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文物“活”起来,《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印发的意义何在?

2024-05-04 23:40

1. 让黄河文物“活”起来,《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印发的意义何在?

近期国家的相关部门发布了《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去让黄河文物“活”起来,对于《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的印发有什么意义呢?《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这部文献里面从多角度全面的分析了黄河文物,也让观众能更加的了解到了黄河文物的价值和魅力,这样就让观众们能更加的去保护黄河文物。
黄河这一名词我们都非常的熟悉,黄河是我们的母亲和历史悠长,在黄河这一带已给华夏儿女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遗产。而对于这些文化遗产,更是给当地的各种现象增添了非常之深厚的底色。而我们了解到这些特别具有魅力的文化遗产之后,让黄河文物“活”起来就成了现代众多中华儿女该做的一些事情。相关的部门在黄河文物的利用方面更是规划了一些措施和方案,共同建立了对于黄河文物这样的体系推动旅游旅黄河文物更加深层次的融合,利用一些途径提升观众们对于黄河文物的认识水平。
而对于非常具有魅力和特色的黄河文化,我国还准备将黄河文化推向全世界,增加各民族之间关于文化的交流借鉴。而且国家决定借助各种各样的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推动黄河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性,让观众们意识到黄河文化的魅力。对于黄河文化不仅要推广出去,更要使中华人民意识到这一文化的重要性,激起人们对于黄河文物的保护心态。
对于黄河文化这样极具魅力和特色的一大中国文物,小编认为应该加强对这些资源的统一管理,可以利用当今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文化技术来保护黄河文物,而对于广大的观众来说,保护黄河文物也是迫在眉睫的。

让黄河文物“活”起来,《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印发的意义何在?

2. 《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发布,如何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黄河历史悠久,流域广阔,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留下了精彩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穿越时空,为黄河流域增添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编制和出台该文件旨在推动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决策和实施。

在甘肃黄河上游,承载着黄河文化遗产的青城古建筑群焕发出新的色彩,古渡口、古驿站得到整体保护,黄河文化在游客和当地居民心中更加具体。位于甘肃省永靖县的黄河文化博物馆,展览规划周密,重点介绍了黄河的形成以及黄河上游的历史和文化。在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协调下,持续开展文物抢救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完善文物保护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体系,黄河文物得到制度和人文关怀。

从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出发,以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为核心,创新价值导向的运用模式、方法和路径,系统解读黄河遗产中蕴含的当代价值,深化遗产价值转化,提供高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黄河遗产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

多年来,黄河流域在考古、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石窟古建筑和寺庙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黄河流域文物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强,文物保护、接触和利用的整体水平不高,文物复兴的途径不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还存在矛盾,与当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还不充分,难以形成对黄河文化保护和弘扬的有效支撑。同一条黄河,同一片黄河泥,历史上的泥与今天的泥形成呼应,黄河精神得以传承。

3. 五部委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有何意义?

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可以丰富文化多样性。
总体来说,文物都是某个文化背景下历史产物,所以文物不仅仅是一个物,并且还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通过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和研究,就可以深入探求黄河流域文化和历史。具体来说,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有3个意义:首先能丰富文化多样性,其次是充实精神生活,最后是能提高文化自信。以下将详细讲解这三点:

第一、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能丰富文化多样性:因为黄河文物承载着黄河流域文明,所以值得保护和利用。黄河流域文物是黄河流域文化在某个历史背景下产物,是衔接现代和过去一个纽带,通过这个纽带,我们能触摸和了解到过去,所以保护黄河流域文物意义重大。通过仔细研究和利用黄河流域文物,我们就能更加接近和完善黄河流域文化,黄河流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一部分,所以通过保护黄河文物,就等于保护了黄河流域文化,就丰富了我国文化多样性。

第二、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能充实精神生活:这些黄河流域文物是很多人精神寄托,因为很多人是黄河边长大,他们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都是深受黄河文化熏陶和感染。对于他们而言,这些黄河流域文物不仅仅是文物,而是他们根。这个根凝聚着他们乡土情结。所以保护黄河文物,就充实了他们精神生活。

第三、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能提高文化自信:黄河文物也是我国历史文明产物,也起着承载我国历史和文化作用,所以保护黄河文物就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文物保护,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自信。

五部委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有何意义?

