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脾胃

2024-05-07 01:34

1. 怎样养脾胃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压力也逐渐的增加,慢慢就产生了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现在的体质越来越差。而脾胃虚寒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能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如果不加以调理,还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怎样养脾胃

2. 应该怎么养脾胃?

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粘冻,加黄连、马齿苋。 :脾胃虚弱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理气健脾化湿. 脾胃虚弱的饮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这样一般是脾胃有寒邪,湿气重。脾胃为中土,喜燥恶湿,喜暖畏寒。 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寒凉食品,如西瓜,冬瓜,萝卜,柚子,橙子,凉茶,冷饮等。可以吃些大枣、山药、茯苓饼等,这些具有健脾功能。

3. 怎样养脾胃?

你好:生姜不仅是我们日常用的调味品,它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胃寒胃痛、呕吐腹泻、风寒感冒咳嗽、中鱼蟹毒等病症。还有醒胃开脾、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中含有辛辣和芳香的成分,含有姜油酮、姜辣素、淀粉和纤维,用于风寒感冒,可通过发汗,使寒邪从表而解。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姜油酮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
     自古以来就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不撤姜食,不多食”,就是说孔子一年四季的饮食都离不开姜,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竟然活了73岁高龄,这和孔子常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生姜是调养脾胃、养生防病的必备之品,所以也养成了平时吃姜的习惯,并且坚持了几十年。
  每当天气变化,气候变冷时,吃几片生姜,可通阳御寒、温脾暖胃,激发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散发体表的寒气,这样就起到了预防感冒的作用。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尤其是有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的病人,经常吃一点姜,对于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是很有好处的。夏天天气暑热,生冷凉、冷食物较多,形成体表阳气盛,体内脾阳虚的状况,这一季节多吃生姜,可以有效地保护脾胃的功能。所以古人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生姜还可醒脑提神,促进血液循环,有防治动脉硬化,抗衰老的作用。自古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姜是助阳之品,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的作用,因此,被用于男性保健,可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生姜有这么多的功效,那么生姜怎么吃好呢?
  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民间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的说法,说明生姜应该早晨吃为好,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人体的阳气升发,需要提起精神面对一天的工作,所以早晨吃姜,对于补充阳气,醒脑提神是有好处的,每天早晨可以吃两片醋泡姜。
  饭不香,吃生姜
  生姜入脾胃经,具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无论是蒸鱼做菜,还是调味作料,生姜绝对是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味,其辛辣滋味可去鱼腥、除膻味,菜汤加姜还可以驱寒和中,味道清香。生姜还是“呕家圣药”。夏季食姜,可以预防急性肠胃炎,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经常胃寒、食欲不振的人,经常含服鲜姜片,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所以古人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
  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生姜具有保健作用,但是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的。吃姜应遵循古人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因为随着夏天的结束,天气逐渐变凉,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肺,加剧人体水分的流失,所以秋季不宜吃姜。如果吃姜太多,姜辣素在排泄时刺激肾脏,会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的症状。 
         一天之中,晚上阴气最盛,经过一天的奔忙,晚上需要休息,阴气内敛,生姜为发散之品,晚上吃姜,容易耗气,所以晚上也不宜吃姜。


秋后每天不宜吃太多水果。因为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群,吃水果多了就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因此这个时节吃水果要有节制,脾胃不好的人可以把梨或荸荠煮着吃。

怎样养脾胃?

4. 怎样养脾胃?

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调理脾胃的药物,黄芪较为安全而有效,它不仅是补气的要药,还可健脾,用于补虚损不足,旺健脾胃,退肌肤虚热;疮科用之,可以排脓,活血生血,内托阴疽;自汗过多,可以固表止汗。但开始时黄芪用量不能多,否则用后也受不了。用黄芪调理虚不受补,不妨用下列方法:开始时用少量黄芪每日煎水,代茶作为日常饮料。可用黄芪20—30克煎水饮用,若春夏之日,则配合一些炒米一起煎水;若秋冬之日则加3—5枚南枣,用800克水煎至500克当茶饮用。依此法饮用3—5天,待胃肠适应了,可将黄芪逐渐增加,直可加至60克。采用此法之后,可以用黄芪炖肉、煲肉,以增强体质。从此用黄芪作为调理品,脾胃自然日渐健旺。脾胃健旺后,消化能力自然增强,虚不受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调理身体的药物,配伍很重要。有人诉说,服用炖人参后,心烦,难于入睡,觉得燥一些。这可以在炖人参时加入麦冬10粒,以减少燥性。麦冬有清心养心之功。

5. 怎样养脾胃?

