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如何看待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2024-04-27 13:26

1. 专家如何看待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9月21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A+,展望由负面调整至稳定。


这是第一次降级吗?标普此次给我国降级,主要依据是“长时间强劲信贷增长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按这家机构的说法,尽管中国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业杠杆水平的力度,有望稳定中期金融风险趋势,但“我们预计未来两到三年的信贷增长速度仍不低,会继续推动金融风险逐步上升”。
专家和学者如何看待?不少学者认为,标普评级所采用的理论已然跟不上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难以及时、客观、全面呈现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更无法指明中国经济发展趋向。中国可以把标普的部分判断作为“善意的提醒”,但完全不必削足适履。

还有专家认为,与另一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类似,标普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家机构“所采用的理论已经和中国快速发展的现实脱节”,它也没有合理评估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
与此同时,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标普的降级决定“存在误判”,但该机构指出的一些问题确实可以作为“善意的提醒”,比如深入推进去杠杆,并加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标普的杠杆率问题实际上,标普所提到的杠杆率问题,正是我国一段时期以来着力研究处理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的课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2016年末,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6.3%,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这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连续19个季度上升后首次改变;我国信贷/GDP缺口比2016年一季度末降低4.2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下降,表明潜在债务压力趋于减轻。

专家如何看待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2. 外媒称标普下调中国信用评级不靠谱是什么情况?

9月22日外媒称,中国财政部称,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是对中国经济的误读,中国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中方指其做出“错误决定”9月22日援引某网站刊登的新闻稿称,标普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部计入政府债务,从法律上是不成立的。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完全可以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标普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忽视了中国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财政部称。

财政部表示“很遗憾”,称“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这种误读也是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的忽视”。
财政部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高于预期目标,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

“未来,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针对标普特别强调中国信贷增速过快,会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财政部回应称,高储蓄支撑了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体地位,只要审慎放贷、强化监管,防控好信用风险,完全可以保持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3. 国际机构为什么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昨天,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到了A+,展望由“负面”调为“稳定”;
今天一早,中国财政部回应称,“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标普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部计入政府债务,从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国外评级机构下调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说实在的并不算什么真正的“新闻”。但为什么,一个国际机构的动作,能引发中国财政部的大篇幅回应?以标普为代表的评级机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主权信用评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它可信、有说服力吗?
因为无论是在1916年打仗时还是之后,无论借款主体是国家政府(欧洲的战争经常以国债的形式筹措资金)、是企业还是某个地方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如,美国的投资者要借钱给欧洲某国打仗,但不了解他们,怎么办?依赖评级机构给一个评价。投资者不知道某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投资多久,怎么办?参考评级。

说白了,评级机构扮演金融中介的地位——有人想筹钱,有人想放钱出去获得收益,但两个人不认识、不了解、不信任,就需要有评级机构站出来告诉投资者,发债方甲信用不错,俩A;发债方乙差一点,要借需谨慎。
信用,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东西。有信用,借钱易;没有,难。企业如此,政府也一样。如果大家都普遍认可某个机构的评级,那这种信用就会成为筹码。

以一国的国债为例,国债的风险系数是不一样的,主权评级越低,风险系数就越高,那么在出售国债时要准备的风险损失准备金也就相应要留出更多,最终,将拉高国债的价格,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融资成本。
当然,评级机构就可以依赖这种专业化的服务获得报酬。在现代,企业要发债,可能会请评级机构先给自己评级,付酬;投资机构也会请评级机构去给某个投资标的评级,或者购买其报告等,一样付酬。

国际机构为什么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4. 标普下调中国评级到底因为啥

首先是肯定了中国在去杠杆方面做出的努力,“有望稳定中期金融风险趋势”,但是下调评级更重要的原因是“预计未来两到三年的信贷增长速度仍不低,会继续推动金融风险逐步上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的确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在10月份重大会议召开前夕为我们做了善意的提醒,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中国的转型现状,也忽视了中国应对金融问题的能力。从实际影响上看,在标普调低中国主权评级后不久,中国邮储银行的美元债券发行仍然受到国际市场的热烈追捧,评级下调对中国的影响有限,更何况,面临债务问题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但是中国的信用却是足够高的。
其实,国际评级行业一直具有争议,并且具有垄断性,通过评级调整,更多的是提醒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而且在他们的监督下,更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让世界重拾信心。

5. 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评级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8月5日晚间,标普表示,出于对美国预算赤字问题的担忧,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低至AA+。此前数十年,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对美国主权信用均维持AAA评级。AA+评级意味着美国国债信用水平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国债的水平。标准普尔表示,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国债务状况堪忧,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年上升,二是美国国会日前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法案效力不够,三是标普对美国国会未来应对类似问题能力的信心受挫。标普表示,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内仍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可能,“我们认为国会和政府最近达成的财政紧缩协议不足以稳定政府的中期债务状况”。 美国回应:标普评级存2万亿美元错误美国财政部5日发表回应称,标普的评级计算存在2万亿美元错误。美国财政部一名发言人表示,根据误差达2万亿美元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显然不对。此前,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对美国有线新闻网透露说,标普对美国政府财政状况的研究遭到政府质疑。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015年1月26日宣布把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由BBB-降为BB+,并将其评级展望定为负面。

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评级

6. 财政部回应标普调降我国信用评级了吗?

9月21日下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我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至A+,展望调整为“稳定”。就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回应,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也是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的忽视。
就相关问题,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1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标普宣布将我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至A+,对此您如何看待?
答: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的变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令人费解。标普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忽视了中国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很遗憾,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这种误读也是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的忽视。
记者:标普对中国经济趋势增长率存有较多疑虑。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形势?
答: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高于预期目标,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经济增长的韧性及可持续性稳固提升。在国际收支方面,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波动趋升,外汇储备规模连续7个月稳步增加,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良好的信心与预期。未来,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记者:标普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在举债支持公共投资,未来债务偿还可能动用政府资源。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答:标普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部计入政府债务,从法律上是不成立的。我国《预算法》《公司法》等法律已经明确界定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的边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范围,依法包括:一是地方政府债券;二是经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01万亿元,我国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占GDP的36.7%。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我们将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财政持续健康运行。
记者:标普特别强调了中国信贷增速过快会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请问您对此如何看待?
答:信贷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及融资结构等的综合反映,受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经济体的融资结构本身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会使货币信贷呈现不同的水平,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应结合一国实际具体分析。长期以来,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居民部门的储蓄大量通过金融中介转化为企业部门债务。高储蓄支撑了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体地位,只要审慎放贷、强化监管,防控好信用风险,完全可以保持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活力将进一步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完全可以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标普调降我国信用评级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7. 主权信用评级的上调评级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011年7月16日表示,上调中国长期主权债信用评级至AA-,此前评级为A+,维持信用前景看法为稳定。同时将香港主权评级相应调高,调至“AAA”级,是评级中的最高级别,对香港的评级展望为稳定。标普称,该次评级调整反映出中国宏观经济以及财政稳定性提高,认为中国政府对未来财政稳定威胁有能力采取及时措施。标普信用分析师陈锦荣称,中国政府在全球经济放缓期间宣布实施的新的结构改革措施也令中期宏观经济稳定的可能性增大。如果改革措施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并大大提高居民平均收入,则标普可能会再次上调中国的评级。相反,如果改革措施效果欠佳,经济表现显著走软、银行业信用状况的恶化程度比预期更严重,则可能会下调中国的评级。

主权信用评级的上调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