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政治学是什么》的读后感

2024-05-04 05:44

1. 求《政治学是什么》的读后感

这本书显然要比我学的政治学来的痛快,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有了那么一点政治学的感觉,至于大学期间学过的《政治学原理》,基本处于不懂或者没用的状态,读过这本书我才相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规律而不是一个伪科学。 
    不知道我以下的理解对不对: 
     政治学研究的是权力(或者说是权利)的产生、分配、使用等的规律。政治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只要社会活动存在政治就必然存在。国家问题是政治必然讨论的问题,是政治权利规律运行的外在表现。 
     权力的产生来源于人在社会中的差异,这些差异划分的标准很多,比如最简单的是性别,在父系社会,男的就比女的更有权力。其他的划分标准有很多:种族,家族,暴力,知识,经济等等,有一些标准是与生惧来而终身不改的,比如种族和家族的划分,有些是后天可以改变的,如知识,暴力等。社会文明的程度越高,可变的划分占的权重就越大,每个人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比不文明社会更多的利益。但是这样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是可变的还是不可变的。在这本书中权力被定义为大家行为的同意(如果是心里也愿意并自觉服从的话那就转化成了权威)。是什么体现一个人权力的大小呢?我自己理解是对利益的占有调配程度,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对利益的分配被秩序化了就变成了制度,当制度存在的同时国家也就存在了,于是我们看到国家在社会生活中设计种种制度来分派权力,于是不同的人群(以前叫阶级)获得不同利益,这些就是国体,国家中各阶级的地位。为了保证地位实现于是就有了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凌驾在这些表面背后的就是意识形态,也就是制度设计的观念,这些制度也反映了专制、民主等词汇的涵义。当人们对这个国家的政府设计的制度认可的时候就表现为出了政权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它反映了一个政权执政在道义上的合理性和应然性。 
     政治是有规律的,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读过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自己琢磨这社会生活啊起码有两个特性,一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历史在往前走,想倒回来是不可能的。举个小例子,在大学报志愿的同时你可能当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当你读了之后也许会发现原来自己也适合,但是在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原来的理想和目标早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如果你再想回到自己的原来的路上的时候,你会发现是如此之难。二是社会不是加速跑,什么都是一点一点来。社会主义可以搞商品经济在顾准的时候就提出过,但是现在我们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许一些事情在我们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合理并且有更好的方式,但是操之过急的结果就是物极必反。政治的规律在于历史和他国给我们演绎的不朽,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几乎是不变的,使用过的制度就象一个药方库,我们只要照方子抓药就可以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对现实病症的诊断。抓对了你就是千古流芳,抓不对你就是遗臭万年;抓对了人民就安居乐业,抓不对那就是生灵涂炭。 
     还有一些小困惑通过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在现实中的划分起码我看到的有:家庭、经济条件、学历、能力、身份、资力。 
     正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我们在权力的占有中才有多有少,毫无疑问的是能占有更多的权力会让我们的生活跟游刃有余。于是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边缘化,都要在权力的不断划分中争取划在圈内,大家都带你你才能混的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这就是政治学和伦理学的不同。马基雅维理说:“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之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的毁灭。”

求《政治学是什么》的读后感

2. 求《政治学是什么》的读后感

自己写吧,求人不如求己●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列宁) 
  ●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列宁)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 
  ●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列宁) 
  ●政就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 
  ●在政治中,实验即意味着革命(迪斯累利) 
  ●在政治上宽宏大量总是最明智的(埃·伯克)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列宁) 
  ●政治的后台老板总是金钱(罗曼·罗兰)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宁)

3. 政治学习感悟

超级搞笑,不看就不知道什么叫经典!  电脑记事(有没有同学QQ农场的好友列表不见的,进来看看!) 
政治学习心得(暑假作业,没啥好写的,只好把这个搬上来了) 作业作文 2010-08-12 13:55:16 阅读48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政治这一门学科,我刚开始是很喜欢的,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比较喜欢文科,语文、历史、生物,政治也不例外,我对政治的内容很感兴趣,也自信满满地觉得自己能学好。政治涉及范围很广,人格、道德、法律、情感等,让我接触到一个个精简却有趣的故事,于是,我对学习政治的兴趣更浓了。       可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次单元考,我才考了80多分,算是不理想的分数了。我安慰自己,才刚开始,以后要更加努力。但接下来的几次考试,成绩都没提高,有一两次还跌到70多分。我开始丧气了,甚至有点讨厌政治,也提不起兴趣了。我不是不想学,我是害怕,一想起政治就头疼。我最大的问题出在我不会理解题目和灵活运用书本内容,可没人能帮我,我只好一个人在苦海中寻觅。好在我的政治试卷很“争气”,大考时考过90分以上,并拉了不少分。       我的记忆力不错,但缺乏灵活性,因此政治、数学都不是很好,但也没差到哪里去。与其说差,还不如说不稳定,时好时坏。初一下学期期中考政治92分,我觉得是我运气好,果然单元考又跌到70多分。期末考政治前,我提心吊胆:死就死吧!没想到试卷发下来,试题挺容易的,我轻松完成了考卷,最后拿了93分。这是我政治考过的最高分数无疑给我学好政治增加了不少信心,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唉,政治,让我欢喜让我忧!要读初二了,前方会是更大的挑战,加油吧!

