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事例

2024-05-18 19:46

1. 家庭教育事例

住友 @嘎光小象 家有一个三岁半的萌娃八仔,先生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所以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带。为了兼顾工作、家务和一日三餐,嘎光小象在家里设置了一些 “Child friendly” 的小设施,方便孩子,也方便自己。
她说,这些小设施并没有马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很多时候其实是更费事儿、更耽误时间了,不过在我看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启动整理教育,让他知道用完东西要归回原位,学会管理自己的个人用品,帮助他在规律和秩序中找到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现阶段比上早教班更重要的事情。

-门厅:
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八仔就在这里换鞋,拿取他的书包、帽子等小物品。每晚睡觉前我们一起在这里整理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作业,换洗衣物等。

八仔很多时候要么贪玩不放好自己的鞋子,要么放的一正一反不够整齐,所以有一天我哄他跟我一起比着鞋底,用硬纸板描了个“放鞋指示牌”,放在固定的位置,从此之后,不让他把鞋子放回来都不乐意了,这就是标签的魔力~

-厨房:
安安逸逸的躺沙发上玩手机刷好住,好不容易可以一个人在厕所待会儿洗个澡,最怕听到的就是:“妈妈,我要喝水、我饿了……”于是我结合厨房收纳的需要,给八仔设置了一个“minibar”,渴了他可以自己打开第二层储水罐的龙头接水喝,饿了可以拉出第三层的收纳箱,拿面包和苹果出来吃。

一开始他不太能掌握关水龙头的时机,没少把水洒出来,旁边就是水波炉的变压器,看他接水简直就是在锻炼心脏。在我就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学会了。

木箱子的位置和视线比较低矮,方便他自己拿出来,吃完再放回去。

箱子下面装了脚轮,很容易拉出来,用脚把它们踹回去的感觉可好啦。

其他时候还好,我最怕的就是做饭和炒菜的过程被打断,之前为了不被打扰,我想尽各种法子让八仔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吃巧克力……(我已丧失理智),后来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带着他一起做饭呢,还多个帮手。于是给他买了几个好看帅气的围腰,和一些适合他用的厨房小工具。

从左到右,分别是打蛋器、未开刃的儿童刀、土豆泥压具和蔬果刷。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八仔已经能够麻利儿的帮我把土豆刷干净,给番茄黄瓜香蕉切块儿,把韭菜末倒碗里和蛋液一起打匀。
认真的男人最帅。
-卫生间
-盥洗
脚凳+龙头延长器,解决身高不够的问题。

把牙刷杯子、护肤乳、梳子和毛巾这些洗漱用具都放在一个托盘里,忙碌早晨,整个儿端到台面,别提有多方便了。

-如厕
秉承着一切自助的原则,上厕所也是尽量以八仔可以自己搞定为主。
宜家的这个儿童马桶圈,只要教会他怎么摆在马桶圈上就行,粑粑之后也不用冲洗,按下马桶冲水键即可。

他现在的身高还不够站在马桶前面尿尿,所以我买了一个小便斗吸在墙上,虽然没有下水系统,每次用完冲洗一下内胆也不算麻烦,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在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情冲进厕所陪他了尿尿了。

-客厅
以前没有设立专门的手工区和玩具区的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想窝在沙发里喝杯茶看会儿书,总能不断发现冰凉的、硌人的“乐高惊喜”,一不小心还会碰响玩具的声光开关,被吓个半死,这感觉真是太糟心了。
后来下决心把原来放餐桌的地方改成了八仔的玩具区和手工学习区,想用地毯作为和客厅的分区,但是没有找到尺寸匹配的地毯,于是买了50cm*50cm的地毯自己拼贴,多余的地方就用刀裁掉。
-玩具区
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这个柜子里,关于玩具的管理和收纳,之后再写文章详细解说,这里略过。

-手工区和学习区
位于玩具区的对面,临窗,光线充足且温暖。小架子可以收纳剪刀胶水画纸面塑等各类小工具,八仔很喜欢花上大把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桌上画画和做面塑,架子上面小温室里的植物也由他负责照顾。没有专门放绘本的地方,大人书柜左下角的几个格子就算是是绘本之家了。

