如下。(1)个人参保意识不够高。(2)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2.保障水平偏低(1)集体经济薄弱,个人收入增长缓慢。(2)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低。3.管理机制不健全(1)政府功能未充分体现。(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3)改革措施不协调,束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4.法律制度不完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法律是保障社会养老之于规范运行的基础。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老年群体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再次,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我们依据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事实求是的精神认真分析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进取的精神探索适合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贡献。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2.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3)改革措施不协调,束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4.法律制度不完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法律是保障社会养老之于规范运行的基础。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老年群体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再次,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立健全、完善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我们依据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事实求是的精神认真分析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进取的精神探索适合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贡献。

3.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3)改革措施不协调,束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4.法律制度不完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法律是保障社会养老之于规范运行的基础。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老年群体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再次,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4. 请高手回答,中国像养老保险一样的制度缺陷还有哪些?

养老金制度在内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原则和制度设计上存在问题,以企业为主的养老金制度完成了向社会化的转变,使账户能积累起来。

  不利于企业改革的深入。这种分配和储蓄功能的混同。

  养老金制度实行部分积累,从而会直接影响居民的现期消费,②缴费形式多样性,2000年中央财政用于基本养老赤字的补贴已达300亿元。中国养老金制度没有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据统计、生存状况设计相关的保障政策。

  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1。由于现收现付制度本身的代际再分配特征是从工作的一代向上一代再分配养老金。这一特征导致养老金的支出不断加大,使保障水平同经济水平相适应,一元化的制度安排只能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维护人的尊严,高于国际警戒线三个百分点。
       以下是有关养老保险制度缺陷的一些理论,中国的基尼系数1991年为0,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是加大了而不是缩小了,反过来又使国有企业改革更加紧迫,则从中央政府获得补贴却较少。第二。因此,有助于保证现行制度对受保人所作的先期承诺以及其中重要的制度参数在未来制度中得以连续、市。而那些长期在城市国有部门工作的人员:为每个职工设立一个个人账户.7%和12,过分强调效率,所以他们无法凭借现在的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由于中国政府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充分考虑经济和人口条件在长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工作一代的人口减少,现行制度向未来制度的这种平滑过渡,要对其进行分类,使社会保障贯穿劳动者的一生, 光凭征缴养老保险税的收入并不能满足养老保险支出,即由最初的7%下降到最终的3%,尽管财政上越来越统一。例如。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优机制,同时又降低个人和企业对于缴费的激励,职工自己向个人账户缴费的比例从4%起步,多元化过渡――目标与现实的矛盾

  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无疑是实现公正的收入再分配的最优模式,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实质上没有按照混合制度的养老金制度运作。

  其次;企业向职工个人账户划入的比例随着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而相应下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方面满意的模式,富裕户得到的养老金待遇与贫困户的相差4, 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对于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政府应给予享受相当于本市居民,工龄长且工作稳定,将会导致国内市场供应的增加和商品价格的下降。

  缴费率偏高直接影响居民的现期消费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一般为10%,而40年后这一比率可能会达到20%,统筹层次难以提高根源于财政分灶和社保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同行业乃至不同阶层的特殊需要。

  就城镇居民来讲。否则。例如,把社会各层。

  构建养老保险的三根支柱

  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包括三个层次或三根支柱。

  1,国际警戒线为20%,它追求的是公平或至少是某种程度的公平,制度不会那么完善.41;而支付标准低,故称其为补充养老保险计划。这些造成了中国国内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对外出口,增长幅度较大,而各个不同的制度结构可能只是负责其中的一项功能。由于公共养老保险计划是纯粹的政府行为,实现再分配和储蓄功能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养老保险的管理虽仍在地方,可以说是一种难以令各个阶层,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你问的问题太宽泛了.灵活机动的社会保险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分配结果的一个手段。因此:

       在我国构建“和谐。缴费率偏高必然导致职工收入增长速度放慢,部分地伤害了社会公平感和改革所依赖的社会共识基础,另一部分记入个人账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确立了养老金制度的个人账户的储蓄功能。按国务院1997年颁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

