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报国文言文

2024-05-17 03:23

1. 尽忠报国文言文

    《尽忠报国》的文言文 
    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桧知飞志锐不可回,   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译文 
    绍兴七年,岳飞觐见皇帝,皇帝随口问岳飞:“爱卿得到过好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有过两匹好马。他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十斗为一斛)泉水。可是,如果不是精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给他们披上甲衣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等到跑了一百里,才振奋精神飞驰,从午时到酉时(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可以跑二百里。(跑完之后)把鞍子和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事儿一样。这样的马,它们的食量大,却不随便获取(拒食不净不洁的草料和水),力量充裕却不追求逞强,是到达远方的好马。不幸,它们相继死去了。我现在骑的马,每天吃的草料不超过几升,并且它并不苛求必须吃小米,饮清泉。(骑行时)缰绳还没有拉直,它就腾跃而起,迅猛奔跑,可刚刚跑一百里,就力气用尽,大汗淋漓,喘气不止,现出一副要死的样子。这样的马,食饮少,且容易满足;喜欢炫耀,却跑不了多远,这是低劣的马啊!”宋高宗听后,夸奖岳飞说得好,授予他太尉的官职。
    绍兴十年,金兀术集合一万五千骑兵逼近郾城。岳飞派遣儿子岳云率领骑兵直接冲击敌阵,并且告诫他说:“如果你不能取得胜利,就先处斩了你。”双方激战了几十个回合,敌人的尸体遍布原野。岳飞对部下说:“我军直接抵达黄龙府(金人都城),我与众弟兄开怀畅饮!”岳家军正要于近日北渡黄河,可是秦桧想要谋划放弃淮河以北的地区,就委婉地暗示御史台的官员请求调回北伐的军队。秦桧知道岳飞北伐的心志坚定,不可改变,于是首先请求张俊、杨沂中等军队撤兵,然后说岳飞已成孤军,不可以长久驻守北方,要求岳飞撤兵。岳飞一天之内连续接到十二道撤兵的金子令牌,他愤怒惋惜地流下眼泪,向东拜了两拜,说:“北伐十年的成果,一天就毁废了。”
    最初,岳飞常常对着朋友慨叹,又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责任,不肯依附和议的主张。金兀术给秦桧写信说:“你每天以和议做请求,可是岳飞正在为黄河以北的战略筹划,一定要杀死岳飞,才可以议和。”秦桧也认为如果岳飞不死,始终会阻碍议和,自己一定会招致灾祸,所以极力谋划杀死他。因为谏议大夫万俟禼和岳飞有嫌怨,(秦桧)就委婉地劝告万俟禼弹劾岳飞,大致说:“今年春天,金人进攻淮西,岳飞攻取到舒、蕲,却不再进兵;等到与张俊军队一起屯兵淮上地区时,岳飞又想要放弃山阳地区而不再戍守。”秦桧又告诉张俊唆使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岳飞的部将张宪,说他谋划着要朝廷归还岳飞的兵权。”
    秦桧派使臣逮捕岳飞父子,来查证张宪事件。使臣到来后,岳飞大笑说:“天地神祗,可以证明我的心迹。”最初,秦桧命令何铸审问岳飞,岳飞撕开衣裳,把后背给何铸看,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地印入肌肤里。不久,何铸查阅案卷,确实没有发现证据,就奏明岳飞是无辜的。秦桧又改命万俟卨审问岳飞。万俟卨污蔑岳飞说:岳飞给张宪写信,要求张宪谎报军情来动摇朝廷对岳飞的处罚,岳云给张宪写信,命令张宪想办法让岳飞回到自己的军队(加以保护);并且说这些信件已经烧了。
    岳飞获罪被关押了两个月,也没有什么罪状。年底,案子也定不了。亲会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审判官,审判官立刻回报岳飞被处死。岳飞死时年仅39岁。
    当初,岳飞在监狱时,韩世忠很不平,到秦桧处查问实情。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的信件虽然没有确证,但是这些罪状或许有(但是这些罪状难道没有吗?/但是这些罪状不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个字,凭什么让天下人信服呢?”当时,今人所害怕佩服的只有岳飞,至于用父辈来称呼他。金兵将帅听说岳飞被害的消息,喝酒相庆。
    绍兴末年,宋孝宗下诏恢复了岳飞的官职,按照礼制改葬岳飞,授予“忠烈”的称号。淳熙六年,追封“武穆”的谥号。嘉定四年,追封为鄂王。

尽忠报国文言文

2. 尽忠报国文言文翻译 尽忠报国的意思

1、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他的祖父魏冲,在周朝为官,担任刑部大夫和建州刺史,于是把家安在弘农。他的父亲魏毗,担任郁林县令。 
 
 2、德深开始时担任隋文帝的挽郎,后来历任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等职,因为有才能,调任贵乡县县长。他处理政务清廉干练,措施并不严厉,但能使社会安定。适逢辽东战役,官军征税名目繁多,征税的使者来来往往,指令各郡县长官负责征税。当时朝廷法度松弛混乱,官吏多半贪赃受贿,他们横征暴敛,所到之处,百姓都承受不了他们的命令。只有唯魏德深的这一个县,百姓能互通有无,没有耗尽财力,所需求的东西都能供给,百姓的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干扰,堪称非常安定。 
 
