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一周年了,中国深空探测进展如何?

2024-05-15 00:00

1.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一周年了,中国深空探测进展如何?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取得成功降落火星乌托邦平原区南边选号牌降落区,在火星上初次留有中国人的印痕。到今日,天问一号落“火”一周年。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火箭升空起飞,并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到达并降落火星。落“火”一周后,“祝融号”火星车驶下起陆平台;同一年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降落火星第一批科学合理影象图发布。
在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历程上,天问一号每日任务完成了6个“初次”:首次完成地火迁移路轨探测器发送;初次完成行星际飞行;初次完成地外行星软着陆;初次完成地外行星表层巡查检测;初次完成4亿千米间距的测控技术通讯;初次获得第一手火星科学合理数据信息。
在全球航天史上,天问一号每日任务不但在火星上初次留有中国印痕,并且初次根据一次任务完成火星围绕、降落和巡查三大总体目标,意味着中国在大行星检测行业步入全球领先队伍。
驶上火星表层后,“祝融号”火星车向着陆点南端前行,开展火星表层地形地貌科学合理检测,并持续传回检测数据信息。截止到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层运作90个火星日,顺利完成明确巡查检测每日任务,各类情况优良,逐渐超期服役。
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天问一号探测器围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进到独立运行模式,中止科学合理检测工作中,安全性渡过初次日凌。11月,“祝融号”火星车与欧空局“火星顺风车”取得成功实现在轨无线中继通讯实验。
进到2022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持续传到来源于火星的“问好”。龙年春节前夕,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路轨传到一组“自拍照”短视频,向全国人民值此新春祝福。2月4日,北京冬季奥运会揭幕当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五星红旗与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合照自拍照,送上一份“最大”的“冬季奥运会”礼品。

5月,中国科学研究精英团队运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得的数据信息,在地质年代较年青的“祝融号”降落区发觉了水主题活动征兆,说明火星该地区很有可能带有很多以含水量矿物质方式出现的可运用水。
中国国家航天局15日公布的数据表明,“祝融号”火星车迄今已在火星表层工作中356个火星日,行车总里程数1921米。围绕器自发送至今已航行661天,进到环火路轨后,不断进行遥感技术检测。现阶段,两器情况优良,总计获得并传到初始科学合理数据信息约940GB。生物学家团体已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解译和科学研究。
现阶段,“祝融号”火星车巡查区已进到冬天,大白天最高温度不上零下20℃,而且沙尘天气高发。受太阳直射角逐渐减少和部分沙尘天气危害,火星车电力能源获得工作能力逐渐减少,隔热保温耗费逐渐扩大。

为解决这类极端自然环境,依照方案设计,“祝融号”火星车将转到冬天方式运作。围绕器不断进行遥感技术检测,将要完成火星全世界遮盖,与此同时为火星车给予无线中继通讯适用。
依据《2021中国的航天》市场研究报告,未来五年,中国将再次执行月球检测工程项目,发送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进行嫦娥八号核心技术科技攻关,与有关我国、国际经济组织和全球合作方一同进行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建设;再次执行大行星检测工程项目,发送行星探测器、进行近地小行星取样,进行火星取样返还等核心技术科技攻关。
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知,现阶段,嫦娥系列探测器正按照计划进行各项工作;天问二号探测器也已转到初样研发环节,每日任务已经加速推进。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登火,中国自始至终专注于在神十和深空探测行业推动国际交流。在天问一号每日任务中,中国与欧空局进行工程设计协作,与奥地利、法国进行科学合理荷载协作。中国建在阿根廷的太空站,做为中国第一个国外太空测控站,为天问一号给予测控技术适用。中国还与美国创建火星探测器路轨数据交换机制,运行行星检测每日任务国际性荷载配备协作。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一周年了,中国深空探测进展如何?

2. 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捕获,中国的航天技术是否又到达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很多方面对进入世界前列,但中国与世界航天强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小。
一、火星探索我们更进一步这一次天问一号发射成功,是我们技术水平的又一次突破。这次技术突破在哪里?火星探索要比月球探索复杂的多,月球距离地球是38万公里,通讯延时只有1秒多,即使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器有某些问题,地面人员也可以进行手动操作。
可是,火星距离地球在5500万公里至4亿公里之间,通讯延时有十多分钟,这就意味着人工干预就无法准确实现,一切都要依靠探测器自行解决。
目前很多国家对火星的探索多是以轨道飞行器为主,真正实现着陆的只有美苏两国,其中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天问一号的一大亮点是一次性实现“绕、落、巡”,技术要求之高、难度系数之大。如果天问一号能够取得成功,不仅对我国航天事业、也对世界航天事业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航天领域的“二锅头”世界上航天技术第一梯队,应该属于美国和俄罗斯,他们两国起步早、基础好,在航天领域发展数十年,都有着很强的实力。第二梯队是欧盟宇航局、中国、日本、印度。第三梯队是巴西、韩国等国家。
中国在第二梯队里面属于拔尖的水平,在综合实力方面要比日本、印度要强。这里指的是综合实力,也就是火箭、卫星、载人航天、空间站、探月等多方面航天水平。但是,与美俄等老牌航天国家相比,我们却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我们航天基础太差,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一边补基础、一边搞研究、一边赶超别国。

三、一路稳扎稳打中国航天起步在1970年,中国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到近地轨道,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仍然留在地球轨道上。但是,我们航天起点却在1958年,从“581工程”开始,几十年来中国航天水平不断突破,从近地卫星、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到通讯卫星、气象卫星、高分卫星,再到载人航天、北斗卫星、空间站、探月工程、火星工程。我们不像美苏冷战那样彼此竞争,中国航天发展一直是逐步进行,稳扎稳打,因为我们知道“慢慢走、比较快”,这一点恰恰很适合中国。
因为中国初期,各方面比较落后,基础差、技术差、缺乏关键人才,我们必须稳住节奏,走适合中国的航天之路。

四、我们前进的路还很长2018年,世界火箭排名中,中国只有长征-2F改进型;2020年,中国长征五号(也就是我们说的“胖五”)将我们的排名进一步提前;我们下一个目标长征九号,直径十米的大火箭,它大概与土星五号相似。未来,我们有信心将我们的火箭冲到最前面。
现在,我们有装在YF77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有重达13.5吨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现在我们实现月球取样,天问一号也离火星更进一步。这些年我们不断缩小与航天强国的距离,现在的我们厚积薄发,中国航天遍地开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说:“我国航天技术基础太差,现在是一边补基础、一边追赶,我们现在加紧追赶,差距进一步缩小。12年后,我国的长征九号火箭运载能力才能赶上猎鹰。然而,没有在50年前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的土星五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力高达118吨,所以,中美航天技术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可能是50年甚至更多。”有差距是正常的,美国做到现在这样也并非一日之功,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的年轻科学家不比国外差,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多大的差距都可以赶得上。

相关知识:中国航天:中国航天(CAS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与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胖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并弥补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土星5号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土星5号超重型运载火箭是仅次于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推力第二大运载火箭。续任者太空发射系统(SLS系统),号称史上最强运载火箭系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