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简介

2024-05-09 17:55

1. 黄帝陵简介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延安黄陵县城东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黄帝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因此,黄帝陵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

黄帝陵简介

2. 黄帝陵简介

这个黄帝陵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从黄帝开国(建国)算起。孙中山的祭黄帝陵词开首就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个黄帝陵 ——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心亭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汉武仙台神道尽头,便步入陵园了。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门有两个,分立汉武仙台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走不了几步,左侧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黄帝脚印”石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整块石头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习俗,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云云。”

3. 黄帝陵的介绍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1234,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6,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8910。号称“天下第一陵”1112131415161718,又称“华夏第一陵”19202122,“中华第一陵”23242526272829。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30。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1,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3132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1615,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33。“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3435,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3637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5。1997年7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8910。2002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2007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6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陕西省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2338。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黄帝陵的介绍

4. 黄帝陵的介绍

荆山黄帝陵位于于河南省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塬上,是《史记·封禅书》1、《汉书·郊祀志》2、《水经注》等记载的轩辕黄帝铸鼎与登仙处。汉武帝曾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在此立《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此碑为现今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据《阌乡县志》记载:“黄帝陵在县南铸鼎原上。”1954年灵、阌合并为灵宝县,而陵就在东距县城20公里的阳平镇东北5公里,北距黄河8公里处的黄帝岭西端。陵高6米、周长42.5米,经坚实的黄土修筑。原陵前建成有鼎湖宫和黄帝庙,庙之南是黄帝铸鼎处——铸鼎原。陵南8公里是荆山,《山海经》载:“华山之东,秦山之端有荆山。”陵西有阳平河北入黄河,陵西北即古称的鼎湖。3荆山黄帝陵所在地有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址,铸鼎塬聚落遗址包括北阳平、西坡、东常、轩辕台等50多处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并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4。

5. 黄帝陵简介

 轩辕黄帝的陵园,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约1公里的桥山上,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号称“天下第一陵”。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黄帝陵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帝陵简介: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寝,是《史记》唯一记载黄帝陵 。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史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周威烈王四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黄帝陵前植有“黄帝手植柏”,距今5000余年,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黄帝陵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2002年5月,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列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黄帝陵地理环境: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在陕西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是陕甘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桥山总面积566.7公顷,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有八万多棵古柏,四季常青。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清人顾祖禹在其所撰《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
   沮河由西向东呈U形绕桥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东边有河,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桥山,黄帝陵因山而得名桥陵。
   1992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文章说:“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也就是说,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黄帝陵简介

6. 黄帝陵在哪

黄帝陵位于桥山,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也即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传说黄帝去世以后人们将他的衣冠葬于此处,成了后世人们纪念的陵墓。

7. 有关黄帝陵的资料

天下第一陵位于延安黄陵县城北约0.5公里的桥山之上,故又称桥陵。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陵区占地566.7公顷,生长着8万余株柏树,

整个陵区分为庙前区、轩辕庙和黄帝陵。轩辕庙是历代祭祀黄帝的主要场所。

庙内建筑沿中轴线有山门、过亭、碑亭和大殿,存留着历代祭祀黄帝的祭文、题词、题字等

庙内还生长着古柏15株,高19米,胸径11米,树龄约5000年,被称为“世界柏树之父”。

祭祀轩辕黄帝始于部落时代。春秋时期,公祭黄帝陵成为有组织、规模的大型公共活动。

唐代起被列为国家祭典,明清沿续,至今绵延。在中国人看来,祭祀黄帝是国之盛典、

民之盛事。1961年,黄帝陵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满足更多华夏子孙祭祀黄帝陵的要求,

陕西省政府于1992年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黄帝陵整修与保护工程。

黄帝陵整修一期工程已于1998年完工,二期整修工程2001年底开始。 

桥山,面积333公顷。6万株古柏参天遍野,黄帝陵就在桥山之巅。山顶有一块下马石,

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在“下马石”左前方,有十数米高的大土丘,碑称“汉武仙台”,

传汉武帝北征匈奴,归来时祭祀黄陵所筑。由此北行二三十米,就是黄帝陵。

陵高3.6米,周长48米,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花墙。陵前大石碑上刻有“桥山龙驭” 4个大字,

相传黄帝即由此乘龙升天。再前有祭亭,红柱绿瓦,四角飞檐,

亭中石碑刻“黄帝陵”3字,系1958年郭沫若所书。

有关黄帝陵的资料

8. 黄帝陵的黄帝陵历史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这里荆山一带灾情严重,轩辕黄帝从昆仑山来到荆山查看。为炼仙丹个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铜,汲湖中之水,铸鼎于荆山下。后人到此祭祀拜祖,络绎不绝。现已修复了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铜鼎。史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因名其地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便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阌乡县志》载:“汉武帝建宫,名曰鼎湖宫……唐时土工穿地得玉,有悬佩孔,则志载黄帝陵等事,其不虚欤…···”又载:“每年农历二月九日,为黄帝生日,朝廷官员、文人仕贵,俱来此登高拜祖。”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正月九日书《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可惜上述建筑历经沧桑,多坍塌无存。今之黄帝庙貌亦远不如初。然而庙之南3平方公里的铸鼎原,与巍巍荆山相连累世仍不改其姿。原黄帝庙中碑碣林立,现多损毁。今存之唐代《轩辕黄帝铸鼎碑铭》高2.5米、宽1.3米,碑铭并序共137字。碑文日:“以治人之性命,乃铸鼎兹原,鼎成上升得神帝之道……”该碑为“虢州刺史泰原王颜撰,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陈郡袁滋籀书。唐代,诗人骚客,纷纷慕名而来,览古凭吊,抒发情怀。诗仙李白《鼎原》诗:“黄帝铸鼎荆山涯,不炼黄金炼丹砂;骑龙飞去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陈子昂《轩辕台》诗:“北登阌邱望,求古轩辕台……”明代,邢云路《鼎湖怀古》诗:“黄帝骑龙飞土天,臣民思治泣湖边……”这些诗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亦可见鼎湖宫当年的盛况。1992年8月,灵宝地方政府投资600万元在原址上建设成了阁楼、大殿、山门、碑 廊、亭台等景点.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年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泽不绝前往祭祀瞻拜。 2004年夏季,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西坡遗址位于中国最大的史前文化遗址聚落群——灵宝市阳平镇铸鼎原地区,在这里,发现了一块五千五百年前仰韶时期人工开采的铜矿石,是中国首次发现五千年前人工开采铜矿石的地方。2006年,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8日揭晓,灵宝市阳平镇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再次确立了黄帝陵聚落群考古工作在全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