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2024-05-13 04:01

1. 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老龄化因素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疗相关新产品及技术不断应用,控制医疗卫生支出不合理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就中国而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产生巨大影响,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再叠加死亡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等因素,导致我国的老龄化进程速度较发达国家显著加快。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解决医疗需求增加和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将成为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二)医保收支增速从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行业增速和医保收支的增速密切相关。2004年至今,医药行业先后经历了医保扩容带来行业高速增长阶段、行业政策多空交织下的行业降速阶段以及当下医保控费进一步趋严带来的行业分化阶段。后续随着医保资金压力渐显,控费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行业内企业或将面临持续的压力和分化,研发管线产品储备丰富、拥有可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的企业将有望在医保控费的大环境下实现较好的发展。(三)政策影响医药行业关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也是受到政策监管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内医药行业各项政策密集颁布,主要围绕保证药品供应、加强质量控制、鼓励企业创新、加大医保控费等方面,持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受制于医保收支水平,控制医药费用支出对于医药行业的增长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在一致性评价(让国内的仿制药达到和外资同样的质量水平)、“两票制”(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只能开一次发票,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只能开一次发票)等行业政策的引导之下,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仍将延续,野蛮粗放式发展的企业将被陆续淘汰出局,医药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于这一发展趋势。在药品带量采购背景下,以偏仿制品种为主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仍然有望享受审评审批加快、带量采购加快、创新产品放量等政策红利,腾笼换鸟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综合来看,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收入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新冠疫情之后,国内医药行业将投入更多的力量,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2. 未来医药行业发展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1~3月,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医药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为5819.37亿元,同比增长9.63%,较上年同期下降4.18个百分点。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能力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等多个利好因素,未来中国医药市场仍将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万亿元。
  数字化医疗带来的器械和服务创新。数字化医疗和新的服务模式方便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极大程度地实现了人机交互和大数据分析价值。
  精准医疗时代下的技术创新。精准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

3.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17亿元,同比增长17.5%;新产品产值621.91亿元,同比增长23.58%。累计完成化学原料药生产123.84万吨,同比增长36.9%,实现中成药生产75.89万吨,同比增长11.6%。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实现累计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同比增长19.41%;完成累计出口交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2007年上半年,中国医药经济增速加快,行业效益明显回升。医药工业完成累计工业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销售收入达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利润总额达231.14亿元,同比增长34.06%。2007年1-9月份,中国医药商品实现进出口总额1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进口总额为5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0%;出口总额为6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贸易顺差19.27亿美元。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20年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行业的现状,接着具体介绍了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的发展,并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分析了OTC药品市场、国内农村医药市场的运行情况以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随后,报告对医药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分析了医药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4. 医药行业的主要问题

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全国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大型企业423家,只占总数的11.7%。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2000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额最大的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是35.7%,而世界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全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左右。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有些产品如庆大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1、甲硝唑等制剂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即便是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也很严重,如二类新药左旋氧氟沙星制剂就有34个企业生产、克拉霉素制剂有35个企业生产。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级批发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乱,治理任务艰巨。但现在以九州通、国药控股、华润等龙头医药流通企业在大规模的并购商业公司,以改变现在的医药市场情况。4.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我国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需进口。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高质量的要求,产品返修率与停机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不稳定。5.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我国已是国际上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制剂技术落后,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出口附加值较低、污染较重的化学原料药及常规手术器械、卫生材料、中药材,而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及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进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国际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畅,对国际市场信息反应迟缓。特别是缺乏联合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机制。

5. 医药业行业地位对其投资的影响

风险投资对制药行业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医药产业相关政策时,不仅要关注资源配置效率,也要帮助制药行业风险投资在不同地区得到均衡发展。





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其研发活动更是普遍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高投入表现在医药制造业的新药研发作为尖端科技,研发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高风险表现在医药制造行业的研发生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除研发失败的风险以外,还存在着仿制药以及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而长周期则源于新药研发大致大致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药物早期探索阶段、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审批上市阶段,从研发到面向市场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段。

