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

2024-05-05 03:45

1. 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

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这注定其全面复工复产比许多行业更艰辛。由于疫情导致“一罩难求”,不少车企为了解决口罩供应难题纷纷兼职造口罩。
上下游需“罩应”
比亚迪于2月17日开始量产口罩,计划到本月底口罩每天产能可达500万只。近几天来,比亚迪不少内部人员的电话被包括政府及企业在内的各路人马打爆,尤其是被网上流出来的比亚迪口罩订购信息公布了电话号码的周总备受困扰,他称自己已掉入“深渊”。
比亚迪内部人士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口罩不足,比亚迪还没有完全复工。不少非生产线的员工在线待命,尚未得知具体的复工时间。网上传出比亚迪口罩外售的信息是假的,据说有十多个假版本。事实上,比亚迪量产口罩后,将以政府、医院、疫情严重地区及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为主。
“我们也都缺口罩啊,比亚迪跨界制造口罩,与尽早恢复生产和销售也有关,部分供应给内部的生产工人及零部件商、经销商等战略伙伴。”上述人士谈道,因造口罩的企业激增,生产口罩的材料和机器供给紧张,口罩机短缺,价格暴涨,一套生产设备从25万元涨到120万元左右。

面对口罩机难求的现状,广汽集团采取自制的方式。第一汽车频道记者从广汽集团了解到,广汽部件口罩生产项目于2月5日启动,随后组团到东莞一家企业学习研究口罩生产设备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仅用5天组装出一条自动化的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11日完成设备现场安装,2月13日开始试生产,计划到2月底自制30台口罩设备,月底将实现每日生产100万个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已先行一步,抢设备、抢原料,迅速完成无尘车间改造、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并在其位于广西柳州的工厂无尘车间进行生产,目前已形成日产50万只的产能,在上周将生产下线的前100万只口罩在现场交付。

这些车企纷纷加入造口罩的行列,除了支援防疫一线外,还有部分口罩自用及送给上下游产业链等合作伙伴。主机厂动辄上万员工,加上合作伙伴,队伍非常庞大,对复工所需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装备需求大,一方面要实现自身尽快恢复整车生产,另一方面要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互相“罩应”,才能让产业链早日恢复正常运转。
当前,部分上游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还未能恢复正常生产,而下游经销商复工比例低,这对主机厂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车企复工复产不易
作为国内六大汽车集团的广汽集团,拥有12万员工,目前正实行分企业、分领域、分阶段的复工复产,其旗下广汽本田正按照“2月10日复工,2月17日复产”计划推进,在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地政府复工要求、零部件供应和4S店开业等情况,力争以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水平,减少影响。
不仅是广汽本田,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新能源和广汽菲克广州工厂都是从17日开始复产。
自2月3日起,部分车企开始陆续复工。北京现代位于北京及河北沧州的部分工厂已于2月3日复工,该企业其余工厂也在2月10日复工。不过,目前北京现代的工厂并没有开足马力,而是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部分复工。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于2月10日复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目前对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的调研结果,截至2月12日,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比达32.2%。由于复工申请流程、防疫物资短缺、部分员工返岗存在困难、零部件短缺以及物流不畅等原因,主机厂要实现复工并不容易。

