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4-05-19 15:30

1.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欧洲走联合自强之路的里程碑
——欧共体诸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12月9—10日,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在荷兰古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与会12国首脑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后,通过了《欧共体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货币联盟条约》(统称《欧洲联盟条约》或《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此举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洲人描绘出了一个欧洲合众国的蓝图。根据条约,未来的欧洲联盟将主要由三大支柱组成,即:经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和社会问题方面的合作。
关于政治联盟,条约规定:隶属于欧洲政治联盟的西欧联盟是欧洲政治联盟的防务机构,负责制订欧洲的防务政策,并与北约保持一定联系;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具体领域将由欧共体12国首脑会议或外长会议一致确定,具体实施措施将通过特定多数表决票决定。
关于经济货币联盟,条约规定将分3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并建立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具体而言,1990年7月1日到1993年底为第一阶段,主要目标在于争取所有成员国的货币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取消外汇管理机制,实行资本自由流通,协调各国经济、财政政策。1994年1月1日至1997年为第二阶段,其任务是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机构并完善其组织体制,监督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为将来建立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作准备。但是,不得干预仍由各国中央银行负责的货币政策和稳定币值的责任。第三阶段是1997年至1999年1月1日,目标是逐渐实现统一的货币并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
关于共同外交、安全及防务政策,条约规定: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政府将进行更多的合作,但在一些较大问题上这种合作不受欧洲委员会的控制,各国将保留否决权。协调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最终结果将导致产生共同防务政策和建立联合军队。
关于司法及社会问题的合作方面,条约强调:政府间在司法、反恐、庇护和移民事务等方面将加强合作。在包括工作就业、与工人协商和男女平等就业权方面,将进行更多的社会立法。有关欧洲公民权,条约规定: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公民将有权在联盟中任何其他国家工作,参加当地的欧洲议会选举并最终参加地方选举;联盟内的一国公民在国外旅行时,有权受到联盟成员国的外交保护。在环境保护和建立跨欧洲交通运输、能源及电信网方面,将给予较为集中的指导;在制定诸如保健、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新立法时,将与地方当局进行充分的协商。此外,“马约”还扩大了欧洲议会的权限,规定欧洲议会将任命一名巡视官,联盟成员国公民均可以向其申诉违反联盟法规的行为;各国将不放弃自己的国家主权(某些一致同意的特定领域除外)。
然而,这个欧洲合众国的“蓝图”并没有像它的缔造者想象的那样立即获得人们的认可。在提交欧共体各国批准的过程中,“马约”引发出激烈的争论。各国公民在有关欧洲未来、国家前途、自身利益的重大抉择面前,不得不进行认真的细致的思考和取舍。丹麦为批准条约举行了两次公民投票,只是在被允许在货币联盟和共同防务政策等问题上有所保留后才获得多数票的支持。英国虽然在有关防务、货币联盟及社会政策等方面获得例外权,但在批准“马约”问题上一波三折,一再推迟。英国议会两院中的对立双方围绕有关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反复的辩论。德国则在批准的同时提出了附加条件。结果欧共体未能在1993年1月1日完成“马约”的审批程序,直至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才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最终认可。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一个联合欧洲12国、人口达3.4亿的欧洲联盟正式诞生。
欧盟成立后,按照既定的目标朝着政治、经济一体化方向稳步迈进,一方面致力于建设使用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另一方面对外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1994年,芬兰和瑞典加入欧盟,1996年奥地利加入,欧盟的成员国扩大为15个,由西欧联盟向全欧联盟迈出重大一步。此后欧盟又积极创造条件,图谋向中欧、东欧地区进一步扩展。1995年12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确定未来统一货币名称为“欧元”,并确定了欧元发行的时间表。1998年5月,欧盟按照“达标条件”和“自愿”原则确定了首批采用欧元的11个国家名单(英国、丹麦、瑞典和希腊4国暂缓进入)。同年6月30日欧洲中央银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正式运作。1999年1月1日,欧元作为欧洲国家的统一货币正式启动,从而标志着酝酿多年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
欧洲联盟的成立,是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以来欧洲走联合自强之路的又一里程碑。从欧共体发展到欧洲联盟,充分体现了欧洲国家追求团结统一的诚挚愿望和不懈努力,翻开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新篇章。联合可以自强,惟有联合才能自强。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联合的欧盟已经成为一支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重要力量。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请简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召开首脑会议,并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条约》,该条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其目标是,经过三个阶段,建设经货联盟;二是《政治联盟条约》,其目标是建立“更为紧密的国家联盟”。其意义在于:这一条约的签订,加快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欧元问世、欧洲经济和政治联盟的真正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3. 马斯特里赫特的条约