制药行业以上特点使得其在融资方面往往存在着诸多困难,但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又让该行业备受风险投资者的青睐,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风险投资成为了制药行业的一个重要融资途径。同时,风险投资也是国际上公认衡量一个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晴雨表,一个行业或者地区的风险投资水平越高,其创新创业活力往往也越高。因此,风险投资对制药行业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策背景

近年来,如何完善制药行业的风险投资机制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政策的重点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重点关注风险投资的中央层面医药产业政策为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及随后印发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划》和《意见》都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医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具体来说:

《规划》指出:要在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通过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统筹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

《意见》指出:要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推动医药优势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利用奖励引导、资本金注入、应用示范补助等方式,支持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具有较强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运用和引导产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基金,支持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具有营利性、竞争性的项目,扶持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鉴于医药制造业的特点,以及风险投资在医药产业政策中的重要地位,采用规范的计量方法来评估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行业风险投资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2015 年后《规划》和《意见》的实施作为外生冲击,通过双重差分法来识别其对制药行业风险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性的证据。

实证模型设定

本文将《意见》的实施作为外生冲击,并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将医药制药业作为实验组,其他制造业行业作为对照组,从而检验了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行业风险投资的影响。双重差分法可以有效地检验出政策实施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本章的基准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 α +1× +,−1++ + +( 1)



其中下标i 代表不同行业,下标c代表不同省份,下标t 代表了不同年份,如被解释变量Yict 为省份c 中行业i 在年份t 时的风险投资事件数量加一并取对数。核心DID 解释变量是分组虚拟变量treari 和政策实施的时间虚拟变量yeart 的交互项:如果行业i 是医药制造业,那么treari 的值取1,否则取0;Zi,t-1 为其他控制变量,具体包括行业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年末职工人数、城市人均GDP 等一系列可能影响风险投资的因素。,与分别是行业固定效应、省份固定效应与时间固定效应,为误差项,是没有包含在模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由于控制了固定效应,基准模型中treati 的系数和yeart 的系数分别被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吸收,因此没有必要再单独将分组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纳入模型中。

实证结果

1. 基准回归结果

表1 给出了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行业风险投资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括号内为估计系数的稳健标准误,*、**、***则分别表示该系数估计在10%、5%、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其中第(1)列的结果为控制了行业和城市固定效应的结果,第(2)列在第(1)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系列相关的控制变量,第(3)列则又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可以看到,无论是否添加控制变量,或是否控制年份固定效应,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都是至少在1% 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的。具体来说,《规划》和《意见》实施以后,医药制造业的风险投资数量相对于其他制造业增加了约23.3%。这一回归结果表明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行业风险投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促进效应。

2. 平行趋势检验

基准回归表明,受医药产业政策的影响,2015 年后我国制药行业风险投资事件数量相对于其他行业得到了显著的增加。但这种效应也许是由于事前就存在的系统性差别导致的。如果是这样,就严重违背了双重差分法中重要的平行趋势假设,会使得模型估计结果产生严重的误差。为了检验双重差分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医药产业政策对制药行业风险投资的影响,我们参照权威文献的做法,利用事件分析发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 +Σ≠1× + ,−1++ + (2)



平行趋势检验结果分别如图1 所示,虚拟冲击变量的系数βj 在《意见》和《规划》实施前都是不显著的;而在2015 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才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政策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创业活跃度的变化趋势与基期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说明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没有违背平行趋势假设。



3. 机制检验与异质性分析

通过梳理相关文件,政府引导可能是医药产业政策影响制药行业风险投资的重要途径,而设立政府政府引导基金是对风险投资常用的引导机制。为此,我们通过将基准回归中的被解释变量替换为政府引导基金来进行机制检验。从表2 第(1)列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机制检验的结果在1% 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政府引导基金是医药产业政策引导我国制药行业风险投资行为的重要机制。

此外,区域性差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采用异质性检验的方法来分析医药产业政策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风险投资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表2 第(2)列的结果表明医药产业政策对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的风险投资都存在着正向的促进效应,但对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要更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更高,且风险投资机制也更加完善。

