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下)

2024-05-18 00:28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下)

   阶段四:  2002  ~  2008  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健康化、规范法和专业化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逐渐走出亚洲金融风波,中国金融的改革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金融改革主要围绕“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进行”。对于健康化和规范化,许多改革是二者并存的,针对于在金融风波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处理后,再通过规范化使其健康发展。对于专业化,主要强调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更深入地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作。
  
 基础性工作,对会计准则进行改进,使之更符合国情与经济运行规律。比如过去资产损失了是不能减计和计提的,这显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无论是对企业经营、银行贷款还是证券市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在2001年和2002年前后,对会计准则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银行领域,不良资产多,资本金不足,贷款分类不合理等问题凸显。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国家一方面通过会计准则的修改,另一方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来弄清银行不良资产真实情况。对于不良资产,该剥离的剥离,需要补充注资的注资。在这之后,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发行上市,完善治理的结构的同时,提高了透明度,迫使其进行财务和风险管理。对于中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以财务损失自担为原则进行推进,效益好的也成为了上市公司。对于农村信用社,这部分资产占金融系统总量10%,当时不良率达到50%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革设计了正向激励体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做的好的,约束做的差的。
  
 证券领域,起伏不定,上市公司质量较差,发行和交易秩序混乱。上市国企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即法人股和流通股并存问题,是很不规范的,这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国家于2005年,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这个问题。
  
 保险领域,寿险公司处于大面积利差损,财务状况很不健康。国家通过财政和金融体系拿出了一部分资源包括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来改善这些保险公司的资本状况,使得其基本合格。
  
 监管领域,2003年中国银监会从人民银行分设,明确了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家专业性监管机构的目标职责,理清了金融监管和宏观监管的责任关系。
  
  第四阶段金融大事件总结: a.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成员。b.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成立。c. 2002年11月和2007年6月,QFII业务和QDII业务分别开闸。d.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挂牌成立,“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系建立。e.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f. 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通过。g. 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h. 2003年12月16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i.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j. 2004年1月~2009年1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k. 2004年10月25日,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闸门正式开启。l. 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m.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成功上市,拉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上市序幕。n.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启并稳步推进。o. 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p. 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q. 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通过。r.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s.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挂牌成立
  
  阶段五: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跟上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步伐    
  
 
  
                                          
 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又一次在外部危机冲击下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金融领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抓住机遇跟上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步伐。
  
 这一阶段的金融改革主要内容是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给宏观调控和金融体系提出的重大挑战,在金融领域进行大量纠正和显著改进。主要包括:对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问题如资本金不充足、杠杆率过高、衍生品复杂混乱加以纠正,加强对金融体系中交易部门杠杆率的监管,增加金融稳定措施,对清算系统采取交易对手方集中清算。
  
 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内容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针对金融体系存在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问题,通过在金融系统中引入一些逆周期因素,让经济好的时候冷一冷,经济差的时候扶一扶。
  
 总之,在这一阶段国际金融领域针对金融危机反思并建立了新规则、秩序、标准、监管,我们对于这些措施也进行了借鉴和学习。
  
  第五阶段金融大事件总结: a. 2009年4月8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逐步推广至全国。b. 2009年5月1日,创业板正式启动。 c. 2009年5月22日,新股发行体制开始实施第一阶段改革,之后逐步完善。 d. 2010年4月,融资融券交易正式启动。 e. 2010年6月21日,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体系。 f. 2011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对外公布我国社会融资规模。 g. 2011年5月3日,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f. 2012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组织架构基本确立。
  
  阶段六:十八大期间,金融改革和发展: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    
  
 
  
                                          
 中国从十八大开始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金融领域主要体现为推动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
  
