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提高竞争力?

2024-05-04 15:07

1. 如何改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提高竞争力?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市场定位 

    论文摘要:农村信用社准确的市场定位对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和壮大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目前不同类型特征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并就如何规范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三农”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提出了相关思路。  
    
    
  一、不同类型特征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一)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是面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所以定位“三农”,是因为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广大农民入股组成,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民,服务对象以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为主,员工最熟悉的服务领域是“三农”。同时,受区域经营特性所限,农村信用社在资本、规模、成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均受到严重制约,难以和大中型金融机构争夺大中型客户,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无论业务怎么发展,都必须植根农村,贴近农民。另外,这又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所必需的,因为农业是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经济周期、行业发展、人口和地理、社会心理和客户利益因素,可以得出结论:农村信用社的这种市场定位将使自身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不同类型特征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这一提法,已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也主要在“三农”,但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一些工业化程度高、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或即将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三农”的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个体、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已不再是农民,而是工人、商人、投资者,在此类情况下,如果再从传统的“三农”概念中去界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那么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情况的变化,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就同实际情况产生了严重的背离。  
  1、县级及县级以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1)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将自己服务范围定位于“三农”,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定位是竞争的手段,竞争是定位的目标,没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和稳固的根据地就无法竞争,农村信用社要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以农村为阵地,为“三农”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主导力量。(2)坚持以支持农民增收为目标。农村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要坚持以支持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支持“三高”农业,在满足农户一般性种养业贷款和小额消费贷款资金同时,增加对农产品加工户、个体工商户、运销户的信贷支持,要根据当地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对优势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有一定种养规模且信用好的农户和辖内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优先扶持,对名胜和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当地龙头企业等作为自己主要的客户群体。针对实际情况,调整贷款期限,对一些经营周期长的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或者实行活放活收的贷款管理模式,让农民拿到一笔贷款后,在定期归还贷款利息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滚动使用贷款。转变观念,适当增加贷款种类和贷款投放数额,农民提供多门类全方位的信贷扶持。  
  2、城郊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1)坚持服务“三农”支持高效农业发展。城郊农村信用社要优先安排资金支持高产、高效益农业,以及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菜篮子”工程,重点要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努力把城郊培植成城区居民生活资源的供应站,从而加大城区对郊区市场的依赖。特别要支持用地面积小、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在支持方式上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以产业大户和专业户为扶持重点,带动城郊农民走共同发展的路子,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与支持,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2)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位于城郊的信用社与设在农村的信用社在经营环境与服务对象上有明显区别,城郊农村信用社必须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市场定位,走出特色之路。城郊型农村信用社随着其“农”字色彩的逐渐淡化,不能再将市场片面地定位于“小农业”,同时,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片面的追求“小而全”的经营模式,那只会在削弱自身总体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为城郊信用社以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随着城乡结合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兴起,为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这恰恰就是各大金融机构竞争力最薄弱的领域,是城郊型信用社最容易争取和发展的空间,这也符合城郊型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现实和分散风险的要求。因此,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坚持以“农民自己的银行”为定位点,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  
  3、城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1)摆正位置,不与国有商业银行盲目竞争。现阶段城市信用社首先应当稳住阵脚,在同国有商业银行有可比的地方要强化,比如存款工作,一定要做实做好,要力争创新服务水平;发展边缘业务,着手中间业务,把现有对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的支持做好、做足、做大。城市信用社在市场的位子必须摆正,不要贪大贪多,不应和国有商业银行盲目争大企业、争大项目,应在高科技、小规模上做出文章。业务方面首先要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把服务方向调准。(2)“以个私为本,为市民服务”的定位。位于“兵家必争之地”带有浓厚“农”字色彩的城区农村信用社,因其市场定位模糊、经营理念滞后、资产质量低下、业务品种匮乏、服务手段落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城区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定位的选择上,必须扬长避短,立足于支持城区经济发展,采取“依托个私,拓展市民”的战略,把市场定位在“以个私为本,为市民服务”上。这种市场定位是实事求是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取得最佳效果的组合模式。城区居民、个体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空间大,市场前景看好,城区农村信用社应该利用自身人多地熟的优势,积极拓展客户群体,重点开拓居民及个体民营经济组织这一信贷市场,抢占这一新兴市场。(3)以服务社区为定位。城区农村信用社应以服务社区为定位,以同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为思路,以贷款“零售”业务为手段,以多元化经营为方向,不断拓展自身的市场空间。具体讲,要以居民、商户、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制定符合需求的品牌产品。据相关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户或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准城市居民”户同农户相比,大多数有具有商品性质的房产和固定工资收入,有的还有一定数额的银行存款,从事工商企业的还有厂房设备等一定数额的资产。因此,农村信用社可以吸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功经验,把社区金融服务业务的名称定为社区居民户小额贷款。按照这一思路逐步在城区或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创建出新的业务品牌——“社区居民小额贷款”品牌服务项目。  
    