首先要注意饮食
       饥饱失常和饮食无时都会损伤脾胃,比如过饥会伤胃,化源不足,正气虚弱,《内经》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过饱会损伤脾胃,“饮食自备,肠胃乃伤”,痰湿内生;如果进食无规律也会损伤脾胃。如果饮食不洁(食物污染,生冷不洁,腐败变质,有毒食物)更会损伤脾胃,。饮食偏嗜也会损伤脾胃,比如寒热偏嗜会损伤脾胃阳气。
还有就是不要过劳和过逸,劳神过度会损伤心脾,过逸会导致气滞血瘀,脾胃呆滞。
       通过以上方面的注意,可以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如果你认为你的脾胃功能不好的话,可以去医院看看,开点中药调养一下。
      1、 要使脾脏功能强健,应该排除思虑,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 
      2、 进食要定时、定量、定餐,以保证胃有规律地收缩、蠕动、排空及分泌消化液,这不仅有利于胃的消化功
能,还能防止溃疡病和胃炎的发生。 
     3、 进食前可适当喝口汤或水,但不能过多,这对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有益。 
     4、 为保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饭前不要吃零食。 
     5、 进食时情绪要放松,要少说话,要细嚼慢咽,避免粗糙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6、 进食后应喝一些汤或水,但不能过多。一方面可以冲洗口腔、食道和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对消化有益。 
     7、 饭后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否则可使消化道的血流量减少,影响消化。 
     8、 不要吸烟。吸烟可引起幽门适约肌松弛,胆汁容易反流入胃内,而高浓度的胆盐对胃黏膜是一种化学性损害,易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9、 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少吃寒凉性食物,以养脾胃。 
    10、 温性食物:常用的有芥菜、南瓜、大葱、洋葱、大蒜、胡罗卜、生姜、桃、荔枝、桂圆、柑桔、橙、木瓜、李子、莲子、沙糖、大枣、葡萄、糯米、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蜂蜜、牛肉、鸡肉、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11、 平性食物:常用的有大豆、芝麻、山药、花生、百合、黄豆、玉米、豌豆、红薯、南瓜、葫芦、扁豆、小麦、粳米、糯米、苹果、西红杮、香菇、蜂蜜、食糖、鲤鱼、乌龟、甲鱼、鸡蛋、鸭蛋、猪肉、蛇肉等。 
    12、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按1:1:1的比例)。胃寒可去掉薏米;胃热可去掉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收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去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以治疗贫血之症,疗效显著。 
    13、 那些腹胀、便秘、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的人,每日可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成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畅快的多了。正所谓“陈血不去,新血不生,浊气不除,清气难存”。 
    14、 要注意下肢的保暖。腰以下寒凉的人,经常用艾叶泡脚,但水要泡到脾经三阴交处。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除湿排寒效果好。 
     15、 经常按摩脾胃经,点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也可健脾强胃。

怎样养脾胃?

6. 怎样养脾胃

脾为心之子,肺之母,在五行中属土,五味属甘,脾主统血,主运化,在体合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与六腑中的胃相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时令上,脾属夏季的第三个月,也就是一年中最炎热最潮湿的季节。
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是我们身体的“能量转
换器”,它负责把吃的东西转化成能量,就像发动机把汽油转化成汽车动力一样;经络则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
的“电线”,负责把脾胃生成的“电”运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调节各个脏腑。如果它不能及时运走脾胃的
“电”,这些“电”就会在脾胃里面堆积,使脾胃功能减弱,同时得不到“电”的器官会因“供电不足”而使应
有的功能发挥失常,易患各种疾病。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的称谓。
若脾胃不和,脾失健运,则会出现食欲不佳、胃热喜冷饮、呕吐、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
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
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久泄脱肛等病症。
若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
若脾有风邪,可表现为多汗、恶风、四肢无力、不思饮食,体表麻痒等症状。
夏季炎热潮湿,雨水偏多,湿易伤脾,若脾水液运化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周身水湿过重,而产
生湿、痰、饮等多种疾病。如腹胀、便秘或腹泻、尿少、尿黄、一些女性下肢浮肿、眼袋加重、四肢沉重、两胁
胀满、气满充心、面部色斑,粉刺痤疮等症状。
1、 要使脾脏功能强健,应该排除思虑,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
2、 进食要定时、定量、定餐,以保证胃有规律地收缩、蠕动、排空及分泌消化液,这不仅有利于胃的消化功
能,还能防止溃疡病和胃炎的发生。
3、 进食前可适当喝口汤或水,但不能过多,这对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有益。
4、 为保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饭前不要吃零食。
5、 进食时情绪要放松,要少说话,要细嚼慢咽,避免粗糙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6、 进食后应喝一些汤或水,但不能过多。一方面可以冲洗口腔、食道和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对消化有益。
7、 饭后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否则可使消化道的血流量减少,影响消化。8、不要吸烟。吸烟可引起幽门适约肌松弛,胆汁容易反流入胃内,而高浓度的胆盐对胃黏膜是一种化学性损害,易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9、 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少吃寒凉性食物,以养脾胃。10、温性食物:常用的有芥菜、南瓜、大葱、洋葱、大蒜、胡罗卜、生姜、桃、荔枝、桂圆、柑桔、橙、木瓜、李子、莲子、沙糖、大枣、葡萄、糯米、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蜂蜜、牛肉、鸡肉、鲫鱼、鳝鱼和鲢鱼等。11、平性食物:常用的有大豆、芝麻、山药、花生、百合、黄豆、玉米、豌豆、红薯、南瓜、葫芦、扁豆、小麦、粳米、糯米、苹果、西红杮、香菇、蜂蜜、食糖、鲤鱼、乌龟、甲鱼、鸡蛋、鸭蛋、猪肉、蛇肉等。12、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按1:1:1的比例)。胃寒可去掉薏米;胃热可去掉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收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去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以治疗贫血之症,疗效显著。13、那些腹胀、便秘、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的人,每日可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成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畅快的多了。正所谓“陈血不去,新血不生,浊气不除,清气难存”。14、要注意下肢的保暖。腰以下寒凉的人,经常用艾叶泡脚,但水要泡到脾经三阴交处。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除湿排寒效果好。
15、 经常按摩脾胃经,点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也可健脾强胃。
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强壮起来,人就增添了生命的动力,何愁不身强体壮呢?! 

