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的家庭背景

2024-05-10 19:24

1. 郭鹤年的家庭背景

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新山的一个华商家庭。他的父亲郭钦鉴祖籍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在六个兄弟中居小,其五个哥哥依次为郭钦铮、郭钦暖、郭钦端、郭钦仁和郭钦宝。20世纪初,除了长兄郭钦铮留在家乡开了一家叫“万安堂”的中药铺外,其余弟兄相继来到马来亚谋生。1909年,郭钦鉴只身来到马来亚柔佛州的新山。他当过店员,也开过咖啡店,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当时,他的四哥郭钦仁已经在新山创办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于郭钦仁身体状况欠佳,逐步把东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郭钦鉴、郭钦端和郭鹤青(郭钦暖长子)三人,在他们的精心料理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展。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家乡福州的郑格如结婚,先后生下了3个儿子。郭鹤年生于1923年10月,行三,上有两个哥哥郭鹤举和郭鹤麟。当时郭家已成为当地小富,因此有能力供养子女读书。郭鹤年兄弟三人都毕业地新山英文学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良好的教育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了马来西亚,郭钦端不幸病逝,郭鹤青被日军拘捕数月,东升公司被迫停业。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东升公司重新走上正轨,并很快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战后初期,马来亚消费品奇缺,当局实施物品统制。任米粮统制官的达图·翁(马来西亚前总理达图·侯赛因·奥恩的父亲)与郭钦鉴有莫逆之交,他把采购大米和粮食的工作交由郭钦鉴处理。郭钦鉴抓住时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柔佛州的粮食生意。同时,他还取得了政府包括医院和军部的粮食供应权,事业蒸蒸日上。此外,柔佛州的苏丹依布拉欣也对郭钦鉴的生意多方照顾,发给他一些执照和准证,使他得以从事某些特定的生意。到40年代末,郭钦鉴已经成为新山知名的富商,东升公司成为日后郭鹤年及其兄弟创建庞大企业王国的桥头堡。郭钦鉴热心办教育和当地华人事务,曾任新山宽柔中学董事长和福建会馆主席、新山中华公会理事,被柔佛苏丹封为准拿督衔。他于1948年12月26日病逝,政府为纪念他对新山的贡献,特意将市内的一条横衔命名为郭钦鉴路。父母对郭鹤年影响非常大,华商韬略曾发展文章报道说: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是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郑女士对家族生意不管不学,却自幼劝告孩子要有商业道德,不要崇拜物质。在世时,她曾在铁板上刻下“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的金玉良言。郭鹤年非常孝顺母亲,说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而将郭鹤年引入商道的父亲也对他有着至深影响。“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郭鹤年说。不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亲也以自己的言行对儿子们进行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理念,事业有成之后,郭钦鉴和他的兄弟们热心办学,为华人发展出力献策。日本侵略中国之后,郭钦鉴更出任新山华侨筹赈委员会主任,和家族成员积极筹款,支援祖国。

郭鹤年的家庭背景

2. 郭鹤年的郭氏语录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危机就是机会。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前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以我个人的经验,成功同时也是失败之母。

3. 郭鹤年家族的人员架构表

郭鹤年的儿子:长子郭孔丞,次子郭孔演,小儿子郭孔华

郭鹤年家族的人员架构表

4. 郭鹤年的企业有哪些?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pgBDCWSGbmn8J5jUE_aV8b6N91HcqjS8Kye06QXPSkGp6lGksbYAk8tdKkUPEW-

这是百度百科信息

你参考一下吧

5. 郭孔辉的家庭背景

郭孔辉的老家是在福州郊区的郭宅。他的祖父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四。他祖父身体不是很好,种地有点吃力,便跟着别人下南洋,到了马来亚后,开始做点小生意,慢慢地就把几个兄弟也叫了出去。不久,他因肺病,回国养病,把生意交给他的弟弟(即郭鹤年的父亲)打理。郭鹤年是郭孔辉的堂叔,在他手上郭家的生意规模才成长起来。 郭孔辉的父亲出生在马来亚。长大后,回国与郭孔辉的母亲结婚,生了三个儿子后又出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国内失去了联系。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国内。接着,又生了一个女儿。 郭孔辉的父亲在解放后不久又出去了。妹妹在土改后,就跟着母亲出去了。“文革”中,两个弟弟也先后出去。 在郭孔辉的堂叔郭鹤年的领导下,家族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众所皆知的香格里拉酒店就是郭家的产业之一。几十年来,家人多次劝他出国继承家业,将生意发展壮大。20世纪60年代初,父母从马来西亚回国,就希望他能和他们一起走。父亲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高血压加糖尿病。但郭孔辉觉得他既然从事了研究,就得有个结果,只好无奈地拒绝了父母。1972年,母亲再次回国,含着眼泪拉着儿子的手说:“孔辉,下决心跟我走吧。”结果,还是老人一个人走了。记者问他如何能面对优越的条件不动心,而在国内还要饱受“运动”之苦,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出国走了。郭孔辉说:“这可能就是人的本性。我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有兴趣,出去就是要做生意了。可能国外的生活是比国内好,但我比较重视自己的事业,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做出个结果来。实际上,人也是有惯性的。我没有想得太多。就觉得自己有兴趣天天做研究,琢磨课题。出去也有许多麻烦,首先手续就不好办。我就不愿意这么麻烦,也比较安于现状,觉得只要不再受折磨,有一个研究的环境就行了。事实上那时候挨整、受苦也习惯了。”

郭孔辉的家庭背景

6. 马来西亚的首富是誰?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 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