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关键期对幼儿有何影响?幼儿心理学的题

2024-05-10 15:27

1. 心理发展关键期对幼儿有何影响?幼儿心理学的题

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故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又称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幼儿期是掌握口语的最佳年龄期。在正常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口语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乳儿期,主要是语音发展阶段;婴儿期,主要是掌握词汇阶段;幼儿期,3~4岁时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速发展,6岁前基本掌握口语。国外有的学者认为,从2岁到青春期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或最适宜期。认为从出生到2岁,儿童两侧大脑的语言潜能是均等的。从2岁到青春期,由于成熟和环境等因素使儿童大脑形成了不对称,而脑的不对称形成过程有助于语言的成熟,因此它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或最适宜期。国内也有学者认为,2~12或14岁是言语获得的关键期,超过了12或14岁,第一语言就很难习得。此外也有学者提出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等。
人的大脑或是动物的大脑,都存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期”,比如,两岁前是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2岁左右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3岁左右是识字的最佳时期、4岁左右是数字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3~5岁是音乐灵感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是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等等。学者们指出,这个“关键期”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关键期”,平平庸庸,那么,大脑相应区域的发展水平也就会很一般,其相应区域的素质的发展水平也就只会普普通;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得不到很好地发展,那么,大脑相应区域的功能就会退化,其相应区域的素质的发展水平就会降低。相反,如果在这个“关键期”大脑相应区域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那么,就会大大激活脑的功能,其发展就会前途无量。

心理发展关键期对幼儿有何影响?幼儿心理学的题

2. 倘若存在心理发展关键期,它对早期教育有什么意义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经研究表明是存在的,这是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论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早期教育抓关键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和意义。
1、 首先,什么是发展关键期?
       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用一个反面例证来说明一下关键期,最典型的关键期的例子就是狼孩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正常的孩子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里生长,结果被解救回到人类社会的时候,他再次学习很简单的拼写,已经十分困难了,而且他用人类的生活方式很难生活下去。这就说明了关键期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 其次,就人类心理发展历程来说。
    儿童心理发展大概分为三十多个关键期,小到几个月的婴儿,大到青春发育期,甚至接近成年时期的的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都存在关键期。在六岁之前都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与语言相配合需要培养孩子的动作技能。
3、最后,早期教育过程中除了抓住关键期,也要善于利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对孩子进行启发教育,使他们不断地获得进步的空间。
   另,关键期教育重点掌握三个方向。
  1.学习兴趣的诱发与培养。
         儿童时期的兴趣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切学习的初始阶段,兴趣的驱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形成一个个体内部的驱动力。
  2.智能结构中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开发。
        儿童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有很大潜能的,早期开发在未来发展中同样至关重要,关键期内要善于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
   3.学习习惯的训练养成。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发展的基奠。尤其是在终身学习逐渐成为大众主流思想的当今社会,学习习惯的系统培养是受益终生的。
        综上所述,心理发展关键期是存在的,塔对早期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关键期。






3. 如何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恰当的教育

0-6岁,大致地介绍如下:

1)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母亲对婴儿肌肤接触、爱抚、产生安全感、有规律的照顾产生信任感;具有冒险精神,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如果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如果不成功地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质。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1.5-3岁)
孩子最先说:“我的”、“我们的”“不”来“有意志”地作决定,反抗外界控制。
2.5岁后要开始教育互动,要有所牺牲以换取长期共处;发展到“你的”、“你们的”“是”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父母在训练孩子养成合乎社会规范的习惯时如过于放任或严厉,孩子将会形成人格中的我怀疑。

3)主动性对罪疚感。(3-6岁)
自我成长,扩大社会交往范围,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旺盛。对性别差异敏感-父母引导关键。
人格特征:主动思考,自己认识自己。鼓励其主动提问,激发想象力形成具有目的性的人格品质;若不成功地解决本阶段的危机,则会在人格中形成无价值感。

如何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恰当的教育

4.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幼儿期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她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进行,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1.古典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和重演论
  
 2.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认知学派理论
  
 三、游戏的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机能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以主题游戏为主,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游戏中富有创造性,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向社会性游戏过度阶段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1.幼儿记忆的特点: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迅速;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2.记忆策略的发展:儿童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五岁以前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五岁至八九岁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十岁以后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
  
 幼儿后期能运用的主要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
  
 3.思维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得到初步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特点: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2.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自我控制活动区: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二、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发展包括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绪发展和道德行为发展。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又称利他行为,
  