4. 黄河流域发现的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分布的最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

半坡文化
已进入新石器时代(1万年至2千年)的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早期,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老官台文化
老官台文化遗址1956年发现于陕西华县,1959年进行发掘。后来在甘肃泰安大地湾也发现同类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称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遗址于1977年在河南新郑被发现,该遗址中的建筑、墓地和陶器都与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于1972年在河北武安被发现,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筑、石器和陶器等均与裴李岗文化之中的相似。
仰韶文化
仰韶村处于河南省渑池县,从该地的古遗址上发现了许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陶器有钵、鼎和粗陶、彩陶。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1928年被发现。
大汶口文化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境内,与龙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属于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与裴李岗发现的类似。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继续,1923年在甘肃临兆被发现。

与马家窑同时期、同地点是辛店文化,距今3000多年。它的彩陶很多,器形以罐为主。从辛店文化的基本特征上看,已基本上进入到了青铜文化。

5. 黄河流域悠久文明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炎帝,皇帝陵都在黄河流域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黄河流域出土的远古时代的器具很多,
兵马俑在西安,也是在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悠久文明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

6. 黄河文化与发展

什么是黄河文化?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会有着不同的解读与回答。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母亲“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长5494公里,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流河。黄河之源为卡日曲,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涌出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有声;东流经四川入甘肃,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跌宕起伏,湍急回旋,水流依旧清冽;及至河口过宁夏入内蒙古,穿行陕西、山西、河南,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水色乃呈深黄,由山东北部而入渤海,登高一望无垠的高原千万条沟壑如同黄土的巨龙,一齐拥入大河的怀抱。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黄河文明的先民,吸纳、融合了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形成了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代表性文化,成为早期中华文明的主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将黄河文明的大气磅礴,质朴与绝代风华,展现无遗。

7.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的介绍

黄河一直都被中国人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址,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的介绍

8. 黄河文化资源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进行分类?