晚上,这里还可以变身为地铺,准备好零食和饮料,把电视支架转过来,电影之夜就开始了~

地铺已经打好,还在执着于制作面塑潜水艇的八仔。

客厅分区改造后,我们终于可以在累了一天后安安逸逸的窝沙发里吃茶喝酒看书聊天,恢复身心,八仔也有了一片可以安心玩耍又有父母陪伴的小天地。

家庭教育事例

2. 家庭教育事例

以下是我回答别人的时候总结的答案,我都粘贴来你看看有没用得上的:
1、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做跟学校教育的价值观相违背事情和行为,简单说就是学校教孩子要有礼貌但是你在家里骂粗口那就是相违背;然后,家长要有自己的是非判断,不要再孩子面对向学校一边倒,例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有的家长为了维护学校的权威不分青红皂白责怪孩子;还有,家长要使家庭的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并让家庭成为学校的互补,例如孩子在学校学习很辛苦,家庭是孩子从学校的场景转移出来休息获得温暖的地方,不要让家庭变成第二个学校,甚至变成比学校还要学校的地方;最后,在孩子的学业上,家庭要充当学校的延伸,这跟第三条并不矛盾,因为学习上紧靠学校并不能成事,第三条和第四条是辨证的关系,需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希望能帮到你!
2、首先你要是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参与意味着你们有同等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正所谓你要蹲下身来跟孩子交流,这是其一;然后就是聆听,不要臆断,孩子很多时候有困惑,但是他们的阅历有限,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甚至有时候表达了相反的意思,给孩子时间就是给家长自己时间,耐心细心地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听到孩子最真切的想法,这是其二;家庭教育,之所以有家庭两个字,说明是家庭性质的,既不是普通教育也跟学校教育有所区别,家庭就应该有家庭的功能,给孩子安全,给孩子爱,给孩子理解和包容,不要把家庭变成第二个学校,不要越俎代庖,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在学习上是补充,不是替代,更不能是复制,这是其三;最后一点,孩子的成长成熟,心理学上称之为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中很大很大的一部分是模仿的过程,所以在家庭教育当中,以身作则是家长参与孩子成长成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其四,也是最为精华的一点。
3、首先作为家长我建议您先了解一个心理学上很有名的理论,叫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孩子成长发育的任务,你就照着这个任务培养孩子,拿你们孩子四年级来说,“童年期(7-12)勤奋感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就是你要帮助孩子完成的任务,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和方法上的东西我们再进一步交流,下面给你附上八阶段的内容和案例,希望帮到你!


