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

2024-05-12 22:19

1. 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

2004年到2010年考入清华的高考状元:刘也行,王浩然,石悦,高立力,杨山楷。
刘也行:出生河南省信阳市,2004年以719分考入清华大学,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现在是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参加了一站到底,刷新了其开播以来的记录,而且是国家的二级篮球裁判。
王浩然:出生湖北恩施州,2005年以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化学系本科,之后他去广州工作,曾尝试创业但都不尽人意,然后他又去了香港,2013年回国,工作在金融投资公司。
石悦:出生内蒙古,2006年以702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在北大读了硕士,但毕业之后,他选择了一条与专业不同的道路,当游戏女主播,现在已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网红明星。
高立力:出生贵州,2007年考入清华管理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曾到日本,美国等各国高等学府参与交流活动,毕业后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同时,也读了一个计算机硕士。美国大学毕业后,他就拿到了美国十多家公司的就职邀请,高天立选择了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公司AQR资本管理公司,而且还与2007年湖南理科状元戴天娇结为夫妻。
杨山楷:出生四川达州渠县临巴镇,2010年以676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但曾被公布说他被清华开除,具体情况未知,目前现状也未知。
以上是近几年考入清华大学的一些优秀学子,而今天7月7日正值高考,今年一定也会有像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最后,希望今年的考生可以金榜题名,取得佳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

2. 那些清华70%的高考状元都去哪了?

要知道清华和北大这两所高校是在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高校,他们的师资力量以及国家支持,还有学生生源都是十分的优秀,而且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出来以后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为我们祖国的各个方面的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清华大多数都被处于舆论中,很多人都认为清华大学是为国外培养人才,因为大部分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都选择去国外就业或者是深造。因为在美国其他国家他们对人才的工资和补贴都是十分高的,很多人都因为国外的高昂工资而屈服。清华大学的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出国进行深造,而很多学生在深造之后都选择定居美国或者是其他国家都不愿意回到祖国来奉献自己的青春,为祖国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也许是受到了上一辈的思想,很多人都认为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要圆。也是这种思想让中国流失了很多的人才,特别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要知道培养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是十分不容易的,很多学生原本的原生家庭都是十分富有的,父母也都不差钱,他们都想把孩子送出国,让他在国外多长见识,但是外国的月亮真的要比中国的圆吗?就近现代的中国的发展来看未必是这样的。国外的形式未必比国内好,最起码在国内你的安全问题可以得到保障。
70%的清华高考状元都进入了金融专业,他们认为经济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仍旧存在着很多的技术壁垒,如果一味的只靠经济这一方面的话,那么国家科技等事业方面都得不到发展,拥有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能够称得上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清华学子应当以国家建设为首任,突破技术壁垒,赢得科技创新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3. 争着抢着上清华北大,来看看那些高考状元最后去哪儿了

每年高考状元报考院校最多的仍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毫无疑问,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直都是高考状元们首选的报考院校。高考状元们其它选择的院校包括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争着抢着上清华北大,来看看那些高考状元最后去哪儿了

4. 清华毕业后的都去了哪里

清华毕业后的都去了哪里可参考如下:
清华与北大是我国最顶尖的学府,里面人才济济,都是来自于各省市的精英学霸。当然作为我国两所最牛的两所高校,想要考进清北,难度是非常大的,在许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通常在680分以上。

清华北大的本科毕业生,大多数都是选择留学或者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签订就业协议,进入国企或者是央企等大企业。他们就业签约的人,百分之七十几都是留在了北京就业。那么这些清北毕业生毕业后具体在干什么呢?
一、自主创业
作为我国的顶尖人才,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也有很多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据数据研究显示,清北毕业生有百分之十左右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们用最先进的知识理论,结合自我的实践,引领着中国的产业进入新的潮流。
二、继续深造
除了自主创业以外,还有很多清北的大学生,并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留在高校继续深造或者出国留学深造。这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知识理论并不扎实,他们想通过进一步学习,来巩固自身更好的专业知识。

三、进入国企,央企
据数据统计,进入国企央企等高管企业,清北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清华和北大的人才,因为有着较好的综合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很多企业都是非常看好这些年轻人的。
四、科学技术的研究
还有一部分清北毕业生,他们既没有选择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一部分学生他们有着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艰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他们选择科研这一条路,既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开始,也是为我国科研开辟新的成果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四条道路的选择,通过数据统计,是目前绝大多数清北本科毕业生的选择,还有一些清北毕业生,也许有着他们自己不一样的选择。

