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里,最能贪的李鸿章到底贪了多少钱?

2024-05-09 02:47

1. 晚清“四大名臣”里,最能贪的李鸿章到底贪了多少钱?

李鸿章贪了多少钱难以估量,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官员,而且也是一个商人,他没被抄家,没有帐本所以不知道他贪了有多少钱,但是他有多少钱是可以估算的。

李鸿章有个《分家合同》,上面清楚的写着自己的家产,包括二十二处房产,我们以上海的其中一套为例,它当时值四万五千两,当然放在现在可能要过亿了,二十二处有个一百多万两。除了房子之外还有地,大家都知道李鸿章是安徽人,起家也是在安徽训练淮军,这个淮就是黄河的意思,李鸿章在安徽有六万多亩田地,按照当时一亩地七十两,值个四百多万两,现在有六百万两了。

李鸿章还有工厂和各大公司的股票,以及这么多年田地的税收,千万两应该是有的,贪的还行吧,感觉并不多,和和珅这样的十一亿肯定是没得比的。而且家产也就一般,刚好符合他的身份。李鸿章相当于明朝首辅的身份了,以严嵩来说,抄家得两百多万两,珠宝无数,但是明朝的银子比清朝值钱的多得多,所以李鸿章甚至不如严嵩有钱。再比如说嘉靖时期的首辅徐阶有田亩二十四万。

纵向比较李鸿章一千多万两也就那么回事,算不上真的非常有钱,清朝最后几年财政压力很大每年能搜刮两亿两,之前一年也有八千万两,李鸿章的钱其实都花出去了,兴办水师,训练淮军,还又各种民生产业,清政府那有什么钱其实也都是他自己要补贴一些。

晚清“四大名臣”里,最能贪的李鸿章到底贪了多少钱?

2. 名臣李鸿章的家族,家大业大的他们有多少家产?

晚清重臣李鸿章出身并不显贵,他小的时候,家中没什么钱,甚至需要借钱度日。其父李文安,虽然入仕做过京官,但所得还是有限。可到了李鸿章这一代,李家却一跃为当地首富,他本人更是有了"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那么,李鸿章及其家族到底多有钱?
01、李鸿章家族有多少钱?
对这个问题,当时人说法不一。梁启超说他的家财有数百万。与李鸿章有过合作关系的容闳说他"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清末费行简说李鸿章"家资逾千万,其弟兄子私财又千余万。"那么,李鸿章及其家族到底有多少家产,它们是从何而来呢?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只要一个人发达了,就会想着买田置地。有这样一个说法,李氏家族有田产二百五十多万亩。而实际上呢?李鸿章六兄弟里,田产最多的是李蕴章,即使他这一支的田产总数也没有超过十万亩。李鸿章至多有田六万亩。所以,这显然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当然,仅凭这些地产,李鸿章至少也有百万身家了。

田产以外,李鸿章家族还在合肥老家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庄园府邸。芜湖水运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在政策扶持下,很快成为人烟繁盛的商业中心。李鸿章长子见到有利可图,就率先在此购置产业。他之后,李鸿章次子经述、四子经迈、六弟昭庆均购置了大量房产。
不夸张地说,芜湖的老市区,绝大部分都曾属于李氏家族。即使到了解放后,李经方后人还有地产276幢。此外,李鸿章至少在上海有一套"价值四万五千银的中西合璧房产,"南京扬州各有两套房子,安庆、桐城也各有四处产业。这些房产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除了田地、房产这些不动产,李鸿章还有大量的动产。李鸿章作为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中国通商银行等洋务企业的创办者,他在这些新式企业都持有股份。每年起码有上百万的收入。梁启超说李鸿章的家产超过百万,应该仅仅是计算了他的股息收入。
所以,结合动产和不动产收入,李鸿章的家产最保守估计,起码有一千余万。如果再算上他兄弟子侄的财富,肯定不止这个数字。