 对于市场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在金融领域就是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对于利率市场化这个过程,从2004年开始推动,沿着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外币后本币的思路展开。中间遇到了金融危机暂时停滞了一段时间,危机之后之后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最终在2015年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几乎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汇率市场化,1993年进行了双规合一的外汇体制改革,1996年宣布经常项目可兑换,2005年突进了汇率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有经过2007、2012和2014年三次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每天浮动幅度扩大到2%,人民银行退出常态化的外汇干预。新的汇率制度要求反映国际经常项目收支的平衡情况,即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对于国际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上对中国寄予的希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进行推进:与其他国家签订协议,在双边贸易投资中使用本币;双边央行开展本币互换;制定人民币清算行。此外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过去我们是FDI可兑换,其他的投资项项目可兑换程度不高,且事前审批多。目前事前管理逐步放开,更多的是加强事后监管。对于SDR,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SDR,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
  
 对于多元化,基于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来的努力,我们的金融市场基本实现了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目前市场化和国际化也在有条不紊地努力推行,正是这些过程为中国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胆量和底气。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国家在研究鼓励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框架,这些进程都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所出新阶段的多元化特点。
  
  第六阶段金融大事件总结: a. 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b.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在区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c. 2014年3月11日,中国银监会确定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方案。d. 2014年4月10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开闸。e.2015年11月30日, IMF执行董事会认定人民币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人民币加入SDR。f.2015年10月24日, 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完成最后一公里。g.2015年8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中间价报价规则的完善(简称811汇改)提高了汇率中间价的市场指导性。h.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决定在5月1日正式实施。i.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j.2016年12月8日,央行牵头筹建的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上线。
  
  阶段七:  2017  年至今,金融业进入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新阶段。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此次会议为截点,我国金融业进入了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阶段。
  
 这一阶段的趋势是防范风险和加强监管,具体的决定将强化监管提升到金融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高度,制度上建立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调对监管者的问责。银行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工作:一、创新监管,支持企业去杠杆。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继续引导和完善宅委会制度,拓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二、强化监管,抑制不当套利。统一监管规则,加强对非信贷业务和表外业务监管。三,优化监管,引导银行稳健转型。强化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推动银行业建立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新时代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政治形势,只有健康的金融,只有风险可控的金融,才是新时代中国经济所需要的金融。新时代面临国际逆全球化趋势,只有让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才能有一个厚实的基础。在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金融领域将会沿着“改革”和“开放”的步伐,继续向前。
  
  现阶段金融大事件: a.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全面叫停ICO项目。b.2017年9月,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c.2017年11月中旬,央行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e.2017年11月10日,中方决定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比例限制。f.2018年3月13日,人大审议通过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银监会、保监会。g.2018年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参考文献:
  
 [1].新中国金融大事记[J].中国金融,2014(19):77-85.
  
 [2]周小川.金融改革发展及其内在逻辑[J].中国金融,2015(19):11-17.
  
 [3] 2015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http://bank.hexun.com/2016-01-14/181808911.html 
  
 [4]2016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http://www.sohu.com/a/124163734_467315 
  
 [5]2017年十大金融事件 http://www.sohu.com/a/220236321_603349 
  
 [6]李德.六十余载辉煌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一)[J].中国金融家,2013(01):126-127.
  
 [7]李德.六十余载辉煌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二)[J].中国金融家,2013(02):122-123.
  
 [8]六十余载辉煌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三)[J].中国金融家,2013(04):132-135.
  
 [9] 青泽.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下)

2. 要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水平我们应进行哪些金融创新

您好很开心回答您的问题,,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席卷世界。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金融全球化在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1.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正面效应(1)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吸引外资,加快工业化进程(2)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先进的金融运作经验引入中国,提高金融效率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负面效应(1)金融全球化使中国金融业面临挑战(2)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金融风险创造了环境(3)金融全球化加剧了银行的脆弱性(4)金融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摘要】
要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水平我们应进行哪些金融创新【提问】
您好很开心回答您的问题,,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席卷世界。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金融全球化在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
1.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正面效应
(1)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吸引外资,加快工业化进程
(2)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先进的金融运作经验引入中国,提高金融效率
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负面效应
(1)金融全球化使中国金融业面临挑战
(2)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金融风险创造了环境
(3)金融全球化加剧了银行的脆弱性
(4)金融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回答】
未来金融发展六大特征,十大创新点

