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园蓝星安迪苏公司怎么样?

2024-05-05 02:26

1. 南京化工园蓝星安迪苏公司怎么样?

你想进来拿饿不死的工资混日子,就来吧。如果要有所发展,就别跳进这个坑了。根本就没有发展机会,卸磨杀驴的事倒是常用。牛逼吹的高大上,其实是一地鸡毛。用的些生产管理者也是拿工资混日子的,生产上出来问题,没本事解决,就推拖责任,说一线员工操作有问题。相同的问题无数次出现,做生产管理的是不是也太菜了吧,就嘴上牛逼混混的。

南京化工园蓝星安迪苏公司怎么样?

2. 高分跪求南京六合的大仙,南京蓝星安迪苏待遇怎么样?有没有晋升空间...

这家公司超棒的,几乎没有流动性,我多次想进去均未成功,希望你有好运气!!!

3.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

研究与开发截止2012年12月, 蓝星拥有150多项专有技术方案,2164件专利,主导起草了66项国家标准和42项行业标准。截止2012年12月,蓝星4600名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全球致力于190余项科研项目开发,力争为蓝星的增长提供不竭动力。在材料科学领域,蓝星正在利用其在有机硅上下游、工程塑料、特种纤维、特种化学品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市场开发更加先进适用和环境友好的有机硅、聚甲醛、聚苯醚、聚氨酯、聚醚、PBT、PVC糊树脂、芳纶、环氧树脂、钛白粉、双酚A等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蓝星正在利用其在液、固体蛋氨酸,酶制剂、维生素技术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技术和设备,为市场提供健康的动物营养解决方案,同时致力于将产品和服务扩展至人类应用领域,如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在环境科学领域,蓝星正在利用其在海水淡化、水处理工程、膜科学、工业清洗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技术和设备,从绿色、环保、节能及低碳经济着手,开发高效低能环境技术解决方案,促进建立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的人类社会。此外,在基础化工领域,蓝星利用其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成果,在精益制造和成本优化的基础上,正在利用先进技术改进传统产业。  为增强竞争优势,蓝星致力于精益生产、节约资源和持续发展。2012年,蓝星完成科技项目45项;获中国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3项,长沙院和连海院的“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沈阳蜡化的“50 万吨/年重油催化热裂解(CPP)制烯烃示范装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蓝星完成科技项目34项;获中国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9项,其中连海院“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项目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晨光院“芳纶III纤维研制与应用”获2011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0年,蓝星完成科技项目94项;获中国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7项,其中南通厂“钴酸镧等高性能超细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化机“NBZ--2.7 型膜极距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蓝星目前拥有44家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分布于中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巴西、挪威等地。已建成4个国家级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其他重大科技项目,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和专有技术,获得540余项科技奖。一、国家级科研机构1、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各种有机硅单体技术研究开发及产品生产为龙头,以有机硅聚合物及其加工技术研究为重点,对实验室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的研究开发。中心的研究成果涉及有机硅行业的各个领域:单体、聚合物、后加工技术、应用技术及工业生产专用设备。国家受力结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国家受力结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期从事线型饱和聚酯、聚醚等领域工程塑料的研究和开发,拥有一大批工程化的研究成果。在工艺上,以善于处理高温、高真空、高粘度物料的熔融缩聚、聚合所需的高性能材料和高精度塑料制品见长;在工程上,以软硬件协同开发为特点,设计生产工程塑料合成与加工的专用设备;在学科上,有依托单位支撑,有相当完善的物化分析、物性测试、图书情报等研究开发基础和条件。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液体分离膜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的专业机构。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领衔,百余名高级工程师加盟的技术队伍。中心在液体分离膜领域独具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孔过滤四大主流技术,开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工业给水软化、超纯水的制备、饮用水的净化及化工分离、浓缩、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国家环境保护膜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北京蓝星。国家环境保护膜工程技术中心主要针对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治理、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需求,开展膜制造及其系统集成技术的工程化研究,建设示范工程,参与相关领域环保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推动膜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为国家环境管理、监督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二、省部级科研机构山东省新型表面活性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氯碱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钾及伴生物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水淡化 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酯化加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铬化学研究院士工作站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三、蓝星内部研发机构ELKEM技术中心QUEOS技术中心安迪苏营养研究专业中心(法国科芒特里)安迪苏生物流程改进与创新中心(法国图卢兹)安迪苏分析、研究和技术支持中心(法国科芒特里)BSI里昂研发中心(法国)BSI里昂研发中心美国洛克希尔分中心BSI里昂研发中心美国文图拉分中心BSI里昂研发中心英国分中心BSI里昂研发中心德国分中心BSI里昂研发中心西班牙分中心BSI里昂研发中心意大利分中心BSI里昂研发中心中国上海分中心BSI里昂研发中心巴西分中心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

4. 有谁知道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设备负责人 谢

tlΜッn

5. 中国蓝星是国企?

