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

2024-05-17 15:39

1. 货币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

货币的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几个阶段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黄金作为货币的演变历史 

黄金在世界范围内承担着货币的职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会末期,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币的国家之一,随着历史发展,称量货币过渡为金属铸币,金银币原值与面额逐步分离。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时代开始,黄金走上充当货币的巅峰。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定”,规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迈上非货币化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黄金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开放,黄金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黄金货币形式的演变,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铸造的金银币已不再执行流通功能,而演变成纪念币和投资币,用来收藏和投资,投资性金银币只是一种“币”形的贵金属储藏与交易手段,其面额只是充当一种货币符号的作用。普制金币作为专门用于黄金投资的法定货币,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在金价的基础上加较低升水溢价发行,以易于投资和收售,国际上主要金币发行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过发行各具本国特色的普制金币供民众投资和收藏。在欧美国家,普制金币作为黄金投资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国,为增加社会公众新的投资渠道,目前发售机构正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熊猫普制金币的挂牌收售工作,研究和开发投资币市场。 
黄金的货币功能在逐渐弱化,黄金是一种兼有货币、金融工具和贵金属性质的特殊商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目前黄金的一些特性仍然符合货币的内在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实践表明,在现代金融制度下黄金仍然具备明显的货币属性,黄金的非货币化过程需要较长的历史时期,工业用金、生活用金和黄金投资行为的调节应由市场的手段完成。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准则和规范。主要内容有:确定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流通办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关系。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在商品劳务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债务的清偿上,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辅币是本位货币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偿,即超过一定数量,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 

货币制度演变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4.1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白银作为货币材料。银铸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 

1.4.2 金银两本位制 

18 世纪 40 年代由于世界白银产量的增加,使白银价格不断下跌。由于白银价格不稳定,白银作为货币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国际收付。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逐步过渡到了金银两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和金银铸币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典型的金银两本位制下,金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这种本位制也称为平行本位制。金银比价由于缺乏稳定性,后来由政府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两本位制称为“复本位制”。进一步削弱的两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银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复本位制下由于白银市场价格下跌,而由政府规定的银币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套利的结果使银币充斥流通。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挥作用,最终使银币的铸造受到限制。但金币仍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 . 

金银两本位制有以下优点:( 1 )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 (2) 复本位制下 , 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 , 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 , 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 (3) 便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支付。 

1.4.3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概述 

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产生从货币制度演变的角度而言,是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同时也与 19 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币材增加有关。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点是:规定金铸币为本位货币,黄金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黄金的价值相对比较稳定,促进了各国商品经济合国际贸易的发展。黄金由于产量有限储备有限,不能够完全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流通对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个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逐步开始受到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后,逐步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的铸造被停止,金币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以金块作为准备。 

货币的价值与黄金保持等值的关系。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不能兑换金币,但可以兑换为金块。黄金在国际间可以自由输出入,纸币可以与金块进行兑换,但不再是自由兑换,规定的兑换限额较大。因而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富人本位制”。 

第三,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与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但人们持有的其他货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与黄金有联系的外币。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把本国的黄金存于国外的银行,换取国外的货币。用国外的货币作为本国的纸币的发行准备金。国内居民可以购买外汇,并在理论上可以把外汇拿到国外去换取黄金。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虚金本位制”。 

(二)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受到了削弱,使这种货币制度难以继续。 

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黄金既是货币又是商品,作为货币要求价值稳定,作为商品它的价值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又不可能稳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货币。 

其次,黄金作为货币并不能保证黄金在国际之间的流动实现均衡,由于黄金流入或者流出会影响到各国货币供给量,黄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实现自动的均衡,也就使各国的货币供给量难以与黄金的储备保持适当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要用所含的黄金量作基础来确定。由于各国政府为了刺激或抑制经济的扩张或紧缩,对货币量进行调节,要求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以货币的黄金含量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维持。 