十九大报告中共有六处提及金融,我们是否能从中看到未来金融发展有哪些新的特征?我认为六个方面。

图片来源:宗良演讲PPT
第一,现代金融定位进一步理顺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其实就已经把现代金融的高度和整个相关方面的关系都进一步理顺了。比如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金融与房地产的关系、金融自身内部的循环关系等。

第二,深化改革是金融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动力。十九大报告关于金融论述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可见,深化改革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更加强调金融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实早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里就强调了服务实体经济,这次再一次提出可见其重要性。更是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其实就是说,创新的金融产品也是要服务实体经济的,如果不能服务实体经济,说明这个产品创新的方向可能不太合理。【回答】
第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宏观审慎政策提高到与货币政策等同的高度,这是相较十八大报告的新增内容,也是中央层面的报告文件中首次提及“双支柱”调控框架,突出了宏观审慎重政策的重要性,表明当前中国“双支柱”调控框架已逐渐清晰。

第五,进一步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当前中国金融发展进入加速换挡期,金融体系杠杆率、关联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这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挑战。股市、汇市、债市等金融市场风险此消彼涨,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不断积聚,违法犯罪风险、流动性风险不断涌现。

第六,绿色金融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要求银行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考核体系,重点支持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的融资需求。积极探索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绿色发展项目的信贷投放。【回答】
金融创新与监管应是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金融创新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监管必不可少,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健全创新与监管的良性互动关系。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这些创新产品中既有提升金融消费服务水平的真创新,也存在逃避监管进行套利,脱离实体经济,借改革创新之名非法圈钱的“伪”创新。此时,我们就要加强监管,在监管中发现问题,不断做出调整,严厉打击各种各样的伪创新。

但也要注意,对于新兴事物进行监管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方式,实现在创新中监管,在监管中创新,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整个创新和监管的良性互动。当然,包括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未来也将在守住系统性风险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回答】
?【提问】
我给你看看原题叭【提问】