政治学习感悟

4. 政治感想

你好,我想谈谈我对世界局势的看法。首先,全球化必将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必将更加频繁。其次不同国家间的联合和对抗可能会进一步加强。随着亚洲世纪的到来,世界重心向亚洲偏移,同时,亚洲各大国的矛盾可能激化,不平静的南海将又起风云。中东问题越来越麻烦,它成了不同阵营,不同利益的交汇点,中东各国难免又成大国博弈,恐怖主义的热点之地。欧洲衰退,欧债危机,将拖累整个欧洲,如果中东问题再引全球经济动荡,欧洲必陷于极度危险之地。美国在中亚,东欧等俄国传统势力范围内与俄对抗加剧。现在又由叙利亚问题对抗升级,东西阵营迥立。伊朗问题日益困扰西方诸国,朝鲜新领导人又是朝鲜半岛局势不明朗化!而我国周边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远交突破,与欧洲,亚非等国家日渐提升关系!

5. 《政治哲学》读后感

我认为政治哲学主要说的是政治上面的一些哲学问题,他讲了国家的意义与权利的哲学问题,而这些哲学问题可以联系到生活。
  
 我目前政治哲学只读到了自由地位方面,并没有读到国家的财产等分析,所以我就就着前面的两三个部分来跟大家讲一下,什么是政治上的哲学。
  
 也就是可以从如果没有国家就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入手,如果没有国家的话,那么整个人体会陷入一种自然状态吗?我们都知道人身上是有欲望和贪灭的,正如卢棱主张。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的话,那么人类的欲望可以尽情的发展了,因为我们并没有受到理性的束缚。
  
 但是这样就会代表我们会失去理性吗?
  
 并不是我们依然会有自己有序的理性,只是呢,我们会打破平等,这叫人人有尊严,人人有权利的平等,这不只是在外在的,还有内在的一种束缚,如果没有了国家,有一些人就会存起自己所有的财富,不给任何人这样,大家就失去了平等,整个局面也就会变得失控,社会阶层的崩塌,也就代表你生活中许多的东西都不会不见你,生活中可以干的事情也都不能干了,所以国家是有许多好处的。
  
 但是有了国家,一切都会被拥有吗?并不是的。
  
 首先就是关于是民主国家还是有一个总统,并且总统掌管一切的国家。大家本身都认为民主是最好的国家,因为我们中国也是民主国家,不过真的是这样的吗?难道人类就不会产生分歧吗?难道你就不是那种想用自己的方式得到自己的利益的人吗?如果是的的话,那么,民主国家会不会就直接把一个国家分类成所有好几个国家?变成一个一个分裂的破碎的人,主张价值观所有的观念都不会一样,都想利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或者至少拿出自己的利益
  
 那么大家可能现在就会认为有一个掌管者是最好的,但是那真的是最好的吗?并不是,如果有一个总统的话,那么,这个总统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总统呢?你就确定他不会干那些只对自己利益好的事吗?这就是社会那一些真正有力量的,有权利的人,就是一个社会的佼佼者,那些没有主见的,没有地位的,就会是被佼佼者掌管的人,跳跳者像一个特权,是一个权利,他的权利就会剥夺别人的一些权利,虽然这也代表着整体会向往自由,但是佼佼者真的会自由更多吗?还是会束缚更多?
  
 这就是国家的好与坏,其实,在政治上,有许多与哲学相关的问题,而我们就应该解决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并面对这些问题。

《政治哲学》读后感

6. 政治学说史读后感400

  《政治学说史》内容概要:在本书中,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做了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做了系统的阐述。上卷内容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教会时代西方政治思想流变的主要脉络……
  《政治学说史》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友:是书历史观点独特,逻辑方法罕见,乃海内名家手笔。非常不错的书,还没有和老版对比,但是应该不错,就是价格稍微贵了,在等下册,估计也不会便宜,但是作为权威书,还是值了……
  政治学说史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以前只看过施特劳斯的主编的《政治哲学史》,鸿篇巨著式地阐述了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历程,但是以哲学家来划分篇章,体现发展的延续性。《政治学说史》在体例上更侧重问题本位,然后又不是机械地提炼诸如人权、民主、共和等话题来划分篇章(我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容易割裂这些话题之间本质的密切联系),而是将政治学说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并命名为城邦时代、国家时代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全球史观历史分期,突出历史延续的普遍规律。如作者对早期城邦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的发展历程及承继关系做了详细表述,但并没有局限于进化论的观点,而是辩证地看问题。在推崇亚氏将政治学变成独立学科的努力同时,也肯定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后世长远的指导意义。我没有看过老版的译文,但觉得邓正来翻译的新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遗憾的是他没有在像翻译《法律史解释》、《法律、立法与自由》等西方名著时那样,自己添加一段篇幅不短的总述,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便让中国读者更容易理解和阅读。我想这种优良传统应继续保持。很期待下卷早日面世……