 攻击行为指针对他人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又称侵犯行为,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型攻击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四、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作用: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发展、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五、第一反抗期
  
 幼儿三四岁出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5.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有以下几方面:1、准确把握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2、事半功倍地促进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3、预见可能面临的育儿难题,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4、及时发现生长发育中的问题,促进孩子早日康复。5、积极发展亲子交流关系,奠定良好心理行为个性基础。幼儿发展是有着规律可循,抓住幼儿发展的几个关键期,教育起孩子也是事半功倍,所以妈妈们一定要依据科学,在正确恰当的时期引领孩子,指导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意义

6. 求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的答案

所谓关键期实际上是学习的最敏感、最容易的时期。源于劳伦茨(K.Z.Lorenz)的印刻研究。
其中:
婴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
童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期 ;
少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
青年初期是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 ;

7. 婴幼儿心理发展关键期

儿童出生后,开始只能躺在床上乱动,以后才逐渐会走、会脑、会跳,会用手灵巧地拿东西,这是动作的发展过程。

儿童动作的发展.虽然是肌肉和骨筋活动的发展,但是它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儿童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作接触周围事物,认识周围事物,产生极发展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也表现他们的心理活动的。

儿童动作的发展在3岁以前已基本完成,以后只是向更难确、更有组织、更匀称协调的方向发展。

3岁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有规律地按一定顺序发展的。

一、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从上到下

儿童动作作发展,身体上部的发展先于身体下部的发展,从头部到下部,从上肢别下肢逐渐发展。

  (二)从大到小

这是指儿童最初发展起来的是与大肌肉相联系的动作,逐渐发展到与小肌肉相联系的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时发展,先发展的是与手臂大肌肉相联系的伸臂,以后对逐渐发展起来与手指小肌肉相联系的抓、握、拿等动作。

  (三)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身体个别部分的简单动作,如伸伸手、踢踢腮、转头等,逐渐发展到同时转头、伸手、手眼协调地拿取物体,进一步发展到能从事由多种动作组成的游戏活动。

 (四)从不随意到随意

动作的不随意性和随意性,是从动作的主动性和自的性来区别的。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不随意比动作无目的,由客现刺激引起,加头随着光线的方向转动,有东西接触儿童的手,儿童的手就去抓摸。以后,随意动作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客观刺激不在眼前或没有直接接触儿童,动作也会出现,而且通过动作,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接触事物,认识事物。如象儿童在“藏猫”的活动中,主动地把头转来转去寻找“猫”,这就是一种随意动作。

二、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

儿童头部动作的发展: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2个月,抱着时头能坚直,但是还摇摆不稳。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儿童躯体动作的发展: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2个月,能挺胸。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4个月,能扶着坐。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它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首坐起。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12个月,能扶着行走。14个月,能独自站立。15个月,能独自行走。18个月,行走如跑步,不稳,容易摔倒。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能掂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儿童抓握动作的发展: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这种手的动作带有很大程度的不随意性,手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6个月,捏物体时还是一把抓,不会使用拇指,能够把东西从一支手换到另一支手;手眼协调,看到物体后能用手抓住它。8个月,抓握物体时能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指头分开,使用拇指抓握住物体。10个月,能协调地配合手眼动作,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上。18个月,能将2—3件东西搭叠起来,能推拉玩具。会同时使用四个手指和拇指,抓握动作得到充分发展。2岁,能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书。2.5岁,手与手指的动作相当协调,手指活动自如,会用手指拿筷子、拿笔。3岁,能用手拿笔画圆圈,会自已往杯子里倒水,能自己解开和扣上钮扣。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虽然主要由身体发育的成然而产生,但是也与环境影响有关系。例如,行走动作,是随着腿、腰部骨酷、肌肉发育而成熟的,儿童到一定时间,就会扶着
东西站立和行走。但是独立行走的动作,却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练习越多超熟悉。有些动作,没有相应的环境和练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印度狼孩卡玛拉;由于长期在狼群中生活,没有行走动作发展的环境,到14岁时,走路还没有2岁儿童稳,到17岁死去时,始终没有乎稳地走或跑过。

父母应当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帮助儿童完善动作,提供动作练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


其实~我也是为了校选课。

婴幼儿心理发展关键期

8.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幼儿心理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影响?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3.生理成熟是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是有一定顺序性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幼儿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环境是幼儿周围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的具体环境有: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托儿所、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1.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有: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以及行为习惯、自我意识等。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发展了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模仿是幼儿的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