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 辽国土资发[2002]22

2024-05-13 12:15

1. 求《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 辽国土资发[2002]22

查了一下网络,没有你说的这个通知,但是有个问题你注意下,就是是否有这个文件?因为这个通知名称与国土部的文件名称相重叠:
“2000年国土资源部根据《矿产资源法》规定,发布了《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压覆矿产资源的管理权限、基本程序,用以指导全国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
按一般情况来说,省厅的文件名称不可能与部文件名称相重叠,除非是省厅转发部文件。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求《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 辽国土资发[2002]22

2. 中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关于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

(豫国土资党文〔2010〕41号)
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保护资源,努力保障科学发展,积极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总体来看,国土资源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资源利用的结构与布局还不尽合理,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还比较粗放,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资源领域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资源供应还隐含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服务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和国土资源部精神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委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提升认识求加快转变、坚持发展求加快转变、重在持续求加快转变、突出创新求加快转变、统筹协调求加快转变、有效运作求加快转变。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要求,要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更加主动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国土资源部的决策与部署上来。
(二)深刻理解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省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矿产资源人均保有量少和禀赋不够好的基本省情不会改变,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全系统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土地和矿产资源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表面上是资源供应总量不足的压力,实质上是对现有的资源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的冲击,是对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领域长期以来积累矛盾的集中体现和激化。因此,缓解压力、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创新,以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研究落实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要结合“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0年行动,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保红线”主题,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努力在深化土地调控政策、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等方面下功夫,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结合巩固扩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成果,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探索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努力在实施深部找矿和整装勘查、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完善矿业循环经济体系、保护地质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推进业务管理创新和工作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水平。
二、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
(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全面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促进全省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产业集聚区规划“三规合一”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合理引导生产力空间布局,引导区域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引导、调控和保障各类项目建设,优化不同区域的用地布局,推进生产要素向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带、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镇集中。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有关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五)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积极争取国家早日审批并实施《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一2015年)》,加快推进省辖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超前部署重要矿产资源勘查;积极推进省部合作,加快实施《河南省地质找矿总体部署方案》,落实“6139”地质找矿计划;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结合,立足省情推动矿业经济健康发展;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省内并广泛开展对外合作进行矿产勘查开发;坚持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正确处理矿产开发与其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相关产业的关系;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使矿产勘查开发有序进行。
(六)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充分利用省部合作平台,加快中原城市群国土规划编制进度,统筹协调全省土地利用、城乡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空间类规划,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调控资源供应总量和结构。争取到2020年,使规划区内的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得到合理配置,形成国土开发利用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城市群内核心层、紧密层和辐射层实现良性互动,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辐射带动、自主创新、整体竞争等能力显著增强,区域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国土格局。