1.4.4 纸币本位制 

纸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本位货币使用纸币而不与黄金发生任何联系的一种货币制度。它的主要特点:( 1 ),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其发行量完全取决于实现货币政策的需要;( 2 ),纸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与发行量成反比,与商品供应量成正比;( 3 ),纸币的流通完全决定于纸币发行者的信用;( 4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证纸币具有一定的强制接受性。 

纸币流通条件下,保证币值的稳定是货币制度的核心,必须要以社会公众提供给中央银行分配的资源或资产作为稳定币值的基础。我国人民币制度是一种纸币本位制。它的发行不与任何贵金属挂钩,也不依附于任何一国的货币,是一种独立的货币。

在现在货币已经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就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然后为了它家破人亡!`````````
````人人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事实上如果有万贯家财的人有几个不是`````````贪来的```````这对我们以后的影响`
``将不堪设想```!!!!!

货币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

2. 金钱的历史(过去现在将来)

金钱是由一群人物品、服务或者资源交换的共同地接受的任何。 每个国家有硬币和纸币它自己的系统。 以货易货和商品货币首先,人们以货易货。 以货易货是好或服务或服务,袋子的交换另一好的袋子的米豆。 然而,您若不可能同意什么某事在交换或您值得没有想要什么另一个人有。 解决问题人开发了什么称商品货币。  商品是几乎大家使用的一个基本的项目。 以前,盐、茶、烟草、牛和种子是商品并且曾经使用了作为金钱。 然而,使用商品,因为金钱有其他问题。 运载袋子盐和其他商品是坚硬的,并且商品是难存放或是易腐烂的。  硬币和纸币金属对象BC被介绍了作为在5000附近的金钱。 由700 BC, Lydians成为了第一在做硬币的西部世界上。 国家很快铸造硬币他们自己的系列与具体价值的。 使用了金属,因为它是可用的,容易工作与并且可能被回收。 因为给了硬币有些价值,比较项目人的费用被要变得更加容易。  某些及早已知的纸币追溯到中国,纸币的问题向前大约变得共同从广告960。  代表性金钱纸币和非珍贵的造币的介绍,商品货币转变了成代表性金钱。 这意味着什么金钱挣了没有长期必须有价值。  代表性金钱由政府或银行的诺言为一定数量交换它支持银或金子。 例如,老英磅票据或英镑曾经被保证是可赎回的为一磅纯银。  对于大多第十九个和第二十个世纪,多数货币根据代表性金钱通过使用黄金本位制。  不兑现纸币代表性金钱被不兑现纸币现在替换了。 菲亚特是拉丁词为“让它完成”。 政府命令现在给金钱价值或旨令,可执行的法定看护人法律换句话说被做了。 由法律“倾向于付款的某种其他形式的法定看护人”金钱拒绝是非法的。  “$”金钱标志的起源不肯定。 许多史学家追踪$金钱标志对墨西哥或西班牙“P's”比索的或者piastres或者八块。 老原稿的研究显示“S”,逐渐来被写在“P”,非常看起来“$”标记。  美国金钱小事 在3月10日,第一张美国纸币发布了1862。 衡量单位是$5, $10和$20。 他们由行动1862年3月成为了法定看护人17日。 包括“在1955年我们信任的上帝”在所有货币需要法律。 在1957年全国座右铭在纸币首先出现在$1张银券和在所有联邦储蓄会笔记从系列开始1963年。

3. 金钱的过去与未来

luguo

金钱的过去与未来

4. 金钱代表过去,权力代表现在,能力代表未来,这样说可以吗

经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精力预示未来

5. 关于金钱过去现在未来的作文600字

雪的舞台 暖冬的第一场雪下的是在痛快,整整一天一夜飘飘洒洒的。风裹着雪,雪披着雨,雨拥着风,把原本灰蒙蒙的天空,冲刷的清澈透亮。 如果说雪景是世界最美的景色,那雪花便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它绽放于九天之上,是碧空之仙女,是苍穹之公主...

关于金钱过去现在未来的作文600字

6. 关于‘钱的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

先秦  古钱币

先秦铸币,指的是商、周(东周、西周)两个时期的铸币。
商代铸币至今发现的主要形式是象形金属铸贝,即所谓的“无文金属贝”。商代金属贝的型制几乎完全依照海贝,弧而无文,并且保留了海贝的外形和唇、齿纹式。象形金属铸贝流行于西周,直到战国时期仍有铸造。与出现于商代的另一种铸币形式——金属斧(其继承形式为空首布和布钱体系)一样,金属贝也有自己的历史继承形式,这就是被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的楚贝。象形金属贝在商代有黄金、青铜和铅等多种材质。战国象形贝甚至有银质。