02、李鸿章的钱是哪里来的?
在清末,一个掌握实权的官员要想富起来简直易如反掌。因为他可以通过所谓陋规,收受大量财富。陋规,其本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财政制度。通过收取朝廷明文规定以外的赋税,地方官员得以弥补各项财政用度的不足。陋规收多少,伸缩性极大,完全取决于官员的个人的天理良心(否则就不叫陋规了),因此不少操守不严的官员借机都借此大赚一笔。
李鸿章师从曾国藩,为人处世多受其影响。不过,和老师曾国藩不一样,李鸿章重利害甚于是非,重功名利禄甚于人格操守。他就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董子(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语,立论太高。
"所以,在创建淮军时,李鸿章公然招降纳叛,所用之人,多为贪图名利之徒。加上粮饷不足,淮军将士大多姐掠过老百姓。对此,李鸿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淮军将领多为安徽子弟,随他出征,东奔西跑,理应享受荣华富贵,而正是有了他的姑息纵容,一批淮军将领如,刘铭传、张树声、周盛传、卫汝贵、周馥、唐殿奎、涂宗瀛等,都发了大财。刘铭传就在自己的宗谱里说:"子弟有随军从事者,多名成业就,家室一新。"
李鸿章手下的将领尚且如此,何况是李鸿章呢。
除了收取下属的孝敬,李鸿章还提供入股洋务企业大获其利。作为洋务重臣,李鸿章创办了诸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企业,对推动工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这些企业在创办之初,成本核算往往不严,这样一来,就有了贪腐滋生的土壤。盛宣怀是他办洋务的得力干将,此人利用管理漏洞,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为了寻求保护,他向李鸿章送了不少干股,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来源。李鸿章死后,其子李经述曾担任招商局总办,经述死后,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欲出任协理。虽然最终清政府没有承认,但也可见李氏家族的势力之大。
此外,李鸿章还收外国人的钱。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御史们弹劾李鸿章主和误国,理由之一是李鸿章在日本有大量财产,所以不愿与日失和。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各国,同样收过不少礼品。为签订《中俄密约》,俄国沙皇就馈赠了他三十万卢布。

03、总结:富豪李鸿章的私生活
拥有巨额财富的李鸿章,生活自然差不到哪去。他喜欢排场,讲究气派,这在为女儿操办婚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李鸿章有一女,名李菊耦,他把女儿许配给了张佩纶----此人就是张爱玲的祖父。在嫁入张家时,她带来了大笔嫁妆。
两人结婚一段时间后,来到南京定居。在南京,他们买下了原先属于靖逆侯张勇的府第。这可是一座豪宅,厅堂不算,还有楼房三幢,外加一个大花园。后来,这所房子后来被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看中,购作立法院办公使用,足见其宽敞。而张佩纶是个清流,购置这样的豪宅,费用无疑来自李菊耦的嫁妆。
李鸿章还将上海、青岛,等地的部分房产分给了李菊耦。而这,还只是李菊耦从娘家带来陪嫁的一小部分。李菊耦的陪嫁中还有土地。张爱玲回忆,张家以前也是有田产、有佃户的。除了房产、土地,李菊耦还从娘家带来各种珍奇古玩。
正是有了这笔钱,张爱玲父亲虽不成器,但她依然能过锦衣玉食的日子。直到建国后,她们家还有几栋房子没卖完,还有不少古董可以换钱。而这些养活两代闲人的财富,对于李鸿章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3. 晚清最可惜的大臣,李鸿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在历史长河中,李鸿章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我为您讲解。
  说起晚清时期最可惜的大臣,那么这位大臣肯定就是李鸿章了,估计大家看到李鸿章的名字,第一时间想到就是卖国贼,因为他代表清 *** 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更是让他背负了上百年的骂名,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他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条,其实也就已经注定了李鸿章会被骂,毕竟这一个条约可就让清 *** 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那么,李鸿章真的就是一个卖国贼吗?下面,我就跟大家说一说,晚清最可惜的大臣,宁愿被世人误解上百年,也愿意背负卖国的名义。
  其实,李鸿章还真就不是卖国贼,别看他跟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赔偿了2亿两白银,如果不是李鸿章去日本签约的话,估计当时清 *** 赔偿的就不止2亿两白银了,因为当时李鸿章去日本签约的时候被日本人打了一枪,当然这并不是日本 *** 所为,而是日本的右翼激进份子所为。李鸿章被打这一枪影响很大,不仅对李鸿章个人有影响,对日本 *** 有影响,对当时的世界来说也有影响,也就是因为影响太大的原因,所以李鸿章才会说他这一枪挨的太值了。只不过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谁能理解李鸿章,即便是挨了一枪还是被国人骂成了卖国贼,而且一骂还就是上百年。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还真就不一定非要去,即便是他不去清 *** 也会派别的人去,当然清 *** 之所以让李鸿章去,无法也就是想找一个人背锅罢了。很显然,这样的条约谁去签谁都会背负骂名,清 *** 明白这个道理,李鸿章同样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李鸿章最终还是去日本签约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李鸿章是真正的爱国的,他并不在意所谓骂名不骂名,即便是会被世人误解上百年,他也愿意背负卖国的名义,不是他没有选择而是他不想选择。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因为李鸿章老了,而且还是真的老了,签约回来之后没过多久他就死掉了。当然,这个所谓的真的老了,并不是因为李鸿章的年龄老了,而是因为他的心态老了,因为当时的清 *** 他早已经无力回天了,可见晚清的这位最可惜的大臣到底是有多可惜。大家又是怎么看,李鸿章到底是不是卖国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晚清最可惜的大臣,李鸿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4. 晚清名臣李鸿章一年有多少收入呢?