三、深化资源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七)实行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
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合理调控各具体项目土地供应的总量、布局、结构和时序。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优先保障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和低碳经济产业用地,积极保障重点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严把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关口,坚决抑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搭车用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探索将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年期与竣工投产后产出效益有机结合的方法,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的用地,在价格、租金和供应时序上实行与一般性项目用地有差别的供应政策,进一步增强土地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八)规范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
科学编制并严格落实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合理确定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严禁向别墅类项目供地。规范商品房用地出让行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统一、规范的市场建设要求,坚持和完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实施住房用地竣工验收申报制度,加强对住宅用地开发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房地产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后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九)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和市场调节
在坚持政府主导、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将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和其他依法列入收购储备的用地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范围,增强市、县政府土地调控能力。各地要根据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科学制订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适时适量调节土地供需总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控土地供应价格,引导投资和建设。探索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储备制度,对产业集聚区新增用地通过各级土地储备机构进行适度的基础设施开发整理,尽快形成工业用地条件,优先保障高新技术工业项目或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努力缓解部分工业项目用地急与征地时间长的矛盾,逐步改变“土地跟着项目走”的被动状况,形成“用地引导项目”的良性循环。
(十)深化重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
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0〕25号),以煤、铝、铁、金、钼、钨、铜、铅、锌、锑等矿种为重点,深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矿产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快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对已设矿业权进行深度整合,使矿业权的设置能够适应整装勘查和大规模开发的需要。合理设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适当提高企业注册资金、生产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准入“门槛”,探索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努力提高矿产开发的规模效益。
(十一)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按照摸清家底、适度超前的原则,对钼矿、铝土矿、煤炭、天然碱及深覆盖和低品位铁矿等重要矿产以及稀土、铀等稀缺矿产,由政府出资进行地质勘查,形成一批重要矿产地并纳入储备。对国家出资形成的重要矿产地、处于禁止勘查与禁止开采区内的矿产地、技术条件不成熟以及开发利用不经济的矿产地和需要进行总量调控的矿种涉及的矿产地等,有序进行储备。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供需形势,有计划地有偿出让储备矿产地,有效调控市场,保障资源供应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四、创新利用方式,积极构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
(十二)加强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引导
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建设紧凑型城市。按照价格反映稀缺的原则,努力将土地利益调整机制具体化,一方面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的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渠道,加快形成以对内挖潜为主要特征的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对批而未征的土地,依法依规调整建设用地区位,予以充分利用;对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加大清理处置力度,重新安排使用。研究建立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等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单位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着重加强对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考核与评价,并将结果作为产业集聚区用地指标配备、扩区和升级的依据,把产业集聚区建成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十三)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地技术
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条件及标准,坚决制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限制低层建筑,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容积率。积极研究政策,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加大建设和使用多层标准厂房的力度。对用于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项目用地,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对规定应当使用标准厂房的建设项目必须进入标准厂房。