5. 清华毕业后的都去了哪里

1、考研。
很多学生都会在毕业之前都会给自己定出考研的目标,不过这样的学生在普通高校中的存在还是少数。而在清华北大学生看来,虽然自己的学历走上社会是很有优势的,但是说到底也还是本科。这种学历在很多行业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如果自己能加把劲花点时间去考个研,那么自己就业的优势会更大,能选择的范围也会更广。
考研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比起一般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考研这个事情上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而且作为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读研的方式多半不是“考”而是“保”,这样一来,去读研究生就成了他们很普遍的选择。
2、留学。
我们都知道本科生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是带有科研性质的,特别是清华北大这种顶尖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更是非常的全面。
学生如果在校期间对一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劲头很足,那么毕业之后,他们很可能会走留学这条路。毕竟有很多专业,国内的水平是远不及国外的,学生选择留学也是很明智的选择。很多人认为出国留学只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能选择的,但其实现在高校里有很多公费留学项目,学生只要够优秀都可以为自己争取这样一个机会。
3、企业内定。
每年的毕业季就是社会企业最好的招聘时机,对于毕业生来说,这也是找工作的最好时候。不过社会上找工作的毕业生再多,似乎都很难碰到清华北大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真的是太优秀了,再加上学校的实力也是非常强,所以它们的毕业生很多都没到毕业季就在大四实习期被企业考上了,就等着他们毕业了拿到了毕业证就直接过去上班,根本就不需要跑招聘会找工作这个过程。

熟悉应聘岗位:
这有助于减少应聘的盲目性,增加成功几率。
面试前,要了解所应聘工作的行业发展状况,了解应聘单位的性质、结构、规模、文化、理念、特色、经营目标、主导产品、发展战略以及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优劣势,了解应聘岗位的性质、职责、应聘条件、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等,尤其是对新闻媒体等对该单位的介绍要多加留意。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在面试回答问题时有理有据、有的放矢、具有说服力。

清华毕业后的都去了哪里

6. 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毕业都混的怎么样了?

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毕业都混的怎么样了?高考作为全国非常重要的一次人才选拔性考试也被称作是“天下第一考”。因为高考的成绩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你能够去到一所什么样层次的学校进行深造。所以大家往往都会选择竭尽全力去提高自己的成绩,竭尽全力去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奔个好前程。所以大家也都十分关注那些各省的高考状元。因为她们的高考成绩好,非常优秀,从小到大也都是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她们能够在高考当中能够脱颖而出主要还是得益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坚持不懈的拼搏。她们都可以考入像清华和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所以大家也都十分关心她们都混的怎么样。

状态一:很多高考状元凭借着高考顺利升入了大学进行学习和深造。但是大学的很多学习方式和模式均与过去初高中的时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会导致很多人在大学当中会变得“黯然失色”和“失去重视”。因为大学之中往往主要考量的是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所以很多性格腼腆且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有些难以适应当前的环境和状态。可能会混的比较一般。但是凭借着清华和北大的金字招牌肯定不会为找工作而发愁,所以尽管会在大学里平庸却在全国还是佼佼者的存在。

状态二:由于清华北大的学习氛围会很好,加上非常高的保研率。很多喜欢学习的学霸都会如愿的继续深造,家境相对比较好的朋友们还可以获得出国进行留学的offer,所以她们高考的时候能够成为状元,到后面的深造也会获得很多的机会。所以每年基本上有7-8成的学子们会选择保研或者考研。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会直接选择就业。但是他们也绝对会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会遭到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疯抢。所以很多高考状元们就算不选择深造也会拥有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所以高考一旦成为了高考状元,你收获的将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你将会迎来一个全新且不一样的人生。就算在大学之中再平庸,你只要顺利毕业,也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和未来过多的发愁。所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总没有错,学习往往都是高回报的方式,能够改变你现在的不利境遇,实现人生的转变和逆袭。

7. 清华大学里当年那些高考状元毕业后都去哪里了?