  二、规范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思路  
    
  (一)推进农村信用社市场业务创新  
  1、加大科技投入将科技的创新转化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创新。农村信用社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并积极依托中国银联、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等各种网络,拓展服务的范围和内涵;借助电子化及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创新网上银行业务,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完善创新电子转账、支付等业务内容;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2、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推动业务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始动力,谁就占据了业务创新的制高点。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努力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信用社能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在业务创新中做出贡献人员的激励力度。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1、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目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初步到位,绝大多数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在“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承担责任,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新体制下,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模式和做法可供遵循。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探索性的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现有认知水平的最佳选择”,是符合实际的。  
  2、理性选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由于历史、地理和人文种种主客观因素,中国各个地区农村经济建设情况不同,特别是东西部农村发展更是悬殊,因此不能片面认为合作制合适或者是股份制合适。农村信用社要明晰产权制度,形成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并存的局面。在传统农业区,由于农民原有积累少、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因此,对这类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先改革为政策性金融,待“三农”问题逐渐缓解后可进行股份制改革。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可以改组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各级领导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各级领导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适应强化内控、规范管理的需要,对有关规章制度做进一步补充与细化,构建适合内部各业务环节、各岗位之间有的工作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更要建立严格的制度执行、考核和奖惩体系,确保有章必循,并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查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五是切实做到违章必究。  
  (三)争取政策支持为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和其他支持,包括获取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支持、政府有关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以商业银行平等的待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等等;对各级党政部门和乡村两级组织的结欠贷款,要依靠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予以清理,对党政工作人员拖欠的不良贷款或担保的到期贷款,要依靠行政和司法手段予以清收,以挽回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损失;要依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迎春.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3).  
  2、张红霞.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08(1).  
  3、张虎,沈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浅议[J].现代金融,2004(9).  
  4、常嘉亮.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4).  
  5、钱彤明.经济发达地区城郊农村信用社经营之道[J].现代金融,2005(3). 转

如何改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提高竞争力?

2. 怎样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
  一、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1.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依靠其网点多人员多的优势,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加大支农力度,拓宽支农领域,增强服务效能,存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
  2.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泛吸收农民的闲散资金,大力开展组织资金工作,各项存款增长很快。同时农信社还加大了贷款投放,办理了助学贷款、扶贫贷款、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3.农民金融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明白了“借鸡生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道理,农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
  1.服务主体缺位。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地撤并农村营业机构,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作用弱化;作为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重任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仅仅围绕粮棉油收购做文章,成为“粮食银行”,难以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农村保险机构缺乏;邮储只吸存不贷款,资金分流现象严重。农村市场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明显缺位。
  2.服务品种单一。银行票据承兑、代理收费等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开展;各种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例如理财和网上银行、银行卡业务鲜有办理;保险在农村开办的品种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险金额少。农信社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金融服务品种不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的需求。
  3.服务总量不足。最重要的农业信贷投入相对不足,一是农信社资金通过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方式转移;二是邮政吸收的储蓄上存转移了资金;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乡镇分支机构的存款上存,而使农村资金向其他行业转移和分流,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农业信贷总量投入不足,信贷投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
  4.服务机制不顺。首先,农村经济分散化经营同农村金融集约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贷款的发放额小、面广、量大,而农村金融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进程中实行集约化发展战略,这使农业发展中的经营分散化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目标产生冲突。其次,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在市场的导向下,各地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而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再次,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产品、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中长期信贷业务。二是加快农信社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合作金融体制,完善服务功能,为“三农”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放开管制,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
  2.创新金融产品。尽快开办通存通兑、异地存取款、办理代缴费等业务;尽快开发一些低费率、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产品,特别是要推出进城务工民工的保险险种。
  3.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一是扩大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强其组织资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银行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四是规定商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
  4.拓宽支农领域。开发创业贷款、劳务输出贷款等产品。要把信贷与科技开发结合起来,支持科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把信贷与农村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知识农业的主力军。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信贷投向,拓宽支农领域,提升信贷服务的层次。
  5.改进支农方式。针对农户贷款额小、面广、量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开展现场放贷,设立“贷款专柜”,简化手续,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