(一)货币联盟第一阶段:期限为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第二阶段:从1994年1 月21 日开始, 主要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雏形——欧洲货币机构。该机构主席由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总裁以外的人士但任。第三阶段:最早于1997年1月开始,最晚于1999年1月1日生效。将逐步建立“真正的”统一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该银行由欧洲理事会和成员国中央银行总裁理事会任命的管理委员会领导,英国和丹麦获得不进入第三阶段的权利。(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这一政策将取代“欧洲政治合作”。在欧共体最重要的领域内采取的“共同行动”仍需一致通过,但也采用特定多数投票(实施共同行动)的原则。欧洲联盟的武装机构——西欧联盟“将执行欧洲联盟在防务方面作出定”。条约最终规定制定共同防务政策。(三)欧洲公民身分欧洲公民身分的主要内容是,联盟侨民无论居住在欧共体的哪个成员国,在欧洲选举和市政选举中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承认任何公民有在欧洲议会请愿的权利。(四)补充性采取补充性是为了解决欧共体与其成员国分权的微妙问题。欧共体仅在专属自己的领域内,“在成员国无法令人满意地实现考虑采取的行动的目标时”进行干预。(五)欧洲议会在制度方面,欧洲议会通过投票任命欧共体执委会,任命接受公民诉状的调停者,并可能成立调查委员会。在立《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法方面,扩大合作程序。在欧洲议会与欧洲理事会发生分歧时,通过调解程序共同决策。 (六)执委员欧共体执委会职能不变,但是由于任命方式改变,它的合法地位增强 。(七)司法与内政需要一致通过的政府问合作今后将涉及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问题(避难:移民,签证、警察)。(八)协调基金设立该基金是为了在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援助最贫困的地区。(九)新领域:欧共体在恪守补充性原则的同时,可以在一些新领域(教育、)公共卫生:职业培训等)进行干预:欧洲理事会可以建议成员国通过一些公约。(十)社会政策由于英国反对,条约附件中有两项特别议走韦涉及此事、,签字国保证推动社会欧洲发展,促进就业,1992年以来,丹麦对《马约》否决;法国以微弱多数勉强通过,英国推迟全民公决。

马斯特里赫特的条约

4.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意思?

   
  注音 ㄇㄚˇ ㄙ ㄊㄜˋ ㄌ一ˇ ㄏㄜˋ ㄊㄜˋ ㄊ一ㄠˊ ㄩㄝ 
  拼音 mǎ sī tè lǐ hè tè tiáo yuē
   基本释义 
  ⒈  全名《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欧洲共同体的首脑会议上通过。规定了实现欧洲联盟的目标和步骤。1993年10月各成员国最终完成批准程式,欧共体第十次特别首脑会议上宣布该条约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生效。
   

5. 下面哪一项属于《马斯特里赫条约》的核心内容

1991年12月9日—10日,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12个成员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草签了包括《经济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两部分的《欧洲联盟条约》。因该条约是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的,故而又称作《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政治联盟条约》确定了政治联盟的基本目标。为便于推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条约在决策方式上规定对某些决定可采取特定多数制,这是对至今实行的每项决定必须一致通过这一规定的重要补充。条约还准备把西欧联盟变为一个地区性防御机构,作为政治联盟的组成部分,实施与防务有关的决定。在防务问题上,由于英国反对建立欧洲独立财务体系,主张西欧联盟只作为北约的补充,而法德则主张把西欧联盟作为欧共体的防务机构,结果条约规定,把西欧联盟建设成欧共体的防务机构,负责制订欧洲的防务政策,同时与北约保持一定联系。条约还规定用5年时间让西欧联盟与北约把包括后勤在内的各项工作统一起来。
  《经济联盟条约》确定了经济和货币的最终目标,规定至迟于1998年7月1日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并于1999年1月1日实行单一货币。按原先计划,如到1996年,有7个国家符合规定的经济标准(通膨率在5%以下,财政赤字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3%,公共债务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60%),便于1997年实行单一货币,但需由12国多数表决通过。条约规定,如届时达到上述标准的不到7国或多数表决未能通过,那么达到标准的国家至迟于1999年1月1日放弃本国货币而实行单一货币,其他国家待达到标准后参加。
  《马约》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将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因此,《马约》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下面哪一项属于《马斯特里赫条约》的核心内容

6. 马约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举行。经过两天辩论,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

