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

2024-04-30 02:38

1.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

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告诉你这是山,这是水,然后你就认为这是山,这是水。长大以后社会上的人告诉你这不是山,这不是水。你就会为了自己想得到的,想追求的去迎合别人说:这不是山,这不是水。但是当你得到了自己追求的或者想要的东西时候,你就不去迎合别人反而轻松了。就是所谓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说白了:第一境界(看山是山是我们的本能因为才初识这个世界)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是因为有很多人指鹿为马,而我们刚好是那群说马的人。)第三境界(回归自我,知道山就是山,不需要去迎合别人。)其实,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一开始,你看见一盘酥烂挂酱的红烧肉,喷香扑鼻,你就想来碗白米饭,吃了它。
  
 后来,你吃过许多红烧肉了,自己也做过了。你看见一盘红烧肉,就会下意识的考虑:这是五花肉还是肋排肉?这红色是炒的糖色还是老抽上的?八角分量如何?是不是下了桂皮?这肉煎过没有?是炖的还是蒸的?这盘肉在你眼里支离破碎,分成无数细碎点了。甚至你还会情不自禁的去分析:这地方产猪吗?如果不产猪,猪肉是哪来的呢?下厨的阿姨手脚干净么?用什么方式挂猪皮上的毛呢?……
  
 最后,你叫一碗红烧肉,看到的就是红烧肉,酥烂挂酱,喷香扑鼻,你就想来碗白米饭,吃了它。
  
 为什么你不会再情不自禁的考虑了呢?因为其一,你已经自信到了不必用这种方式来下意识的自我证明“我是懂红烧肉的”,你深知自己随时可以判断一盘红烧肉的好坏之后,就没有这心思了。其二,你确实也已经吃过了太多红烧肉,所以你会对世上红烧肉的诸多不如意处不加介怀,而去专心感受红烧肉那具有共性的美妙部分——肥厚重味,别的管他娘。
  
 简单来说,最后之所以你看红烧肉还是红烧肉,一是你放过了世上的红烧肉,二是你放过了自己——当然,前提是,你确实懂了红烧肉,而且你知道自己懂了。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境界?

2.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层境界?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各种人都忙着从现实中提取概念,有些人教你成功,有些人教你思维,有些人教你学习,有些人教你说话。然而提取概念的能力其实并不重要,缺的是转化概念的能力以及识别哪些是好的概念,其实应该用柏拉图的话说,是理念不是概念,只有理念才是值得学习的,而概念都是粗糙的,不是艺术的。要么抽象的太多,要么抽象的太少,唯有理念是完美的,是平衡的,永恒的。广泛的讲,你的所见之物,都有其理念,所谓格物致知也是这个道理,致良知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山是山,山又不是山,再看回来,山还是山。能靠一人之力,准确的捕捉山的,就是天才。再就是依靠众人长时间的流传,创作,打磨而成的传世之山。这就是我对这三重境界的理解。

3. “看山是山的”的三重境界

      
  
                                          
 
  
  
 
  
       最近在读《六祖坛经》,如果给《六祖坛经》归纳中心思想的话,我想应该就是“无相、无住、无念”。这三个词就是全部,概括起来就是“三无”。
  
  简单讲:
  
 “无相”就是不执着于客观世界,
  
 “无住”就是说人原本的心念是迁流不息、不会停留的。
  
  
 “无念”就是不执着于主观心念,
  
 
  
  
 在这三个概念当中,“无相”来自《金刚经》,你应该还记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名言。
  
 “无相”主要针对客观世界来说,山河大地、金钱美女、房屋贷款、柴米油盐,凡此种种都不要执着,有也好,没也好,随它去。往深些说,这是要人消弭主观与客观的界限,不要把外物与自我对立起来,物我一体,物我两忘。
  
 
  
  
  第一阶段 
  
 为什么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呢?如果按慧能禅法来理解,这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对立起来了。我是我,山是山,水是水,山和水都是客观存在的风景,我则是那个站在山前水畔欣赏风景的人。这样一个场面,如果按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说法,就是“有我之境”。
  
