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PB指的是什么?

2024-05-08 13:28

1. 股市中的PB指的是什么?


股市中的PB指的是什么?

2. 股票中PS—TTM是什么意思?

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PE=每股股价/每股盈利,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15倍以下的市盈率即为价值低估。

PE分两种,静态和动态之分,因为上市公司年报每年三四月份才公布上年的盈利情况,而静态的PE是拿现在的股价除以去年的盈利,所以会有所滞后。

PE-TTM
滚动市盈率,也称为动态PE,这是拿股价÷过去四个季度的每股盈利,毕竟季报每个季度就会有更新,所以时效性比静态的PE强。

PE-TTM(扣非)
扣非的意思,就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目的是扣除与企业经营无关的一切收入与开支,得出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盈利状况的利润。

一般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出售子公司股权、政府相关部门的补贴收入,财务利息收入等。

PE-TTM分位点
分位点的意思,就是当前数值在历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例如一只指数目前的PE-TTM(10年)分位点为10%,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只有1/10的时间比现在更便宜。

这是一个利用历史数据观察周期的重要度量指标。

PB
市净率,PB=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比率越低,说明股价的安全边际越高,对于弱周期性行业,市盈率(PE)比市净率(PB)更重要,但对于强周期性行业,用市净率(PB)更为合适。

PB(不含商誉)
商誉是什么?商誉是公司收购企业又或者资产重组时,所支付金额与被收购企业的账面价值差额,这个差额就叫做商誉。

举个例子,甲公司用20亿收购乙公司,但乙公司账面价值有15亿,多出来的5亿就会计入到商誉里面(正常情况下,想收购一家好公司必须是溢价收购,不然人家也不会卖)。

对企业来说,商誉算是账面资产,但当企业破产清算时,商誉是无法卖钱的,但设置市净率的初心,就是想以清算价来和企业市值作比较,所以不含商誉的PB,理论上更谨慎。

PB分位点
和PE分位点一样,指代当前数值在历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PS-TTM
动态市销率,PS=每股股价/每股销售额,也可以视作为总市值/主营业务收入,对于成熟期的企业,通常使用市盈率(PE)来估值,而对于尚未盈利的高成长性企业,则使用市销率(PS)来估值,但大多用于同行业对比。

PEG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市盈率/(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用盈利增长比率来弥补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对追求利润暴涨的成长型企业,PEG会比PE更客观。

PEG尤其适用于成长型的标的评估,对于周期性、非成长型的标的来说,PEG就不太适合了。

ROE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净资产是股东投入的那部分钱,又叫所有者权益,所以ROE可以理解就是股东投入的钱,带给股东多大的权益。

GM
毛利率,毛利率=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而毛利就是业务收入与业务成本的差额。

很多人会分不清净利润和毛利的区别在哪里,这里引入一条公式:净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减值损失-“三费”,净利是除去你所有的成本后赚的钱,而毛利只是一种账面利润。

自由现金流
在企业支付必要的运营成本费用,“运营资本”(比如购买存货、支付员工工资和偿付应付账款)和资本性支出(比如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后所剩余的现金流,这就是自由现金流。

因为净利润和税后利润等,都没能准确地指出企业可支配的现金到底有多少。

举个例子,企业年前要大量囤货应对后期旺季需求,这个时候企业通常是要预先支付大量的资金,随后才能逐步销售并确认成本的。现金的流出和利润表中销售成本的确认往往不同步,这就会失真。

股息率
股息率是股息与股价之间的比率,而股息就是股票的利息,股息与红利的区别在于:股息的利率是固定的,而红利的数额是不确定的,它通常会伴随着上市公司每年可分配盈利的多少而上下浮动。

而且股息和分红派发的周期不同,股息可分期多次派发。

市值
市值等于每股股价*发行总股数,他们计算出来的总和就是公司市值总和。

流通市值
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里面分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目前只有个人股是可以上市流通的,既然是市值,这部分流通的股票股价*股份总数,就等于流通市值。

所以当流通市值上涨的时候,也就是市场的存量资金在增加,有大量的资金等待进入市场,反之亦然。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是指全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当中包括母公司和下属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之和。

而母公司净利润,是单指母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不包括其他子公司。

这篇文章我觉得可以当工具收藏来用,第一次看肯定记不住的,必定需要多看几次。尤其是这些基础的量化指标。

一开始做的时候想拿百度的解释来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全部不能用,都是一些复制粘贴的货,把一些能简单说清楚的事搞得长篇大论、冗余乏味。

3. 净资产是否包含商誉?

净资产是包含商誉的,商誉是不可辨认的,可辨认净资产不包含商誉。

净资产是否包含商誉?