大约在西周晚期,出现了空首布。金属贝是按照装饰消费品海贝的原来形态复制出来的,而空首布第一次不再按照生产性消费品的本来形态来获得被铸造的权利,成为了专职的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铸币按照其形制和制造方法的谱系可以分为五个大类:贝币(从象形贝到较为抽象的蚁鼻钱)、布币(从象形金属斧、空首布到各型平首布)、刀币(从象形的大刀到较为简约的直刀)、圆钱、楚金。
    在春秋战国时代,钱币形制和铸造方法按照由象形到抽象、由不拘一格的多元格局过渡到大一统的制式不断演变。最后,人们找到了圆钱这种不再依附某个实用物品的铸币形式。圆钱的形象意味着“规矩”的“规”所代表的那个抽象的圆形,那个一切有形之物所依据的形象基础。
    外圆内方的先秦半两最终使六国货币归于一统,实际上未必仅有秦始皇清扫六合的军力可以依恃,秦半两本身所发布的造币形式,就是一个一统天下的形式。

秦·汉·新莽  古钱币

    秦灭六国后,以秦币一统天下之各币,从此刀、布、贝等作为独立的铸币形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秦半两所开创的方孔圆钱的造币形式奠定了其后两千年金属铸币的基本制式。
    由于秦钱重而且难用,到了汉代,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等先后铸行三铢、八铢和四铢等数种重不如其文的减重“半两”。币制也屡改屡变。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年),在铸行以“三铢”为名的新钱五年之后,废"三铢"并正式铸行“五铢”。五铢钱日益改进并最后定型的内、外廓成为其后铸钱的标准样式。而以“五铢”为文的方孔圆钱,经历朝延铸,直到隋朝才告终结。铸行历史长达 739年,居中国古钱史上同一面文钱币铸行年限之最。
    西汉前期的铁半两、铁五铢是考古学上迄今所见的最早铁钱,也是汉初各朝减重政策更为直截了当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低价金属铸币直接贬值。
    西汉末年王莽托古改制。钱制屡改屡乱,屡乱屡改。一方面莽钱体制所规定的换算标准,既大大背离了金属和实物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由民间所确立起的信用,又无力维持这种换算标准自身所规定的信用;另一方面,莽钱改制的根据是突出钱币的法定信用本质,但莽钱所启用的货币符号又总是与法定信用背道而驰。货币信用一度衰落到极点,人们已经习惯于以布帛粟米来表达经济交往。董卓无文钱的出现,又一次沉重打击了货币的独立信用。
    终秦汉新莽各朝,自先秦以来确立的货币形式的专职化和“货币化”进程已成定局。方孔圆钱这一抽象的货币符号形式奠定了其后两千年货币符号形式的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  古钱币

    自从东汉末年钱制废弛以来,魏、吴、蜀三国分别铸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定平一百、大泉五百、大泉一千、大泉二千等钱品流通民间,力图恢复货币信用。
    两晋仍沿用流行已久的各种旧币,但谷帛交易盛行于民间。十六国时代则体现出了依循铸币重量而文不受尊重的惯例。在这个政权多元的时代,中国造币史也面临着一个制式多元、需要重新寻找统一根据的局面。
    先秦以来摒弃某个具体的实用消费品与货币效用的联系,以抽象的实用——即单位重量的金属效用来定位货币效用和信用这一造币根据,历经减重和官定大钱的屡次打击,到十六国时期已日渐动摇。以赤仄五铢的方式或王莽的方式宣布官铸钱品的价格,到东吴的“大泉五千”已登峰造极。
    南朝时仍然是以铸造粗劣减重币和低价金属币的方式来对抗金属重量的信用,这可以说是官方将自己所获得的有限信用滥用为无限信用,以有限信用对抗金属信用并拒绝以全民公意为最终担保这一货币思想和货币政策的直接结果。“永光”、“景和”等钱品的产生,与其说是官方明确自身信用责任的一种表示,毋宁说是官方以单方面意志取代曾经为全民意志担保的金属信用的更为直截了当的步骤。
    相比之下,北朝似乎比南朝更为看重金属的权力。以“五铢”为名的多种钱品大体能维持“五铢”所标明的面文重量。“北周三钱”似乎比“景和”等钱品更注重官方信用的严肃性,但随意制订的折当标准显然暴露了官方铸钱自己“防铸”自己,滥用信用的“私铸”本质。
    隋文帝不得不在开国伊始整顿混乱已久的币制。官方信用重新转回金属信用的轨道。“开皇五铢”是很长时期以来第一批能“重如其文”的“五铢”。但隋炀帝很快破坏了文帝的钱制,开始滥铸劣钱。隋末钱制甚至败坏到剪纸割皮为币的空前局面。

 

唐·五代十国·宋  古钱币 

    唐高祖废“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开创了中国古代铸币史的又一纪元。从此,中国古代铸币史进入以“宝”为名的时代。开元通宝铸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以其钱文和书体开启了一个时代,也不仅在于其制钱体制为后世树立了典范,而在于开元通宝是制钱官方明确地以官方担保的形式公开发布其官方信用的第一例。从此,“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等等体制和重量的要求已不再是一个超越于官方信用之上的要求。金属的重量和成色在此成为确保官方信用的技术手段。官方已不可能逃避金属重量和成色所要求的信用,而且这个信用正是官方试图颁布的法定信用本身。