与大多数车企一样,丰田汽车在华工厂原计划将在2月10日开工。但在2月7日,丰田中国宣布将在天津、四川、吉林和广东的四个工厂恢复生产的日期延长至2月17日以后,具体复工日期将根据零件采购和物流状况来综合判断。丰田执行董事白柳正义表示,再次推迟复工时间是出于防止疫情扩散、零件采购和员工上下班等因素采取的决定。
从2月17日起,越来越多车企加入复工复产的队伍,包括丰田、大众、日产等跨国车企的部分工厂。其中丰田汽车从本周起恢复在中国的三家工厂产量。
即使复工,因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很多车企仍不能顺利有效地复产,产量多少受损,湖北疫区的车企复工复产之路则更艰辛。日前,本田株式会社副社长仓石诚司在东京都内的记者会上表示,东风本田最快也只能在2月17日之后复工。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湖北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20日24时。东风本田将严格遵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按照东风公司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复工。该公司将结合所在地武汉市的疫情态势,在确保公司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等全价值链伙伴健康的情况下再行商议,具体的复工时间另行通知。
有东风公司员工认为,叠加零部件供应、物流等因素,东风公司生产经营全面恢复至少要到3月份。
销量已连续两年下滑的中国车市,受疫情影响,2020年依然开局不利。中汽协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1月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根据中汽协分析,疫情对1月汽车产销量影响还相对有限,对2月影响更大。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谈到,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节奏和影响都非常大。湖北省是中国汽车生产大省,汽车产量占全国9%,广东和浙江三个地区的工业基地也非常多。此外,整车厂是全国配套,有一级二级等多个级别供应商,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车生产节奏,现在零部件供应是非常大的问题。陈士华认为,预计疫情对汽车产量的影响将超过百万辆。
一家4S店复工一周仅卖出两辆车
“战疫”复杂,主机厂不仅要援助上游的零部件企业,还要携手下游的经销商共渡难关。
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的广汽丰田第一店,为做好防疫工作,延迟到2月17日才正式开工,销售人员全部戴口罩严阵以待,对到店的每位顾客进行严格测体温,并对到店的每辆车进行消毒。
经销商正在陆续复工中,但目前复工率远低于主机厂。受疫情影响,一些已开门做生意的4S店,日子也并不好过。广州一家东风本田4S店负责人近日接受第一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称,自2月10日复工以来,每天有一两批客人,一周下来成交仅两辆,而去年月均销售200辆左右。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经销商节后复工情况调查,截至2月12日,在协会监测调研的北京、上海等超过十个省区市的6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共3997家4S店中,综合复工率为8.4%。接受调研4S店的销售效率4.7%,售后效率6.2%,员工复工率20.2%。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汽车经销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大部分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断流的风险。即使疫情得到缓解以后,企业距离正常经营仍需一段时间。
在短期内,多个机构对汽车销售不看好。德勤Deloitte分析指出,消费者购车意愿将出现分化,短期内整体下降。疫情之下,消费者售后需求减弱,经销商会延迟恢复营业,经销商短期库存压力增大。此外,德勤还认为批车计划难度较大,消费反弹时可能面临库存失衡。

研究机构威尔森针对国内乘用车市场的短期预判是2020年上半年或面临断崖式下滑,其理由是:从终端来看,1月20日疫情大暴发及春运假期的开启,车市销量已经冰封,各地经销店几乎已经没有客流;大部分企业延期复工,2月的车市开放期无多,乘用车销量很难有起色;3月及4月,如果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就在正式宣布“解禁”之前,人们对疫情的重视度和谨慎度并不会有所减小,消费心理也难达正常水平。此外,生产厂家大多推迟复工,加上停工期与春节假期重叠,零部件供应节奏被打乱,对产能和交付短期会有一定影响。
因此,威尔森目前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很有可能同比下降50%以上,而第二季度的4月仍然受疫情影响,同比降幅也大概率超过10%。不过,该机构认为“低开高走,三季度回升”是主基调,黑夜后的曙光或在下半年,追回全年预期销量仍可期。
在黎明来临之前,主机厂纷纷采取了多重措施为经销商减压,宝马、奥迪、沃尔沃、东风日产、上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多家车企不考核2月销售目标,以及对经销商提供商务政策支持等。
目前,虽然汽车产业只是部分员工和环节复工,全部恢复生产和销售还需时日,但中汽协方面认为,各项措施保障的出台,会促进复工复产,厂商仍充满信心,地方政府会也会出台一些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跨界造口罩背后:全产业链受损,战疫难度高

2. 共同“战疫”下,车企转型生产口罩很意外?其实车企一直这么给力

疫情肆虐打破了原本热闹祥和的氛围,在武汉“封城”的日子里,社会各界都参与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作为资金和人员都高度集中的汽车行业,更是走在了支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前列。
然而随着疫情的持续扩散,疫源区武汉和湖北省一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物资短缺问题,于是在实施捐款、捐物、改装救护车等多种援助形式之后,车企开始通过对其生产线进行改造的方式,转型生产口罩。

