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会和过会是什么?

2024-05-06 06:27

1. IPO上会和过会是什么?

      什么是IPO上会和过会?新股发行叫IPO。新股发行是要通过证监会审批的,证监会开会讨论对提出IOP申请的公司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IPO申请公司获得上市资格。这个过程就是IPO上会和过会。IPO上会      上会是IPO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用语。上会是指申请发行股票的公司提交到证监会发审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申请,将在发审委的定期会议上审核。若通过,公司就可以发行股票,否则就不能通过股票市场融资。IPO过会      过会是IPO即首次开发行股票时的用语。申请发行股票的公司向证监会提出申请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就是过会。IPO过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募股集资。

IPO上会和过会是什么?

2. 什么是IPO?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IPO的全称是InitialPublicOffer,即“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常为“普通股”。
IPO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分流了股市中的原有资金,造成了总供给增大,供过于求,股票价格就会下跌。如果一个大型的公司上市则会分流很多资金,而如果是小型企业则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更多是信心层面上的影响。
此外,新股发行可以吸引场外资金,增加市场资本总额。在IPO期间,短期内将有大量资金退出原有所持有的股票,短期内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从面对市场疲软,管理层仍在加速IPO,在投资者看来,管理层只关注融资,不重视投资,不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很容易对投资者造成信心上的打击,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用脚进行投票,并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


扩展资料:
IPO对证券资产管理机构的影响
IPO可能转变资产管理机构盈利模式,假设证券公司具有保荐代表人资格,那么就可以用这个身份获得不错的收益。
券商在新三板市场中主要是通过投行业务为公司挂牌收取挂牌费、定向资本融资、转盘包销的保荐人费用、持续监管费等来进行交易和已有的经纪业务佣金收入等。新三板业务是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三板可能会改变券商的盈利模式。在这方面,除了能够与高科技园区直接对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外,还将为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还可以提高证券公司的投资咨询能力和品牌实力。

3. IPO是什么意思?过会率又是什么意思?

1、IPO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意思,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大致是指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之后公司的所有股票都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意思。通过IPO,企业可以募集到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公司的发展;
2、过会率是指IPO申请通过政府部门审批通过的比率。处于对社会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企业想要IPO,必须经过相应的政府部门的审批,也就是证监会。符合条件的可以上市,不符合条件的就会被否决。过会率可以指某一时期的过会率,也可以指某个证券公司所申报的项目的过会率。

IPO是什么意思?过会率又是什么意思?

4. IPO 过会率回升是否意味着审核放松?

虽然第十七届发审委“超期服役”,但其职责并没有因为超期而发行改变。因此,最近IPO过会率提高,并不是IPO从严审核风向要变了,而是IPO上会公司的质量有了提高,保荐机构的准备工作也做得更充分了,更加符合发审委的审核要求了。
  
 ■皮海洲
  
 第十七届发审委被市场称为是“史上最严的发审委”。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第十七届发审委自从2017年10月17日开始履职以来,就一直以从严发审而著称。不过,从最近一个时期IPO过会率回升的情况来看,“史上最严的发审委”似乎有“晚节不保”之势。本来,发审委一年一换届,进入今年10月,第十七届发审委就该“功成身退”了。但证监会基于多方面的原因,未对第十七届发审委及时换届,而是让第十七届发审委仍在“超期服役”,所以今年四季度的IPO发审工作仍由第十七届发审委担纲。也正是在“超期服役”期间,IPO过会率出现了明显回升趋势。
  
 统计显示,随着12月11日3家上会公司的悉数过会,2018年第十七届发审委共审核175家首发企业,其中107家获通过,目前整体过会率提升至61.14%(已剔除取消审核企业)。这一数据较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一年的过会率已经上升了7%左右。尤其重要的是,从9月份开始,IPO过会率明显走高。今年8月份IPO的过会率也只是60%,但9月上升到了73.33%,10月上升到75%,11月IPO过会率更是高达90%,12月截至12月11日的IPO过会率已达到75%。IPO过会率的大幅回升,是不是意味着发审委“从严发审”、严格把关的审核风向发生了变化呢?这无疑是市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种可能性应该说是很小的。虽然第十七届发审委“超期服役”,但其职责尤其是发审委的责任并没有因为超期而发行改变。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以来,之所以能够从严审核并赢得“史上最严发审委”的美誉,其实是与整个IPO的审核机制密不可分。因为随着第十七届发审委的成立,证监会还成立了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强化对发审委和委员的监督机制。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并实行终身追责。也正是这种终身追责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发审委委员的责任感。正因如此,即便是第十七届发审委“超期服役”,但终身追责机制还是一样的,因此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们要承担的责任还是一样的。他们仍然马虎不得。
  