4. PB和PE,用哪个估值更靠谱

先从概念开始:

市盈率(PE)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它反映了在企业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该股票多少年能回本。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市盈率(PE)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利润 = 股价(P) / 每股盈利(Eps)

市净率(PB)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资产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投资者为了获得企业的股权,愿意付出多少倍净资产的代价。市净率的计算公式为:市净率(PB)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资产 = 股价(P) / 每股净资产(B)

接下来,我们从经济逻辑和实证数据两个角度来看,各股票指数是更适用于PE,还是PB?

01经济逻辑
根据PE和PB的概念:

市盈率(PE)以净利润作为参考指标,适用于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等,而不适用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资源类行业、证券业等。

而市净率(PB)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如化工业、钢铁业、航空业、航运业等,对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证券业、银行业,PB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但PB不适用于账面价值变动快、不稳定的行业,如固定资产较少商誉较多的服务行业、互联网信息、软件行业等。

02.实证数据
怎么用实证数据来判断到底PE还是PB更合适呢?

我们可以基于这样的逻辑:

既然我们用PE或者PB是为了更准确的评估指数是高估还是低估,并且在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那么更有效的指标,自然应该导致更好的投资业绩。

也就是说,对某一个指数,我们只要分别拿PE和PB来进行历史回测,哪个指标的投资业绩更好,哪个指标就更适用于该指数。

测试策略的核心逻辑是“低估买入,高估卖出”,最直接的想法自然是根据PE或PB来进行择时,比如PE或PB的历史分位数小于20%时买入,大于80%时卖出。

但是,这样有个严重的问题,交易信号太少,偶然性太强,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比较低,用专业的话来说是“统计意义不显著”。

因此,我们换一个测试策略,用定投策略,低估值时多投一点,高估值时少投,正常估值时正常投,这样交易信号数量足够,而且也最贴近实际应用,因为PE和PB指数估值应用最多的领域就是定投。

详细策略逻辑为:

(1)当PE或PB分位数≤20%时,判定指数低估,定投1.5份资金;

(2)当20%<PE或PB分位数≤80%时,判定指数估值合理,定投1份资金;

(3)当PE或PB分位数>80%时,判定指数高估,定投0.5份资金;

测试时间范围为2011-01-01至2019-06-30,分位数计算时的历史数据长度为5年。

具体测试结果为:


从测试结果看,基于PE和PB的估值定投策略的效果差不多,并没有本质区别,这和我们最初设想的结果不一致。

也就是说,使用从经济逻辑角度看,更适合PE估值的指数(如消费),并不能带来明显比PB更好的效果,使用更适合PB估值的指数(如证券、银行),也同样不能带来明显比PE更好的效果。

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合乎逻辑的,因为PE和PB的走势,是高度相关的,其分位数自然也会高度一致,所以它们的使用结果会很接近。

在PE和PB的计算公式,差别仅在于分母中的净利润和净资产,而这两者都是季度低频数据,一年仅变动4次,而分子中的股价数据,是日频数据,每天都在变化。

所以,作为日频数据的PE和PB,平时的变动基本都是由股价变动导致的。

总 结

如果我们是要从相对角度,也就是分位数,来判断指数估值的高低,那用PE还是用PB,区别不大。

如果我们是要从绝对数值的角度分析指数估值,那对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应该用PE,而对周期性较强、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钢铁、证券等,应该用PB。

至于上证50、沪深300等宽基,PE和PB均可,但PE的的直观意义更强,比如PE为10倍时,可以直接反推出盈利收益率为10%。

5. 请问,如图,为什么要做最后一步呢?(含商誉的减值减去不含商誉的减值)×占比

在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采用包含全部商誉(控制方和少数股东两部分)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由此得出的商誉减值准备同样归属于全部商誉。但是我国会计报表只列示归属于控制方的商誉,而对于归属于少数股东部分商誉不予列示。因此在会计处理中的商誉减值金额也只能是归属于控制方的部分商誉减值准备。

请问,如图,为什么要做最后一步呢?(含商誉的减值减去不含商誉的减值)×占比

6. 中级会计实务一个例题中“甲公司确认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减值损失”为什么是660万?例题补充如下:

资产减值损失 = 资产账面价值 - 资产可回收金额

7.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问题

在合并的时候确认投资商誉是900-(1000+100)*75%
由于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也是净资产或股东权益)是1000;由于一项无形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100,则其不含商誉的实际价值是1100,其75%的股权不含商誉的实际价值是1100*75%,但甲公司投资900购买75%的股权,则其确认投资商誉是900-(1000+100)*75%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问题

8. 无形资产占比不超过20%是否包含商誉?

实际操作案例碰到过这么问题,而且保代培训也有说过,这个是计入的,虽然会计上并没有确认商誉为无形资产,可以从立法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