:金融服务领域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由于竞争激烈,金融机构多以延伸服务来争取更多客户。
1.客户需求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的服务只限于满足金融业务的现实需求,而现在金融机构开始研究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如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除了满足客户融资这个需求之外,还可以通过该业务显示客户的信用度,满足其将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等潜在需求。银行可以通过公开信用评级结果、颁发信用等级证书、追加授信额度等方式满足客户的这种潜在需求。
2.金融服务内容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服务仅限于金融业务范围,但个性化营销提倡销售人员像交朋友一样与客户相处,对客户在金融业务以外的某些需求也应尽力满足,以密切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3.金融服务场所的延伸: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一直习惯于柜台服务,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服务场所逐渐延伸到客户的工作场所。而现在的金融服务则延伸到更广的范围,金融机构的主动营销方式及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使社区、家庭都可以成为金融服务的场所。
4.金融服务种类的创新如果金融机构的服务种类单一,即使金融机构销售人员的营销能力十分强,客户也会弃之而去。所以,丰富的金融服务种类是金融机构销售人员营销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之外,纷纷增加金融服务的种类。如理财服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担任中介、项目融资等中间业务,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宠。
Q2:银行金融创新有哪些【回答】
Q4:我国有哪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有哪些贡献?
中国的金融创新: 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进入程序化、规范化时期,外资银行的进入与竞争将促进银行业的制度建设。银行业将从健全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出发,建立健全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谋发展的内在机制,把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将建立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银行控股公司,参股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其他商业银行),实行业务综合化、专业化、全球化,以此提高其业务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 二、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创新 中国银行业将适应金融创新的要求,在内部管理方面建立有助于促进金融创新的机构设置。银行业工具创新要求银行在机构管理上进行相应调整,根据潜在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增加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的部门设置。未来银行内部将成立金融创新或金融工程中心,专门负责金融市场监测,制定有关金融创新规划。一般来说,银行业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种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往往很快就被其他金融机构模仿。不过,率先推行金融创新的金融机构往往可以在客户资源上获得比较优势。因此,率先把握潜在金融工具需求趋势,推出新的金融工具的银行,不仅可以有效开发市场:而且能够促进相关业务的开展。通过业务的综合经营,使银行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来源。 三、银行业产品创新 20世纪末中国银行业已经在加强信贷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需求,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助学贷款,拓展银行中间业务。加强银证、银保、银企合作,推进金融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21世纪,银行业务创新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与住房、汽车消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相关的银行业务会有新的突破。银行业传统的存贷款利差将进一步缩小。存款来源会因证券业、期货业、保险业的发展而受到抑制。因此,银行要适应直接融资不断扩大的要求,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中间业务服务,外汇交易、衍生交易、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将会有较快发展。同时,银行业将通过银行控股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推进综合业务开展,加强银行与证券、保险之间的业务联系与合作。在拓展中间业务时,银行业将适应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需要,注重业务的特色化、专业化,创造高效的金融服务品种。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创新也可能面临一系列困难,除了银行自身创新动力、技术支持等约束外,还受到国民经济和客户群体条件【回答】
,除了银行自身创新动力、技术支持等约束外,还受到国民经济和客户群体条件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银行业务创新不能离开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现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基础,银行业管理制度创新也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而金融工具的推出是国民经济运行在银行业的具体体现。比如,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由此产生对金融资产保值和投资的要求,才出现新的金融工具。二是国内企业作为银行业的主要客户,其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经营,银行业的产品创新最终要由客户需求决定,而不在于银行自身。事实上,银行业务创新不过是银行为客户“量体裁衣”,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金融服务。因此,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是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归宿。 四、风险控制机制的创新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进行金融风险的重新配置。金融创新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经营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21世纪,中国银行业将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要求,在推进金融创新过程中,建立稳健的风险控制机制。如在利率、汇率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新的避险工具,保证银行资产的增值与保值。21世纪,中国银行业将参照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CAMEL体系”、“ROCA标准”以及银行控股公司的“BOPEC标准”,建立动态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跟踪各种新的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加强银行管理,在保证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银行的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使银行业在金融创新中得到稳健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银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有哪些贡献:1.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首先提高了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金融创新通过提高市场组织与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使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能够对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使价格快速及时对所获信息作出反应,从而提高价格的合理性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力。其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现代创新中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金融市场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种类繁多,投资者选择性增大。面对各具特色的众多金融商品,各类投资者很容易实现他们自己满意的效率组合。第三,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金融创新通过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交易技术,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投资者能进行多元化的资产组合,还能够及时调整其组合【回答】
第二个题有吗【提问】
哪个照片里的下面那个【提问】
都在里面了呢  您仔细看下喔【回答】
没看到第二个题的呀【提问】
 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而言,对于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呢?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价格、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收入和支出等。


稳定物价目标是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目标,而价格稳定的本质是货币价值的稳定。所谓货币价值,原本是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现在是在货币流通代表信用的条件下,衡量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和不再以单位货币含金量为基础;但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也就是在某一篇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可以说也和就业是直接挂钩的,通常需要商品的价格指数或综合价格指数代表。充分就业的目标是保持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所有有能力和自愿参加的工人,可以更合理在随时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高速。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指数一般采用全国实际人均学生数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即人均名义国民生活不包括价格增长率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回答】
一般规定规划期内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标准,以百分比表示,银行中部为货币政策的目标。简而言之,国际收支的目标是各取所需纠正国际收支平衡的措施,使其趋于平稳恒。因为国际收支不平衡,不管是不是盈余或赤字将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环,长期巨额赤字将使其外汇储备减少它大幅下跌,遭受沉重的债务和负利息承受;长期的巨额盈余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使得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国内产品是由于大量购买外汇而发行的货币,它可能导致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然而,相比之下,赤字尤其有害,所以每中国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一般侧重于减少消除赤字。


总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对经济、就业,有着巨大的作用。【回答】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好的话给个赞喔【回答】

3. 试从金融压抑和金融发展的角度论述我国金融改革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过程是从金融压抑到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国经历了集中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说金融压抑与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实践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经验。中国的金融改革走过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序渐进之路。从1984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实现了多元化的格局,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实现了多样化,培育发展了金融市场,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构建了符合市场机制要求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调控机制,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在国际上建立了广泛的、多层次的金融联系。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金融深化与发展的前景较为广阔。 