(十四)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完善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体系,推广应用矿产综合开采利用技术,鼓励贫富兼采、综合回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把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附加值后续产业作为后备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支持省骨干煤炭企业、重点氧化铝企业、钼矿优势企业等发展或联合发展精深加工业,鼓励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五、搞好统筹协调,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五)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加强考核、监督与奖惩。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建设,对基本农田保护图实行省、市、县、乡四级入库备案管理,将基本农田保护指标逐级进行分解,落实到图上、地块、村组和农户,保证全省基本农田维持在1.017亿亩以上。
(十六)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整合使用各类土地专项资金,努力聚合其他涉农资金,统筹协调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以及未利用地开发等各类活动,积极推进“千村整治”试点工程,探索实践新形势下保护耕地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速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创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机制,鼓励有实力的国有地勘单位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加大农村闲置地、荒坡地、废弃地以及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盘活力度,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平台,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十七)加大地质环境保护力度
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明确矿山企业的治理恢复责任和义务,监督检查矿山企业开展工程治理。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争取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重点开展城乡居民区周边、交通干线沿途可视范围内的山体破损、地面塌陷等环境影响大、社会各界关注程度高、治理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的成区连片示范区治理,争取经过5至10年的时间,使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升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
(十八)进一步完善土地预算制度
依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配合发展改革等部门做好重点项目遴选工作,科学编制土地预算,努力使重点项目用地总规模与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相适应。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的原则,对纳入重点项目范围的建设项目预留用地计划指标,待用地审批时统一配置。对符合进入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条件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选址供地。按照“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市、县依靠集约挖潜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其他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对用地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和检查,将未及时使用的调剂给其他急需用地的建设项目使用。
(十九)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研究,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进一步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改革征地制度,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全面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抓好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围绕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农民进城后集体土地再利用问题,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等新途径,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二十)探索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的要求,探索构建各级政府及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基金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地质找矿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紧密结合我省资源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构建以规划为龙头,以矿业权管理为核心,以矿业权准入制度为引导,以矿业权计划投放为调节手段的矿业权管理制度体系,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省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尽快出台改善地质勘查工作外部环境、矿业权优先配置、成果收益分配、找矿成果奖励等政策,支持和鼓励地勘单位探索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
(二十一)研究落实“两保一高”激励约束机制
深入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意见》(豫政〔2008〕44号)精神,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运用政策、资金、项目、指标等手段,建立完善“两保一高”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出台“四个挂钩”政策的具体措施,即: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省集中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使用与各地“两保一高”绩效挂钩,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各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挂钩,将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分配与盘活挖潜存量建设用地情况挂钩,将“两保一高”工作绩效与各市、县(市、区)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挂钩。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
(二十二)持续推进国土资源系统政风行风转变
完善土地、矿产等许可、审批、审核事项的网上报送、内部会审等程序,严格落实申报资料补正一次性告知制度,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批材料,压缩办结时限,加强上下沟通和部门协调,强化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做到依法、按时、高效。加强全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两转两提”,突出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此件发至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测绘局,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2010年5月26日