5. 同为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最恨他?

说起我国的近代,那的确是一段让人不愿提起的岁月,尤其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社会秩序混乱,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情况。羸弱的清朝,让我国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各种领土被那些帝国主义势力给侵占,甚至当时的清朝已经成为了那些帝国主义的走狗,至今让我们提起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痛人心弦。

不过哪怕是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之中,也是有着人才产生的,人们常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朝代,那么他自然也是有着能臣贤将的,最让人们熟悉的莫过于清朝的四大名臣了吧?我想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李鸿章吧,尽管人们对他的是非功过评价不一,但不得不承认,他也的确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说起李鸿章在晚清的时候,他的权力可以说是非常大了,已经能够权倾朝野了,是作为四大名臣之一的他,也不是做什么事都有顾忌的。而在这四大名臣之中,有一个人却是李鸿章最恨的,你知道他是谁吗?如果你听说过汉阳铁厂,那么我想您一定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了,没错,它就是张之洞。

而且张之洞他对清朝可谓真的是忠心耿耿,在清朝的末期,朝堂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两派人经常在朝廷上互相指责,张之洞和李鸿章就分属不同派系的人,因此两个人也经常是在朝堂之上有着较量。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这件事情吧,虽然伊犁等地被收回来了,但是清政府却又赔偿给了沙俄更大面积的土地,这一事件在当时的国内也是引起了人们的愤怒。
拿回自己的领土,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却又赔偿给别人土地,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辱国格的事情,张之洞对于此事也是大力抨击。

在这个事情上,李鸿章,张之洞两人就出现了分歧,李鸿章觉得要讨好俄国,毕竟如果能讨好俄国,对清朝也是有帮助的,而张之洞却不这样认为,他还痛声指责李鸿章没有作为,虽然最后此事有了一些更改,但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能隐隐看出张李两人之间的不合。
当时的两人都是重臣,权力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因为两个人思想的不同,在有些事情上难免会出现冲突。当时因为有着那些外国势力的侵犯,清朝内部也是形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以张之洞为主的主战派,有了主战派那么自然,就有主和派。
在当时的一次战争中,张之洞力排众议决定运用冯子材作为指挥官,冯子材也确实带来了战争的胜利。

眼看势头正好,张之洞也是想给敌人予以更大的打击,然而李鸿章作为主和派的代表之一,在这个时候他也是叫停了张之洞想要接着打的想法,并且点明告诉张之洞,如果出现了意外的变故,责任全部要算在他的头上。
在这个时候,张之洞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的成就明显要比他更大,而且李在朝中的势力也是比他更强的,虽然选择了同意,但是张之洞的心里也是憋着一团火的。
为了在洋务运动中争一口气,也是为了能够在朝中有着与李鸿章分庭抗礼的话语权,张泽栋对于洋务方面也是更加的卖力了,或许是不想在这个方面输给李鸿章,也是想让大家看一下他创办洋务的能力,张之洞在这件事情上的确是非常卖力。
在历史教科书上,我们也能看到张之洞也的确是一个人才,他也是开创出了许多洋务企业的,要说最著名的,我想大家都会想到汉阳铁厂吧!