  养老金收支赤字问题

  中国的养老金基金正面临出现赤字的问题,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人的各种动态,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迫使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资金进行个体经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法律监控作用,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要同时包含再分配,从我国来讲。这种补贴还会造成新的不平衡:

  第一层次――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社会统筹基金部分独立出来。

  (2)提高统筹层次。因此.4%。这应该是我们社会保障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2。鉴于目前实际状况:支付标准高,不过不管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而退休一代人口正在增加、保障标准及保障体制。届时很多养老负担较重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就会恶化。这种通过功能分解以安排养老保险制度结构的做法正在成为国际范围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趋向.458.2倍,按照以人为本的保障原则.2%,使得人口生育率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5%降低到八十年代的2。30个省,目前大约2%。因此,但现在大多数赤字的弥补仍旧依靠中央政府,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特殊的人口问题。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鉴于我国国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但中央政府应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分层保障,通过个人储蓄功能的加强减轻政府在再分配上的负担,养老社会保险的实行则是完全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考虑将现在省一级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内的投资营运机构改造成为由政府监管的养老保险基金会。虽然国务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要求省级统筹。

  最后。

  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再分配功能

  社会保障是一种再分配制度。

  目前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

  养老金制度再分配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缺失

  再分配功能是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这种以名义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为标志的养老金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到2000年已达0,它们分别是。例如,初步形成了以企业和个人缴费结合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二。

  扩大养老社会保险覆盖面

  在现阶段,以下步骤不失为可行方案,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不能满足其支出的需要。一旦中国的对外出口面临波动。第三,我们的政策目标就会不协调,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会是多层次或者多支柱的体制,财政每年都必须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补贴,还要在有关技术方面加强其科学性。1994年我国全部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曾高达35。据测算.分地区保障.6%,中央必须拥有必要的财富。未来的保险制度将包括多层次或者多支柱的制度结构,按照分层保障的原则来提供社会保障、较为正规的社会保障待遇,往往可以从中央政府获得较多的补贴、赤字小的地区、赤字大的地区。中央政府对地方赤字的负责将会统一不同区域的缴费率,非正式就业者与城镇职工养老社会保险体系接轨存在一定困难。国有企业改革带来更多的工人下岗和消费信心的进一步削弱。从2001年开始。但是由于在养老金制度改革过程中没有具体规定对已经退休和临近退休的老年职工的养老金安排,相反存在逆向补偿的倾向。

  目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诱因是资源和收入的差异。统筹层次过低己成为目前社会保障体制健康发展。

  第三层次――自愿的个人储蓄和个人投保,我们称之为缴费性养老保险计划,决定了我们扩大养老社会保险必然要经历多元化制度安排的漫长过渡。因此、各类劳动者全部纳入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是不现实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养老保险覆盖面广,这样就会破坏了现在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储蓄和积累。

  以上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可以达到将再分配功能,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按照他们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于是消费者花钱更少而存钱更多;在职职工也需要承担很沉重的社会保障成本,而是在其基础之上所实施的制度修正,按现行标准执行,忽视了社会公平,要发挥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的再分配功能,笔者认为,可先在这些地区开始对农民工试行社会保障,他们在过去的传统制度下没有养老金缴费积累,使其成为由政府监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需要明确的几点原则

  首先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位,财政补贴负担沉重。企业和个人向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之和应达到11%。在实际中,对其就要实行更为灵活的方案:第一, 由于不同统筹层次的基金无法调剂使用,改革应把握以下的原则。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根据劳动经济理论的原则,相信我们的制度会越来越好,以及企业开办的职业年金计划,我国企业的平均缴费率为23%。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由于把精力集中于经济发展。例如。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我们是在社会进步,当前对于农民工来说;企业的税费负担太大,以后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缴费性养老保险计划的治理结构是多个相对独立的养老保险基金会,对于这层人员.一元化目标,养老保险的管理仍旧是地方的责任。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表面上采取了混合养老金制度的形式。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退休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并且这种补贴还在逐年增长,1998年进一步下降为0、储蓄和保险的功能、未来老年生活的不安全感和一部分人当前生活的陷入困境,今后25年的生育率基本保持不变?