1  婴儿前期(0-2)信任对怀疑(0-1.5)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艾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参考故事:
薛女士做了新妈妈以后,婆婆就赶来伺候她坐月子,照顾小孙子。婆婆从农村来,身体好,能干也能说,一开始婆媳之间相处还挺好。但是半个月以后,薛女士的奶水就很少了,不够孩子吃的,需要添加奶粉。白天还没有关系,到夜里,人累了一天,睡得迷迷糊糊,孩子半夜饿了要吃奶,婆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便起床热奶,薛女士身体虚弱很不适应半夜起来“工作”,于是面对孩子的哭声,有时婆媳俩都木木的,迟迟不愿起床给孩子喂奶,俩人心里开始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推诿和对对方的责备。
一天中午,婆婆哄宝宝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了几句话,让薛女士心里很难受。婆婆对着孩子说:“你看你这个妈妈呀,连奶水都没有了,算什么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奶水多得你爸爸都吃不完!”有时,婆婆会边喂宝宝边对宝宝说:“我的小孙子好命苦嗳,连奶水都吃不上!”虽然婆婆说的都是事实,但是薛女士有一种针扎般的心痛: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能呢。遭到婆婆的奚落,一向要强的薛女士不得不认输,但心里有时对婆婆、孩子甚至丈夫都有一种无名的恼火。
更为关键的是,宝宝属于难养型气质的孩子,特别爱哭,白天不睡长觉,醒了就哭,夜里则是个“夜哭郎”,把大人搞得筋疲力尽。每次宝宝哭的时候,婆媳俩常常会等待对方先做出反应,这时候,宝宝就会一声高于一声地哭,有时候,薛女士气得对宝宝大声嚷:“哭什么哭,烦死人了!”宝宝仿佛理解了妈妈的怨气,哭得声音更大了。
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被发现两侧腹股沟疝气,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一点麻烦,比如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非常缓慢。薛女士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宝宝简直是“孺子不可教”。
像薛女士婆媳之间这种心理上的“明争暗斗”,在不少家庭中都存在。这种“较劲”必然会反映到养育宝宝的态度和行为上,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婴儿后期(2-4)自主对羞怯(1.5-3)
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在大人介绍自己时用手捂住自己脸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主性的儿童。
这一阶段儿童出现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渴望自主,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自我照料外,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探索新世界。幼儿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肌肉能以自己的双脚走路,开始能够控制外部世界,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而不愿他人的干预。儿童必须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衣、讲究卫生等等。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自立,可能引起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耻。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父母。现代父母的特点:干预太多。 
参考故事:
陈啸宇从小就喜欢黏着妈妈,无论是大小便,还是吃饭散步、穿衣洗澡都离不开妈妈,而且这些非要让妈妈为他做。妈妈虽然累一点,但看到孩子这样亲近自己,感觉非常幸福。可是孩子渐渐大了,其他的孩子都能自己穿衣了,而他却不能,幼儿园老师为此总向父母告状。有一次吃鸡蛋,他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平时吃鸡蛋,都是妈妈剥好蛋壳送到他嘴边的。看到孩子没有自主能力,妈妈也很着急,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得不寻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诱因分析:
如今的孩子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掌中宝,自幼就在重重关怀之下成长,过度宠爱自然少不了。衣食住行样样都由他们包办,形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这样不仅使孩子丧失自主的权利,长大以后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极差。该阶段大多数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相反,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而这些正是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3  幼儿期(4-7)主动感对内疚(3-6、7)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儿童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他们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活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冲突的,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成功地解决这些危机要求达到一个平衡:儿童保持这种主动性,但是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权益和目标。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家庭。成功形成主动性是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他们体会到一项任务完成的喜悦,否则,会产生内疚感,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这种主动感是指导儿童以后成功的关键。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参考故事:
判若两人的晶晶
3岁半的晶晶在2岁多一点就上幼儿园了,可是在家里活泼开朗的她,到了幼儿园就像换了一个人:她总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接近任何人,不说也不笑,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老师提问题时她回答的声音小得只有她自己能够听见;别的小朋友在做操时,她却木木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晶晶妈的早期教育
讲故事、早期识字、培养英语语感、接触大自然,看见什么讲什么……只要是可借鉴的育儿资讯,能做到的她都努力实现,她的希望只有一个: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了抓紧每一分钟的宝贵时间,给孩子的小脑袋里输入更多的东西,晶晶妈几乎很少带孩子去串门,因为她总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她常用别的孩子串门的时间,带晶晶唱歌、画画、听英语歌曲、玩识字卡片。晶晶妈自从有了孩子,再也不做美容、不逛街了,她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孩子。让她欣慰的是,晶晶在她的教育下聪明可爱,不但会说儿歌、背古诗,识字量也超过了500个,偶尔还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短句,各种形状、常见的颜色、百以内的数字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
晶晶妈的反思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晶晶妈开始发现晶晶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了:别的孩子在看到同龄的小朋友时都表现出喜悦与兴奋,而晶晶的脑子里却根本没有和别人交往的概念,更不懂得应该怎么与人交往。晶晶妈带晶晶进行饭后散步的时候,她总是拽着妈妈的手,从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每当见了邻居或熟人,不论妈妈怎么让她打招呼,晶晶都总是躲在妈妈后面,着急地拉着妈妈走。
晶晶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她觉得自己只顾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却忘了孩子终究是社会中的人。一个没有交往能力的人,就算素质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两年以来,晶晶接触的人除了爸爸妈妈就是一些亲戚,晶晶妈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到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过集体生活,把她送到幼儿园去。晶晶妈马上到网上查询了关于孩子入园的有关信息,她看到只要孩子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就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由于晶晶已经达到了上述的能力,因此晶晶妈决定把晶晶送到幼儿园去。
晶晶在幼儿园的表现
由于公立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孩子,晶晶妈为了早点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得到锻炼,最后选择了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私立幼儿园。晶晶所在的小班一共有20个孩子,年龄都在3、4岁左右,其中只有4个女孩。由于男孩子比较多,又调皮,而晶晶是最小的,所以男孩子们都喜欢围着她玩。从来没接触过生人的晶晶,突然接触了那么多的人,使得她整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看着别的小朋友都能很快就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而自己总是把饭吃得到处都是,这使得晶晶感到很着急。回家后,晶晶经常一边玩玩具,一边嘴里一遍一遍地反复说道:“不去幼儿园,我怕。”有时夜里还会因此哭醒。但是晶晶的这种表现却没有让妈妈担心,并且这种情况很快就结束了,这倒不是因为晶晶适应了环境,而是因为小小的她已经学会了做“两面人”。在幼儿园里,面对着那些爱闹爱动的小朋友,晶晶怕到了极点,因此她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她从不和任何小朋友说话,幼儿园里有意思的活动她也不敢参加,因为她既跑不快,也跳不高,说话的速度也远不及其他小朋友快。在私立幼儿园里,晶晶的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一回到家里,晶晶很快就忘了幼儿园,一下就转换了角色,又重新变得活泼爱笑了。此时,妈妈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晶晶由以前不和小朋友接触,到现在变成了一见到同龄的小朋友就怕,甚至被吓哭。
晶晶满3岁时,妈妈将她转到了公立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每月都与家长就孩子的情况进行一次沟通,在沟通中晶晶妈了解到:晶晶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比较聪明的,记忆力也极强,但是晶晶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动作慢得就像电视里的分解镜头。她没有表现欲望,也看不到同龄孩子的活泼模样,并且从来不敢主动和老师说话。晶晶妈不禁愕然,她忽然觉得自己这么耗尽心血的早期潜能开发,为什么却使孩子成了这样?将来晶晶该怎样走进社会啊?别让孩子“与世隔绝”。 
片面早期智力开发VS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在晶晶这个例子里,晶晶妈在孩子入园前片面地强调早期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晶晶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顾此失彼,使晶晶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当晶晶妈意识到孩子没有交往能力后又强硬地将自己的思想加给孩子,在晶晶完全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时,就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里去“学习”与人相处的本领。由于晶晶在入园时的年龄只有2岁,而幼儿园里与晶晶同班的孩子都是大晶晶至少1~2岁的,晶晶与这些哥哥姐姐在体力、心智、能力上都有着很大的悬殊,当她一次次地受挫之后,不仅没有学到任何的与人相处之道,反倒将自己本身所有的自信心、交往的快乐感都在幼儿园里消磨掉了。 
4  童年期(7-12)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
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如果失败了,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这一时期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这一阶段属于学龄期,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这一阶段儿童经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如果很勤奋,儿童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从而感到很自信。不能获得这些技能会使儿童感到自卑。主要的社会动因是老师和同伴。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5  青少年期(12-18)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对“我是谁”的回答,如果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了,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影响以后的职业选择。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更多的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的整合起来,个体遇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研究表明,角色同一性建立的情况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获得角色同一性。第二种是拒斥,即个体未充分考虑到将来的各种可能性,而是把这种选择权利交给父母或其他人;第三种是同一性迷乱,未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将来的人生目标形成定论。最后一种为同一性延迟。这一阶段是童年向成熟迈进的重要转折点。青少年反复思考“我是谁?”。他们必须建立基本的社会和职业同一性,否则他们就对自己成年的角色感到困惑。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社区中的同伴。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 
     艾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6  成年早期(18-25)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
如果发展得较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配偶,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配偶,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或共有同一性)。没有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会使儿童感到孤独或孤立。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爱人、配偶或亲密朋友(同性或异性)。
7  成年中期(25-50)繁殖对停滞(25-60)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兴趣扩展到下一代。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成人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殖。他们要承担工作和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的责任。“繁殖”的标准是由文化来界定的。不能或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会变得停滞或自我中心。主要的社会动因是配偶、孩子和文化规范。
8  成年后期(50以后)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以后)
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充实,没有虚度,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认为自己的生命周期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如果说达不到这种感觉凡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苦短,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老年人回眸生活,认为它既是有意义的、成功的、幸福的,也是失望的、没有履行承诺和实现目标。个体的生活经验,尤其是社会经历,决定着最终的生活危机的结果。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3. 家庭教育的事例