而汉阳铁厂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张之洞的得意之作了,毕竟那时的汉阳铁厂已经是全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了,而且在汉阳铁厂中制造出来的汉阳造也是有着很大的名气的,这把步枪也是被我国的军队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
张之洞的名气也是随着汉阳铁厂等他开办的洋务企业,而一路飙升,所以说现在的张之洞已经有了,能与李鸿章五五开的实力了,这让他在朝中的时候也是底气十足的。
再觉得自己能和李鸿章分庭抗礼的时候,张之洞也是有一些飘飘然了,此时的李鸿章看到张之洞这样意气风发,也是有些看不过去了。于是两个人就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如果两个人中的一个人提出了一些意见,那么另一个人一定会提出反对意见,这就是当时张之洞和李鸿章之间的关系。

说起张之洞的能力,也的确是令人佩服。要知道张之洞当时在发展实业,可谓是各个行业都有涉及,而这可是需要一大笔钱的,当时的清政府内部已经是腐朽不堪了,贪污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指望清朝拨款更是不可能了。
清政府拨下来的那些钱还不够塞牙缝的呢。这就需要张之洞自己来想办法了,当时张之洞的地盘在湖北,而那么多的厂子,张之洞硬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给建了起来了,足以看出他在经济方面也是有着非常高的天赋的。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李鸿章等人也是去世了,这下子再也没有人能够限制张之洞的发展了,但是李鸿章却是把袁世凯给提拔起来了,因此当时的矛与盾之争,又成为了袁世凯与张之洞之间的斗争。不过两人之间却没有像李鸿章那样与张之洞在明面上剑拔弩张,其实在暗地里两个人也是有着一番较量的。

在张之洞看来,袁世凯还是一个晚辈,所以自己对他的态度也是非常傲慢的。但是袁世凯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泥人还有三分火气,更别说是袁世凯了。因为种种事情,两个人的关系也是不断恶化。
但好在双方都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而张之洞的年纪也是越来越大,到了72岁的时候,他便撒手人寰。在年龄方面,袁世凯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袁世凯最终也是通过一些手段登上了当时权力的巅峰,也算是代替李鸿章赢了张之洞吧。

结语:
其实说起李鸿章,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复杂的,有人夸赞她,也有人呵斥他是卖国贼。但抛去这些不说他的能力,还是得到人们的肯定的,作为当时四大名臣的他,却经常遭到张之洞的针对,耳机是一种新老观念的争斗,也是权力的争斗。所以在四大名臣之中,张之洞也是李鸿章最恨的人了!

同为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最恨他?

6.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主要有哪些功绩?

李鸿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做出了许多让后人记忆犹新的功绩。李鸿章不仅是做人方面十分的有经验,为人也非常豁达和有毅力。在当时面对洋人的时候,表现得不卑不亢。虽然当时大清朝廷的国力急转直下,但是在李鸿章等名臣力挽狂澜之下,也保全当时所有华夏子孙一片安宁所在。

李鸿章的功劳不仅是挽救了当时摇摇欲坠的大清朝廷,也让当时的中国在整个世界上不至于沦为完全的被殖民国家。在当时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清政府十分的懦弱,认为只要给钱就能让八国联军满意,但是李鸿章看破了当时八国联军的阴谋,认为不能一直这么软弱下去。

所以李鸿章特别支持清王朝去建设自己的现代化军队。在李鸿章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建设起了亚洲第一个海军制船场。这一个决定对后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局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虽然甲午中日战争最后失败了,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不至于让中国成为最弱的亚洲国家。