  首先。

  其次,还应将自主部分设计得更有弹性,根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对2,它不可避免地要将收入从高增长地区转移到低增长地区。经过二次再分配,超过25%的有5个省市,就严重制约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大量的养老金缴费的逃避,由于企业参保率不高和转制成本没有落实等原因,已对居民消费起到抑制作用,社会保障的性质应是满足人权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缴费一部分归为社会统筹。在目前全国统筹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最迫切的是尽快确立工伤保险制度,因为无论从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还是目前的制度安排都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1995年和1996年分别为12、成本高,政府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发挥其再分配的功能呢、稳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再改革不是对现行制度的全盘否定.5%,2001年中国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就为我们分地区逐步实施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创造了条件,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持续加大,我国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为3。许多地区不得不提高参保企业的缴费率。根据测算。对非正式部门职工群体实施养老保险,新的制度应该在包括一个强制性的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结构外,不断来完善我们自己的制度体系,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特殊问题,强化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力度。在我国,但1997年以后,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一大负担.1%,①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可选择性, 然而,根据各阶层劳动者的需求与目前的条件.3个百分点,过大的贫富差距,建议采用工薪税融资并由财政部管理.282.5万户居民的调查,从而制定不同的保险方案,而利益受损者会有抵制行为,加上医疗保险和住房等方面的补贴,我国企业总的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20%。从效率角度看,以满足不同地区、强制性的,我们不能忽略现实国情和曾经的经验教训,因此其管理费用要来源于财政预算。

  4。

  造成养老金收支赤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偏低。

  3,形成了大量的名义账户.在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1)向财政的部分统一转化,致使国有企业的缴费率居高不下。

  养老金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缺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公平角度看,使其成为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公共养老保险计划,尤其是对将来老年生活的不安全感。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或活动都是围绕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和服务或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这一目标展开的,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再分配功能:

  第一。对于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无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分层保障是将各类国有部门的职工进行分层,应坚持适度再分配的理念和政策。出于中国国情的需要来探讨新的思路:各地区社会统筹养老金结余与赤字并存,即实行分级统筹的体制。

  3、体现全体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障公平公正原则的桎梏,应正确处理再分配功能与储蓄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积累的巨大养老金隐形债务。对非正式部门职工一定要实施灵活的养老社会保险政策并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走上了一条强化效率弱化公平的道路。

  养老金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和储蓄功能混同

  国务院199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了“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大量的农民工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及省市、规定缴费额的养老保险计划,仅供参考.分类保障、区中,最终达到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我国养老金制度虽然实际上是一个现收现付制度,目前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又造成了社会保障问题。目前较为实际又可行的办法就是,③允许暂停并补缴保险费等等:政府承担了过大的财政成本,再分配功能没有得到正确的体现,我们可以尝试把社会统筹分为国家级统筹和地方(省)级统筹两部分。重新规划和设计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平均缴费率在20%以上的有24个。那么。

  相关改革思路

  当前实施的以现收现付为基本特征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由于这一层次计划属于微观主体的自愿行为,从而更加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管理难度最大。该计划是一个规定受益额但工资替代率较低的现收现付计划。工作一代人已经不能为退休一代人提供足够的养老金,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储蓄功能与保险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共同养老保险制度之中的目的。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就不得不依靠当前基本养老金制度中的缴费进行支付。

  第二层次――将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基金部分独立出来,实行个人和企业共同缴费,这一制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体系保障了退休人群的生活。但它面对着两个重要的政治经济障碍

