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的技巧有哪些?

2024-05-06 11:48

1. 古筝演奏的技巧有哪些?

在古筝演奏技巧迅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古筝专业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尽快扎实地掌握这些技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教学经验,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训练快速技巧的方法。
一、练习快速技巧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个要领一一放松,只有使肩、臂、肘、腕的肌肉,充分放松,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如果有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那力量在送往指尖的过程中,就会减弱,同时牵制了手指的灵活性。就好象一股清泉从上而下,突然被半路截断一样。因此,我们应放松自己,不能使肌肉僵硬,这样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以臂为支点带动手腕,从而带动手指,使手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演奏速度,也影响音色及清晰度。所谓弹琴,就应用手指去弹,以指根为支点,指头运动的动作越小,速度越快;动作越大,速度越慢。
二、练习快速技巧时,不能急于求成。在最初的基本功训练中,应有意识地把速度放慢,把力度加大。例如:十六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弹成二分符,等到手指肌肉逐渐适应了这一过程再逐步加快速度,加大密度。另外,我们还可以做改变节奏的练习,如:把平均分配的音符中间加人符点,或把平均的两个音中间加入音符,改变原有的节奏,让手指适应各种复杂节奏的频繁变换。接下来是手指肌能的几种训练。
1.快四点练习:可以训练手指位置相对固定,弹奏中避免发生碰撞。尤其是大指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放在食指外侧,各行其道。
2.贴弦练习:手指不能扎桩,不能同时离开琴弦,训练手指主动的交替行走能力,为以后手指的滚动练习打好基础。此练习强调两点:一是力度;二是速度,不能随便弹。
3.手指指序滚动练习: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此训练,否则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达不到新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让手指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就要做好下落的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指弹弦不能间断。尤其是对四指和二指要着重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较弱,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保持力度,而且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统一。经过这些系统训练才能让手指发挥它的主动性,使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速度。
三、练习快速技巧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条件,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有些人,手指肌能较差应通过对四个指头的开发,运用对称、‘质性的原理,使各弹奏手指以其根部关节为支点,摆脱腕的制约。最初,从慢速开始,把各指头的能力练平均,逐步掌握对称与惯性的规律(弹奏时以腕关节为支点,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种匀称地调换重心,来回运动的弹奏方式,称“对称”。而J惯性是在保持一种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再进行对称与惯性的转换,使手随时能够调整重心及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在不同弹奏方式进行转换时,无论是对称转换为惯性,还是惯性转换为对称,还是惯性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惯性,都应通过对称进行转换过渡。因为对称是传统弹奏技术中,普遍存在和使用的,只有以对称为基础,进行各种转换,才能在快速弹奏中,做到快而不乱,从而获得最大的松驰与灵活性,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
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如:上海音乐学院的罗京,她在演奏《井冈山上太阳红》时,就没有按照曲目中原有的指法弹奏。在第一段中,大多只运用食指和大指快速交替的对称手法弹奏,同样也获得了清晰连贯的效果。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条件,灵活掌握。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
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如:上海音乐学院的罗京,她在演奏《井冈山上太阳红》时,就没有按照曲目中原有的指法弹奏。在第一段中,大多只运用食指和大指快速交替的对称手法弹奏,同样也获得了清晰连贯的效果。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条件,灵活掌握。
以上是我多年专业教学当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练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只要我们认真探求,总结经验教训,把握住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就一定能练好快速技巧,使自己早日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下国”。

古筝演奏的技巧有哪些?

2. 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如果我们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肩、臂、腕、指这几个主要部位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详细吧!
    
          一、肩部 
         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二、上臂 
         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三、肘 
         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和伸肌(肱三头肌) 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四、前臂 
         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五、手腕 
         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延伸阅读: 古筝摇指指法技巧 
          一、拇指摇 
         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
         1.支腕摇
         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
         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悬腕摇
         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
         4.快速托劈摇
         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的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的弹奏摇指(除快速托劈摇外一般拇指摇以劈开头)。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二、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三、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四、扣摇 
         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五、扫摇 
         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六、多指扫摇 
         多指扫摇同我们平时弹奏的扫摇不同,它不是在悬腕摇的基础上(因为悬腕摇是用食指捏住拇指来控制和辅助完成的),多指扫摇是在快速托劈摇得基础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时也包括无名指轮流扫弦来与拇指的摇指相结合,这一指法非常难所以很少使用。
    ;

3. 古筝的弹奏技巧

  古筝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古筝分四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do re mi sol la),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当乐曲出现4(fa)或7(si)音时,只能依靠左手在筝码左侧的弦段上用力按压3弦或6弦,使其增加张力获得。具体4音的奏法是先在距离筝码约1分米处用力按压3弦,然后用右手弹奏这根弦,即可奏出4音来。同样,在演奏7音时,也用左手在筝码左侧按压6音弦即可。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