结论和建议

本文以《规划》和《意见》的实施视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医药产业政策对我国制药行业风险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以后,我国制药行业的风险投资数量相比其他制造业增加了约23.3%。该效应是在1% 统计水平上显著的,且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

机制检验说明政府能够有效引导制药行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今后可以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来引导其良性有序地发展。异质性检验的结果则表明,政策对制药风险投资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区域会更强,这可能是由于政策资源倾斜和经济水平差异两方面共同决定的,但这种情形可能不利于制药行业的区域平衡发展。风险投资对于制药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医药产业相关政策时,不仅要关注资源配置效率,也要帮助制药行业风险投资在不同地区得到均衡发展。

医药业行业地位对其投资的影响

6. 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根据统计,2010 年至 2014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由 7,936亿美元增长到 9,761 亿美元,到 2019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2,249亿美元,相比于 2014 年增长约 25.50%。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全国卫生总费用已由 2007 年的 11,573.97 亿元、2010 年的19,980.39 亿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35,312.4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 18%。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均寿命增加与医疗改革相关措施的出台,未来我国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过去十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31%,进入“十二五”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4 年达 25,798 亿元,同比增长 15.70%。
目前,我国大概有3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TOP100就贡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2900多家企业瓜分其余的不足40%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医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明显,按照现在的趋势以后集中度会愈发明显。http://www.avicui.com/news-85183.html
从企业集团来看,我国医院市场销售额排名前20位的依次为辉瑞、扬子江、阿斯利康、山东齐鲁、四环医药、上海复星、赛诺菲、江苏恒瑞、科伦、正大天晴、拜耳、上药、诺华、罗氏、远大、默沙东、中国医药总公司、石药、步长制药以及诺和诺德。TOP20里本土企业已然占据半壁江山。
从药物品种来看,在我国医院市场排名前20位的畅销产品中,外资的产品可以说屈指可数,只有4种,其他的16种均是国内的品种。但是4种外资企业药品在2016年同比年增长率均有所提升,而本土企业产品增长率则多数呈现下滑趋势,本土企业在药品市场销售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IMS在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个预测,预测从2016到2020年五年之间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速在7%左右,预测根据是2018、2019年将有很多新产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后因为很多产品的一致性评价面临过期,可能会对于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有新的挑战和格局的变化。
2017年下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大趋势
1.新版医保目录在下半年将正式实施,部分处方药主流企业销售将严重下滑。
新版医保目录在年初的万众瞩目中落地,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将在下半年正式实施。新版医保目录的实施将决定一部分处方药企业的生死:产品在新医保目录里,尚有生存的余地,医药企业可借此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在提供良好的学术支持和服务支持上狠下功夫;但是如果产品不在新医保目录里的药企,销售下滑将更严重,这些企业要么把销售阵地转移到竞争激烈的院外渠道销售和OTC渠道销售、第三终端渠道销售,要么企业面临被淘汰或被收购的境况。
今年的国家医保目录与前几版的国家医保目录有很大的差异:其中部分医药企业的“大品种”使用范围的限制扩大了,在医疗机构身份、病种和使用人群上有很多的限制;另外就是产品即使进入了医保目录,在有些省份也没有对应的医保支付政策的落实。这些限制部分主流处方药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部分企业的销售将因此下滑较为严重。
2.各省医保目录大增补开始,有优质品种资源的中小型药企将有望弯道超车。
众所周知,产品优势是药企竞争之根本。一个好的主力产品往往决定一个医药企业的命运。很多药企都是靠一两个拳头产品一鸣惊人的。随着各省医保目录的大增补,具有明星产品或黄金单品的特别是有优质中成药的中小型药企可能迎来春天。
部分中小药企由于其产品的优势和独特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会脱颖而出,成为医保目录增补后的黄金产品。这些入选了医保目录的中小药企会迎来很大的发展机会,在众多的市场竞品中一骑绝尘,这就是优势品种的魅力所在。这些中小药企在“春天里”会一路高歌,有望在“赛车场”上弯道超车。
3.中药饮片企业遭遇血雨腥风,规模1亿以下的企业面临被出局。
中药饮片企业,尤其是部分规模较小的中药饮片企业,由于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成了飞检的重灾区,导致在上半年的经营已经陷入困境,还有部分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从上半年飞检的情况来看,被收回GMP证书的40多家企业中,中药饮片企业就占了近一半。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中药饮片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中药饮片监管力度的加大,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的出台,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的难度会不断加大。对于规模在1亿以上、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来说,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来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是能够渡过难关的;但对于规模在1亿以下的中小型中药饮片企业来说,缺乏资金实力和竞争力较弱是心头抹不去的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1922亿元,在医药工业中的占比最低,只有6.5%,但保持较高的13.5%的增速,高于医药经济整体增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因为国家政策的利好,中药饮片市场容量将高达近4000亿。