7. 布列斯特和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委曲求全的权宜之计
——俄国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2月18日夜,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的一间会议室灯火通明,这里正在进行一次重要会议,出席会议的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13名委员。此刻,列宁正在发表讲演,语言尖锐、辛辣,情绪十分激动。其他与会者也脸色阴沉,神情凝重。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正面临一个极其重要、也是极为困难的选择:是否接受德国发出的最后通牒,在德国拟定的屈辱和约上签字。对于这个问题,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俄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列宁清楚地意识到,新政权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土地与和平问题,前者可以争取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后者可以缓解俄国所面临的同盟国巨大的军事压力。翌日,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著名的《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之后,苏俄政府照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参战国,建议立即结束战争,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协约国认为,美国已于1917年4月参战,他们的实力现在超过同盟国,决心赢得战争,因此拒绝苏俄的和平建议。德国作为同盟国的领袖,一直苦于东西两线作战,在战争中渐处下风,它认为与俄国的和平可以集中兵力对付西线。这样,德国接受了俄国的建议。鉴于这种局面,列宁只好决定单独与德国进行停战谈判。
12月3日,以越飞为团长的苏俄代表团抵达德军占领下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与德国谈判。双方很快签订了临时停战协定,但却在和约问题上陷入僵局。苏俄代表团根据列宁的指示,要求与德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并要求德军迅速从占领的俄国西部领土撤出。然而,德国人声称,必须所有其他参战国都接受这一原则,德国才可能考虑接受。事实上,德国要求苏俄放弃波兰、芬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并且觊觎乌克兰地区,谈判只得中断。
1918年1月9日,双方重开谈判。为了推进谈判,列宁派出以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为团长的新的代表团。然而,布尔什维克对与德国谈判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列宁强调,形势极其危急,必须不惜任何代价与德缔结和约;理论家布哈林强烈反对接受屈辱的和约,主张对德进行“革命战争”;托洛茨基采取奇怪的中间立场,主张既不进行战争,也不签订和约,以拖延等待形势的变化。他在与德国人的谈判中采取了拖延战术,并得到列宁的支持。谈判又持续了一个月,仍无任何进展。
此时,德国正酝酿着在西线发动一次全力以赴的进攻,它意识到拖延谈判对德国极其不利。2月9日,心急如焚的德国代表怒气冲冲地将一份最后通牒交给托洛茨基,要求俄国立即对是否与德国缔结和约做出决择。心高气傲的托洛茨基在接到通牒后,并没有征求列宁的意见,十分轻率地在布列斯特发表一份“义正词严”的声明,擅自宣布:
次日,托洛茨基便离开布列斯特,返回彼得格勒。俄德的第二轮谈判再次中断。
2月13日,德国统帅部决定恢复东线的军事进攻,摧毁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力量;2月18日,德军开始进攻,逼近彼得格勒。
就在这一天早上,布尔什维克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缔结和约。由于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反对,列宁的立即缔约的提案被否决。随后传来前线失利的消息。列宁清楚地知道,新政权刚刚建立,军队已经复员,持续近4年的一次大战已使俄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极其疲惫,渴望和平,在这种形势下苏俄没有挫败德军进攻的任何可能。在列宁的强烈要求下,党中央决定再次开会,讨论是否接受屈辱的和约。
会议一开始,布哈林等左派共产主义者仍坚持原先的立场,他们喋喋不休地鼓吹“宁可进行战争,也不屈从德国的讹诈”,主张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列宁怒不可遏,大声斥责布哈林的主张无异于自杀,只会葬送俄国革命,再次呼吁立即缔约。也许是慑于列宁的威望,或许是列宁的主张无懈可击,在最后的表决中托洛茨基和另一位中央委员改投赞成票。列宁欣喜地看到,这一次投票他赢得了胜利,表决结果是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
次日,苏俄通知德国,称:“鉴于既成的局势,俄罗斯同意根据德国提出的条件缔结和约。”2月23日,德国做出回复,令人吃惊地再次提高了条件。德国要求:俄国退出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由德军占领;俄军撤出芬兰、乌克兰,并与乌克兰缔结和约;全面复员军队;向德国赔款60亿马克。
当天晚上,列宁与他的战友们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德国的新条件。尽管列宁对德国人的厚颜无耻与贪婪表示极大愤怒,但仍主张立即签约。在表决中列宁再次获胜: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这一次托洛茨基投了弃权票。随后全俄苏维埃批准了布尔什维克关于签订《对德和约》的提案。
2月28日,列宁任命了第三个俄国谈判代表团,著名外交家契切林为团长。临行前,列宁指示代表团,立即签订和约,不再对它做任何讨论。
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根据这个《和约》,俄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需支付德国巨额赔款;6日,俄共(布)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列宁向代表们阐述了签订和约的重要意义。会议通过决议,强调“鉴于客观形势,必须批准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的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15日,全俄苏维埃正式批准《布列斯特和约》。
正如列宁预期的那样,《布列斯特和约》使苏维埃俄国避免了来自同盟国的军事压力,获得宝贵的和平喘息时机,巩固阵地,准备迎击协约国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进攻。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两天后,俄国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布列斯特和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8.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说

《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欧洲将沿着日益紧密的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包括建立统一的关税、统一的大市场等。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则标志着欧盟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象征着欧共体的合作领域扩大到政治、军事一体化,合作领域更加深入。《马约》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将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因此,《马约》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