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6 18:12

1.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的全面扶持计划
美国战后的经济崛起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辅助因素,那就是美国所实施的全面扶植计划。美国最开始是希望能够借助账户的契机迅速占领日本,但是伴随着美苏关系的紧张。
美国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邀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必须通过扶植日本而不是占领日本,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远东地区的军事占领,实现遏制中国和苏联的目的。美国最终确定了扶植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而不再是以往削弱日本的策略。
2、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之下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的很快,日本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当前国际的实际形势,,制定了外向型的发展战略,积极的走出口战略的发展道路。
整个日本国内各项资源稀缺的现实情况,决定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作为其进行加工贸易的主要行业,并且确定了国际发展策略。

扩展资料: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实现腾飞,被称为“日本奇迹”。近年来,大家已不大谈“日本奇迹”了。可日本仍掌握大量核心技术,仍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且多年来一年获一个诺贝尔奖,这都说明曾经的“奇迹”一直在产生后续效应。可见“奇迹”何以可能,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的国际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日本企业因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军需订单,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出于抑制日本并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军、陆军保护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
这意味着,日本得以将大量经费从高额国防开支中转移出来,为其工业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多资源。晚至经济早已“起飞”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年均国防开支仅116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法国、英国、西德为210至240亿美元,美国更高达2390亿美元。
按人均计算,1983年每个日本居民只需为防务支付98美元,而英国人为439美元,美国人为1023美元。
而要知道不那么直接却可能更重要的原因,还得回到德川时代(1600年至1868年)。西方人对德川时代日本有过严厉的批评,如德川幕府迫害压制基督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自闭于世界潮流,在孤立状态中停滞不前。
但事实上,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并非严格,日本并没有停滞不前。尽管与外界相对隔绝,被日本人称之为“兰学”“洋学”的西方学问因长崎继续对荷兰人开放而源源不断输入,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和西方医学都于18至19世纪引进日本。
也在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阳明学乃至一般意义上的明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消化吸收,使日本人的心态变得更为入世。这对明治以降的工业化、现代化运动有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文化溯源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2.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主要因为美国的扶持与日本自身的全面发展战略。具体原因如下:
1、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大,实现其自身的霸权战略,由最初想占领日本,并且扶植日本发展,从而辐射整个亚洲,所以那个时候日本就作为了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并且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美国认识到日本的经济文化的恢复有助于自己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2、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学与教育,国内的企业也制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发展策略,日本人独有的民族心理帮助他们在二战之后短时间内将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扩展资料:

一、日本经济发展历程:从“成功”向“失落”的转折
1.明治维新后的崛起阶段(1868-1945年)
2.战后经济复兴及高速增长阶段(1946-1985年)
3.泡沫膨胀及后泡沫经济阶段(1986年至今)
二、当前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与前景展望
1.长期失落导致经济疲态尽显
2.经济前景展望及“安倍经济学”评价
三、日本经济从成功陷入失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政策层面看,出现了一系列决策失误
2.制度层面看,日本式经济体制出现“制度疲劳”
3.供给层面看,老龄少子化加剧,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四、全面看待日本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1.无论是国家还是国民富裕程度仍在全球名列前茅
2.经济增速虽低,但发展“质量”较高
3.社会稳定程度较高
4.城市化与基础设施水平世界领先
5.国民素质、医疗社保等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参考资料:人民网剖析日本经济两次起飞的奥秘

3.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日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高积累的基础是高剥削率、高储蓄率和低福利。战后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而且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相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家庭储蓄率(即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投资总额的1/3。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60年代政府投资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约30%。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 030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4.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1、日本制定了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由于日本是东亚的岛国,四面环海,所以在二战后,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以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抓住了和平安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优势,利用战后原材料价格低的有利条件,确立了“以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极大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把由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组织的产业政策与有关的经济计划结合,保进企业的振兴。
2、美国开始帮日本恢复经济。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日美贸易,日本是美国商品的重要市场。为使日本进口美国货物,美国建立了多种周转基金。
3、重视对国民科学技术的教育。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4、良好的国民素质,日本国民对国家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成为了推动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5、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国有企业购买国外的专利技术,尽可能的垄断各个产业。日本从中收取了许多其他厂家的专利费,所以很多产业都被日本所垄断,钱都源源不断地滚到他们的腰包里。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不得不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完全失败。这次失败,使日本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日本青壮年劳动力和科研技术人员损失惨重,工厂学校大量被毁,经济陷入低谷。
再加上日本国土面颊狭小(不足40万平方公里),多种资源贫乏,使日本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众多日本国民对国家的复兴不抱希望。

5.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1.日本在二战战败后被美国托管,美国为防止日本再次崛起,制定让日本由工业国改造成农业国的计划,还实行了如强制解散日本全部大财团,限制日本资本家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打击日本垄断公司的举措,使日本在接下来的五年经济毫无起色
2.日本经济的转折点是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的朝鲜战争,因为美国为进行朝鲜战争需要大量军需品,从本土运来成本过高,所以就在日本大量投资建厂,把日本变成美国军需品生产基地,而朝鲜战争也使美国认识到一个强大的日本有利于远东美国的安全,所以开始转变政策,扶持日本经济发展
3.而日本利用此契机,努力发展经济,并借1973年石油危机(因政府的关系日本企业未受冲击)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4.日本经济下一个转折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定(日元升值一倍,重创日本出口)和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房价暴跌,日经指数从38000跌到15000),至此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平成不景气”(即通货紧缩引起的恶性循环)
以上均是我个人见解,打字不容易,给点分吧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6.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之后的第7年,日本就迅速恢复了“元气”;1968年,日本仅仅用了23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421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二。日本战后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世界为之侧目,

7.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之后的第7年,日本就迅速恢复了“元气”;1968年,日本仅仅用了23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421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二。日本战后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世界为之侧目,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8.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日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高积累的基础是高剥削率、高储蓄率和低福利。战后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而且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相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家庭储蓄率(即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投资总额的1/3。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60年代政府投资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约30%。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 030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