7. 《政治学与生活(第12版)》读后感

在开始阅读《政治学》之前,我先去查阅了一些资料试着先了解《政治学》的作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三段论),并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他的思想对西方的文化取向和内容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还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亚里士多德所涉及的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他所在时代已有的全部学科,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主要有:《工具论》、《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结合《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我选取了《政治学》这本书进行阅读,我阅读《政治学》的第一目标是争取能够大概了解这本书的字面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其次是深刻领会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深层含义。但是当我开始读第一卷时就发觉自己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感觉比较艰难,但我激励自己一定要努力阅读,结合网络查找的资料辅助阅读。那么接下来我想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总结和感受。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


述政治问题的著作,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十分广泛,涉及了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构建,公民的教育等。首先我就本书的总体结构做一下梳理: 
全文共有八卷,写作分为两个表达层次,分别为探讨理想国家并涉及以往理想国家的探讨和研究现实国家,现实政府的形式,探讨民主制国家和寡头制国家衰落的原因以及安定的最好办法。每卷分别表达的主题如下: 
卷一:论家庭,指出城邦的来源组成及重要性。 
城邦其实就是某一种社会团体,而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按照时间的次序,最先有家庭;家庭结合成村落,多个村落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为了生活得美好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于自足时,城邦就产生了。城邦虽然在时间上慢于个人和家庭出现,但就其本性而言,要先进于个人和家庭。关于家庭本文就奴隶制度展开了讨论。接着对贸易进行了讨论。最后讲到统治者应当具有完美的伦理德性。总之,每一个家庭都是构成城邦的一部分,而成员的组合是构成家庭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善德必须符合整体的善德。 
卷二:论理论城邦和优良城邦,对早期理论作历史的研究,主要是对柏拉图的批判。 
讲述苏格拉底等思想家们以划一来求完整,实际上不符合城邦本质,指出他们理想中的城邦最高成就实际上是城邦的消亡。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性就是多样化,城邦由不同种类的人组合而成。 
详细阐述了财产共有,妇孺归公的柏拉图式的社会理想将会带来巨大问题和麻烦,必定无法实现和消失。 
对柏拉图式的《法律篇》以及政体进行批判和质疑,并证明理想的善政并不是民主政体和君主政体的混合。 
卷二还讲了克里特、拉根尼和迦太基三邦的政制,其中讲述克里特政制时提到当城邦面临政治解体的危难境地时,强大有力的邻国就会产生入侵的念头。联想到我们国家也是如此,目前我们国家国际形式复杂多变,只有不断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相信很多外交问题会逐步解决。 
卷三:是亚里士多德著名的“政体类型学”部分,研究国家的性质和公民的权利义务,借此阐述公民和政体理论。 
亚里士多德沿袭了希罗多德——柏拉图的政体分类理论,并予以展开发扬,构成亚氏政治哲学的中坚部分。他在书中指出,要想研究“城邦制度”,必须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城邦”。而本书在第一卷也有讲述到何为城邦。决定城邦同或异,主要应当是政制的异同。而种族的异同却不足以成为标准。 
卷三除此之外还详细的讲述了公民、德性、政体、政体类型、寡头和平民政体的公正、城邦权力归属问题、官员选任和法律的统治等。 
其中叙述了五个种属的君主政体分别为史诗时代的古制、蛮族君

《政治学与生活(第12版)》读后感

8. 《政治过程》 读后感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了除劳动力之外的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要素由以体力劳动占绝大部分变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存,而且体力劳动的地位还是迅速提高。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再回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和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的答案是能。因为,首先,知识和资本本身就是从劳动中获取的,没有了劳动,知识和资本就无从谈起,所以从本质上说,知识和资本本身实际上就是劳动,只不是可以看作是经过转化的劳动,从这点上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第二,知识和资本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脑力劳动的过程,这就到了刚刚在上面的讨论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所以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我查阅的资料中,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单纯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对的。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时就使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因而《资本论》中更多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例来分析。但以体力劳动为例分析并不代表所有的情况都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坚决不能这样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到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最终会被脑力劳动所取代,但由于他处的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并没有深刻地讨论这一现象。不过,体力劳动会被脑力劳动取代并不代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再适用,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始至终 都包括了脑力劳动,机器劳动归根到底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所以说,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没有失效,反而还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商品的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是不会变的,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高效性的新特点。
所以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原理,并用它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真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平台。很幸运能通过这门课接触到真正的经济学,也希望老师能再组织一次类似上次的讨论课,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