古筝的弹奏技巧

4. 古筝的弹奏技巧

 古筝的弹奏技巧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那么古筝弹奏有哪些技巧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古筝的弹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古筝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古筝分四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do re mi sol la),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当乐曲出现4(fa)或7(si)音时,只能依靠左手在筝码左侧的弦段上用力按压3弦或6弦,使其增加张力获得。具体4音的奏法是先在距离筝码约1分米处用力按压3弦,然后用右手弹奏这根弦,即可奏出4音来。同样,在演奏7音时,也用左手在筝码左侧按压6音弦即可。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
         更多关于乐器的学习技巧和知识,我还会继续整理为大家提供帮助!
    ;

5. 弹古筝的技巧

衡量弹好一首乐曲的标准是什么? 

          道德要达到乐谱上标定和提示的要求:第一要检查弹奏是否有错误,如旋律、八度音高、节奏是否正确; 

          第二要检查速度是否达到要求,如某一段落标明每分钟多少拍,听听是否达到(最好能借助节拍器); 

          第三要检查力度,查看乐谱上的如mf、mp和一些渐强、渐弱等标记,检查自己是否达到; 

          第四要检查熟练程度,看看能否至少边疆完整地演奏三遍而没有错误; 

          最后,要检查自己对乐曲内容、整体结构与音乐风格的把握是否到位,不过对最后一条的检查,最好还是交由专业教师来评判。 

          对于更高标准而言,我们可以从“孔子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中看出孔子所追求的琴艺境界; 

          从掌握技能、理解结构、了解作者背景、领会意蕴到把握精神。 

          所以要想提高琴艺,达到更高的标准,需要大家在每个学习阶段中不断地磨练与提高。 

          如何弹奏出优美的音色?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准、节奏、强弱和音色。其中惟有音色是最抽象的、最难把握的东西。它领带手指触弦感觉和内心的感悟。 

          手指触弦对音色的控制分为:点、面、角、速、力,也就是说手指触弦不仅有力点、角度、国度的变化,还要富有弹性, 

          更有“轻重”、“缓急”的区别。 

          轻而不浮,在轻中不失清亮,即使是在极细微之处,手指也能弹出清亮而饱满的琴音; 
重而不滞、强而不燥,虽有“力拔山兮”之势,却不能给人以卤莽之感。 

          音色的把握需要你不间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它会随着你的年龄、学琴时间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如何处理好乐曲旋律进行的“缓急”之分? 

          乐曲旋律和乐句的进行有“迟速”、“缓急”,亦如人说话有语调、语速之差别。 

          严天池有诗云“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 

          如果你的手指一触弦就只知道匆匆忙忙地弹下去,就会给人以躁动不安之感; 

          反之,过于凝滞,也会令人索然无味。 

          把握“迟速”、“缓急”的关键在于“速”与“急”时(如乐曲的快板)要连接紧密, 

          节奏急促却不杂乱,既要有如骏马奔腾之势,又要有如平步青云之感。 

         “迟”与“缓”时(如乐曲的慢板、散板)旋律要连绵而不拖沓,从容而不呆滞, 

          既要有如碧水深潭般的沉静,又要有如闲庭信步般的从容。 

    怎样才能做到上台不紧张? 

         演出之前要有充分的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艺高人胆大”。 

         如果上台之前你的乐谱还没有背熟,乐曲技术还有负担,那么你就取消这次演出吧!因为听众的掌声只会给予精彩的演奏。 

         如果技术不成问题,那么心理的准备就不容忽视了。它包括要自信,要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同时,不能患得患失。 

         绝对不要去想:弹错了怎么办?演砸了怎么办?要知道: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 

         这次演奏不好,那么下次再来吧!你只要自己尽了力,问心无愧就行。 

        另外,保持体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演出之前情绪过度兴奋、过于增加练琴强度, 

         那么就会出现手指乏力、情绪失控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景象。 

         你在演出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点:松与紧的结合,也就是生理上要放松,思想上要保持集中。 

         不要在意听众的反应,抛开思绪中所有的杂念,把你内心的音乐完美地呈现给听众。 

         什么是琴艺的“最高境界”? 