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 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力量而行。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幼儿期的孩子,在生理的心理方面发展非常 迅速,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 到。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无论是让孩子学做一定有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 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 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每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它自己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而且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既 要注意巩固孩子已学过的知识,又要启发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并要启发、诱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孩子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 情况,当孩子对所学知识尚未理解时, 不要急于教新的内容,要按照秩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向孩子传授知识。 
  有的家长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向孩子传授知识或不了解知识的逻辑规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让孩子长时间学习、识字、看书。据幼儿园问卷调查,孩子离园回家后,要学习两个小时,家长要求孩子写字、算算术,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致使孩子难以接受,产生厌倦情绪。对此,家长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苦心,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公不奏效,往往 事与愿违。只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发育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学龄前儿童,虽然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和变化,但他们仍然是没有发展成 熟的孩子,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与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学生思维方法和标准对待和要他们。

家庭教育的事例

4. 家庭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住友 @嘎光小象 家有一个三岁半的萌娃八仔,先生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所以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带。为了兼顾工作、家务和一日三餐,嘎光小象在家里设置了一些 “Child friendly” 的小设施,方便孩子,也方便自己。
她说,这些小设施并没有马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很多时候其实是更费事儿、更耽误时间了,不过在我看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启动整理教育,让他知道用完东西要归回原位,学会管理自己的个人用品,帮助他在规律和秩序中找到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现阶段比上早教班更重要的事情。

-门厅:
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八仔就在这里换鞋,拿取他的书包、帽子等小物品。每晚睡觉前我们一起在这里整理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作业,换洗衣物等。

八仔很多时候要么贪玩不放好自己的鞋子,要么放的一正一反不够整齐,所以有一天我哄他跟我一起比着鞋底,用硬纸板描了个“放鞋指示牌”,放在固定的位置,从此之后,不让他把鞋子放回来都不乐意了,这就是标签的魔力~

-厨房:
安安逸逸的躺沙发上玩手机刷好住,好不容易可以一个人在厕所待会儿洗个澡,最怕听到的就是:“妈妈,我要喝水、我饿了……”于是我结合厨房收纳的需要,给八仔设置了一个“minibar”,渴了他可以自己打开第二层储水罐的龙头接水喝,饿了可以拉出第三层的收纳箱,拿面包和苹果出来吃。

一开始他不太能掌握关水龙头的时机,没少把水洒出来,旁边就是水波炉的变压器,看他接水简直就是在锻炼心脏。在我就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学会了。

木箱子的位置和视线比较低矮,方便他自己拿出来,吃完再放回去。

箱子下面装了脚轮,很容易拉出来,用脚把它们踹回去的感觉可好啦。

其他时候还好,我最怕的就是做饭和炒菜的过程被打断,之前为了不被打扰,我想尽各种法子让八仔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吃巧克力……(我已丧失理智),后来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带着他一起做饭呢,还多个帮手。于是给他买了几个好看帅气的围腰,和一些适合他用的厨房小工具。

从左到右,分别是打蛋器、未开刃的儿童刀、土豆泥压具和蔬果刷。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八仔已经能够麻利儿的帮我把土豆刷干净,给番茄黄瓜香蕉切块儿,把韭菜末倒碗里和蛋液一起打匀。
认真的男人最帅。
-卫生间
-盥洗
脚凳+龙头延长器,解决身高不够的问题。