3. 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如何审批?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是《矿产资源法》确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是指因铁路、公路、工厂、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物群等建设项目实施后,导致压覆区内已查明的重要矿产资源不能开发利用。为避免或减少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保障建设项目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压覆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或压覆《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所列矿种(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除外)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数量达到大型矿区规模以上的,或矿区查明资源储量规模达到大型并且压覆占1/3以上的,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审批,其余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流程图

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如何审批?

4.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好“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资源支撑的意见

(豫国土资发〔2010〕90号)
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十二五”时期,我省正步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关键阶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国土资源利益面临着各方力量的博弈,国土资源管理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每个干部的能力素质是一个现实考验。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推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指示精神,厅党组研究决定: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重点,完善一套严格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以下简称“两个提高”、“一套机制”),着力打造过硬队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一、下力抓好“两个提高、一套机制”建设势在必行
围绕“两个提高”、“一套机制”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既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凸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更是“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赋予的使命责任。
(一)更好地履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职能之要
国土资源部门既是国土资源配置的管理者,又是国土资源保护的执法者,担当着多重压力和责任。如果对纵横关系和“双保”关系处理不当,就会陷入无所适从、无能为力的状态,影响和制约发展大局。着力抓好“两个提高、一套机制”的建设,基本要义就在于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树立科学的国土资源利用观,把国家利益要求与地方发展实际有机统一起来,把保红线、保发展、保民生有机统一起来,把依法管理与创新管理有机统一起来,以解放思想和创新举措拓展工作空间,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各项职能履行到位、“双保”目标顺利实现。
(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决策部署之需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要求,我们着手抓好“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就是实现“三个一流”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创先争优的实际举措。省委、省政府强调的“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两转两提”等重要思想和方法,核心要求是强化务实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抓落实的本领,把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具体化、实效化,为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服务。科学统筹国土资源,及时保证重大项目落地,让有限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为城乡发展提供切实的建设用地和矿产资源保障,正是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的最好行动,也是领导最期望、群众受大益的事。
(三)深入破解持续增长的资源压力之迫
我省与其他省份不同,人多地少,资源利用空间相对有限。每年下达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缺口大,调整余地小。按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1.7个百分点计算,从现在到2020年将会有近2000万人转移至城镇,建设用地压力非常大。重要矿产储备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少地方的资源开始走向枯竭。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国土资源形成的刚性需求,我们必须破解当前的“两难”局面,缓解资源紧张的压力。抓好“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目的就是向科学管理要增量增值效益,向综合整治要保障力,努力追求资源管理科学化和保障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依赖资源消耗拉动,走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拉动,真正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四)着力打造高素质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之重
管好国土资源重在抓好人力资源,把素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确保高风险行业有高素质人才把守。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积极适应时代要求,主动谋求作为,坚持保护与保障并重、监管与服务相济,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体队伍是好的。但必须看到,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法制都不够完备,涉土涉矿腐败案件呈易发多发趋势,国土资源管理形势极为严峻。现实考验着我们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当前机关中存在的“素质不适应、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作风不严谨”的问题,很值得重视和解决。这也是我们突出抓“两个提高”、完善“一套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从素质和制度层面有效遏制国土资源系统腐败现象的根本之策。
二、重点把握“两个提高”的本质内涵和要求
坚持“两个提高”双轮驱动,其本质内涵都是素质层面上的要求,根本目的在于打造一支全面素质过硬、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具体分解,重在增强“五种能力”。
(一)增强精业能力