    中国古代铸币自“开元通宝”开始,进入以年号(“开元通宝”自身并未以年号名钱)和“宝”名钱的时代,同时也进入货币信用较为稳定的时代。布帛粟米等与官方赋税政策有关的物品和金银仍然是重要的流通物资,甚至也是财富的通用计量单位。但是,法定铸币的地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从此变得不可动摇。
    五代十国时期,是铸大钱甚多,并且铜、铁、铅钱并用的时期。当五、当十、当百(永安钱甚至用到了“五百”、“一千”)等换算体制在此时期渐成定局。
    两宋继承铜、铁制钱并用的五代十国传统,并极大地发展了铁钱的铸造和行用规模。各地有专用铜钱、专用铁钱和铜铁并用的分野。金银地位空前显要,并且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可兑换纸币。两宋是中国古代方孔圆钱铸钱成熟和在形式上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钱文书体在两宋时期可谓无体不备。行、草、楷等在两宋以前不入正途的钱文,从此大规模铸行于世。
    两宋也是铸钱折算体制空前完善的时期,以往较为随意的折当体制,在两宋时期衍成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百等切合流通需要,体系完善的大小钱折当体制。折二、折三、折五等以往不见或难见的折当等级从此成为例行的折当等级流布于历代铸钱。

辽·西夏·金·元  古钱币 

辽、西夏、金、元分别是我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族建立的多民族王朝国家。上述四朝的货币体系都是高度汉化的货币体系。
    辽、西夏所铸圆形方孔钱,写下了中国古代造币体系新的一页。其独特处在于,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币体系在铸造方法、形制特征(方孔圆钱)和以纯文字为钱文标志等方面的根本品性,拓展了中国古钱体系在汉文和拼写文字之外以汉字笔画为书写基础的新的钱文形式。
    金、元两朝以纸钞为主要流通货币。两朝是中国货币史上纸钞最为盛行的时代。银制钱币与纸钞并用,使官方信用和金属信用重又陷于二元对立。金代曾禁用铸钱,力图以打击代表公众信用的金属信用的方式来树立官方信用权威。但滥发纸钞本身才是官方信用的敌人。为了消除滥发纸钞这一官方信用自我消解的弊端,元代在禁用金银的同时,确立以白银为本位的发钞制度。这样,铸钱与纸钞之间构成所谓“子母相权”关系,以铜钱为信用纸钞的信用担保者的货币体系已经无可回避。“至正之宝”等“权钞”铜钱历经金、元两朝酝酿,公然行世,可以说是制钱官方在根本上未获公众信用授权并且也不对公众信用负责的时代,不得不向代表公众信用的金属信用做出让步的一个历史事件。

明·清·民国  古钱币

明代初期承袭元制,以“大明宝钞”行天下。但官方信用不受制于公众信用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明代钱制的演变历程,清晰地展示了自认为公众信用代表人的官方信用,与公众信用的传统代表形式金属信用之间,随王朝盛衰彼此消长的历史。明初,初登正统的王朝,以受命于天(即传统的授权形式)的姿态,自信并且据信为公众信用的合法代表。这个时期是“大明宝钞”通行天下,金银受禁,铸钱闲置的时期。很快,王朝本身受命方式的伪合法性暴露出来,官方信用与公众信用日渐违忤。金属信用所代表的公众信用权力与日俱进,以

之权衡官方信用的体制渐成定势。

清代发展了明末时已成定局的银、铜复本位体制。顺治八年颁行十年后即遭废止的纸钞和后来的大清宝钞从未获得过在金、元、明三代一度获得的那种流通地位。金属信用与官方专制信用之间经历数朝的较量,终于以试图背离“钞本”专制信用的纸钞的衰竭而告终结。
    清代铸币除了天命汉钱、天聪汉钱(清立国前)是老满文铸币,顺治以后各朝铸币均取汉文面文,满、汉文背纪局、纪值的制式。王朝后期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首开机器制币一式。机器制币早期的格式仍遵方孔圆钱的传统中国古钱形制和以文字为钱文的传统。因此,

这部分机制币仍可视为中国古代钱币体系的又一创新形式。
    清代铸币权分属散步全国的各地方制钱机构。各省可随时奏准设局铸钱。原则上各局铸钱归各地专用。顺治朝曾有集中铸币权于中央的政策,但施行四年即遭废止。直到后来的机制币时期,才有设立天津造币总厂(1905年)和归并制造铜元局厂,建立统一铸币体系的政策。
    然而,清末建立的统一的机制造币体系,并未立即消除各省设局鼓铸这一沿袭二百余年的传统。直到民国初年,民国政府和各省仍有中国钱系的作品问世。因此,清末民初的货币体系终于只能是中国钱系的各色铸品、机制中国钱、仿西洋铜、银元和外国银洋、官私银行钱庄钞票等混杂流通的一个空前庞杂的体系。 

 

现在:

一百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国务院令,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10月1日在全国发行第五套(1999年版)人民币100元券。新版人民币币发行后与现行人民币等值流通,具有相同的货币职能。


 

一、钞票特征
主色调为红色,票幅长155mm、宽77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椭圆形花卉图案,票面左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为“人民大会堂”图案,左侧为人民大会堂内圆柱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二、防伪特征
1、固定人像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见与主景人像相同、立体感很强的毛泽东头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的空白处,可看到纸张中有红色和蓝色纤维。
3、磁性微文字安全线:钞票纸中的安全线,迎光观察,可见“RMB10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
4、手工雕刻关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等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额“10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正面上方椭圆形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正面左下方“10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票面下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面图案重合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会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横竖双号码:正面采用横竖双号码印刷(均为两位冠字、八位号码)。横号码为黑色,竖号码为蓝色。

 

 五十元    

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主色调为绿色,票幅长150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50”、面额“伍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正面印有横竖双号码。背面主景为“布达拉宫”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二十元

第五套人民币纸20元主要特征主色调为棕色,票幅长145mm、宽70mm。票面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20”、面额“贰拾圆”和花卉图案,票面左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方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背面主景为“桂林山水”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4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第五套人民币20元的防伪措施有:固定花绘水印、红蓝彩色纤维、安全线、手工雕刻头像、隐形面额数字、胶印微缩文字、雕刻凹版印刷和双色横号码等8项防伪措施。


十元

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主色调为蓝黑色,票幅长140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10”、面额“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为“长江三峡”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一元

全新的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正式“面世”。新版1元纸币正面主景是毛泽东头像,正背面有6项防伪特征。

此次发行的新版1元纸币,票幅尺寸长130毫米、宽63毫米,主色调为橄榄绿。具有6项防伪技术,防伪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关人士称,此版1元纸币手感强烈,“闭着眼睛就能感觉到”。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8种面额,目前大多已在市场上流通。在第五套人民币中,1元面额的只有硬币,而此次发行的1元纸币是对以前发行1元硬币的“补充”。第五套人民币与现行人民币的比率为1比1。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后,与现行人民币混合流通,具有同等的货币职能。