不是

中国蓝星是国企?

6. 中国化工为什么会分成蓝星和昊华,是国家全资公司吗?

首先确认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化集团、中国石化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化工,英文缩写CHEMCHINA)是经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国务院批准,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简称蓝星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简称昊华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基础上新设的国有大型企业,于2004年5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化工的发展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即传承几代化工人的基业,在重组改造国有化工企业的过程中发展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并适当向上下游延伸。   中国化工根据国家授权进行投资、控股、管理、经营。业务范围覆盖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石油加工及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氯碱化工、橡胶及橡塑机械、科研开发及设计六大板块,已形成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内外贸易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化工产业格局,是国内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化工企业集团。   中国化工旗下现有9家专业公司,即: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中国化工油气总公司、中国化工国际控股公司、中蓝建设工程局、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在全国有生产经营企业118家,科研、设计院所24个。控股“蓝星清洗”、“星新材料”、“沈阳化工”、“沙隆达”、“河池化工”、“沧州大化”、“中泰化学”、“黑化股份”、“天科股份”、“风神股份”、“黄海股份”等10多家A股上市公司。拥有法国安迪苏(Adisseo)公司、法国蓝星有机硅公司、澳大利亚凯诺斯(Qenos)公司等4家海外企业。中国化工在1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进出口贸易、经济技术合作业务遍及全世界。集团公司拥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特殊化学品专营权和外事审批权。   经过3年的发展,中国化工已成为资产总额、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中排名第35位。

7.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求高手!并购方式是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捷径 ——中国蓝星企业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

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又一场噩梦的开始,还是会成为经典的成功整合案例?

10月26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和法国罗地亚集团(以下简称罗地亚)在北京签署了全资收购罗地亚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的协议。蓝星凭借此次收购将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提升至每年42万吨,蓝星也由此跃居为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

无论当地舆论,还是国内业内人士,都对这次并购给予高度评价。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费加罗报》惊讶于蓝星的并购能力,“中国在法国的投资总量不大,投资的时间晚,但他们在法投资所带来的影响却不能说小”。而国内普遍认为,中国迅速增长的有机硅市场和罗地亚在有机硅技术方面的优势,使此项收购的协同效应十分明显,“不仅仅能弥补蓝星技术上的不足,更为有利的是将帮助蓝星建立一套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机硅教授傅积赉说。

事实上,这是继蓝星2006年1月17日以4亿欧元收购世界第二大蛋氨酸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以下简称安迪苏)之后的又一次出手。在并购罗地亚时,尽管双方并没有公布交易金额,但业内普遍估计也在4亿欧元左右,两者相加,不少法国舆论已经认定,蓝星实际已经成为投资欧洲金额最多的中国公司。

在某种程度上,蓝星的国际化道路也通过这两次并购而清晰可见——通过并购不仅弥补了技术的不足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而且蓝星获得了在化工领域中一些单项国际竞赛的决赛权。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TCL、明基在欧洲市场失败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企业在收购后的整合上还缺乏经验,而且对行业大势的判断还有误区。尽管蓝星面对的市场并非如TCL、明基一样的大众消费品,但它同样需要费心思完成跨文化管理和整合工作,而这是所有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短板。

【形势比人强】

蓝星的创始人、现任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与罗地亚谈判始于三年前。当时双方商讨的主题是在天津建立一个合资的有机硅加工厂。

但是罗地亚一直显得很犹豫—如果一旦合资,相当于将技术转移到了中国,罗地亚将彻底丧失掉有机硅的产业竞争优势。而且,当时坊间还流传另一种说法,罗地亚的要价太高,根本无法降低当时售价低廉的有机硅单体成本。合资项目也因此一度陷入到僵局之中。

而当时的情形是,亚太地区的市场是全球有机硅市场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欧美跨国公司也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了亚太市场。中国成为了跨国公司降低成本的首选地,罗地亚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几经权衡后,终于决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

