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反转新闻越来越多?你知道哪些反转新闻?

2024-05-17 12:40

1. 为什么现在反转新闻越来越多?你知道哪些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很大程度上人类的观念转变并不是我们要求的多了,而是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动荡了,人们的内心需求也随着变化,以前没有反转新闻,人们总是希望弱者能够得到保护,现在许多新闻媒体要的是噱头,他们要的是信息流量,并不在乎谁是谁非了。

便如江歌案中,许多人抨击刘鑫的自私,但也有不少人声称要看案子的“反转”。只不过一直未等到,也让等反转的人失望透顶。还有陕西榆林孕妇跳楼案。一开始,我们得知的是医院三次建议剖腹产均被家属拒绝,舆论哗然,激烈的批评指向了孕妇的丈夫和婆婆。

还有河南12岁女生被两教师强奸,而警方竟然拒绝立案,等等反转新闻,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要求的太多,而是我们寻求的刺激太多,总想着看热闹不怕事儿大吧。

为什么现在反转新闻越来越多?你知道哪些反转新闻?

2. 为什么新闻事件总会反转?

3月份言值读书会-好书共读-《学会提问》day26
  
 【原文】
  
 当报纸、杂志、书本、电视、网络和研究报告使用由观察得来的报道作为证据时,你就得判断有没有过硬的理由来支持我们相信这样的报道。最可信的报道,往往是根据最近得来的观察,并且是处在最佳环境里的几个人,同时得到的观察结果,他们对观察的事件,没有明显而又强烈的期待,同时对相关事件也不抱任何偏见。
                                          
 【感受与思考】
  
 从一个社会现状开始:
  
 现在看新闻,经常会发现出现剧情反转,而且还不止反转一次。为什么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呢?有很多新闻事件,普通人也没有额外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判断真相?
  
 比如有哪些新闻反转呢?2019年,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这个↓
  
 「女网红公园倒垃圾摆拍宣传环保惹怒网友!但剧情反转...」
  
 ①第一阶段
  
 一微博网红在世界环境保护日,上传了一张收拾垃圾的照片,受到网友转发并好评。
                                          
 ②第二阶段
  
 评论中,一位自称公园管理人员的网友爆料:
  
 “她是和拍照者一起,先将4袋垃圾运进公园,然后伪造成满地垃圾的场景。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两人拍照结束后,实际上是将倾倒一地的垃圾遗留在了现场。”
                                          
 ③第三阶段
  
 女网红发文“道歉”,还感谢那位“公园管理人员”,而在最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女网红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反向表达”,是一种为了宣传“世界环境保护日”,看样子是想要瞬间洗白。
                                          
 ④第四阶段
  
 这件事,网上闹得如此沸沸扬扬,警方当然是要对其加以调查的,经过一番周折,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切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是微博主自导自演的,是一种“反向表达”的炒作行为。警方也温馨提醒,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过度消费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美好初衷,践踏了社会道德底线,并不提倡。
                                          
 看完了这个反转新闻,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近些年来,这类新闻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
  
 ①互联网的发达,导致信息呈现不完整,且有先后时差
  
 ②信息提供者不止一方,于是角度和立场就会不同
  
 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获取信息,都是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某个事件,一旦被这类权威媒体报道出来了,就说明已经基本定性了,或者,后续会有跟踪、专题报道。
  
 但是,互联网一普及,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声的小自媒体,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立场,去报道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么信息就显得非常碎片。
  
 不过,这既可以说是坏处,也可以说是好处,因为每个人都有了“定义事实的权力”,以至于能让其他人清晰、及时地看到,某事某地,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不会让人的信息获取环境,被单一渠道所“垄断”。

3. 为什么“反转新闻”越来越多?

中国自媒体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必定造成媒体工作者争分夺秒抢占新闻头条。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牺牲一部分的事实,而这也导致“反转新闻”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或许能够培养人们独立判断新闻事实的能力,但本文作者认为,读者并非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在获取信息时,必然会丢失掉一部分的关键信息,很难得出客观的判断。与其寄希望于“人人都是调查记者”,我们或许更应该想想怎样支持严肃媒体继续作出靠谱而全面的深度报道。
一个重大新闻事件被报道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如今,很多经验丰富的读者都会习惯性地闪过一个想法:“等反转”。
便如江歌案中,许多人抨击刘鑫的自私,但也有不少人声称要看案子的“反转”。只不过一直未等到,也让等反转的人失望透顶。
而最近一次反转得让人应接不暇的新闻,应该就是陕西榆林孕妇跳楼案。一开始,我们得知的是医院三次建议剖腹产均被家属拒绝,舆论哗然,激烈的批评指向了孕妇的丈夫和婆婆。后来,家属发声解释,提出是医生拒绝剖腹产,舆论的焦点又转向批评医院“草菅人命”。随后,院方又公布了新的说明和监控截图,称孕妇曾两次下跪,家属拒绝沟通。而家属则再度回应说:监控中的画面并不是下跪,是疼痛难忍下蹲。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来回反转中,舆论的矛头不断转变,令人头晕眼花。