把牙刷杯子、护肤乳、梳子和毛巾这些洗漱用具都放在一个托盘里,忙碌早晨,整个儿端到台面,别提有多方便了。

-如厕
秉承着一切自助的原则,上厕所也是尽量以八仔可以自己搞定为主。
宜家的这个儿童马桶圈,只要教会他怎么摆在马桶圈上就行,粑粑之后也不用冲洗,按下马桶冲水键即可。

他现在的身高还不够站在马桶前面尿尿,所以我买了一个小便斗吸在墙上,虽然没有下水系统,每次用完冲洗一下内胆也不算麻烦,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在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情冲进厕所陪他了尿尿了。

-客厅
以前没有设立专门的手工区和玩具区的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想窝在沙发里喝杯茶看会儿书,总能不断发现冰凉的、硌人的“乐高惊喜”,一不小心还会碰响玩具的声光开关,被吓个半死,这感觉真是太糟心了。
后来下决心把原来放餐桌的地方改成了八仔的玩具区和手工学习区,想用地毯作为和客厅的分区,但是没有找到尺寸匹配的地毯,于是买了50cm*50cm的地毯自己拼贴,多余的地方就用刀裁掉。
-玩具区
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这个柜子里,关于玩具的管理和收纳,之后再写文章详细解说,这里略过。

-手工区和学习区
位于玩具区的对面,临窗,光线充足且温暖。小架子可以收纳剪刀胶水画纸面塑等各类小工具,八仔很喜欢花上大把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桌上画画和做面塑,架子上面小温室里的植物也由他负责照顾。没有专门放绘本的地方,大人书柜左下角的几个格子就算是是绘本之家了。

晚上,这里还可以变身为地铺,准备好零食和饮料,把电视支架转过来,电影之夜就开始了~

地铺已经打好,还在执着于制作面塑潜水艇的八仔。

客厅分区改造后,我们终于可以在累了一天后安安逸逸的窝沙发里吃茶喝酒看书聊天,恢复身心,八仔也有了一片可以安心玩耍又有父母陪伴的小天地。

5. 家庭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住友 @嘎光小象 家有一个三岁半的萌娃八仔,先生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所以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带。为了兼顾工作、家务和一日三餐,嘎光小象在家里设置了一些 “Child friendly” 的小设施,方便孩子,也方便自己。
她说,这些小设施并没有马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很多时候其实是更费事儿、更耽误时间了,不过在我看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启动整理教育,让他知道用完东西要归回原位,学会管理自己的个人用品,帮助他在规律和秩序中找到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现阶段比上早教班更重要的事情。

-门厅:
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八仔就在这里换鞋,拿取他的书包、帽子等小物品。每晚睡觉前我们一起在这里整理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作业,换洗衣物等。

八仔很多时候要么贪玩不放好自己的鞋子,要么放的一正一反不够整齐,所以有一天我哄他跟我一起比着鞋底,用硬纸板描了个“放鞋指示牌”,放在固定的位置,从此之后,不让他把鞋子放回来都不乐意了,这就是标签的魔力~

-厨房:
安安逸逸的躺沙发上玩手机刷好住,好不容易可以一个人在厕所待会儿洗个澡,最怕听到的就是:“妈妈,我要喝水、我饿了……”于是我结合厨房收纳的需要,给八仔设置了一个“minibar”,渴了他可以自己打开第二层储水罐的龙头接水喝,饿了可以拉出第三层的收纳箱,拿面包和苹果出来吃。

一开始他不太能掌握关水龙头的时机,没少把水洒出来,旁边就是水波炉的变压器,看他接水简直就是在锻炼心脏。在我就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学会了。

木箱子的位置和视线比较低矮,方便他自己拿出来,吃完再放回去。

箱子下面装了脚轮,很容易拉出来,用脚把它们踹回去的感觉可好啦。

其他时候还好,我最怕的就是做饭和炒菜的过程被打断,之前为了不被打扰,我想尽各种法子让八仔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吃巧克力……(我已丧失理智),后来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带着他一起做饭呢,还多个帮手。于是给他买了几个好看帅气的围腰,和一些适合他用的厨房小工具。

从左到右,分别是打蛋器、未开刃的儿童刀、土豆泥压具和蔬果刷。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八仔已经能够麻利儿的帮我把土豆刷干净,给番茄黄瓜香蕉切块儿,把韭菜末倒碗里和蛋液一起打匀。
认真的男人最帅。
-卫生间
-盥洗
脚凳+龙头延长器,解决身高不够的问题。

把牙刷杯子、护肤乳、梳子和毛巾这些洗漱用具都放在一个托盘里,忙碌早晨,整个儿端到台面,别提有多方便了。

-如厕
秉承着一切自助的原则,上厕所也是尽量以八仔可以自己搞定为主。
宜家的这个儿童马桶圈,只要教会他怎么摆在马桶圈上就行,粑粑之后也不用冲洗,按下马桶冲水键即可。