3.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打造优质服务

金融业的竞争,是信誉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谁的信誉好,谁的服务好,谁能更适应顾客的需要,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是立社之本,只有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措施,从服务质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环境等方面入手,狠抓优质文明服务,形成大服务的格局,才能真正打造属于农村信用社自己的优质服务。
一、充分理解和认识服务内涵
(一)服务是一种管理。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又能促进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好坏体现着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实施优质文明服务战略过程中应严格依靠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规范、统一着装、仪表举止、文明用语、电话用语等,这些都必须形成制度,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严格执行。
(二)服务是一种文化。农村信用社构建服务文化体系包括:员工要有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要有以服务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要有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互帮互助和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一条船思想和身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自豪感等等,这种有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可以使农村信用社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从而充分发挥这种服务文化的激励作用。
(三)服务是一种精神。农村信用社文明优质服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引导职工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社兴我荣,社荣我荣为服务理念,以信誉第一、优质服务、廉洁守法为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确立和完善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行为,树立客户第一、主动服务、整体服务的观念。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从领导到员工,从一线到二线,从经营业务到内部管理,从社里到社外,都要相互配合协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四)服务是一种载体。农村信用社经营必须通过农村信用社服务才能实现,农村信用社服务本质上就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其所能吸引的客户数量和效率,因此,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规模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竞争能力,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
(五)服务是一种联系。农村信用社服务的核心是维护和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农村信用社要随时以客户为中心,调整自身,服务要从单纯经营金融产品转移到维护和加深与顾客的联系上,仅仅重视满足顾客的需要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客户需要背后复杂的各种因素,只有紧紧抓住维护与顾客的关系这一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质量、多样化、特色服务,满足顾客多层次需要,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持续动力。顾客概念是一个大顾客概念,不仅农村信用社直接服务的对象是顾客,与农村信用社服务有制约关系的部门,甚至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员工都应视同为顾客。农村信用社在处理与顾客的关系上,应树立大市场、大客户的意识以及服务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对制约与顾客关系的因素进行协调管理,增强客户的稳定性,没有良好的服务作保障,即使一时被拉过来的客户也可能会跑掉。
二、不断强化和提高服务意识
(一)以客户为中心,形成立体服务模型。优质文明服务关系到企业形象,因此,要必须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以为客户服务为中心,一线为客户服务,在各服务窗口、部门为客户提供品种多、效率高、质量好的金融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各管理、科技和后勤部门要根据一线的需要,想方设法搞好服务,提供保障;领导为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体察民情,关心员工的和生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为下级服务,上级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和指导县级联社的优质文明服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奖励,不断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对下级积极给予支持和协调。
(二)以优质为中心,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优质文明服务不只是个单纯的服务问题,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以优取胜的法宝。优质服务是立社兴业增效之本,因此必须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决策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要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的优质文明服务领导小组,营业部、基层信用社也要层层签订优质服务责任书,将各项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分解到人,并纳入县级联社理事长目标管理体系考核。在每年年初的安排中,对文明服务进行总体规划,制订阶段性目标,联系自身实际,进行细化和充实。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员定岗,用具定位,操作定型,服务定时,努力实现井然有序的秩序。