2016年11月,《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感动了很多人,然而剧情很快反转,有人爆料说当事人罗尔的家庭条件非常好,这是一场“带血的营销”,罗尔被贴上了“骗子”的标签。很多人也开始后悔:或许当初等一等反转就好了。然而,下一次类似的新闻发生后,人们可能还是抑制不住在第一时间分享的冲动。
最近一两年,类似的“反转新闻”案例还有很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坐上舆论的过山车,一夜之间来个180度大逆转并不奇怪,像孕妇跳楼这种新闻,反转个三四次也不在话下。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为什么五年前十年前,我们很少见到“反转新闻”?
被颠覆的新闻生产方式
反转新闻的大量出现,并不是因为新闻本身变复杂了,更不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动荡了,而是新闻生产的方式被颠覆了。
一个新闻事件中总有若干个当事人或当事机构,特别复杂的事件甚至可能有十几个、几十个当事人。我们假设一个事件中有A、B、C、D四个当事人,如果是十年前,记者会如何报道这个事件?
一个合格的记者,应该去分别采访A、B、C、D,听他们的说法,如果得到的信息彼此矛盾,还要进行回访。此外,还要去寻找其他信息的支持,例如公开文件、其他知情的人士等。只有穷尽了能够采访到的各方,才算是完成了一则合格的报道。

对比之下,今天,媒体——特别是自媒体们,会如何报道这则事件?
事情一发生,A先出来说话,自媒体马上在第一时间将A的说法写成文章发表出去,并不会去求证B、C、D三方的说法。只要有足够的噱头,一方的说法也可以引来足够的流量——甚至,简单粗暴的单方面逻辑有时候更能吸引流量。
紧接着,B可能会站出来提供不一样的说法。于是又是一轮跟进,自媒体大量单方面呈现B的说法,舆论惊呼“反转”。此后,C、D又轮番登场,再次发生“反转”。
在整个过程中,媒体/自媒体不再承担主动求证、多方调查的角色,而仅仅是轮番充当了各方的传声筒。于是,一个本该被一篇深度调查报道说清楚的事件,被拆成了很多个互相矛盾的版本相继出炉,这就是“反转新闻”的实质。
由于传统的机构媒体面临互联网的冲击陷入经营困境,越来越少的媒体可以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深度调查,这也在另一个侧面加剧了“反转新闻”的现象。

反转新闻的美国亲戚
反转新闻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此前有朋友问我:西方世界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可以借鉴?我遍寻各大学术数据库,都找不到任何相关的研究。
不过,反转新闻有一个“美国亲戚”……

为什么“反转新闻”越来越多?

4. 受众对反转新闻的反馈

我觉得热点新闻事件大反转,对媒体来说追求的最重要的不是透支媒体公信力,而是直面考验以提升媒体公信力!热点新闻事件大反转无外乎几种,一是原来报道的看似是真的,后来被证实是假的,这个时候要全局看事情发展的轨迹,原来的假报道假观点报道成真,可能受利益、当事人因素、调查局限等因素影响!后来找回真相,这要看媒体敢不敢突破原来的受限制因素披露真相,也就是考验了!如果突破,则会提升公信力,新闻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还有一种是原来被普遍认为假的被报道成假,后来证实是真,逻辑和上面一样可以推导!其实新闻本来的定义追求的就是真实,所以反转之下看的就是媒体的说话态度和腰杆挺起度,这是考验,不一定都是透支!【摘要】
受众对反转新闻的反馈【提问】
我觉得热点新闻事件大反转,对媒体来说追求的最重要的不是透支媒体公信力,而是直面考验以提升媒体公信力!热点新闻事件大反转无外乎几种,一是原来报道的看似是真的,后来被证实是假的,这个时候要全局看事情发展的轨迹,原来的假报道假观点报道成真,可能受利益、当事人因素、调查局限等因素影响!后来找回真相,这要看媒体敢不敢突破原来的受限制因素披露真相,也就是考验了!如果突破,则会提升公信力,新闻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还有一种是原来被普遍认为假的被报道成假,后来证实是真,逻辑和上面一样可以推导!其实新闻本来的定义追求的就是真实,所以反转之下看的就是媒体的说话态度和腰杆挺起度,这是考验,不一定都是透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