 其实,不只是第十七届发审委,即便是即将上任的第十八届发审委,在终身追责的监察机制面前,同样也是责任如山,他们一样会从第十七届发审委的手中接过从严发审的大旗,不会因为换届了,对IPO上会公司从严审核的风向变会发生改变。毕竟发审制度只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好的传统与作风会得以继承与保留。
  
 那么,如何看待最近一个时期IPO过会率回升的现象呢?笔者以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正常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两点。
  
 首先是第十七届发审委“从严审核”的严把关做法吓退了不少问题公司。比如,从去年10月1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以来,撤回IPO申请材料的企业就超过160余家。这个是有数据可查的。还有无数据可查的是,面对发审委的从严审核,一些原本试图浑水摸鱼的公司,也就止步不前了,中止了向证监会推交IPO申请的做法。因此,留下来的公司,或敢于迎难而上的公司,当然也就是问题相对较少的公司,如此一来,IPO过会率的回升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相反,IPO过会率不回升才是不正常的。
  
 其次,保荐机构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了。自从去年10月1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走马上任以来,面对IPO的从严审核,不少上会公司与保荐机构纷纷落马,不少场次出现“零过会率”现象。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针对IPO落马公司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保荐机构的准备工作也就做得更充分细致了,甚至是有的放矢。同时,一些保荐机构还提高了IPO项目门槛,以便能够提高自身保荐项目的过会率。也正因为保荐机构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了,因此,IPO过会率的提高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因此,最近一个时期IPO过会率的提高,并不是IPO从严审核的风向要变了,而是IPO上会公司的质量有了提高,保荐机构的准备工作也做得更充分了,更加符合发审委的审核要求了。

5. IPO是什么,对中国股市有什么影响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首次公开募股对股市的影响是很大的。股票我们可以当作一种商品来理解,而股市本就是一个市场。企业发行股票之后会导致市场的股票供给增多,当市场上的商品突然增多,而流动在市场的资金没有增加,这样就会出现经济学上的供过于求,这样的情况下商品要想卖出就得降价。这种降价表现在股市中就是股价大跌,指数也暴跌。对市场形成了利空影响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IPO是什么,对中国股市有什么影响

6. ipo过会率低是怎么回事?

 IPO过会率低会导致企业上市计划耽搁,但申请的企业不能气馁,只要自己公司资质、财务情况等各方面条件良好,通过不断的努力发展,还是能通过审核,成功上市的,千万不能将过会率低当成是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刁难”,
     
   在IPO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会对企业提交的IPO申请进行审核,IPO审核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部门负责审核,各部门相互配合,同时相互制约,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判断而造成的审核结果失真的风险。
   IPO过会率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政府各部门审核通过的比例,例如这个季度有60家企业申请上市,而最终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IPO的企业只有28家,那么该季度的IPO过会率就是46.7%,这意味着有有32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可能是被否,可能是被取消审核,也有可能是延缓表决。
   上述例子中该季度的IPO的过会率就属于较低的比例,这也是一种信号关于此时社会正处于严审的环境,企业对此十分被动,上不了市意味着从市场获得资本的计划暂时搁置。但也不必对此太过悲观,监管机构的严控把关是对国民的负责,提高上市门槛淘汰不合上市要求的企业,使得跨入上市公司门槛的都是优质企业,同时保护了在IPO中扮演担保角色的中介机构,是一种规范资本市场的监管手段。
   IPO过会率低会导致企业上市计划耽搁,但申请的企业不能气馁,只要自己公司资质、财务情况等各方面条件良好,通过不断的努力发展,还是能通过审核,成功上市的,千万不能将过会率低当成是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刁难”,正确认识IPO通过率低背后的原因,正面审视其中潜藏的经济提示,利用这些提示完善企业的不足将更有意义。

7. 股市ipo是什么意思啊?