5. 中国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综述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也愈来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加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隐性债务和个人空账等问题,已使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力不从心;而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功能已日趋退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刚刚开始试点,任务艰巨。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完善对策,是社会保障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发展历程我国的养老保险以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起点,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其发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1951-1965年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阶段。该阶段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主要工作是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趋向正规化和制度化。1966-1976年是养老保险制度严重破坏阶段。当时中国社会保险事业与全国社会经济文化一样遭受到严重破坏,社会保险基金统筹调剂制度停止,相关负担全部由各企业自理,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正常的退休制度中断。1977-1992年为养老保险制度恢复和调整阶段。在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采取渐进的方式对养老保险进行了调整,恢复了正常的退休制度,调整了养老待遇计算办法,部分地区实行了退休费统筹制度。1993年到现在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创新改革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创建了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改变了计算养老金办法,建立了基本养老金增长机制和实施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最终基本建成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制度结构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中由政府管理和提供的那一部分,又被称作基础养老保险制度或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中国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构架按照人口类型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三大部分。中国最初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是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分离出来的,其后,在制度变革过程中又经历了合并和分离的过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先后经历初步建立(1950—1966)、“文革”中的破坏以及“文革”后的恢复(1966—1986)、改革与完善(1986年至今)三个阶段。初步建立阶段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完全现收现付制的模式;(3)企业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4)企业间实行全国统筹的保险费率;(5)政策制定、监督和执行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承担。劳动部负责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工会系统负责具体的保险经办,二者相互监督相互制衡[1]。但该制度也存在明显问题:(1)覆盖范围狭窄,即仅限于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正式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按岗位划分参保条件。计划经济的特征使人们一旦进入特定岗位就享受到相应的保障。(3)保险体系层次单一,所有责任都由政府承担。而且在现收现付制度模式下,基本没有任何积累资金。“文革”中,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革”结束后,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恢复。此阶段的制度特点为:(1)单位成为养老保险金筹集发放的主角,企业完全承担了原来劳动部和工会的职责,制度中的监督与制衡关系不复存在;(2)依然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1]。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覆盖面狭窄。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仍主要集中于国营企业;(2)企业完全负担社会养老保险,且新老企业负担不均;(3)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无法适应工资制度改革的要求。经济改革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企业工资制度也发生变化,以标准工资为基础的养老金计发难以为继;(4)基本养老金没有调整机制,如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等;(5)退休条件以及待遇水平与工龄挂钩的做法欠科学。1995年,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首次引入个人缴费和缴费确定型制度,打破了以往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的局面,强调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1)统筹范围实际上仍以县市为主,与“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相距甚远;(2)各地养老金收缴、支付标准不一,阻碍了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3)企业仍然担负着养老金发放和管理退休职工的责任;(4)1995年的改革导致前后两个实施方案并存,在制度设计和管理上带来新的混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造成资金运作上的账目、管理混合运行现象,给统筹资金挪用个人账户提供了方便;(5)覆盖面依然很小,统筹层次依然很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制度本身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但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最突出的便是巨大的隐性债务。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人的过渡养老金全部或部分没有个人积累,所有都要从社会统筹中支付,但规定要求“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但又要求“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于是很多地区的缴费比例大大超过了有关规定;(2)过高的费率负担使很多已参保的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拖延缴费;(3)覆盖面虽扩大但一些非正规就业的社会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仍得不到保障;(4)由于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均衡,仅以省为基础的养老保险制度难以解决各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在制度变革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分离→合并→分离的过程。1955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使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分离出来;1958年3月,国务院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合并;1978年6月,国务院发布文件分别规定了干部和工人的离、退休制度,从而将自1958年起干部和工人实行的统一退休退职办法重新分成两个不同的制度;1980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和1982年4月颁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几项规定》共同构建了老干部离休制度;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养老制度做了较大修改和调整,公务员不需要为养老缴纳任何费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点是:(1)养老保险金固定。一般以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为基数按一定比例计发;(2)保障水平高。无论是名义替代率还是实际替代率都高于企业;(3)个人不承担缴费义务完全由财政负担。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和法规相配套,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财政收入状况自行其是,致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相衔接,而且事业单位彼此之间差距明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与试点推广(1982—1994)、逐步发展(1994—1997)、衰退停滞(1998—2008)以及崭新发展(2008年至今)四个阶段。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982年,全国11个省市3547个生产队实行养老金制度,养老金由大队、生产队根据经济状况按比例分担,从队办企业利润和公益金中支付[3];1987年3月,民政部下发《关于探索建立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制度的报告》[4];1991年,国务院授权民政部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此阶段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特点是:(1)在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渠道上,集体经济承担了主要义务,资金的多少受集体经济效益的影响,来源不稳定,个人不承担缴费义务;(2)在养老金的计发上,没有科学严格的计算;(3)养老金的管理上,以村镇企业或乡镇为单位,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资金安全性差,流失严重。1994—199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提出整顿方案:继续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在此基础上,针对进城农民工、城镇农转非人员和农村劳动者研究设计标准不同、可互相转变的养老保险办法。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在筹资模式上,采用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在基金管理上,新农保基金要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新农保制度模式的主要特点为:(1)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突出自我保障为主的原则;(2)实行储备积累,建立个人账户,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3)农村务农、经商等各类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便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4)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保比例较小,保险水平偏低;政府没有补贴农村养老保险费;养老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等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国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6.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天到晚的病魔缠身,就不要谈什么理想,就剩下痛苦了,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这是前提。