网友一:
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则是把其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大学生缺什么?缺少对时代的关切,对国家发展命运的思考,对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当所有的精英都想干金融,如今我们的 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排在20名开外。
有的人或许会怀疑,认为我说的不对,会说我们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怎么可能创新不够,我们都高铁遍布祖国大地了,怎么可能科技实力排在20名开外。我想说的是,你看到的指标和现象,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不是科技实力决定的。我们占的是什么优势,我们占的是经济体量的优势。
网友二:
首先我想讲,大学是核心。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怎么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供多少就业,跟大学没有直接关系。
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让学生进去后就想就业,会造成什么结果?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
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
网友三:
管理学在清华、在北大、在整个中国都很热,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件事情。专科学校办学的理念,是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输送螺丝钉,但大学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不能混淆。学不以致用。你们没听错,我们以前太强调学以致用。我上大学的时候都觉得,学某一门课没什么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实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不上,因为你无法预测将来,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革新,你都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无法预测永远先发生,你预测出来就不叫创新。
网友四:
大学里的导向出了大问题,那么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大学多样化,不要一刀切,不要每个学校都就业引导,每个学校都用就业这个指标考核,这对大学有严重干扰。我对基础研究也有一个看法。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成果转化,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转化”。但我想问一句,转化从哪儿来?
我们的大学是因为有很多高新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呢,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高新技术?我认为是后者。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当一个大学教授有了一个成果,无论是多么基础的发明,只要有应用前景和产业转化的可能,就会有跨国公司蜂拥而来。
网友五:
术业有专攻,我只懂我的基础研究,懂一点教育,你让我去做经营管理,办公司、当总裁,这是把我的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人不可能一边做大学教授,一边做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边还要管金融。我们应该鼓励科技人员把成果和专利转让给企业,他们可以以咨询的方式、科学顾问的方式参与,但让他们自己出来做企业就本末倒置了。
我们一定要看看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史,也要去看科学发展史,看看各个国家强大的地方是如何起来的,而不是想当然地拔苗助长。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与我们的文化氛围有关。当一个人想创新的时候,同样有这个问题。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做少数,就是有争议。
网友六:
中国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像我们一样幸运,他们很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每一个幸运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今天在座的人一起努力。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形式化的社会实践,但很支持他们选择中国欠发达的地区去看看、去体验,比如去支教。
我们缺什么?我们缺这份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缺这份回报父老乡亲的行动。在清华大学,我每次给生命科学学院的新生做入学教育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你千万不要忘了,你来到清华,你不止代表自己,不止代表你个人,你也同时代表一个村,一个县,一个地区,一群人,一个民族。你千万不要忘了,你肩上承担了这份责任。
我真的希望,不管是我自己,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道,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为那些不像我们一样幸运的人们和乡亲尽一点义务。

清华大学里当年那些高考状元毕业后都去哪里了?

8. 清华大学里当年那些高考状元毕业后都去哪里了

网友一:
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则是把其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大学生缺什么?缺少对时代的关切,对国家发展命运的思考,对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当所有的精英都想干金融,如今我们的 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排在20名开外。
有的人或许会怀疑,认为我说的不对,会说我们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怎么可能创新不够,我们都高铁遍布祖国大地了,怎么可能科技实力排在20名开外。我想说的是,你看到的指标和现象,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不是科技实力决定的。我们占的是什么优势,我们占的是经济体量的优势。
网友二:
首先我想讲,大学是核心。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怎么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供多少就业,跟大学没有直接关系。
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让学生进去后就想就业,会造成什么结果?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
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
网友三:
管理学在清华、在北大、在整个中国都很热,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件事情。专科学校办学的理念,是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输送螺丝钉,但大学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不能混淆。学不以致用。你们没听错,我们以前太强调学以致用。我上大学的时候都觉得,学某一门课没什么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实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不上,因为你无法预测将来,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革新,你都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无法预测永远先发生,你预测出来就不叫创新。
网友四:
大学里的导向出了大问题,那么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大学多样化,不要一刀切,不要每个学校都就业引导,每个学校都用就业这个指标考核,这对大学有严重干扰。我对基础研究也有一个看法。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成果转化,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转化”。但我想问一句,转化从哪儿来?
我们的大学是因为有很多高新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呢,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高新技术?我认为是后者。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当一个大学教授有了一个成果,无论是多么基础的发明,只要有应用前景和产业转化的可能,就会有跨国公司蜂拥而来。
网友五:
术业有专攻,我只懂我的基础研究,懂一点教育,你让我去做经营管理,办公司、当总裁,这是把我的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人不可能一边做大学教授,一边做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边还要管金融。我们应该鼓励科技人员把成果和专利转让给企业,他们可以以咨询的方式、科学顾问的方式参与,但让他们自己出来做企业就本末倒置了。
我们一定要看看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史,也要去看科学发展史,看看各个国家强大的地方是如何起来的,而不是想当然地拔苗助长。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与我们的文化氛围有关。当一个人想创新的时候,同样有这个问题。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做少数,就是有争议。
网友六:
中国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像我们一样幸运,他们很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每一个幸运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今天在座的人一起努力。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形式化的社会实践,但很支持他们选择中国欠发达的地区去看看、去体验,比如去支教。
我们缺什么?我们缺这份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缺这份回报父老乡亲的行动。在清华大学,我每次给生命科学学院的新生做入学教育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你千万不要忘了,你来到清华,你不止代表自己,不止代表你个人,你也同时代表一个村,一个县,一个地区,一群人,一个民族。你千万不要忘了,你肩上承担了这份责任。
我真的希望,不管是我自己,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道,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为那些不像我们一样幸运的人们和乡亲尽一点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