他现在的身高还不够站在马桶前面尿尿,所以我买了一个小便斗吸在墙上,虽然没有下水系统,每次用完冲洗一下内胆也不算麻烦,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在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情冲进厕所陪他了尿尿了。

-客厅
以前没有设立专门的手工区和玩具区的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想窝在沙发里喝杯茶看会儿书,总能不断发现冰凉的、硌人的“乐高惊喜”,一不小心还会碰响玩具的声光开关,被吓个半死,这感觉真是太糟心了。
后来下决心把原来放餐桌的地方改成了八仔的玩具区和手工学习区,想用地毯作为和客厅的分区,但是没有找到尺寸匹配的地毯,于是买了50cm*50cm的地毯自己拼贴,多余的地方就用刀裁掉。
-玩具区
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这个柜子里,关于玩具的管理和收纳,之后再写文章详细解说,这里略过。

-手工区和学习区
位于玩具区的对面,临窗,光线充足且温暖。小架子可以收纳剪刀胶水画纸面塑等各类小工具,八仔很喜欢花上大把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桌上画画和做面塑,架子上面小温室里的植物也由他负责照顾。没有专门放绘本的地方,大人书柜左下角的几个格子就算是是绘本之家了。

晚上,这里还可以变身为地铺,准备好零食和饮料,把电视支架转过来,电影之夜就开始了~

地铺已经打好,还在执着于制作面塑潜水艇的八仔。

客厅分区改造后,我们终于可以在累了一天后安安逸逸的窝沙发里吃茶喝酒看书聊天,恢复身心,八仔也有了一片可以安心玩耍又有父母陪伴的小天地。

家庭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6. 谁知道家庭教育的事例

那是老式的住宅楼,一个外门进去住两户人家。住里面的那户人进出,一定要经过外面的那户人家。所以,两户人家有时跟一家人一样,大家什么都互相知道。 

  那是妻子单位分的房子,在孩子上幼儿园时,为了路近一些,去住过两年。我们住里户。外户是一个老太太跟她的女儿一家三口住。老太太的女儿四十多岁,早就下岗了,待在家里,外孙女上小学。 

  那时我常常很晚回家,每次回家都看见那母亲还在看书,我以为她在等我回家后好关防盗门,因为她们是住在外户的吗。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但住得时间一长,才知道她每天都是那么晚睡的。开头我们以为她是老师,因为她每晚都是在看课本书、改练习本。后来才知道她是在看她女儿的课本和作业。 

  我们知道她早就下岗了,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待在家里,专心做女儿的家教。我们感到很不好理解,因为她的家里经济很不好,后来连她的丈夫也下岗了,可以说是城市里很贫穷的一个家。我和妻子常常说:随便找一个工作做,多少也有一些收入。有一次,跟老太太聊天时说起了这想法,老太太无奈地说:她女儿说宁可少吃没穿的,也要把孩子教好,我也管不了她。那时我们真的很担心她,因为我们看她的女儿不是象天智很聪明的那种,很少说话,很文静,读书倒是很认真的。 

  她为女儿每天准备了最新鲜的菜,讲营养还有鲜牛奶。而一天烧的菜几乎都只是够那女儿吃的。那女儿养得很好,红红的脸很可爱的,只是因缺少运动体育成绩不好,其它的都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 

  后来我们知道,从那女孩子上学起,那母亲就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天做女儿的家教。这可不是一般的家教。一是那母亲的水平也不是很高,我看她是跟着女儿一起读书吧;二是,女儿上学去了,她就在家里翻书看练习,一一找出难点、错处,再一一地给女儿指出,常常会为女儿考试失了几分而大叫大喊的。我们旁人那时都希望女孩子考得好一些,省得又要听骂声。但用心之深是一般家教无论如何不能比的;三是因为穷可以说连书也买不起,我为之感动,就把自己的书给她看,我说那本《现代汉语词典》很好的,就借给她看,她把书用纸和塑料纸包了好几层,每天很仔细地翻看,等后来她女儿考上了最好的中学(效实中学)后,还给我时仍是跟没用过一样,而她给女儿的奖励之一就是给她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我的新家就在那女孩子的中学旁边,好几次早上,我带儿子去跑步,也看见她带着女儿在跑步。中学上学早,她随身带着给女儿吃的早点,这样就能二不误。女孩子的脸更加红润了,还是只是文静地跟我们只是笑笑,母亲跟我说:体育达标一定要通过的,我给她每天练习。我真的很感动她的母爱她的真诚和无私。我们常为她担心:因为那女孩子一旦成绩排不上前几名,那母亲的伤心是可以想象的啊。我们一直不敢问那女孩子上中学后怎么样。后来有一次,碰到老太太才试着问。老太太说:刚上中学时只是班里一般的分数,因为没有学过奥数,比不过别人,后来给她上了奥数班补习,现在又是前几名了,很稳定的。我们从心里为她们感到高兴。了不起的母亲,努力的孩子。我们相信那女孩子以后一定会考上很好的大学的。 