         我想借用明代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所谈到“和”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 

         我个人以为弹琴惟有由心生意,由意生音,由音至技方能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 

         乐曲的演奏并不是单纯的技巧、或外在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表现,乐曲的核心是其所包涵的思想内容, 

         演奏的核心是将乐曲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听众。 

         具体的演奏技巧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运用这些外在的表现技巧展现乐曲的思想内容。 

         所谓“琴艺的最高境界”只是一种理想,对它的理解也颇有些虚无结构缈的意味, 

         我们不妨将这个概念转换一下,将其理解为:理想境界的到达, 

         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不断地刻苦努力掌握与提高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音乐修养,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表现乐曲思想内容能力的、终其一生的追求过程。 

         在我看来,追求理想的过程,比达到理想的目的更有趣味,因为——目的是静止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意味着停滞,而不断地追求是永远的,只有不断地追求才会有不断地提高。 

         艺术的境界是无尽的,艺术的追求也应该永无止尽,我个人以为生命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如何练习好“摇指”技巧? 

         这里只介绍最基本,最常用的两种摇指技巧:大指摇与食指摇。 

         大指摇的练习方法是:右手小指轻靠筝头为支点,食指贴紧大指指甲尾部以便控制音色与力度, 

         中指和四指呈自然松驰状,大指在同一弦上连续摇动,“托劈”的方向是大约为45度角。 

         食指摇的练习方法是:大指贴紧食指指甲尾部,其他手指呈自然松驰状,以手掌根部轻靠筝头为支点,食指在同一弦上连续摇动。 

         当你初步掌握了摇指的方法后, 

         练习可分为三个步骤:1,有节奏地慢练。2,在一根弦上不间断地摇奏。3,进行连贯的换音过弦练习。 

         关于悬手摇的几个要领------邱大成 

         1,大臂自然下垂,切忌抬高手肘。 

         2,手臂松驰,悬手,无扎桩依托。 

         3,腕部来回运动。切忌手腕高耸或下压,注意手腕的灵巧性。 

         4,甲尖触弦,注意吃弦的深度,来回运动的速度要一致,力度要均匀。 

         5,多层次的训练方法。即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做各种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练习。 根根琴弦,不是琴弦,都是我们的心弦。 
          为什么所有的演奏家说起古筝的演奏时,全都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们,古筝,是要用“心”来弹的。 
          弹琴前要先洗手,不要弄脏你的琴弦。如果心脏了,你的音乐也是脏的。 
          不要去强行上一些技巧性很高的曲子,如果你的基础达不到。否则,就好象让一个什么都还没经历过的孩子。 
          一夜之间,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所有。伤了琴,也伤了心。  
          不要计较曲子的大小,不要计较旋律的复杂。一首游刃有余的渔舟唱晚要比一曲磕磕绊绊的林冲夜奔好很多倍。 
          这也正是我的亲身经历,有一本书上说过,古筝弹奏,有轻重缓急之分, 
          缓、旋律要连绵而不拖沓,从容而不呆滞,既要有如碧水深潭般的沉静,又要有如闲庭信步般的从容。 
          急、要连接紧密,节奏急促却不杂乱,既要有如骏马奔腾之势,又要有如平步青云之感。 
          这句话真的是很精辟,很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去体会。 
          然后,你的道德达到曲子的要求了吗?换句话说,如过你带着 秦烩 的心态,就不要来弹临安遗恨了吧~ 
最后,弹琴 就一定要能进入状态。当一首曲子,你可以把它滚瓜烂熟的弹下来,技巧毫无破绽的时候。 
          请放开所有的技巧,让你的心进入这个曲子,用心去感受,让你的心带起你的手,让你的手随心而至的去弹, 
          去走,去跑,去哭,去笑。这一点,听起来难,其实一点都不难,试试就知道了^_^. 
         打个比方来说,渔舟唱晚,心境走到倦鸟归巢,那下手就要轻灵,心境走到湖水粼粼,下手就要连贯不呆滞。 
          必须已经把谱子和拨弹的顺序烂熟于胸,才能够做到这样的 完全用心去带动。 

          诸如此类,还要针对各个曲子独自悉心体会。      
          关于练习曲,先套用书上的那句话,一定要知道,你这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用怎么样才能达到你所要求的境界。 

          比如说一下~ 我弹摇指,发现不连贯,然后,为什么不连贯,因为耐力不够,耐力不够,就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基础摇指练习。 

          还是摇指,音色不好听,为什么不好听,原因有力度,触弦点,触弦角度。这个曲子需要什么样的触弦点,需要什么样的力度。 

          就应该认真的慢慢摇,把音色摇好,摇出来之后再上速度。 

          还是诸如此类,比如提弹音色不好,夹弹不连贯,都要能刨根问底找出最基本的原因,不要摇指不连贯就去怪速度不够。 

          音色不好听就去怪密度不够,虽然也有这些原因,但这些都还不够深入,要找到最基本的原因, 

          把基本练好,然后再去求速度和密度,踏踏实实的去练,才能有根本的提高。 

          换句话说,是质的飞跃。 

          然后,好象没什么要说的了。 

          强调一下,真正的把琴弦当做你的心弦,怎样对自己的心,就怎样对它。它自然也会回报你。 

          不要强行的求大曲子了`半年学会林冲 临安 秦桑的蝶 不也还是准备去弹浏阳河了?^_^ 

          好好的爱你的古筝,就是呵护了你一颗平静而快乐的心!