在这一点上李鸿章的功绩非常的令人骄傲。不仅如此,李鸿章也是一个思想特别先进,非常快速接纳西方思想的人。他推崇去学习西方社会的文化和技术等理念,打破了中国传统认为自己的国家非常强盛,不需要对外交流的理念。这一点,使中国培养了很多的现代化人才,也给后代留下了非常多的思想文化遗产。

7. 晚清名臣李鸿章,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说到晚清历史,就不得不说到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对晚清时期各方面的影响都太大了;在军事上,他是淮军的创建者,而且他还是北洋舰队的统帅;在政治上,他是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在商业上,他是北洋通商大臣。总之,清王朝的各方各面,李鸿章都参与了,而且都做得还不错。

但慈禧太后为何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呢?首先要了解“玄黄”是什么意思,玄黄一词出自《易经》,是天地的意思;也就是说,慈禧太后认为李鸿章是再造天地之人,对江山社稷有极为突出的贡献。为何慈禧太后会对李鸿章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这还要从清王朝当时面临的局面开始说起。
当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而且病入膏肓;先来说说这内忧,内忧指的就是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部队,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清王朝最富庶的江南地区;为了平定这些起义军,清王朝是真的耗尽了所有财力和物力。而李鸿章,也就是在平定太平天国期间崛起的,尤其是在曾国藩主动裁军之后,李鸿章却没有裁军,而是拥兵自重。

后又顺利平定让清王朝头疼不已的捻军,先后出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等,可能成为总督对无数人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这绝不是李鸿章的终点,因为当时的李鸿章,才四十余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手上时刻握着一支数量庞大的精锐部队。
在当时,清王朝为了摆脱困境,已经开始了“洋务运动”,而李鸿章就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他担任地方总督的时候,就曾办过多个厂,尤其是军工厂,他一人就办了三个,分别是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以及天津机器局;而这些军工厂的存在,为之后北洋舰队及新式陆军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不久,李鸿章就调任为直隶总督,这直隶总督乃是天下九大总督之首,权势极大,已经是清王朝权力的核心人物之一了;而且,这李鸿章还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确为清王朝富强做过很多努力,如创办工厂、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建设军队等等;但可惜的是,“洋务运动”的本质,就是一场浮于表象的“作秀”,本质还是和以前一样糜烂。
所以在甲午战争的时候,被日本轻松击败,在北洋舰队覆灭和赔偿两亿两白银后,“洋务运动”彻底宣告失败。所谓再造玄黄之人,最终还是没能再造玄黄,这其中有李鸿章自己的一部分原因,而更多的原因是清王朝的统治阶级不希望发生权力变更的现象,说白了,他们就是不想失去既得利益。

这一点,还是曾国藩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所以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就开始韬光养晦,始终没有进入真正的核心圈;可能很多人认为,曾国藩裁军是愚忠之举,毕竟当官,谁不想向上爬。但是向上爬就一定好吗?看看李鸿章,一生签订了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虽然他可能是“背锅侠”,但仍是无法避免在死了数十年之后,遗体被扒出来,挫骨扬灰。
可能,李鸿章只有在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曾国藩的大智慧吧,因为人这一生的追求,除了生前的荣华富贵,还有去世后的名声;固然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杀了不少人,但后人对他更多的是追捧和赞誉;而李鸿章呢?虽然他对清王朝是有大功,但后人记得的,只有他签订了屈辱条约,所以注定他遗臭万年。

晚清名臣李鸿章,最后的结局有多惨?

8. 清朝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究竟有多富

李鸿章的家产有多少?据跟他共事过的容闳透露“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4000万两白银啊!都留给了自己的子孙!

李鸿章死后,这些资产就遗传给了子孙,并且分给了自己的3个儿子,而李鸿章的后人也算争气,出了很多名人,还出现了三位亿万富翁。这三位亿万富翁分别叫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

他们都是李鸿章幼弟李昭庆的第四代孙子。相当争气的守住了这份家产!不过3兄弟很是神秘,也许是为了避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