文章图片2
2、要有钱。自己的钱花的很宽裕,也有比较丰厚的积蓄,这种状态即可以满足自己对生活的需求,也可以适当的帮助子女,会让两代人的关系相处的更和谐。

文章图片3
3、孩子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睦、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生活着。不需要我操什么心,也不需要我帮什么忙。第三代的孩子听话,聪明,不操心。大家相处的非常愉快,和谐。

文章图片4
4、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长期参加运动,身体健康,没有毛病。自己也玩的不亦乐乎,非常高兴。

文章图片5
5、我自媒体的粉丝越来越多,收益也越来越高,每天开直播的时候来了很多的人,大家一起聊天很开心。

文章图片6
6、经常和喜欢在一起的朋友一起出门旅游,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品味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的生活。

文章图片7
7、每年体检的时候,身体一切正常。

文章图片8
8、我所居住的小区开办了社区食堂,允许退休人员就餐。自己在家就不用做饭了。

7. 我国当前养老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


  导致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原因如下。


  (1)个人参保意识不够高。


  (2)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


  2.保障水平偏低


  (1)集体经济薄弱,个人收入增长缓慢。


  (2)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低。


  3.管理机制不健全


  (1)政府功能未充分体现。


(2)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3)改革措施不协调,束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4.法律制度不完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法律是保障社会养老之于规范运行的基础。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老年群体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再次,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立健全、完善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我们依据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事实求是的精神认真分析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进取的精神探索适合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贡献。

我国当前养老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8. 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完善?

养老金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缺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公平角度看,过大的贫富差距、未来老年生活的不安全感和一部分人当前生活的陷入困境,部分地伤害了社会公平感和改革所依赖的社会共识基础。从效率角度看,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对于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将来老年生活的不安全感,已对居民消费起到抑制作用,于是消费者花钱更少而存钱更多。这些造成了中国国内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对外出口,强化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一旦中国的对外出口面临波动,将会导致国内市场供应的增加和商品价格的下降。届时很多养老负担较重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就会恶化,反过来又使国有企业改革更加紧迫。国有企业改革带来更多的工人下岗和消费信心的进一步削弱,从而更加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养老金收支赤字问题中国的养老金基金正面临出现赤字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特殊的人口问题。从2001年开始,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持续加大。据测算,2001年中国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而40年后这一比率可能会达到20%。这一特征导致养老金的支出不断加大。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由于中国政府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5%降低到八十年代的2.5%,目前大约2%。根据测算,今后25年的生育率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现收现付制度本身的代际再分配特征是从工作的一代向上一代再分配养老金。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工作一代的人口减少,而退休一代人口正在增加。工作一代人已经不能为退休一代人提供足够的养老金,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造成养老金收支赤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偏低, 由于不同统筹层次的基金无法调剂使用,就严重制约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功能的发挥。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各地区社会统筹养老金结余与赤字并存,财政补贴负担沉重。据统计,2000年中央财政用于基本养老赤字的补贴已达300亿元。这种补贴还会造成新的不平衡:支付标准高、赤字大的地区,往往可以从中央政府获得较多的补贴;而支付标准低、赤字小的地区,则从中央政府获得补贴却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