中药饮片作为 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亟待进一步规范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规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药饮片市场会一枝独秀,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4.药店+诊所模式日益成熟,并广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处方药企大量转入药店连锁销售渠道,药店里销售的处方药会越来越多。在整个医药大环境的深刻影响下,具备药店+诊所经营资质的零售门店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分级诊疗快速落地,等级医院医疗技术费用不断提高,使得一部分原有医院患者有病到医院的习惯正在改变,就近到社区门诊或具备诊所资质的药店看病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诊所、药诊店看病后凭借诊所、药诊店专业医生的处方到药店取药,既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又节省了到医院看病挂号费用和排队的时间。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或药店”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药店+诊所模式的日益成熟,诊所医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设备的改进,药店+诊所模式正在大面积推广,相信这种模式在我国会有较大的作为,中国版的“梅奥诊所”将有望出现。
5.有资源力的医药企业快速拓展新的销售模型,处方药、OTC、第三终端、KA、院外、大健康事业部“六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将开始出现。
之前药企的销售模型相对比较单一,要么是处方销售、要么是OTC销售、要么是第三终端销售。但随着医药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只凭借几种销售模型已经很难再“玩转”中国的医药市场。
部分有资源力的医药企业和有眼光的医药企业家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大力拓展之前未曾尝试的销售模型,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新的销售模型”。“新的销售模型”包括第三终端、KA、院外销售、大健康等,在每个销售模型中都有成功的典范。有资源力的医药企业需要认真研究成功案例,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定会在目前严峻的 医药市场独辟蹊径,有一番新的作为。比如国内某知名医药 企业,在原先的控销领域做到了全国的前3甲,其公司老板高瞻远瞩,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率先成立了大健康事业部。短短的几年内,其大健康事业部的销量和规模已经远超原有第三终端控销模式的规模,成为企业的又一核心利润增长点。
6.连锁药店上市热潮涌现,大中型连锁药店竞相上市带来连锁药店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已经上市的连锁药店如老百姓、益丰和一心堂等在省外的开店和并购依然在加速。从最新的变化来看,它们在并购方面都有所减缓,逐步转为以自建门店为主。究其原因,收购固然相对于自建门店较快,但收购质量的稳定性和收购之后的不确定性也很多。相对而言,自建门店质量的稳定性和收购之后的不确定性问题会少些。
广东的区域龙头大森林连锁、山东的区域龙头漱玉平民已经进入上市倒计时;其他一些知名医药连锁如众友康连锁、燕喜堂连锁也正在厉兵秣马谋划上市并加快开店和并购的速度,以期在不远的将来能在主板上市。中原某知名医药连锁今年的新开店目标是1000家,平均每天3家的速度在高速扩张。其目标是用3-5年走向资本市场,实行新的跨越式增长。
7.大中型医药企业兼并的对象不再是高大上的医药企业,而是有品牌医保和品牌OTC品种的中小型医药企业。
优势大中型医药企业兼并的速度依然在加快,但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外表高大上的、待被收购医药企业往往表面光鲜,不良资产率较高,被兼并后也会问题重重。而有品牌医保和品牌OTC品种的中小型企业因为其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知名度,在有意被收购时会被优势大中型企业所青睐。产品的品牌度和知名度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要经历过漫长的历程。产品经过了长期的使用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力,品牌力就是竞争力,具有了完备的竞争力就具备了很强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大中企业把目光瞄向这些企业是非常有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
8.行业政策的多变导致大型医药企业的战略目标变得迷茫,大型医药企业高管纷纷离队。
行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人员的不确定性,也导致部分大型医药企业高管纷纷离队。这是一个以考核结果论英雄的时代。药企高管是药企的灵魂人物,他们的到来或离去,对药企短期战略或长期战略的形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时候会是致命性的。新的高管入职又会带来新的战略和新的文化进来,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在目前行业大环境不好的今天,对企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保持相对稳定的高管团队是很多迷茫中的医药企业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高管对一个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他刚熟悉情况又离开企业的危害尤其巨大。只有高层稳定了,战略才能稳定,企业发展才能够具有可持续性,企业才能致力于长期发展。纵观历史,世界500强中凡是做到基业长青的企业,其核心高管都是具备非常人格魅力并长期服务于该公司并与公司一起发展的人。
9.医药企业基层医疗事业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销售管理与服务上来。
国家在大力倡导基层医疗,大病、疑难杂症到 医院,小病到基层医疗机构、 药店。并在基层医疗建设和新农合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投入。作为专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广大医药企业,他们的工作重心不再是仅仅卖产品,而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销售管理和服务上来。
以前这些医药企业通过认真研究消费者和产品,在基层医疗市场确实分得了一杯羹。但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其次,国家大面积叫停输液,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新的可替代输液的技能和方法去实现医德、盈利双丰收。最后,他们对医药企业人员素质和销售管理服务等综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出现的这些新的需求,作为药企基层医疗事业部,必须顺势而为,要充分了解并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服务。
10.第三终端绿色疗法越来越火热,品牌企业开始脱颖而出。
第三终端诊所和药店在国家基层医疗改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规模禁止输液的同时,第三终端诊所和药店已经找到了可以完全取代输液的绿色疗法。