  没有亲身经历过,听起来是很平淡很普通的,我也只是很普通的直述。但假如亲身经历了呢?也会跟我们当时一样,对她是不能理解的。只有你把你的心真正地用在你的孩子的身上时,一颗专心一意只为孩子学好的心,一颗为孩子什么都可以牺牲的心,一颗有了孩子就再也没有其它更重要的心,会理解我说的这一切的。 

  这是一个成攻的家庭教育的事例。没有那专心的母亲,那女孩子是很难有今天的好成绩的;没有那牺牲的母亲,那女孩子是肯定没有那么多的好运的;没有那母亲,那女孩子的未来是一个不明朗的问号。我们从这事例里可以看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最起码有二点是肯定的: 

  1、 家庭教育是必要的。孩子们在课堂里学到了知识,必须要通过家庭教育来消化巩固,而且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无限的,可以让一个智力平平的孩子成为一个尖子生,而且孩子对学习还不会感到很累。 

  2、 家庭教育的老师最好是父母亲,或是父母亲的父母亲。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要求是用心,而那份用心是只有父母亲才会有的(我们对那母亲的用心一般人还感到不可理解呢),不是父母亲是不会有那么用心的。

7. 家庭教育孩子正面事例有哪些

  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新晋父母。不过家庭教育孩子正面事例有很多,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可以借鉴哦。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家庭教育孩子正面事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庭教育孩子正面事例   
      案例一: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要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i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在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案例二:
   
      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共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人。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个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暴力的种子,也可以在他的心里撒上爱的种子。一位早期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6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
   
      当孩子带着一颗单纯得透明的心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他们对父母有着一种天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说那是花鸟、树木,他们就会认为那就是花鸟、树木,父母说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他们就会认为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如果父母将黑的说成白的,将红的说成绿的,他们也会毫不怀疑地认为那黑的是白的,那红的是绿的。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父母说什么他们会信什么,在这个阶段,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他们对父母所给予的信息是反映式的,父母的生活态度和言行举止,父母的心理和人格,就是孩子向这个社会学习的最好教材,就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面镜子。
   
      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很容易培养出品行不良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生命品质,将决定着这个孩子的一生是否过得美好和幸福。
   
      在人生的岔路口,影响和决定孩子一生的,除了父母,还有老师。当孩子背起书包走进学校,开始漫长的学习生活时,老师便成为他们人生途中重要的领路人,老师的品质和人格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也许会成为推动他们脚步的一种力量,如果是爱的力量,会将他们送进天堂,如果是邪恶的力量,也许会将他们推进地狱。
   
      一个被老师唾弃的孩子,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被父母、老师同时唾弃的孩子,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那些“问题少年”,那些身陷囹圄的罪犯,许多人曾经都有过这样的岔路口,是发生在人生岔路口的一件小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家庭教育任丽臻(405105622) 21:10:17
   
      笔者读到了一份对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这些罪犯从善到恶,从人到鬼决不是偶然的。他们的犯罪大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青年与死刑犯之分,更造成了健康青年与病态青年之分。他们中有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几乎人人都有过劣迹。
   
      柏拉图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当初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今天就会收获到什么样的果实。是人的行为、习惯、品质直至人格形成人的最终命运。
   
      一位学者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被教育的。
   
      用真爱润泽生命
   
      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由于家庭的不幸,使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更为坎坷,在爱缺失的氛围中成长,使他们过早地失去童年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和理解孩子,与家长打起沟通的桥梁,共同润泽残缺的彩虹。
   
      菲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刚进入我班时,活泼好动,阳光心态,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可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菲不再爱交流,少了原来的说笑,每天看上去无精打采的样子,和她谈心,也不倾诉内心的世界,及时和她的母亲交流了孩子的变化后才知道孩子的父母离异,妈妈再嫁,又有了一个孩子,菲害怕有了弟弟母亲从此冷淡她,从此很少和母亲交流,开始经常的完不成作业。看到菲痛苦的、处于低谷的情绪及妈妈的无奈、焦急和担心,我开始了在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周旋。
   
      首先是正面引导。我经常寻找合适的机会和菲谈话,告诉她:“天底下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妈妈的再嫁也是为让你有一个完整的家,你的妈妈还年轻,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当你长大成人之后,你的妈妈也老了,那时她会是多么的孤单无助呀。”“每次家长会,你的妈妈不管多忙,身体多么的不适,都坚持参加。当你生病时,妈妈着急和你去医院,下雨了,妈妈给你送来了雨衣,当你没有按时回家时,在电话询问中听得出妈妈的焦急心情。这些都表明妈妈是多么的爱你呀!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也非常爱你的妈妈,希望妈妈能生活的幸福,难道不是吗?”慢慢的菲的思想开始转变,脸上渐渐的绽出了微笑,开始和同学交流,也能向我敞开心扉了。
   