1、股市中所说的IPO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2、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3、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
4、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扩展资料:
海外IPO
2010年11月4日,在2010年企业海外IPO出现井喷之后,下半年起,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却频频遭遇破发、停牌。3日,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家们海外IPO的激情仍不会退却,这一时期的冷淡只是暂时现象。但企业海外上市必须做好足的上市前准备、准备好合理的外架构,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采用灵活的方式合理运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身。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IPO融资案例为71起,融资金额140.12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全年总量的47.97%、27.62%。而在8月-10月三个月中,赴美IPO的成功案例只有土豆网一家,中国概念股海外IPO似乎提前入冬。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虽然面临着19号文、安全审查原则等新的挑战和VIE模式的存亡威胁,但在各方的努力下,通过充足的上市前准备和合理的海外架构,不论是运用信托网还是个人身份的转换,未来上市仍将会有通道可走。“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要走出国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己,中间有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障碍,光靠企业自身是很难完全解决的,需要投资人和专业的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
此外,专家还就企业海外上市前的架构搭建、公司重组、外管报备、上市方式选择以及市前信托的意义、结构、设立要求等利得财富以及为上市而进行个人身份转换(移民)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了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要求、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IPO对股市具有四大影响。
1、强化了股市的融资色彩。虽说不能实现融资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全的市场,但是对长期以来过分重视融资的市场而言,就应该区别对待。据统计,近10年A股市场的融资是现金分红的1.76倍。尽管近两年市场通过IPO融资的数额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但是再融资的现象却持续升温。
2、打击了股民的投资信心。股市必向下!随着利空政策的陆续推出,股民的持股信心也必下降。
3、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IPO重启难免会牵涉到不少的问题,如股票的“三高现象”、部分企业力求上市而出现造假的行为等等。假设一家企业上市前的PE值约15倍,而未来三年公司的净利润会以30%的增速增长。也就是说,股民以15倍左右的PE长期持有,未来仍可取得不错的收益率。
然而,该股上市后就得到了热炒,PE值飙升至50倍的水平,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增长预期。这时,股民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亏损的概率相当大。因此,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前提下,IPO重启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
4、助长了利益输送等关键问题。谈及此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IPO的四大辅助机构,分别是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IPO咨询机构。从细分工作来看,证券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进行核查,并出具保荐意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次公开募股(IPO)

股市ipo是什么意思啊?

8. 股市ipo是什么意思啊?

1、股市中所说的IPO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2、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3、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
4、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扩展资料:
海外IPO
2010年11月4日,在2010年企业海外IPO出现井喷之后,下半年起,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却频频遭遇破发、停牌。3日,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家们海外IPO的激情仍不会退却,这一时期的冷淡只是暂时现象。但企业海外上市必须做好足的上市前准备、准备好合理的外架构,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采用灵活的方式合理运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身。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IPO融资案例为71起,融资金额140.12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全年总量的47.97%、27.62%。而在8月-10月三个月中,赴美IPO的成功案例只有土豆网一家,中国概念股海外IPO似乎提前入冬。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虽然面临着19号文、安全审查原则等新的挑战和VIE模式的存亡威胁,但在各方的努力下,通过充足的上市前准备和合理的海外架构,不论是运用信托网还是个人身份的转换,未来上市仍将会有通道可走。“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要走出国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己,中间有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障碍,光靠企业自身是很难完全解决的,需要投资人和专业的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
此外,专家还就企业海外上市前的架构搭建、公司重组、外管报备、上市方式选择以及市前信托的意义、结构、设立要求等利得财富以及为上市而进行个人身份转换(移民)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了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要求、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IPO对股市具有四大影响。
1、强化了股市的融资色彩。虽说不能实现融资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全的市场,但是对长期以来过分重视融资的市场而言,就应该区别对待。据统计,近10年A股市场的融资是现金分红的1.76倍。尽管近两年市场通过IPO融资的数额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但是再融资的现象却持续升温。
2、打击了股民的投资信心。股市必向下!随着利空政策的陆续推出,股民的持股信心也必下降。
3、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IPO重启难免会牵涉到不少的问题,如股票的“三高现象”、部分企业力求上市而出现造假的行为等等。假设一家企业上市前的PE值约15倍,而未来三年公司的净利润会以30%的增速增长。也就是说,股民以15倍左右的PE长期持有,未来仍可取得不错的收益率。
然而,该股上市后就得到了热炒,PE值飙升至50倍的水平,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增长预期。这时,股民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亏损的概率相当大。因此,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前提下,IPO重启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
4、助长了利益输送等关键问题。谈及此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IPO的四大辅助机构,分别是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IPO咨询机构。从细分工作来看,证券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进行核查,并出具保荐意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次公开募股(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