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几个方面

2024-05-18 20:29

1. 院前急救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几个方面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院前急救的服务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的各种灾难、创伤等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症,并且医疗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这就便院前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即社会性强的表现。随机性强主要表现在患者情况紧急、时间紧急,患者何时呼救是个未知数,因此急救人员、车辆、器材随时都要处于完好状态,随叫随出。
(2)病种多样复杂,素质要求高,涉及知识范围广:院前急救的患者涉及疾病多种多样,因此要求救护人员掌握全科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地应对各科急诊患者,并在较短时间对患者病种做出初步筛选、诊断和处理,这是院前急救十分重要的特点,尤其在发生重大事故进行现场救护时。
(3)现场救治默契配合:到达现场后院前急救护士应发挥其主动协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调整工作程序,默契配合医师做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及早开展施救,为伤病员的救治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

院前急救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几个方面

2. 院前急救包括?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与工作范围包括以下四点:

1.负责对“呼救”病人的院前急救一般情况下,呼救救护车的病人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或急救病人。对这类病人必须现场抢救,目的在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或维持基础生命。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呼吸道梗塞、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出血等病人,大约占呼救病人的10%~15%,需要就地做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人低于5%。

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急诊病人。现场急救处理的目的在于稳定病情,减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并发症。如骨折、急腹症、高热、哮喘等,大约占60%。

一类是慢性病病人。目的是需要救护车提供转运服务,而不需要现场急救。大约占10%~15%。

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前急救

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遇难者的急救除应做到平时急救的要求外,还需要与现场的其它救灾系统如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并注意救护者的自身安全。当有大批伤员时,需加强伤员的分类和现场救护,合理分流和运送。

3.参加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

特殊任务指当地的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际比赛、外国元首来访等。执行救护值班任务的急救系统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4.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

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可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成功率。普及公民的急救知识,增强公民的急救意识,增强应急能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平时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对公民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现场救护及复苏知识的教育。
6 | 热心网友 | 2014-05-17 19:02
“院前急救”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在此期间,第一发现/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病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拨打急救中心电话,呼叫救护车并守候在病员身边,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救护车到达后,急救医生将会采取许多措施来延缓病员的病情,延长病员的生命,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比如在现场利用便携式心脏起博器、救护车车载供氧系统、气管切开术等等手段实施心肺复苏;对于外伤施行消毒、包扎;利用急救固定器械对可能发生骨折的部位实施临时固定等等。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发现/救援者,因此,也有必要了解院前急救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处置原则。
一般情况下,非专业急救人员不要搬动病员的身体。如果病员因外界因素导致呼吸困难或者伤口出血,我们可以帮助排除阻碍病员呼吸的障碍,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病员止血。然后,守候在病员身边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非专业人员轻易搬动病员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院前急救应采取的处置步骤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才是搬运至救护车上。尤其是对于脊柱损伤以及骨折的伤员,在没有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搬运,极易导致伤员的二次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伤员高位截瘫或者体内大出血,出血过多就会死亡。

3. 院前急救护理知识

      急诊院前急救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呢?里面有哪些重点的知识是要我们学习的呢?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院前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急诊院前急救的应急护理管理 
         1院前急救的特点
         1.1局限性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器具有限等限制,客观上给急救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克服客观上的不足。
         1.2综合性急救对象和外伤种类的多样性,打破了医学分科的界限,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须培养全科型医生和护士。
         1.3复杂性急救病人的多样性,致病原因的复杂性,情况多变性,抢救过程又直接受现场人员的监督(院前),情绪所受影响大,急救人员不仅要全力抢救处置病人,还必须尽力排除各种干扰,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其现实问题,有“的”放矢,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工作的重点。
         2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诊流程
         2.1院前急救护士应热爱急诊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独立工作能力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拓展业务技术范围,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突出一个“急”字、强调一个“快”字、力求一个“稳”字。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工作。定期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操作,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应急操作能力。
         2.2我院地处边疆,地理位置复杂,出诊前一定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进行抢救。例如:我们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患者的病情,我们只带常用抢救药品,到达现场才知道患者是从高空坠落,那么我们如果不备有夹板、颈托等物品,就无法保证将患者安全转运,所以出诊前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2.3出诊人员应配备通讯设备。通讯联络在出诊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一是出车途中及时与呼救者联系,每隔5分钟与对方联系,了解病人情况,指导对方或患者实施恰当而必要的现场自救措施。对交通不便的,及时指导对方将病人安全转移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为急诊、急救争取时间。二是发现意外情况及时与医院联系,或者接到伤情、病情比较特殊的病人,及时告知医院相关科室,在病人到达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使病人到医院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救治。
         2.4加强急救物品和急救器材的管理。定时检查、更换;出诊使用后应给予及时补充到位。确保其数量和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5规范院前急救人员的言行。在患者面前要沉着、稳重、严肃,抢救有条不紊,护士热情耐心细致地关怀病人,满足患者的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切忌当着病人面说“病情不重,没事的”、“这么严重啊”等不恰当语言;转诊病人切忌当着病人面说下级医院(或医生)的过错,避免引发医疗纠纷。转运过程中一定要对病人及家属“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切忌由于粗心给病人带来风险,强调细节管理与风险控制。
         3健全落实各项规则制度,医护密切配合
         3.1处置时间急救服务对象是各种急、危、重症和意外伤害的病人,急救工作体现了一个“急”字,患者起病急,有效抢救时间短。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所以要求医疗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果断。
         3.2口头医嘱对现场实施抢救医师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认后方可处置执行。在医生未到达现场之前,护士应采取和实施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以便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3.3医、护工作缺一不可,在抢救工作中要与医生做好沟通,双方协调好关系,根据瞬即变化的病情,及时调整抢救措施,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3.4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如要求急救中心的全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人人过关,并且运用自如,以达到有效的救治。
         3.5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如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为更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常用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能正确使用,以降低致残率。
         3.6常用药物的使用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反应等要熟练掌握。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溶栓治疗,药物的正确使用,观察内容应该熟练掌握,使患者真正达到有效的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4保证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质量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文书,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及时、准确详尽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及时签字;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医疗、护理文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完整的医疗、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真实的病情演变过程、救治的措施、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该药物时会考虑使用的剂量等问题,护理记录会给院内医生提供一套完整、可靠的院前抢救的医疗数据信息。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证据。
         5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
         到达现场首先了解环境及患者情况,确定患者最需要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再进行有序的急救护理。例如:有毒气体中毒者,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无毒气场所;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通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清除其咽内、鼻内的异物,进行心肺复苏等,总之要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有效、有序、快捷的抢救措施。