每个同志要爱岗敬业,以勤求精,用心想事做事,专注本职业务,干一行精一行,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分管具体业务人员独当一面,对涉土涉矿的法规政策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对本行业的常用数据、当前态势和现实问题了如指掌,随时能动态掌控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和矿业权投放数量、分布、类型、产能等情况,善于整合和利用政策优势破解“两难”困惑,厅里拥有一批“土地通”、“矿产通”、“业务通”,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处室主要负责人汇报工作、提出方案建议应达到“一口清”、“问不倒”,做到把握上级精神准、领会领导意图快、解决问题有办法,能把每一件事做得踏实放心。主抓和协抓的厅领导统筹把关协调到位,指导有力,勇于负责。全厅每年至少有一两项重点工作或落地项目在市、县产生规模效益,在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成果中排名靠前,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影响。
(二)增强执行能力
按照管理与执法合一的角色定位,依法管理、科学决策,合法审批、合理开发,使经手承办的每个项目经得起检查和检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机关工作纪律,做到工作不盲目、作风不疲沓、办事不拖延、执行指示不打折扣,确保上级意图和预定目标的实现。具有科学安排和有效管理项目和资金的能力,凡申报评审重要项目,下拨大额度经费,都得有资质认定、抽样调查、媒体公示和预期效果评估,并能盯紧落实、跟踪问效,实行滚动式管理。对违法用地、未征先占、占而不用、批少用多、挪作他用和违规采矿、储量作假等行为,要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尽可能减少行政执法成本。应对地质灾害、群众上访、网络失泄密等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紧急应变机制,做到首报及时、续报跟上、处置快速、延误追责。
(三)增强协调能力
厅办公室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角色功能,周密细致地运转工作流程,协调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整合好多方面的力量,真正成为联系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桥梁。各处室对上要加强与部司局对口的沟通协调,随时把握政策动态,争取更多的支持帮助和发展机遇;对下要善于调动市、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基层情况掌控准,业务指导不间断,共同解决工作重难点和苗头倾向性问题有力、有方、有效。对内保持各处室之间的理解配合,相互搭台补台,做到工作接口明晰,关系友好和谐,责任义务到位,工作运转“一盘棋”;对外保持与其他厅委局办和平行单位的经常交流,达到工作信任、信息互通、资源成果共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增强创新能力
充满求新求变的激情和勇气,能敏锐地抓住政策信号先试先探,只要是现行政策许可和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大胆地摸索前行,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切实把现有政策用足用活。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办法,广泛吸纳成功实践,变人所创为我所用,把多家首创集成为自家独创,不断创造出更有特色、更有生命力的亮点工作。以新理念、新机制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积极在土地、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上不断探索,力争形成规则统一、程序科学、公开透明的运作模式;在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创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方式上有新突破,有效解决城市扩容、工业用地的土地需要,争取我省有更多的市、县进入节约集约模范市、县行列;在地质找矿机制建设上有新突破,紧紧抓住推进找矿新机制会议在河南召开的契机,把我省地质勘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再推进一大步;在信息网络建设上有新突破,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中心的建设,实现工作流程、业务审批的公开、透明、规范和高效;在新农村建设上有新突破,坚持城乡统筹中城镇化过程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做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确保我省后备资源充足。
(五)增强廉政能力
以廉洁为立身之基、履职之本,时刻把预防腐败视为个人的政治生命,自觉接受廉政教育和监督,增强党性,端正党风,严守党纪,不断提高对廉洁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律能力。经常联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对照“五类不廉洁行为”和“十类违纪违法案件”搞好自查自纠,常敲防腐警钟,常排风险点,常保清心正气,从严管住把握好自己。在复杂情况和问题面前,头脑清醒、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牢牢把握政治原则的底线;履行申报、评估、核查、审批手续时,处公心、去私心,讲原则、淡人情,严格按国家规定和工作纪律办理,牢牢把握法规政策的底线;慎重择友交友,顶得住金钱、美色、利益的诱惑,牢牢把握思想道德的底线;有经费开支权、人事安排权、项目审批权、服务保障权的单位,随时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牢牢把握国土人形象的底线。
三、加快完善一套严格有效的工作运转机制
打造高素质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不仅要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要求,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保证。
(一)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制
积极探索适应国土资源人才发展规律的教育培训模式、内容和方法。机关党委要以理性、公正、依法、廉洁为主要内容,加强全体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做到每季一课、形成系列、贯穿全年。每个干部要把《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以及河南省实施两法的管理办法,包括不断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作为必读、必记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严格考试,合格者才能取得执法资格。针对国土资源工作重点需求,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辅导,组织开展重难点问题研究成果交流和展览,不断提升思维层次和工作水平。大力倡导和鼓励在工作实践中自学成才,在本职岗位上成为业务通,厅里将树立和表彰一批人才典型。实施“走出去”人才培养战略,分批次、分专业组织管理骨干和科技骨干到国外或省外及相关的高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国土资源重点领域专门人才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实行分级管理对口负责制
按照职随责走、责伴职行的原则,推进管理规范化、工作责任化。坚持厅长统全局、抓全盘,负责国土资源厅的全面建设和工作。副厅长对厅长负责,对自身归口分管的业务工作负主责。机关各处室和厅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直管的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负主责,并向分管厅领导负责;其他工作人员对上一级主管领导负责,并对分管的工作负全责。从严加强对各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管,进一步强化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坚持上级管好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决不容许工作推诿扯皮和相互掣肘;进一步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各业务口情况的处理,必须逐级请示报告,不得越级上报或越权擅作主张,并要做到事前有报告、事后有回音;进一步严格外出请假制度,无论是处以上领导还是其他干部,有事离开郑州都要按管理权限逐级报告事由、去向和返回时间,离岗期间的工作指定专人代行其职责;进一步严格工作问责制度,因履行职责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管理失控、办事出错和工作失误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实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制