7. 医药制造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医药行业景气才刚刚开始,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7年1-11月,医药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65,901,53千元,同比增长24.8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0,723,086千元,同比增长24.56%;实现利润总额为49,921,461.00千元。2008年1-11月,医药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13,658,303千元,同比增长25.9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6,130,219.00千元,同比增长25.84%;实现利润总额为64,530,215千元。2008年,尽管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但是中国医药购销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来自于人类对药品的刚性需求,也由于中国正处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上升通道,国家财政给医药市场扩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
  2009年,随着医药行业专项整治可能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将保证中国医药行业继续快速增长。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的减速,中国医药外贸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2009年有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是由于中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新医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中国医药进出口总额有望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将成为2009年中国医药外贸发展的主旋律。
  展望未来,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才刚刚开始,未来提升空间巨大。医药产业目前进入新医改牵引下的新一轮有序发展期。未来新医改方案将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到2010年,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20%。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医药制造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8. 医药行业的优势

个人认为医药行业内在向好变化,龙头公司业绩稳健。今年以来,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程度远超年初市场预期,医药板块多数领域受“去杠杆”和利率上行的影响相对较小,业绩趋势的确定性则相对较高。6月份以来,大盘剧烈震荡,医药板块也随之调整。我们中长期看好医药行业的主逻辑不变。首先,立足内需,内需正在升级;其次,创新为本,创新即将崛起,根本方向不会改变,反而会加强。当前医药板块各子行业赛道清晰,头部企业较为明确,龙头公司强者恒强。下半年医药板块高景气度子行业的相对优势仍十分突出,新药研发进展获得验证及政策不断推进,部分医药公司快速消化估值压力后,将再度进入中线布局区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即便外部环境阶段性缓和,从中长期来看,医药板块的高景气领域的确定性优势仍将胜出,建议投资者守正待时,从两大主线选股。一、基于高景气细分领域的选股主线:1、优质处方药(本土创新+高端仿制):我武生物、华东医药、通化东宝、丽珠集团、华海药业、长春高新、恩华药业、上海医药。2、连锁药店: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3、优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乐普医疗、安图生物、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二、基于市场预期变化的选股主线:上海医药、云南白药、华兰生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