(三)以制度为中心,营造规范服务氛围。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度化。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严格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制订和完善严格的岗位规范、各项业务的具体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规程,同时将有关经营管理、业务操作、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按专业分工进行系统完善、整理和汇编,并要求全体员工对本职岗位每项操作规程熟记会背,熟练规范运用。做到每天从接待第一位顾客到送走最后一位顾客,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统一、详细、明确的标准,使每位员工接待顾客有礼、有节、有度,处理业务规范、快速、准确,让顾客感到和谐、友爱、温馨。
三、培训管理来强化服务技能
优质文明服务要取得质的飞跃,关键是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培训和强化管理,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员工的高素质创造出优质服务的高水平。
(一)全面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体员工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位员工懂得,我的行为代表着农村信用社的形象,没有客户就没有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本职岗位上奉献一份光和热,自觉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形象和荣誉,使优质服务上一个新台阶;强化规范礼仪培训,举办规范化服务礼仪培训班,组织员工对礼仪知识、文明用语和举止仪表等进行规范化培训,实行集中式、正规化、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并进一步推广;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效率。进行上岗培训和岗位练兵,定期进行考核及专业技术比赛,要求员工业务上做到好、快、准、严,达不到标准不能上岗。通过严格的技能培训,使员工学会业务操作的技能,熟练、准确地操作各种业务;以柜面服务为突破口,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优质文明服务为内容的活动,如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开展比学赶帮超等劳动竞赛等;开展金融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增强员工法制观念,使每位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治行,依法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典型培训,组织员工对优质文明服务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以增强感性认识,取之所长,补己之短;组织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演讲比赛,颂扬员工努力开拓、勤勉敬业的高尚风范;推广以员工星级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服务。
(二)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对柜台人员德、能、勤、绩的考核,授予相应的星级。实行挂星上岗、以岗定酬、星薪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营造优美、舒适的服务环境。各金融机构网点密布,在城区内方圆几百平方米就会分布着好几家银行网点,人们自然把眼光对准那些环境舒适优雅的营业场所。农村信用社外观的亮丽自然而然地给顾客一种安全感,让人觉得农村信用社有实力,因此,营业网点要依据规范化服务标准,对营业室内外进行净化、美化,在外部形象设计上应追求鲜明、统一的风格,以起到无声的宣传作用。
四、努力创新来提升服务质量
(一)创新服务品种,丰富金融产品。设立专司新业务开发的部门,加强对市场的调查、预测和分析,研究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在陆续推出如储蓄通存通兑、代发工资业务、代收费业务、ATM联网系列、商务POS终端、一卡通(或一折通)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业务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业务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需要。
(二)创新柜面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柜面是农村信用社接触社会公众最为频繁的地方,也是直接办理业务、衍生存款的地方,农村信用社好的服务形象要靠柜面服务具体体现出来,特色服务包括:延长营业时间、24小时服务、设立一米线;对特殊客户上门服务,为单位办理现金收付、转帐结息、送回单、利息清单等;为有困难的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为军人、教师、中小学生和老弱病残者提供专柜服务;为大额存取款提供安全服务等;贷款方面推出信贷业务特快服务,选择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作为信贷业务特快服务对象,对其实行特事特办,使办理业务效率大大提高;推行客户经理制,为存贷大户配备客户经理,并为其提供存、贷、汇、理财、咨询等综合上门服务,通过全面周到的服务改善银企关系,增强吸引力,保证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支付。通过推出特色服务等服务措施,达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目的。
(三)创新监督方式,落实优质服务。优质服务要做到常抓不懈,不滑坡,不动摇,除必须制订和落实各项制度外,还必须强化监督检查机制。优质文明服务永无止境,重在坚持,贵在落实。各营业网点是农村信用社的窗口,小小窗口反映出的是农村信用社的整体面貌和信誉,客户在这里究竟得到了怎样的服务,只有通过明查暗访才能得出真相,因此,明查暗访是保证优质服务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的一个好办法。要通过组织社内人员或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多种形式,以普通客户的身份,通过看、听、查、问等方式,经常对营业网点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明察暗访,并广泛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范化服务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树立农村信用社优质、高效、快捷、安全服务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宣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打造优质服务