  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第五套人民币发行以后,1元人民币的流通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经济领域的需要,再加上1元硬币的生产过程较长,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1元人民币告急的情况,所以要发行1元纸币。

  记者今天上午走访了几个银行网点,并未发现新版1元纸币的踪迹。

  防伪特征

  ★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兰花水印。

  ★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上下倾斜晃动,可看到面额数字“1”字样。

  ★胶印缩微文字:背面下方胶印图案中,印有缩微文字“人民币”和“RMB1”字样。

  ★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     双色横号码:正面印有双色横号码,左侧部分为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7. 有人对我说:金钱 代表现在 学历 代表过去 学习 代表未来 请问你是怎样认为?

感觉上应该是 学习代表过去 学历代表现在 金钱代表未来. 不是先学习 才能有学历 才有好工作 才有钱吗? 是吧 呵呵....

有人对我说:金钱 代表现在 学历 代表过去 学习 代表未来 请问你是怎样认为?

8. 关于钱的历史和未来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货币从使用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货币文明史。 
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早的金属货币。 
早期仿形货币是中国经过了长时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阶段之后产生的。随着地域经济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货币都不一样,现今出土的一些有争议的青铜器:如斧、馨、鱼、网状器,它们与实用器形似而体积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现。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先秦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前的西周、东周时期。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森林区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另外一大类型是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造逐步成熟的轨迹。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猎捕鱼为业,其铸币有似图腾,有似地名,有似计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圜钱。这种货币是仿纺锤,还是仿玉器,至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但可以肯定,使用圆钱部落比较文明、发达。 
秦汉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先祖创铸了一种外形暗含天圆地方观的方孔圆形计重钱币。文字粗朴,书用大篆,轻重大小不一的半两货币,现俗称先秦半两或战国半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衡制基础地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不久,由于暴政与巨额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晌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半两钱由于官民同铸,异时异地,因而品种繁杂,以致不能搜罗之全。由于半两钱一再减重,信用降低,汉武帝又穷兵黩武,国用不足,因而发行轻钱来转嫁经济危机,首先下令罢半两钱而铸三铢,同时对内又发行白鹿皮币(时值四十万),对外则发行百金三品,以银锡铸造,的龙、马、龟三种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货币来搜刮民财。汉元狩五年(公元18年),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