“对手很强大,我们必须发展得更快点。而中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时任罗地亚有机硅公司总裁克莱蒙物·托尼雷说。这是使罗地亚加强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非常重要的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的有机硅工业一直以来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发展依然迟缓,目前国内所需的有机硅单体60%仍依赖于进口。蓝星1996年兼并江西星火化工厂。半年后,蓝星自主研发的有机硅单体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并顺利投产。蓝星破解了有机硅的生产技术难题,跨国公司对中国有机硅技术的封锁也随之破灭。另一方面,蓝星目前已经拥有10万吨的有机硅单体产能,加上目前在建的10万吨,蓝星的有机硅产能排在罗地亚之后,位列全球第六。

最终,罗地亚同意与蓝星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联盟协议。组建该联盟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股本结构为50:50的全球合资公司,有效发挥双方各自优势,进行有机硅技术研发、中间体生产及深度加工,增强联盟的竞争优势以及创新能力。天津的合资项目并没有放弃,而是作为协议的一部分。

但尽管已经达成合资方案,但“这个全球联盟在当时还是很难得以实施。”蓝星一位内部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说。因为全球的产业格局正在被颠覆,竞争热点转向亚太市场,罗地亚的有机硅业务已经被道康宁等对手抛在身后。“如果他们不愿出售有机硅业务,两家公司的合资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迈出实际的步伐,依然是在两条平行线上各走各的路线。”

蓝星于是开始了一场与罗地亚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在任建新、蓝星集团总经理杨兴强和副总经理陆晓宝等人的努力说服之下,罗地亚的管理层开始接受了蓝星的观点——如果能与蓝星合作,罗地亚的难题能够迎刃而解;而且两者的强强联合,罗地亚在下游产品的优势和技术能力将弥补蓝星的不足。

“这将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产业链。”傅积赉教授认为,蓝星在上游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已经大大缩短,更重要的是,蓝星具备来自中国的制造成本优势,综合竞争成本将在未来的合作中进一步摊薄。

谈判过程中的两件震动业界的大事件也加快了并购的进程:2006年3月,全球有机硅业务排名第一的美国道康宁公司和第三的德国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家港联合投资的4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放行;2006年9月14日,全球第二的美国通用电气(GE)高新材料集团将有机硅业务整体出售给美国阿波罗公司。

而罗地亚在全球有机硅市场仅仅名列第五,2005年有机硅单体年生产能力22万吨,拥有6%的全球有机硅产品市场份额。当时,罗地亚集团正在效仿GE剥离全球非排名前三甲的业务,其中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也在出售名单之列。

【样板案例】

“真正促使罗地亚下定决心的是,并购安迪苏谈判和交割改变了他们的看法。”陆晓宝对《环球企业家》说,同时由于罗地亚的硫化物业务与安迪苏的蛋氨酸业务同属一个工业园区,解决了安迪苏蛋氨酸生产的上下游配套。

蓝星内部认为,安迪苏并购的效应得以体现主要是两点:第一,并购安迪苏之后,蓝星并不急于去调整管理层和经营策略,保证了安迪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第二,有机硅是蓝星的主业之一,与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的发展一脉相承,使得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有了认同感。

相比高调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公司而言,蓝星一直以来都沉默寡言。然而,蓝星的并购一直以来都遵守自己的法则:先合作,后合资,再并购。并购安迪苏是蓝星开始涉足蛋氨酸行业的起点。而之前,蓝星在蛋氨酸领域没有丝毫的生产能力,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书面的研究上。并购安迪苏之前,中国每年对蛋氨酸的需求在10万吨左右,而蛋氨酸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的一项空白记录,为此每年要花费至少30亿人民币来进口。

而1990年代初,当时的化工部引进了一条安迪苏的生产装置落址在天津,但是项目一直没有正常运转。蛋氨酸作为主要的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在中国苦于没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但一直处于技术攻关过程中。

“技术虽然成熟,但是国内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和管理水平跟不上,软硬件配合上不成熟,使得这个项目陷入停顿之中。”据说原化工部的一位老领导对此耿耿于怀。有一次,他对任建新说,“蓝星这些年的发展成绩以及整合化工部项目的能力都是摆在面前,但是蓝星唯一就是蛋氨酸项目没有做。如果你能把蛋氨酸项目也做好,我就服了你了。”