试从金融压抑和金融发展的角度论述我国金融改革的意义。

4. 以我国为例,说明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是如何推动金融发展进程的

我国的金融创新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主要内容是围绕金融组织机构体系,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技术等方面进行的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性内容就是进行深刻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业必须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打破计划体制的种种限制,激发金融业的活力,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建立新的金融体制。
  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不断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才能不断得到优化,金融业才能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才能顺应世界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大潮。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专业化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从“大一统”的国家银行到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行程了独立的中央银行体制:金融机构多样化,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恢复和建立等等。

5. 试论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发

  金融发展理论作为麦金农的主要代表性观点,主要包含“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两个重要概念。金融压抑是指政府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会压抑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又会阻碍经济增长,从而造成金融压抑和经济增长缓慢的恶性循环。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金融压抑现象,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分别提出了类似的“金融深化”理论。该理论建议政府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管制,提高被压制的利率和汇率,以便使其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进而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压抑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麦金农的金融发展理论影响下,中国利率、汇率以及商业银行等的金融改革推动了金融自由化,有助于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但当前中国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压抑问题,并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障碍。具体影响表现为: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直接融资比例不高;利率长期受管制且低于市场化的利率水平;资本账户受到严格管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
  针对上述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着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而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对于当前政府重点推动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以及资本账户开放三项改革及其程序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先导。中国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等问题,其实质是就处于麦金农所论证的“广义资本市场处于分割状态”。要改变这种格局,理顺国内金融市场秩序,必须首先打破政府对利率的限制,利率市场化则是最为紧迫的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进而改变金融市场分割状态,提高金融效率,以便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其次,汇率制度不宜过度浮动。今年2月份最新出版的麦金农与施纳布尔·冈瑟合作的《中国汇率及金融压抑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冲突》论文指出,由于投资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存在巨大经常项目顺差并对外输出资本的国家,汇率升值并不一定降低顺差。而且在外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应继续保持汇率稳定。对开放经济体的中国而言,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善贸易的失衡问题,麦金农认为这种失衡完全可以通过工资调整来更好实现。因此,中国在汇改过程中,应保持定力,不受外部压力干扰,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
  最后,资本账户开放应慎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利率接近于零,欧央行不惜实施负利率,高息差导致热钱大举涌入中国。麦金农认为中国陷入了一个“货币陷阱”,央行通过货币贬值控制热钱流入的努力可能很难成功。同时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缺乏深度和弹性,短期跨境资本的迅速流入或流出会使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中国需要通过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来减少汇率波动。在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的形势下,如果资本账户开放步伐过快可能会导致中国金融“防火墙”的崩溃,金融安全也将面临挑战。因此,资本账户开放应该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利率、汇率市场改革相协调。

试论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发

6.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中国金融产业发展面临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具备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迈上新台阶,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000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二是国内市场加快成长,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增强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四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可以创造出基础设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资需求以及农业转移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而形成的巨大消费需求。五是深化改革的潜力巨大。改革可以改善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成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总体看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转型的基础。从特定意义上说,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消费贡献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储蓄率过高等,也同样可以通过改革来促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正是结构调整的过程。

7. 当前,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正不断加强,社会直接融资正

     D         试题分析:我国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有搞活资金融通,筹措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可能会消除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故①项错误。本题选D项。点评:本题实际是一道意义类题目,只是把要点变成了选项而已,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分析其它选项是否是真正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当前,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正不断加强,社会直接融资正

8. 我国金融体系是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政府管制逐渐放松,相对独立的货币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上面对有关金融理论的初步分析,我们至少可以考虑:
1、确定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
:(1)从自由化的进程来看,在政府对贸易和金融的管制放松后,世界经济和各国的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上保持了经济的增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表明自由化的收益是大于其所付出的代价。(2)东南亚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危机各国不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适当的金融深化措施导致的。实施金融深化的国家常常把放松金融管制等同于放松金融监管或放开不管,过分地追求金融深化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可持续增长所必须的协调的金融因素,忽视完全金融深化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制度刚性要求。2、在推进金融深化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国金融改革的现实条件和制度风险,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逐步建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金融体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