4. 浅析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农行“重征”县域金融、政策性银行迂回包抄、邮政银行“亮剑”农村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兴未艾,农村金融市场狼烟四起的情况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博得一席之地,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企业理念,树立行业品牌意识
  企业理念是企业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继承企业优良传统,适应时代要求,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从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 良好的企业理念是企业改革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涵盖了企业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等内容,它如同号角将持有共同理想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拼搏奋斗。 建立了明确的、积极的、深入人心的企业理念。就能指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从而形成工作合力,取得经营管理上的成功。美国的IBM公司、可口可乐公司,日本的丰田公司等,无一不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企业理念,从而使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鲜活案例。农村信用社在企业理念创建中要包含有对几十年信合文化的兼容并蓄,有超越地域差异的共性荟萃,有代表现代银行发展的文化参照,更要有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农村信用社只有具有了自身鲜明的企业理念特征,使其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推动信合事业不断发展,长青不衰。
  二、创建发展蓝海,实现可持续发展
  “蓝海”战略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企业管理学概念。“红海”代表充满竞争压力的已知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未知的领域和尚待开拓的市场空间。从创新的角度看,“红海”就是习惯路径依赖,遵循固有的思维定式;“蓝海”则是能积极作为、创新招数、找寻非常之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村信用社要想脱颖而出,实现发展新跨越,就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创新,创建属于自己的发展“蓝海”,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是应创新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针对目前农村贷款品种单一,贷款手续烦琐,中间业务产品缺乏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信用社要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好思路不宽、手段不活、措施不多等问题,在主动创新和重点突破方面下功夫。要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跟经济发展大潮,积极寻找发展机遇。要认真把握经济金融政策和产业导向,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以信用工程和百千万富民工程为载体,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青年、妇女创业和农民外出务工。要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既要将银行卡、个人理财、电子银行等成熟城市金融产品向农村推广,又要积极开发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农村金融产品,在业务增长方式、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国际业务、理财业务、代理业务、产品开发等方面实现突破。二是要创新服务“三农”的贷款方式。积极推广中小企业联盟、信用共同体、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农民住房贷款为重点,完善抵押、期限和利率管理,加大消费贷款拓展力度,进一步叫响农信社的服务品牌,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实施网点再造,提高支农服务效能
  历经多年的发展演变,农村信用社既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又沉淀了经营和管理方面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效能提升。为应对农行、邮储、莱商、村镇银行等新老金融机构的挤压,县域市场的切分,尽快甩掉历史包袱,农信社必须来一次彻底的“破冰”,实施“零业务”网点再造。一是抢占“黄金码头”。选择人流客流量大、商贸集中等优越的地理位置,改造完善外部视觉形象,另起灶炉,“零”起点组建新机构。二是打造“王牌”营业机构。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选人、高水平服务、高层次规划“四高”标准,选择现代化的设计理念,面向全辖招贤纳士、聚集精英,高起点制订完善服务标准、行为准则、工作效率等一系列考评措施,将零业务网点打造成形神俱佳的,能与商业银行相抗衡的“王牌”营业机构。三是实施分灶吃饭。在员工管理、业务经营、工资分配等方面实行“差异管理、分灶吃饭”,切实做到“政策倾斜、授权大胆、考核科学、激励到位”。
  四、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二是培育专门人才。要用现代金融企业的理念和新知识、新技术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农村金融的经营水平,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的高素质的管理、营销和新业务专门人才。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当正确的决策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要培养一支拥有现代企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管理经验、领导艺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使其真正成为信贷管理、风险防控、科技创新、资金运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始终保持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战斗力,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四是创新用人机制。要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双向选择等方式,实施全员优化组合,切实建立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增强全员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要我干”真正变为“我要干”。五是要加大后备力量的储备。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后备人才库,通过组织培养、实践锻炼、动态管理,实现优胜劣态,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六要建立与市场用人机制相适应的劳动用工与工资报酬制度, 完善业绩考评体系, 以改革促进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工作活力的显现。
  五、完善法人治理,健全制衡管理模式
  农村信用社既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就应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一是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明确具体的产权规则,解决“谁投资、谁管理,出了风险谁负责”的问题。二是要提高股权集中度,引入合格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先进的治理架构,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三是要建立灵活高效的业务经营机制,如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机制、信贷业务的责任经营机制、不良贷款的责任清收机制等等。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管人员激励机制。对信用社高管人员要建立科学的业务经营综合考核办法,考核成绩突出的实行重奖,拉开收入差距。强化激励的同时要强化弱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三会”制度,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 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可以考虑通过监事质询、提出罢免建议以及高管人员信用记录、追究法律责任等形式,形成问责机制。对经营业绩突出的高管人员要适时给予重用,把他们放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发挥能人管理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其聪明才智。