国土资源管理法规政策性很强,尤其是土地、矿产开发利用的主体多元,客观上增大了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坚持和落实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制度尤为重要和必要。今后凡人事安排、大项开支、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重要活动安排、专项教育和治理等重大问题,都要严格按照《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规则》(豫国土资发〔2009〕55号)执行,及时召开厅党组会、厅务会或厅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每次研究重大问题,书记(厅长)要从严把关,凡事先没有调查研究、呈报件手续不齐全、厅班子成员不超过半数,一律不能上会。会前要发出安民告示,提供议题内容和有关的说明材料,给出席会议的同志充分思考和酝酿的过程,尽可能避免仓促上阵和临时动议的现象。每个班子成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对会议形成的决议,必须无条件地执行,积极主动地抓落实、抓督导、抓问效,自觉而坚定地服从和维护集体领导的权威。
(四)实行重要岗位定期轮换交流制
重要岗位主要是指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分配、干部管理、土地矿产评估等岗位。厅党组对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处级干部通盘考虑、同步考察、统一使用,在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逐步走开厅机关、厅属单位和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处级干部交流的路子。凡进行干部职务调整、岗位补缺时,首先考虑重要岗位人员的交流调整问题。参照国土资源部的意见,结合我们的实际,往后在同一重要职位上任满三年的领导干部可以交流;任满五年的应当交流;任满八年的必须交流。坚持重要岗位轮换交流,是对我省国土资源管理事业负责,也是对每个干部负责,应当成为常态化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特殊理由拒绝交流和调整。
(五)实行“制度加科技”的工作透明制
强力推进“制度加科技”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一张图、一张网、一个平台”,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土地规划、地质灾害,矿产储量、勘查、开发、转让、审批、延缓、质询等资料统一入网系统,确保各项工作数据相互覆盖、相互印证,便于查证、便于监督,形成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一张图”。加快推进办公政务管理系统建设,规范办公程序,实现规则在网上公布、业务在网上流转、监督在网上实施,设立智能化预警功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业务处理信息和操作步骤实行全过程记录,实现办公“一张网”。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将土地“批、供、用、补、查”,土地市场和地价监测,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业权市场等应用系统整合并纳入综合监管平台,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
(六)实行工作落实奖罚制
坚持把目标管理贯穿全年,年初定任务、定指标、定时限,年中查项目、查进度、查效果,年终抓述职、抓验收、抓评比,跟踪抓落实,末端看效果,并将年度完成任务的情况与创优评先、干部政绩考评、表彰奖励直接挂钩,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样的状态。近期内,厅机关和厅属单位要以治松、治散、治疲沓为重点,从按时上下班、按指定区域停车、开会关闭手机、办文接待细致等具体事抓起,整顿工作秩序、办公秩序和会议秩序,促使各项工作和建设步入正轨、落实到位。下一步以厅电子政务中心为依托,实行办文审批统收统发,限时办结,推动一站式服务向机关各业务口延伸、向市县局拓展,形成无缝连接的落实链。要把抓落实与行政效能监察结合起来,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做到每天对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事项落实情况有回音,每周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有汇报,每月对工作落实中的主要问题通报批评,积极营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优良风气。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5. 漯河市国土资源局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6′。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辖临颍、舞阳两县,以及源汇、郾城、召陵3个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2692平方公里,总人口257万人。
李新桢 党组书记、局长
吕鸣艺 党组副书记、调研员
林文艺 党组成员、副局长
梅迅奇 党组成员、副局长
郭幸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秋锁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土地储备中心主任
高彦伟 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
李新桢简介:河南叶县人,1962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78年3月参加工作,1989年3月入党。1978年3月~1979年8月,在叶县廉村乡当知青;1979年8月~1982年9月,在武汉冶金医专医疗系学习;1982年9月~1988年1月,任冶金部河南地质勘探公司二队职工医院医生、副院长;1988年1月~1989年3月,任平顶山市新华区经贸委科员;1989年3月~1992年1月,任平顶山市新华区监察局科员;1992年1月~1994年6月,任平顶山市新华区中兴路办事处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兼党委秘书;1994年6月~1995年5月,任平顶山市新华区监察局副局长;1995年5月~1997年12月,任平顶山市新华区监察局副局长、正科级监察员;1997年12月~1998年7月,任平顶山市新华区青石山办事处党委书记;1998年7月~2000年6月,任平顶山市新华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2000年6月~2001年8月,任平顶山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2001年8月~2002年4月,任平顶山市地质矿产局党组成员;2002年4月~2007年3月,任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7年3月~2009年9月,任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2009年9月至今,任漯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局机关设办公室、人事宣教科、财务统计科、纪检监察室、政策法规监察科、矿产资源与规划管理科、用地审批与土地利用管理科、地籍与测绘管理科(挂行政审批服务科牌子)等9个科(室),设国土资源监察支队、土地储备中心、地产交易所、国有土地管理所、土地勘察测绘队、土地评估所、城市地理信息中心7个直属事业单位,市区设郾城、源汇、召陵、经济开发区4个分局。
【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土地总面积26.9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11万公顷,园地面积0.06万公顷,林地面积0.86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6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0.95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23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0.1万公顷。19.11万公顷耕地中,基本农田15.91万公顷,保护率83.3%,人均耕地1.1亩。