院前急救护理知识

4. 救技术的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哪些

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   )
A,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B,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
C,正确松解病人衣服
D,初步急救
E,途中监护
该题为多项选择,答案是ABCD。这些选项都是需要现场紧急处置的,而只有E选项是属于转运的。

5.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包括哪几个方面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主要包括这三大方面: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
1、现场评估与呼救
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有否存在对救护者、病人或旁观者造成伤害的危险环境;快速评估危重病情,包括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几方面进行评估。
2、现场救护
摆好体位:
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将其置于复苏体位即仰卧位,并置于坚硬的平板上,解开衣领纽扣与裤带,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神志不清有呼吸和循环者,应将其置于恢复体位即侧卧位,以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而窒息。意识、呼吸与心跳存在者,根据受伤、病变部位不同应摆好正确体位。
检伤与分类:
检伤护理体检原则上尽量不移动病人身体,尤其对不能确定伤势的创伤病人,移动有时会加重病情。
3、转运与途中监护
转运:
抬担架运送病人的基本要求是:尽量保持病人身体呈水平状态。行走时,病人的足在前,头在后。
途中监护:
1、心电监测。
2、给氧或机械通气:应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3、建立或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4、正确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技术。

扩展资料:
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院前急救的特点:
1、随机性强
病人随时呼救,大多数呼救人员无法说清病人的情况,病种多样性,重大事故或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救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急救操作技术并有较强的语言沟通技巧。
2、一有呼救立即出动
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做到先抢后送,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要求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果断。
3、流动性强
院前急救服务区域广,含盖发达交通线、旅游(涉外)区、可以是就近的工厂、学校或居民点,也可以跨区、跨县,对重大灾害事故进行增援。
4、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急救有时在野外、路边、变形车内及运送途中,光线、噪音、震动会给听诊、测量生命体征、注射等护理操作带来阑难。
5、病种多样且复杂
呼救病人的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需进行初步诊断和紧急处理,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常见急症的急救和护理。
6、体力劳动强度大
短时间内连续派车,现场抢救有时要弃车步行,有时要楼梯搬运病员,途中颠簸等情况,均需付较大的体力劳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包括哪几个方面

6.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
①对急救的急危重症和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③在特殊重大集会、重要会议、赛事和重要人物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的救护;
④承担急救通讯指挥,是联络急救中心(站)、医院和上级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7. 院前急救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

院前救护的含义:①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②给予现场伤病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③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地将伤病员转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

院前急救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

8. 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

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1)有效的现场急救:1)医疗方面:①目的:是维持和挽救患者的基本生命、减轻患者的剧烈痛苦、预防继发性损伤和安全转运。②内容主要包括:维持呼吸及循环的稳定,颅脑及脊柱伤患者的止血、包扎、搬运、固定、解痉、止痛、止吐、止喘等对症处理。③制定院前急救的医疗规范。2)搬运:①担架的规范化及标准的搬运方法;②徒手搬运法:扶持法、椅托式。单人搬运:抱持法。双人搬运:背负法、拉车式。(2)医疗监护运送:①医疗监护运送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护运送结束了传统的单纯以运输为主要目的的“运载工具”,而出现以“流动医院”、“活动急救站”“浓缩的急诊室”为基本模式的“运输工具”。是连接急救医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链”。它含有临床医学危重症的抢救技术、护理技术,“检伤分类”技术,通讯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专门技术。②医疗救护的运载工具的标准化。(3)良好的通讯网络:现代指挥通讯系统既是院前急救的关键环节,也是EMSS的灵魂。先进的通讯调度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测算出呼救者的地点、病情,并根据车辆流程自动调度离现场最近救护车驶至现场;可运用卫星跟踪系统,时刻监测所有救护车所处的位置及状态,现场测得的数据能通过指挥中心输送到急诊科。并根据医院专科医生的指令对患者作进一步的处理,以使患者得到连续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