5. 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能力

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能力方法
加强信贷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关 系到农信社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①通过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公开竞聘、选拔信贷人员,把优秀的人才放在信贷 岗位上;
②大力构建学习平台,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通过人这一特 殊载体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
③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根据新时期信贷工作要求制定 培训计划,让信贷人员有针对性地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
④建 立 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设置评定信贷人员等级、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标体系和 信贷考核的激励机制,让信贷人员的工作实绩得到高额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充分调动信贷 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能力

6. 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做好金融创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信社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的发展意识在不断增强。农信社要发展,提升服务档次、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尤为重要。本人从如何创新服务手段增强农信社的业务发展层面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在服务“软件”上下功夫 
  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提高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手段,农信社要千方百计在服务上下功夫,推行“微笑服务”、“站立服务”、“规范化服务”等等服务标准。通过注入新的服务理念,变“板脸”为“笑脸”、变“纹丝不动”为主动迎接,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尽可能为客户提供最灵活的服务。 
  1、柜面服务人员在对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业务的同时,要在不增加客户成本的情况下,使客户享受到超出客户心理期待的服务,并且要在保持良好服务形象的同时,热情接待客户,耐心解答客户疑问,站在维护客户和信用社双方利益的角度妥善处理客户的问题,在遵循成本效益,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提高自己的服务层次,塑造以诚待人、以情动人的服务形象,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柜面服务品牌。 
  2、基层网点的每名员工都要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每名员工都要明白只要上岗就是代表着信用社的形象,我们是代表信用社来直面客户,以优质服务求得信用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客户是农信社的服务对象,是农信社的利润的来源,因此要真诚的服务客户,把客户当成自己的亲人;要周到的服务客户,让客户感到我们也是亲人;要正确对待客户的抱怨和批评,把它变成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把它变成农信社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现代银行已经迎来零售时代,个人理财日渐兴起,与以前单一的存取款相比,如今的储蓄所功能正趋于多样化。五花八门的理财需求,使得客户对于服务,不再仅仅满足于“笑脸相迎”。由于客户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存款流量以及对信用社利润的贡献度不尽相同,彼此需求几乎“一个人一个口味”,在服务内容上再像往常那样“一刀切”,显然行不通了。顺应时势,对客户加以细分,据此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基层网点可以将自己的客户做好统计、分类,本着“灵活”原则,只要不违背有关规定,可依据客户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做”开展新业务,这对农信社来说无疑是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客户联系,要经常聆听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对客户进行经常性的调查、了解,要多多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和渴望得到什么?并且要注意比较客户需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尽力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各同行业去观察、学习、走访,广泛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的学习改进,逐步探索,创新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服务手段。
  二、整合具有特点的服务项目 
  (一)将全体外勤信贷人员整合为客户经理。通过考试、近三年业绩考核、民主测评、联社研究等程序选拔出客户经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客户经理队伍,改变信用社以前“人人都可放贷款,大家都不负责任”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 
  (二)开发信贷新产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农信社的信贷工作实际为农村经济发展量体裁衣,开发“小企业贷款”、“商家乐贷款”、“新农村金色家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农用机械贷款、汽车贷款等多种信贷新产品。 
  调整信贷投放模式,按照“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在农村实行立体化信贷营销模式,进一步完善小额农贷管理办法。譬如,安徽颖上县联社实行了如下信贷管理方法:1万元以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其中:评级为“一般”户发放3000元以内信用贷款,“良好”户发放3001—5000元之内信用贷款,“优秀”户发放5001—10000元信用贷款;1万元以上至10万元贷款,按照小额农户贷款办理程序的前提下,签定最高额担保合同后颁发贷款证,在两年期限、最高额度内可以循环使用;对农村种养殖规模大户与县财政担保公司合作可发放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内的支农贷款。通过有效的分层次支农信贷政策,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小额农户贷款规范操作就投放“饱和”,不规范发放就“垒大户”的怪圈,有效解决了农村产业化调整所引起的规模种养殖大户贷款难与信用社难贷款的矛盾,探索出一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贷支农的新路子。 
  三、加快流程改造步伐,适应业务发展之需 
  要按照现代金融管理新理念,按照银监会、人民银行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加快农信社的业务流程改造,把管理型的农信联社改造为经营型的农信联社。改造后的农信联社,要做到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提高效率、发展业务。 
  (一)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联社总部设立前台市场客户部门,负责贷前调查;设立中台风险审查部门负责风险审查;设立后台为帐务处理及放款中心。总部前台市场部经营设五关:即1、AB角客户经理相互监督关;2、风险审查关,企业部审查个人部业务;3、统一签定借款合同关,专职风险员负责企业部贷款风险及市场部借款法律手续审查;4、出帐审核关,实行风险审查复核制度,出帐通知书经风险员审查后由复核员复核签发一式三联,内部传递一联至放款中心,凭借柜面办理转帐放款手续;5、前台经营班子集体审批关,确保每笔信贷业务阳光操作。 
  (二)从五个方面做好信贷服务。一是全员树立营销、效益、发展新观念;二是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三是客户经理树立“商人”经营新理念;四是牢固树立把贷款权力当成服务的新观点;五是凭借优良信贷新产品迅速抢占信贷市场中的优质客户。 
  (三)以客户为导向,构造增值型业务流程 
将联社业务流程划分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前台客户服务流程;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中台风险控制流程和为直接创造价值活动服务的后台支持流程。对前、中、后台流程进行细化,按照客户需求,将前台客户服务流程划分为公司信贷业务流程,零售业务流程、表外业务流程、代理业务流程和结算业务流程。按照风险控制要求,将中台风险控制流程分为风险管理流程和稽核监察业务流程。按照对前台的支持方式,将后台支持流程划分为综合管理流程、人力资源安排和计划财务流程。 
  按照“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方便客户”的指导原则,在客户服务流程的设计上,依据增值度的大小将联社客户群细分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两大类,相对应设计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两组业务流程。对企业类和个人类客户依据风险度大小进行再细分,在贷款申请的受理上,相对应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程度的流程。具体为:对低风险客户按照“客户申请--授信--审批--出帐”的低风险流程由基层信用社客户经理办理,如农户小额贷款等;对中等风险的客户按照“客户申请--审查--授信--审批--出帐”的标准化程序办理;对风险敞口大的客户,由企业部或个人部按照“客户申请--受理审查--贷前调查--授信审查--贷款审批--合同审查--用款条件审查--客户用款”的高风险流程处理。 
  四、强化电子化建设,为客户提供通达、快捷、方便的结算服务 
  改善农信社的的服务设施,强化电子化建设和改造。根据需要增加一些服务窗口,增设自动取款机等。同时,加强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等金融新产品的宣传力度,促使广大客户对金融新产品的认识和认可,提高自动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的使用率,从而到达提高信合新形象、发展信合业务的目的。