7. 怎么养脾胃?

脾为心之子,肺之母,在五行中属土,五味属甘,脾主统血,主运化,在体合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与六腑中的胃相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时令上,脾属夏季的第三个月,也就是一年中最炎热最潮湿的
季节。
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是我们身体的“能量转
换器”,它负责把吃的东西转化成能量,就像发动机把汽油转化成汽车动力一样;经络则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
的“电线”,负责把脾胃生成的“电”运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调节各个脏腑。如果它不能及时运走脾胃的
“电”,这些“电”就会在脾胃里面堆积,使脾胃功能减弱,同时得不到“电”的器官会因“供电不足”而使应
有的功能发挥失常,易患各种疾病。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的称谓。
1/4
若脾胃不和,脾失健运,则会出现食欲不佳、胃热喜冷饮、呕吐、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
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
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久泄脱肛等病症。
若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
若脾有风邪,可表现为多汗、恶风、四肢无力、不思饮食,体表麻痒等症状。
夏季炎热潮湿,雨水偏多,湿易伤脾,若脾水液运化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周身水湿过重,而产
生湿、痰、饮等多种疾病。如腹胀、便秘或腹泻、尿少、尿黄、一些女性下肢浮肿、眼袋加重、四肢沉重、两胁
2/4
胀满、气满充心、面部色斑,粉刺痤疮等症状。
那么该怎样养护这气血生化之源呢?
1、 要使脾脏功能强健,应该排除思虑,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
2、 进食要定时、定量、定餐,以保证胃有规律地收缩、蠕动、排空及分泌消化液,这不仅有利于胃的消化功
能,还能防止溃疡病和胃炎的发生。
3、 进食前可适当喝口汤或水,但不能过多,这对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有益。
4、 为保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饭前不要吃零食。
5、 进食时情绪要放松,要少说话,要细嚼慢咽,避免粗糙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6、 进食后应喝一些汤或水,但不能过多。一方面可以冲洗口腔、食道和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对消化有益。
7、 饭后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否则可使消化道的血流量减少,影响消化。
8、 不要吸烟。吸烟可引起幽门适约肌松弛,胆汁容易反流入胃内,而高浓度的胆盐对胃黏膜是一种化学性损害,易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9、 多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少吃寒凉性食物,以养脾胃。
10、 温性食物:常用的有芥菜、南瓜、大葱、洋葱、大蒜、胡罗卜、生姜、桃、荔枝、桂圆、柑桔、橙、木瓜、李子、莲子、沙糖、大枣、葡萄、糯米、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蜂蜜、牛肉、鸡肉、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11、 平性食物:常用的有大豆、芝麻、山药、花生、百合、黄豆、玉米、豌豆、
3/4
红薯、南瓜、葫芦、扁豆、小麦、粳米、糯米、苹果、西红杮、香菇、蜂蜜、食糖、鲤鱼、乌龟、甲鱼、鸡蛋、鸭蛋、猪肉、蛇肉等。
12、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按1:1:1的比例)。胃寒可去掉薏米;胃热可去掉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收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去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将三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枣,以治疗贫血之症,疗效显著。
13、 那些腹胀、便秘、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的人,每日可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成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畅快的多了。正所谓“陈血不去,新血不生,浊气不除,清气难存”。
14、 要注意下肢的保暖。腰以下寒凉的人,经常用艾叶泡脚,但水要泡到脾经三阴交处。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除湿排寒效果好。
15、 经常按摩脾胃经,点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也可健脾强胃。
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强壮起来,人就增添了生命的动力,何愁不身强体壮呢?!

怎么养脾胃?

8. 怎么养脾胃 养脾胃的方法

1、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升清降浊、运化水谷、营养四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水谷、腐熟水谷。主降,帮助消化,感受风寒湿热等邪。禀赋不足均可引起脾胃运化失常,常会出现消瘦、疲乏无力、饮食纳差、腹部胀痛等临床症状。治疗:健脾、益气、除痰、化湿。建议:生活调节,合理膳食,多吃水果蔬菜。
 
 2、少吃肥甘厚腻食物,不要过饥、过饱,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调节情志、规律起居、不熬夜、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可以用陈皮、小米、薏米适量熬粥喝。中医艾灸: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中腕等对脾胃功能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