虽然此前已有内衣、纸尿裤等企业开始生产口罩,但是面对车企突如其来的转型,相信不少人都会有些懵逼。
不过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际上却有很大渊源,而聚丙烯就是两者互通的桥梁。作为生产汽车的隔音棉的原材料之一,聚丙烯也是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之一。
正是基于这样的条件,车企得以转型。
转型生产口罩的汽车企业越来越多
作为第一家生产口罩的车企,上汽通用五菱协同生产 NVH 隔音棉等高分子材料的供应商德福特及其零部件的高新技术公司,将消音棉生产线变为口罩生产线。
2月9日,随着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 20 万只口罩的顺利下线,汽车产业再次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行业担当和家国情怀。

据“汽扯扒谈”了解,项目从提出想法到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仅花费不到5天的时间。按照项目建设计划,无尘车间由广西建工集团负责改建,将于本月内建成投入使用。
该项目共设置12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8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预计日生产量将达到170万个以上。
除上汽通用五菱之外,比亚迪汽车也加入了此次转型。不过与上汽通用五菱紧急“转产”的方式不同,比亚迪是通过对新增经营范围进行变更。
据企查数据显示,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已于2月7日进行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医疗器械、工业防护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纳入到企业新的经营范围之中。

除了口罩,比亚迪还新增了消毒液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据比亚迪方面介绍,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疗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的局面,广汽集团、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也开始着手研究打造用于加工生产口罩的设备和生产线的方案。
以五菱、比亚迪、广汽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在短时间实现转产需求,体现了企业高效的整合资源能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在关键时刻体现了行业担当和“国之重器”的地位。
其实汽车企业历史以来就是国家重器
其实这并不是汽车产业第一次跨界,早在二战期间,美国汽车厂商就集体转行生产过军事武器。
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美国上下空前团结,当时所有工厂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对于大规模流水线作业早已驾轻就熟的汽车工业而言,更是第一时间被用于坦克的生产。

作为美国在二战中重要的军火生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在1940至1945 年间为美军提供了包括枪械、火炮、汽车、飞机、坦克、军舰等价值123亿美元的战略物资。
转产军工的还有福特,二战期间福特承担了所有B24轰炸机的发动机生产和接近一半的飞机机体生产工作。福特的柳溪工厂每63分钟下线一架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高峰期月产量高达650架,而这样强大的生产能力得益于福特在1913年首创的工业生产流水线。

此外,克莱斯勒公司也生产了4万辆坦克,占到了美国坦克总产量的一半,是日本整个二战产量的8倍。
可以说,日本以及德国的战败离不开美国汽车厂商的推波助澜。
二战中,各国的工业企业都被动员起来,作为轴心国的老大,德国也不例外。奔驰、宝马、保时捷同样成为了德国军工的支柱。
其中,奔驰最知名的产品是闪击战的主力—三号突击炮。这种在三号坦克车身上改进的突击炮拥有低矮的车身和强大的火力,并且产量巨大。二战期间,被三号突击炮摧毁的坦克数量超过2万辆。
同样,承担德军武器装备的还有宝马。除了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最有名的当属JU-88俯冲轰炸机,而它使用的发动机,就源自宝马的BMW 801。
由此可见,汽车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总结: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产业。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汽车可以涉及100多个工业部门,对工业的影响率高达20%。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才让汽车产业在多重角色之间切换自如。可以说,汽车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战”中,我国的汽车产业更是展现出了应有的担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车企转战口罩生产是否真的靠谱?