  第二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为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呢?因为听了慧能的重要讲话之后,主观与客观的界限已经消弭不见了,山和水不再作为客观存在的风景而对立于我这个欣赏风景的人。
  
 山、水、我三者变得圆融起来,我看山水就好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去看大海里的另外两滴水,我们其实都是在大海里边合而为一的,并不存在“一滴水”的状态,而只有“一片大海”。按照王国维的说法,这就是“无我之境”。
  
 比如,你已经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与大自然客观世界合而为一,虽然眼前有一口水井,但你已经达到“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消弭了你的主观自我与客观水井之间的界限,从从容容一步踏了进去……
  
  第三阶段 
  
 所以我们还需要达到第三个阶段才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你心里要知道,其实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才是“真谛”。只不过你活在人世间,有时候难免揣着真谛用俗谛。
  
 本文总结自得到APP【熊逸说佛50讲】

“看山是山的”的三重境界

4. 人生的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你是哪一种?


5. 看山是山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1、看山是山
一个人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内心是纯洁无暇的,对待任何接触的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别人告诉你,眼前静止的叫做山,你就认识了山;远处流动的叫做水,你就认识了水。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你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也渐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便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大多数人都只达到了第二境界,就迎来了人生的终点。倾尽其一生的时间,忙忙碌碌一辈子,最后发现都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只得抱憾终身。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原是指在佛家参禅中对禅的理解与顿悟,现在多指的是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不同。

扩展资料:

到达第三个境界时,你就要专心致力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和旁人所干扰,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间俗事,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何必苦苦纠缠,浪费大把光阴,与其这样,不如豁达和坦然面对。人活的是一种心态,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看山是山的三种境界是什么?

6. 看山是山的三种境界

看山是山的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因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千年。进入这个阶段,热是激情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7.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

【看山是山】:起初学习作文的时候,都是最朴素的原始的状态,要求:语句通顺,真情实感。

【看山不是山】:慢慢的,随着阅量的不断膨胀,涉猎的逐步扩大,思维的渐渐深入,逻辑的慢慢优化,情绪的丰厚培养,品味的频频提升,技巧的日益精进,词汇的日积月累,笔法的悄然熟练,文气的渐入佳境,顿感自己满溢的文学造诣蠢蠢欲动,沸腾于胸,呼之欲出。既而,情,无法自禁,意,跃然纸上。恨不能招文曲之星赛文,与文昌之宿比赋。何等了得!

然,原本真实的文字,清晰的架构,顺畅的逻辑,浅显的内容,朴素的三观,直白的情感,明了的语意,开始被封上各种标签,被勾画种种框架,被拆解和组合,被重塑和变形。风、雅、颂、赋、比、兴,无所不用其极堆砌之。

遂,辞藻华丽,句法玄妙,行文繁复,气质迷离,逻辑缠绕,情感浮夸,满眼引经据典,处处卖弄炫技。三句不离古语,五行必有摘抄。

终,目之所及,虽字字珠玑,却满纸空虚,仅有悬浮而无根之浮华,支离而莫名之情愫,混乱不堪之描写,一头雾水之表达,更有甚者,因过量引典据经而破碎了脉络,稀释了内容,淡化了情感,扭曲了主旨。

悲矣!

【看山还是山】:最后,开始接地气儿,重新说人话。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层

8.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是什么境界?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1、看山是山∶是凡夫境界。看见什么就执着于什么,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2、看山不是山:我们苦苦寻觅世界的真相,慢慢明白这个世界不过是虚幻的泡影。
3、看山还是山,是证道后的境界。功夫已经到家,并能熟练运用。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被外相、境界所迷惑。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看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无比真实可信,相信我们眼见的就是全部。当知道所见是假象,所以就刻意回避,尽量对所见不产生执着心。但功夫修练还没到家,还对不产生执着心的”功法“有执着心或者是依赖心理。
到后来明白了这份如泡影般的世界存在是有目的,只所以人不能看出其中的真相也是有目的,我们不要因为纠结这些而错过了世界本身的精彩,我们应该积极坦然的接受和拥抱这个世界,从中活出自己的乐趣和精彩。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