      其次做好母亲的思想工作。有好长一段时间,我经常的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与菲的母亲长时间的交流,妈妈一开始曾告诉过我:“菲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可以说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我告诉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需要精神的寄托,情感的交流。需要你的一声温暖的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相信的眼神,需要你多给予她一些关注,多分一些爱给她。作为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菲的母亲聪明也很知理,她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从此开始改变自己,主动与菲交流,母女的感情开始融洽。菲在以后的周平日记和给父母的一封信中,都提到了妈妈的辛苦,有躺在妈妈和小弟之间隔离妈妈对弟弟的爱,现在已经把小弟弟看成了自己的最爱。在《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中,菲牵着妈妈的手过障碍物的场面,让我感动不已。
   
      第三、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组织一系列主题的感恩,自信自强、责任等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等活动完善人格,丰富知识,体悟人生,提升素养,学会生存,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进友谊,自然就会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就会忘记烦恼,幸福人生。
   
      第四、用爱心点亮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深厚的情感,我对菲的爱是不漏声色默默的支持,默默的鼓励,多给她锻炼的机会,多给她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我有意识的安排她主持班会,家长会上诗朗诵才艺展示,每每都能看到她那幸福的笑脸。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个可爱的,思维活跃的,充满自信的阳光女孩
   
      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家庭的温暖,成功的喜悦,别人的理解同情等的需求比一般的孩子更迫切。教育者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力量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真正的沟通是心灵的呼唤,从内心深处感同身受他人的处境,真正理解他人才能得到心的交流和信任。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丰富的智慧去理性的引导家长,而且需要教师用发自内心的深切感情去感化家长。
         家庭教育孩子的技巧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可以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及时的给予奖励。当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做的好时更要加大奖励力度。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比如孩子考试得了满分,或是船模型比赛、钢琴比赛等获奖,家长要用些实用的大奖品来奖励孩子,比如大毛绒玩具(见下图)等,这样孩子会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优秀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01、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塑造人,不在于培养他的知识和能力。
   
      02、教育孩子根本的黄金定律是引发主动情绪。
   
      03、孩子出现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
   
      04、孩子成长的精神营养就是父母对孩子关注的快乐、赞扬和鼓励。
   
      05、改变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亮点原则。
   
      06、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学习。
   
      07、任何正确的人类行为,都要经过系统的教育训练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
   
      08、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09、每天抽20—30分钟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读书、聊天。
   
      10、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11、父母要做的最难的一件事:什么也不参与,看着孩子犯错误。
   
      12、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3、教会孩子,将犯错视作一次学习的机会。
   
      14、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决定。
   
      15、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的回答。
   
      16、以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17、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
   
      18、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1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20、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21、用比较法看孩子越看越黑暗:用发现法看孩子越看生命的闪光点越多。
   
      2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23、帮助孩子寻找值得关注的电视节目。
   
      24、让孩子跟亲戚家的同龄伙伴成为好朋友,体验亲情。
   
      25、告诉孩子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26、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7、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28、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9、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30、音乐、朗读和背诵,是开发右脑的三把钥匙。
     
     猜你喜欢:
   
    1. 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2. 父母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3.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范本 
   
    4. 教育孩子好榜样的例子 
   
    5. 家庭教育成功案例

家庭教育孩子正面事例有哪些

8. 家庭教育故事的例子?

1、教子以有方
卫庄公的儿子州吁,从小被父亲所溺爱,喜欢打架斗殴,而卫庄公从不制止。对于这种做法,大夫石醋规劝道:“我听说爱护子女,应当用做人的正道加以教导,而不应当容许他们有不正当的要求和行为。子女如果有骄横、奢侈、放荡、逸乐的毛病,就自然会走上邪路。而许多子女之所以有这四种毛病,完全是父母对他们娇惯溺爱的结果啊!“
2、曾子杀猪
这是一则很有名的家庭教育故事,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去,她哄他说:“你回去等着,我回来杀猪让你吃肉。”妻子刚从街上回来,就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她急忙阻拦道:“我只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哄他的。”曾子说:“同小孩子是不能开玩笑的。孩子年幼没有知识,处处会模仿父母,今天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
3、遇物则诲
唐太宗非常注意对太子李治的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是“遇物则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抓住遇到的事物,进行相应地教育。在太子吃饭时,就对太子说:“你要是能知道生产粮食的艰辛,才会常有这样的饭吃。”见到太子骑马,就对他说:“你若能知道马应该有劳有逸,而不把它的力气用尽,那么才会常有马骑。”见到太子乘船,就对他说:“水可以把船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百姓如同江水,君王如同船只。”
4、伤仲永
从前有个孩童叫方仲永,还不识字时就会即兴作诗,而且文采和寓意都很精妙,当地人感到很惊讶,把他称作“神童”,进而也就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看待,有的还拿钱送给他们。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见有名望的人,表演作诗,却不让抓紧学习。
渐渐地,到了12岁时,方仲永的才智就不如以前了,作的诗也很普通。20岁时,他的才智已经完全消失,变得和平常人一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方仲永的聪明才智,是上天赋予的,然而,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由于父亲贪财,未能让他及时地接受培养和教育,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最终变得庸庸碌碌。

5、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