7. 从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和提升农村信用社社会形象出发,谈谈推进农户小额信贷和信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要意义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金融信贷服务的重要创新成果,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信贷产品;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是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涉农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改善金融生态、规范金融秩序的迫切需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定要站在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农村信用工程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努力扩大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数量和成果,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覆盖面和投放额度,为全县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和良好信用环境。

从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和提升农村信用社社会形象出发,谈谈推进农户小额信贷和信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8. 请结合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谈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

  金融业发展趋势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明显趋势:一是技术创新因素在金融同业竞争中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国内各银行纷纷投巨资,建起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综合业务数据大集中,通过统一的电子化平台来处理各项金融业务;二是传统单一的柜台式银行网点将向综合性网点,无人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发展;三是银行经营服务将由粗放型、大众化转向理性化、个性化与大众化并举。具体服务方式将由以银行产品为核心转向以客户为核心。由单一会计模式向多维会计模式发展;四是现代金融服务将逐步由城市向农村领域渗透。
  农村信用社如何实现业务创新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其次,要继续深化改革、理顺和创新管理体制。从目前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来看,最为庞杂的莫过于农村信用社,因此,当前农村信用社应着重理顺和创新管理体制,减化管理层,尽快建立起以市、县联社为基础法人,省、中央合作金融管理机构为管理核心,上下垂直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利资源的整合和业务创新整体规划的实施。
  第三、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现在国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焦点主要集中体现在科技服务手段这一核心竞争力上。而农村信用社恰恰在这方面处于劣势。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实情况来看,顺应银行业务数据大集中的发展趋势,建立以省为中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明智的选择。
  第四、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必须搞好市场定位,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地处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点,应当按照全功能银行的模式来运作,积极开展人民币、外币、中间业务等全方位的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地处县域城关和城乡接合部的网点,可开展特色服务,如为辖内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代发工资,为居民、学校代收代缴水费、电费和学费,公务员小额贷款等;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网点,要完成计算机联网,实现存取款通存通兑的基本功能,积极开展一些个性化的创新服务。例如,农村医改基金代理,其他保险代理,办理银行卡,为乡村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金融咨询、信息、授信、跟踪服务等。
  第五、作好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对科技、外汇、特色客户经理等关键岗位的人才,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外单位调入,应届大学毕业生招收等途径解决;对现有的在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