于是,任建新立即让公司着手研究蛋氨酸行业的相关资料。从2002年起,任建新就开始考虑引进生产技术或合资生产。蓝星曾经向安迪苏联系引进其技术改造停产多年的天津蛋氨酸装置,但遭到了安迪苏拒绝。

2002年罗拉普朗克遭遇了一场反托拉斯诉讼,又准备与赛诺菲公司合并,将安迪苏出售给英国CVC集团。对于蓝星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蓝星即刻找到安迪苏,提出要与之合资天津项目。安迪苏管理层深感英国CVC集团不会继续投入做大安迪苏——CVC整合完安迪苏之后,肯定要出售安迪苏以求套现。于是,安迪苏的管理层干脆提议,让蓝星并购。此时正是全球爆发禽流感、动物饲料前景不明的2005年。

蓝星2005年7月启动了并购项目洽谈,并开展了项目尽职调查。最终,双方于2005年9月16日草签收购协议。2005年10月19日,任建新出访欧洲,中国化工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蓝星与英国CVC集团在安迪苏的注册地比利时布鲁塞尔签署了蓝星全资4亿欧元收购安迪苏100%股权的正式协议。

“蓝星之所以作出收购的决定,主要是看中了安迪苏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和市场体系。”陆晓宝说,“由此掌握了蛋氨酸的生产技术,节省了研发时间,而且还获得了安迪苏的全球市场网络、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

安迪苏2005年的销售收入达5.12亿欧元,2006年可望超过5.6亿欧元,在全球拥有5家主要生产工厂,拥有800项左右技术专利和世界上最先进的蛋氨酸生产技术,经销网络遍及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基础化工行业第一例海外并购,也是当时中国企业收购法国企业最大的交易。

【成功几率】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蓝星就先后并购安迪苏和罗地亚,使得蓝星在蛋氨酸和有机硅两个领域进入了全球排名前三甲,使得中国公司开始参与高技术化工原材料领域的定价权。

事实上最初蓝星的国际化并不限于化工,蛋氨酸和有机硅等六项主业逐步清晰,蓝星寻求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好提升技术和实力的并购机会。2003年12月,蓝星负责收购项目的中车汽修集团受挫于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但2004年5月9日,随着蓝星、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合并重组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后,蓝星将国际化的重点转向化工领域。

在TCL和明基相继败走欧洲市场之后,外界也对蓝星在欧洲的整合担心。但陆晓宝认为,整合安迪苏所取得的经验将有利于蓝星更加熟练地去整合罗地亚。在并购完安迪苏之后,任建新曾表示,“蓝星搞国际化经营,需要培养国际化经营的人才,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引资融资,把整体或分项的业务单元推向国际市场,实施规范的公司治理,打造国际化的企业”。

全球有机硅市场增长日益迅猛,但是由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其他主要消费市场均已饱和,难以寻觅新的市场空间。跨国巨头们早已经在中国屯下重兵,而蓝星并购罗地亚有机硅业务之后,一场日渐激烈的竞争将难以避免。

而蓝星如何融合双方的优势,能否对罗地亚有机硅下游产品技术和市场力量有效吸收,将成为衡量此次收购行为成败的关键。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蓝星并购安迪苏不同于中国企业以往对法国企业的收购,以前的收购往往出于扩展市场的目的,但蓝星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蓝星的技术实力在并购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蓝星并购罗地亚的有机硅业务后,将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实施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年产40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计划等,进一步壮大蓝星在国内的有机硅生产规模,完善产业布局。同时,罗地亚的有机硅深加工技术、全球营销网络、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管理团队将使蓝星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

目前,蓝星也正在计划在中国建立一套世界级别的液体蛋氨酸生产装置。蓝星两年内将会使有机硅上下游总体生产规模由合并后的全球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我们希望在年底之前能够实现罗地亚的交割成功。”陆晓宝信心十足地说。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分析求高手!并购方式是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捷径 ——中国蓝星企业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

8. 蓝星安迪苏生产什么蛋氨酸

 安迪苏是世界第三大动物营养添加剂和动物营养解决方案供应商,设计、生产并销售四大家族添加剂:‘罗迪美’,一种用于单胃动物(家禽、生猪)的必需氨基酸;‘美斯特’和‘斯特敏’,一种用于反刍动物的独特蛋氨酸;‘罗酶宝’,一种提高饲料消化性的特种复合酶;‘麦可维’,全系列的维生素产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