【矿产资源】漯河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为岩盐,主要分布在舞阳县境内,面积80平方公里,总储量为400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规划计划】2010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漯河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为184公顷,其中,耕地127公顷。全市共报批土地134.3716公顷,其中,耕地126.7695公顷,没有超计划批地。全市上报省政府批准和市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全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违法违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全面完成了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市政府6月批准了全市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月,县、乡级规划成果全部上报市局备案。
【耕地保护】2010年初,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耕地保有量指标不低于18.9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91万公顷。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2010年末,全市耕地面积为19.11万公顷,高于省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91万公顷,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010年,全市共完成2009年新增费项目2个,整理土地2.35万亩,新增耕地754.35亩;新申报2010年新增费项目2个,整理后可新增耕地947.7亩。竣工验收了郾城区李集乡、召陵区邓襄镇等6个土地整理项目,以及4个2007年度、2个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费项目。
2010年,全市通过各级财政自筹资金完成补充耕地储备项目7个,新增耕地面积224.31公顷,均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核查确认。全市共立项补充耕地储备项目11批,新增耕地5740.8亩。全年报批用地全部实现了“先补后占”,补充耕地361.6公顷,其中,自行补充耕地224.3公顷,易地补充耕地137.3公顷,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节约集约用地】2010年,按照国土资源部部署,扎实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市政府召开了动员会,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漯河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临颍县、经济开发区确定为河南省创建活动试点单位。成立了专项清理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逐宗摸清了2009年底前批而未供土地底子,并列出推进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月通报制度。全年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579亩,区位调整613.3亩,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解决了一些急需用地项目的用地难题。加强合同监管。每宗合同签订时,在出让合同违约责任中,约定交款具体时间、开竣工期限、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以及相关违约责任。对没有按期缴纳土地价款的项目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下达限期催缴书,逾期不缴的,送交漯河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注销合同,并没收保证金,由政府收回重新处置。全年没有出现一例违约不缴土地出让金情况。加强土地批后监管。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市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批后监管工作的意见(试行)》,对已供土地建立台账,逐步实行“挂牌施工”现场公示制度,方便社会监督。
【服务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会同市发展改革等部门、各县(区)政府,确定全市重点项目51个,实行分包领导责任制、内部联审联批制;全市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双保”行动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主动同项目用地单位联系,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对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及时预审,及时组织材料进行报批,对报批后的土地及时供地,保证项目单位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确保了全市51个项目及时落地,没有一个重点项目因用地问题而影响开工建设。完成了石武高铁客运专线、漯阜铁路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和黄河路东段开发建设任务。
【土地综合整治】201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漯发〔2010〕12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漯办〔2010〕58号)。土地综合整治第一批经省批准的11个试点村全部启动,截至2010年底,完成旧村拆迁924.8亩,已复垦590亩;新村建设完成354亩。上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5个,面积3469亩;已挂钩2批次,面积964亩。
【保障农民权益】及时修订被征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漯河市人民政府及时调整了2002年出台的《关于调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漯政〔2002〕35号),并以漯政〔2009〕85号文发布实施。调整后,附着物补偿标准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对年产值标准进行了调整,年产值从每年960元提高到2000元,增长1倍多,有力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2010年,漯河市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地计划面积346.5亩,年底已供应保障房用地面积301.2亩,完成率87%。信访稳定工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了局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建立起“领导抓、抓领导”的信访稳定机制和工作长效机制。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62起,“12336”举报40起,上三级交办13起,现已全部结案,结案率达100%,做到了件件有记录、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土地市场建设】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等有关规定,全年出让土地68宗,199万平方米,出让总价款8.3亿元。与2010年相比,总价款增长19%。建立岗位、联动征收等制度,全年收缴国有土地年租金152万元。