弹古筝的技巧

6.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
                      在古筝演奏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肩、臂、腕、指这几个主要部位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问题是十分关键。以下仅供参考!
    
     一、关于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肩部 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 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3、肘 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和伸肌(肱三头肌) 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4、前臂 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手腕 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 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 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2) 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 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 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 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发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 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 ,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二、关于古筝独奏曲的欣赏 
    民族器乐曲,是浩瀚如烟海,灿烂若繁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欣赏方法作如下解说:
     (一) 乐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 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国分段标以夕阳筲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筲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 意诗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三) 筝曲移植 
    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 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繁又简,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做到取意干净利落“, 绝无客声”(浊清) ,对比流畅而多变(滑、奇) ;节奏“急而不乱,缓而不断”(疾、徐) ;音质“响如金石”“, 轻而不浮”(脆、轻) ,力求圆、润、甜、脆的美声,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优选弹点。运用刚柔虚实,脆中之力,明确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洁雄美。在练习过程中百练知其妙趣(觉得好听) ,千练习得其趣妙, (理解它的用意) 万练则忘其为古筝之声, (化为自己情感的再现) 。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

7. 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

      要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当下已经形成了一股古筝热,以下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如下: 
         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前一后。上身端正,手臂松弛,曲肘置手于筝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开,头部略微俯视,仪态自然大方。
         弹筝手型
         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弹弦位置
         右手弹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处,这是初学练习的基本弹弦位置。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介于筝柱的排列,弦的长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弹弦点的变化就比较大,弹弦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与暗,刚与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动范围将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弹奏和最佳弹弦点位置的弹奏,还要学会在不同的弦段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段。一般说来,靠近前粱处发音明亮,音质较刚;靠近筝柱二分之一处音色较暗,发音柔和。我们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切忌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
         按弦位置
         韵昧,为筝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筝柱左侧约16公分处,这是根据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我们常见的不适当的位置往往都超过20公分。因为距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下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有些弹筝者为了按滑时用力轻松些,左手就伸展得远,这样按弦位置就改变了。左手过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演奏形态变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触及面板。常见一些筝的左侧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迹,就是按弦位置不当造成的现象。基础训练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自如,这样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弹弦  方法  
         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
         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
         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方法,学会调整触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运用到乐曲表现中去。
         按弦方法
         左手按弦方法就是通过按抑筝弦,控制筝弦的张力和音高,变化右手弹弦后的余音,达到“按弦取韵”、 “以韵补声”的目的。
         按弦动作要领:肩臂放松,自然曲肘,手腕与手背平行,食指、中指自然弯曲置筝弦上,用指尖肉垫按抑筝弦,按弦意念在食、中指指尖上,切忌下压手腕。
         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法规律(大指向外弹弦称之“托’,中指向里弹弦称之“勾”,勾托配合民间称之“勾搭”)。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朴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是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足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  其它  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主 。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点成线的“摇指技法”,是现代乐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使旋作连贯流畅,增强了力度,开阔了表现幅度,给现代乐曲的表现赋予新的意义。

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

8. 古筝的演奏技巧及欣赏方法

 古筝的演奏技巧及欣赏方法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一共10级。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及欣赏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关于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肩部 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 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3、肘 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和伸肌(肱三头肌) 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4、前臂 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手腕 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 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 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2) 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 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 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 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发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 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 ,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二、关于古筝独奏曲的欣赏 
    民族器乐曲,是浩瀚如烟海,灿烂若繁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欣赏方法作如下解说:
     (一) 乐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 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国分段标以夕阳筲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筲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 意诗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三) 筝曲移植 
    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 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繁又简,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做到取意干净利落“, 绝无客声”(浊清) ,对比流畅而多变(滑、奇) ;节奏“急而不乱,缓而不断”(疾、徐) ;音质“响如金石”“, 轻而不浮”(脆、轻) ,力求圆、润、甜、脆的美声,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优选弹点。运用刚柔虚实,脆中之力,明确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洁雄美。在练习过程中百练知其妙趣(觉得好听) ,千练习得其趣妙, (理解它的用意) 万练则忘其为古筝之声, (化为自己情感的再现) 。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