擅长生产精密汽车零件的车企们转战口罩生产是否靠谱呢?
文/Piero
近日收到很多粉丝的私信,问到当前口罩产能缺口那么大,车企是否可以转战口罩生产?从而为国为民在艰难时刻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应大家要求浅析如下:
一、口罩的缺口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截至到今日14:00,官方发布数据为确诊病例40235,疑似病例23589,而且此数据还在快速攀升。已经有大量医务工作者、交通、社区等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口罩是这些所有民众做好自身防护的必需品,但目前国内口罩等防护物质的产能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当前口罩生产企业布局基础上,有必要快速扩充产能。

二、口罩的生产过程
紫鑫药业证券部人士曾对记者解释:“口罩生产工艺并不是很复杂,主要是对生产环境要求很严格。那么具体的生产流程是什么样的呢?
原材料:1.PP无纺布,2.熔喷布,3.鼻梁条,4.耳带等材料。
设备:1.口罩打片机,2.口罩耳带点焊机,3.口罩包装机。
生产流程:将无纺布原材料挂于口罩打片机料架上,调试好后机器自动生产口罩片,口罩片转到耳带机上进行点带,成品出现,进行灭菌和灭菌后解析(一般为14天)。当然N95与KN95级别的口罩生产工艺更为复杂一些。

三、车企的优势
1. 人员素养
车企在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沉淀了大批自动化、质量管控等人才,其质量保障体系和人员素养经过了长期检验。由于汽车零件本身对精密性、安全性等要求极高,在质量管控方面成熟运用五大工具:?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产品质量先期策划;PPAP(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生产件批准程序;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量测系统分析。
因此在大批自动化人才的调控下,产品工艺能够快速稳定并实现产能迅速爬坡,产品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2.?场地
汽车行业普遍预留部分用地,部分汽车电子行业本身就具有很多无尘车间、防静电车间,因此加以改造和重新布置,可以快速投入使用。
3.?设备
车企有着丰富的产品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经验,其中一部分就是对于设备供应商的管控;众所周知,车企厂房内有着大量的各种机器人、全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运输设备等等,因此口罩设备的快速采购与安装到位应不是问题。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一家山西省晋城的企业24小时完成谈判采购和运输,48小时之内引进落地、恢复生产两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可日产10万只医用口罩。

4.?资质
尽管口罩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医用生产资质也并不容易获得;但在当前抗疫的关键时期,在产品质量确实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下,相信各种资质审批与审核将会大幅加速。
四、车企的担忧与应对
1.?疫情褪去,产能空余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由于汽车行业进入寒冬,导致大批汽车产能富余。车企可能会担忧设备和原材料大量投入后,一旦疫情褪去将导致产能过剩,影响企业效益。对于此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转产口罩,并根据企业在疫情防控时期的新增产能情况给予包含汽车生产等整体业务的税收减免。
另外,在疫情褪去后,国家也会吸取本次教训,将大量口罩等防护物质作为应急战略物质收入国库,这也意味着口罩的生产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立马结束,订单量仍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再者,由于目前很多民众家里的口罩数量都不多,能维持使用的时间很短,因此如国内口罩产能提不上来,因员工防护未做好导致群体性感染,将对企业产生毁灭性打击。
2. 场地问题
由于生产口罩需要一部分无尘车间,因此这部分场地,即使在一年半时间过去后,即使生产设备专卖给相关专业厂家,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该场地可快速转型用于生产汽车电子等相关产品。

3.?人员问题
当前口罩的大批量生产也对自动化程度要求很高,因此为转产口罩招募的相关人员,可以快速经过培训进入到汽车行业中;另外汽车行业中本身就具备大量的自动化人才,因此也可快速安排这批人到口罩企业中接受相关培训。
所以,车企应快速行动,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那样在各方面抢时间,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场地、设备、人员、操作规程与相关标准等安排到位。
另外,在当前共同战“疫”的关键时期,企业不应该将更多关注点放在成本和盈利上,疫情防控得到缓解才能真正促进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否则行业先前的库存仍将继续高企,同时新车型的开发与相关实验验证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当然,在此之前诸多车企已经纷纷捐款捐物,展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截止到发稿,已经有三家车企宣布转战口罩生产,这三家车企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部件。在此向三家车企的敢为人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转战口罩生产是否真的靠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