【基础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各县(区)第二次调查成果(农村部分)已于2010年9月顺利并入国家库,城镇部分通过省级预检。市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覆盖全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件资料。加强日常登记发证。共办理国有土地登记2616宗,其中,他项权利登记95宗,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2521宗。积极开展集体土地登记工作。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除个别行政村有所有权纠纷以外,基本完成全市1245个行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颁发了1884本集体土地所有证,实现了城乡土地登记全覆盖。市政府印发了《漯河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各县(区)现基本完成了漯河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后,各县(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铺开。测绘管理逐步规范。成立了机构,完成了12家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开展了国家版图意识和地图市场专项检查。积极服务重点项目用地测绘工作,确保了西客站、移民安置点、漯阜铁路拓宽等重点项目的测量工作圆满完成。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建设用地监管系统运行环境搭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网正式运行。完成了市局政务管理系统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建成启用。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全年共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乡所11个,为市区22个乡所配备巡查专用车,配备了51台电脑,政务信息网络覆盖各乡所。制定了动态巡查制度,每月对乡所进行一次不定期抽查暗访,并进行通报。全市51个乡镇国土资源所,41个达到省国土资源厅规定的优秀或达标标准,达标率80%。
【矿产资源管理】《漯河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于2010年12月22日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勘察和采矿许可证持证率100%,辖区内矿产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率达到100%。按时准确出具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初审意见。建立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台账,足额按时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地质灾害防治】制定下发了《漯河市2010年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照市局要求,各县(区)分局也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到了组织体系健全,应急指挥联络畅通。各县(区)分局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排查,并于9月7日根据河南省地质灾害预警中心雨情通报启动预警机制,对舞阳县保和等乡(镇)发布了灾害预警,并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组织企业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市局组织有关专家于12月16日进行了初审。没有出现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人事与干部队伍建设】2010年2月,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市局行政机构改革完成。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严格按照岗位设置有关要求,于11月底上报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意见,12月漯河市人事局给予批复。认真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年初制订的学习计划,全年共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3000余人次;观看各类讲座8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65人次;邀请省国土资源厅主要业务处室领导就土地新政举办全系统业务培训班,为有效推广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辅导与工作指导。
【执法监察】2010年,开展了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全市拆除复耕违法用地354.3亩,给予党政纪处分1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用地行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从10.1%下降为6.7%,低于省定10%的目标。本年度立案查处违法用地56宗,面积27.36公顷(耕地27.16公顷),结案56宗,结案率100%。其中,历年隐漏案件立案28宗,面积19.84公顷(耕地19.84公顷);本年新发生案件立案28宗,面积7.52公顷(耕地7.32公顷)。动态巡查制止25宗。与2009年相比,立案查处宗数、面积分别下降69%、40%。全市全年无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从重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按照15号令和漯河市纪委、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联合出台的《漯河市乡、村两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乡(镇)、村,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对前4个月新发生违法占地较多的两县政府发送了“警示告知函”,对两县的县局领导进行了警示约谈,2名所长分别给予撤职和警告处分。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得到落实,加强了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队伍建设。2010年,全市有协管员1245人。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党组重视,机构健全,方案科学,在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中,紧紧围绕权力运行,抓住“排查、化解、防控”3个环节,深化开展了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全局共查找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3110个,制定防范措施3232条;部门及科室廉政风险点635个,制定防范措施673条,分别涉及监督权、执法权、管理权、领导权、人事权和财务权6大类,初步建立了一套从源头上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工作机制。11月19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漯河市召开,经验在全省推广,其做法作为全省唯一的地市被中纪委网站转载。
(刘云召)

漯河市国土资源局

6. 县级国土资源局是否有权出具未压覆矿产资源证明

各个省份的规定不一样,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国土部门地矿处。江苏省是这样规定的:
1、凡在本省境内准备建设铁路、公路、大型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城市水源地、机场、港口、自然保护区、军事设施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携带建设用地蓝线图向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其申请用地范围内矿产资源分布、开采和矿业权(指采矿权、探矿权,下同)设立情况,并填写《江苏省拟建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查表》,经签署审查意见后,作为省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审批和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批建设用地的依据;
2、单独选址项目必需做;
3、经省发改委立项的项目必需做。
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