黄河(Yellow River)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黄河文化有《黄河大合唱》等,著名诗人如李白、王维、王之涣等,都留下了千古绝唱。另有音乐家、教授、演员等人以此为名。
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现状:
2004年12月份,陕西潼关断面和河南三门峡断面河水氨氮均超过标准0.7倍,潼关至三门峡段黄河水质“沦落”为四类,已完全不适宜用作饮用水源。2005年1月上旬,三门峡大坝坝下坝上两个监测断面及郑州花园口断面水质“恶化”为五类。
黄河水质到了警戒点.
“黄河水质已经到了警戒点,再恶化一步,引黄济津就要被迫中断,三门峡、郑州等城市的吃水也要成大问题了。”昨日上午,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共管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督管理处处长李祥龙对记者谈起当前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状况,显得忧心忡忡。
来自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11月以来,陕西龙门以下的黄河中、下游河水水质明显变差,污染物浓度显著上升。2004年12月份的监测资料显示,陕西潼关断面和河南三门峡断面河水首要污染物氨氮均超过标准0.7倍,潼关至三门峡段水质“沦落”为四类,已完全不适宜用作饮用水源。而记者昨日从该中心得到的最新资料显示,2005年1月上旬,三门峡大坝坝下坝上两个监测断面及郑州花园口断面水质已进一步“恶化”为五类,三门峡、郑州、洛阳、新乡、开封、濮阳等河南省沿黄城市饮用水受到了严重威胁。
“去年12月30日,我们已经正式向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水利和环保部门发了函,向他们通报了近期河水污染的情况,并请他们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超标排放及偷排偷放行为,同时也提醒有关部门作好启用备用水源的准备。现在看来,水质仍然在向着更差的方向发展。”李祥龙愁容满面地说。
“黄河水质岌岌可危,我们不仅加密了监测频次,同时作好了应急预案,一旦水质越过临界点,我们将立即向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报告,并通报给陕、晋、豫三省。”李祥龙告诉记者。
三门峡市民守着黄河买水吃
三门峡市是黄河进入河南省后流经的第一个城市,市区距黄河最近处不到一公里,黄河水是三门峡市区90%以上市民的饮用水源水。但是目前,三门峡市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有土腥味,口感差,不好喝,不少市民只好买水吃。
1月12日中午12时30分,记者在位于三门峡市六峰路北段新欣小区的入口处看到,两辆小型卡车在此卖水,一辆车来自三门峡西站温塘村,一辆车来自市郊的后川村,前者卖的是矿泉水,后者卖的是井水。价钱一样:10公斤2元钱。
在此排队买水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常年使用三种水:自来水洗衣服、洗菜;矿泉水做饭;纯净水喝。“像你这样,在三门峡市常年使用三种水的人有多少?”记者问李女士,她说,太具体了她也说不清,但她家的邻居、朋友90%以上都是如此。
记者随后来到该市黄河路北九街坊一家属院,在院门口又看到了和新欣小区相同的一幕。正用一个白色塑料大桶接水的三门峡市二中史老师告诉记者,7岁的儿子现在连刷牙都不用自来水了,说自来水味道不好。
那么,三门峡市自来水厂所取的黄河水究竟如何呢?
昨日,在郑州,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业务管理室主任王丽伟告诉记者:“说三门峡水库现在存的是一湖脏水一点都不夸张。”在王丽伟随后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最新监测报告中,记者看到,2005年1月上旬,三门峡大坝坝上坝下两个断面水质均为五类。而记者在三门峡采访时发现,三门峡市自来水厂在黄河的取水点与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三门峡大坝坝上断面取水点几乎就在同一个地方。
而更为严重的是,郑州、开封等城市的情况也和三门峡大抵相同。据了解,目前,郑州市75%左右的自来水来自黄河,开封的比例更高些。李祥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不止一次地说,就是仅从自己作为一个郑州市民的角度来讲,他也同样为黄河目前的水质状况担忧。超标河段十年增加20%
记者在采访中吃惊地发现,黄河不仅现在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污染,而且这种污染还在加剧。
在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记者在一份名为《黄河流域十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的报告中发现,近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加之天然来水量偏少,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加重。特别是2000年以来,水污染形势更为严峻。
据介绍,2003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超三类水质标准(以下简称超标)河长达78.6%,与1994年的68.8%相比,上升幅度达9.8%。
与全流域水质情况相比,黄河干流污染发展趋势更为严重。1994年干流超标河长占57.4%,其后至上世纪90年代末,超标河长基本维持在60%左右,2000年以后水质急剧下降,至2003年超标河长达78.1%。与1994年相比,超标河长上升幅度已达20.7%。目前,黄河干流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石嘴山至乌达桥、三湖河口至喇嘛湾以及潼关至三门峡等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据2003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年报资料显示:潼关、三门峡、喇嘛湾断面的氨氮年平均值分别超标2.8倍、2.1倍、1.3倍;石嘴山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平均值超标1.2倍。
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负责同志指出,初步估计,到2010年,全流域年均废污水排放量将超过65亿立方米。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生产、生活污水染脏了黄河
那么,造成黄河流域近十年水质污染逐渐加重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丽伟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入河污染物总量增多,其二是黄河水量偏枯。
据王丽伟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大量涌现,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而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部分企业未实现达标排放,加之农业耕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
资料显示,1990~2000年的10年中,流域内废污水量从32.6亿立方米增至42.2亿立方米,增加了近三成。
另外,近十年来,由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降水减少、水量偏枯,水体稀释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引起流域水质变差。四大对策救黄河
近年来,黄河水量逐年减小,超标污染河段迅速增加,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忧虑。许多专家发出这样的惊人之论:如此下去,黄河不仅英姿不再,而且必“死”无疑。那么,仅就解决污染来讲,怎样才能拯救我们的母亲河呢?
王丽伟说,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真正重视起来,作好4个方面的工作,黄河还是有救的。其一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废污水排放量。
王丽伟说,针对当前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当务之急是加大对沿黄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限排,对不达标企业责其限期整改,治理无望的则关、停、并、转。同时加快城市污水管网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减少城镇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二是探索水污染防治的新路子、新机制,走联合治污道路。
王丽伟认为,多年来水污染防治的实践证明,单凭水利或环保某个部门去治理水质污染问题很难取得明显的成效。今后要研究建立水利与环保部门联合治污的新机制、新路子。尽快建立以流域为单元,流域与区域结合、环保与水利部门相互协调的联合治污机制,并在重大问题上协商一致,共同防治水污染。
三是加强农业耕作的科学管理。王丽伟说,农业施用化肥、农药,农田水流的无组织排放,是地表水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首先,应科学施肥;其次,要尽力减少农药的施用,提倡依靠生物链消除害虫;另外,在农田和水体之间建立合理的草地或林地过滤地带,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
四是提倡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王丽伟说,目前黄河流域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50%,而一些示范灌区其灌溉水的利用率可达75%左右。今后应推广井渠结合,引黄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推广滴灌等技术,挖掘引黄灌区节水的潜力,而工业节水的潜力则更大。相关资料
据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业务管理室主任王丽伟介绍,1999年春节前后,黄河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污染事故,龙门至山东济南泺口,全长991公里河段的水质全部为超五类,而超五类水除用作农业灌溉及一般景观用水外,几乎再无他用。此次大范围的污染事故影响了沿黄10多个城市的生活供水与工农业用水,郑州、开封被迫减少引黄水量,启用有限的备用水源,山东东营、滨州等没有其他水源的城市也被迫全部停用黄河水,自来水厂停产,几百万人的生活用水无法保障。此次水污染事故污染范围之大,程度之重,持续时间之长,在黄河上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