 3、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多半被沦陷,只有贵乡独自保全。郡丞元宝藏收到朝廷诏令诏抓捕盗贼,但他与盗贼作战,每当失利,就连器械也必定全部丢失,于是从百姓那里征讨,动不动就以军法论处,这样的情形有好几次。邻近的县城修造这些器械时,都是聚集在办公厅里,官吏们交替监督责令,无论白天黑夜都喧闹不堪,但还是做不成。而魏德深只是分别询问大家各自想承担哪方面的任务,让大家看怎么方便就怎么修造,官府里很安静,总像是没事一样。魏德深只管着负责营造的官吏,让他所修造的器械不得超过其他县,不得让百姓辛劳吃苦。然而因为他的部下各自尽心尽力,所修造的器械又常常是各县中最多的。 
 
 4、不久魏德深调任馆陶县长,贵乡县的官吏和百姓听说之后,大家在一起谈及此事,都叹息流泪,语不成声。等到将要赴任时,全城的人都来送他,人们号泣的声音,在整条道路连成一片。他到了馆陶,馆陶全境的百姓,不论老幼,都像是见了父母一样。有个奸猾的家伙,即员外郎赵君实,他跟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前后后的多任县令,没有哪个不受他指挥的。但自从德深来到馆陶县,君实只能躲在家里,从未敢随便出门。那些逃亡他乡的人们,都回来了,人多得像集市里一样。贵乡县的父老乡亲不畏路途艰险,到朝廷去请求让德深留任本县,朝廷有诏书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而馆陶县的父老又来到郡里提出诉讼,认为贵乡县的文书是假的。郡里无法作出裁决。适逢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来,两县的人们都来到使者这里提出诉讼,于是使者就作出判决,顺从了贵乡县的民意。贵乡县的官吏百姓满路歌唱欢呼,互相庆祝。馆陶全县的人们则全都悲伤痛哭,趁此搬到贵乡居住的就有数百家。 
 
 5、 元宝藏深深嫉妒德深的能力。适逢越王赵侗从郡里征兵,元宝藏于是命令德深率一千士兵前往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带着武阳县投降李密。魏德深所率领的,都是武阳人,因为自己的家乡跟随了贼寇,这些人思念亲人,就走出都城门口,面向东悲伤哭泣,然后返回都城。有人对他们说:“李密的兵马就在金墉,很近,距离这里只有二十多里。你们如果想归附他,谁能禁止得了?何必这样自己折磨自己!”这些人都落泪说:“我们是和魏明府一同来的,不忍心弃他而去,哪里是因为道路艰难啊!” 魏德深深得人心的情形就是这样的。 
 
 6、后来,在与贼寇的战斗中,魏德深死在战场上。贵乡、馆陶两县的人们到现在都还怀念他。

3. 尽忠报国文言文翻译

 1. 舍家报国文言文翻译   尽忠报国翻译: 颜之仪字子升,是琅邪临沂人,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
  祖父颜见远,任齐御史治书。在朝中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居官称职,为人称扬。
  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疾病为由辞官。不久齐和帝突然而死,见远大哭而致气绝。
  梁武帝深感遗憾,对朝臣说:“我自从顺应天命和顺从人心临政以来,参与干涉天下人事,而颜见远竟至于如此。”当时称赞他忠烈,都为他感叹。
  父亲颜协,因为见远蹈义触犯时政权要,因而不任官职。梁元帝做湘东王,推荐颜协任其府记室参军。
   
  颜协不得已,只好赴任。 之仪幼年颖悟,三岁时能读《孝经》。
  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写词赋。曾经进献《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
  梁元帝亲手回书说:“枚乘父子都能与梁王游学,应贞两代,都被称赞为有文学才能。我寻求才子,心中的郁塞得到很大宽解。”
  2. 尽忠报国是什么意思   尽忠报国
  [ jìn zhōng bào guó ] 
  基本解释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详细解释
  1.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2. 【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3. 【示例】:~,乃臣子之责。 ◎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 尽忠报国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这个词的意思是忠:忠诚。
  报:报效。竭尽忠诚,报 效国家。
   这个成语出自唐•李延寿《北史•颜之仪列传》。 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一位正直忠诚的大臣名 叫颜之仪。
  当时周宣帝不按国家法令办事,刑政 混乱,随意发布命令。颜之仪见此情形,直言劝 谏,有时语气很严厉。
   周宣帝对他非常反感,有一 次甚至想杀了他,只是看在朝中大臣们一齐为之 求情的份上,周宣帝才饶恕了他。 周宣帝当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年幼的周静 帝接位。
  朝中大臣刘昉、郑泽想让战功卓著、大权 在握的外戚将军杨坚做丞相,来辅佐周静帝,却又 担心大臣们不服,就伪造了周宣帝的遗诏,请颜之 仪签署发放。 颜之仪洞明真相,坚决不肯签署伪 造的遗诏。
   杨坚听说后,十分生气,便叫刘昉把起草好 的诏书给颜之仪送去。颜之仪义愤填膺,指着刘 昉骂道:“如今皇上驾崩,新主年幼,你们备受皇 帝的恩宠,应当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公等备受朝 恩,当尽忠报国),为什么偏偏要把皇室大权送给 别人!我颜之仪唯有一死而已,决不能欺骗、背 叛先帝!” 刘昉见颜之仪不肯屈服,就代替他签署了遗 诏。
   而杨坚当权后,就把颜之仪贬到西疆当郡守 去了。
  4. 文言文《岳飞》翻译   飞事亲至孝,家无 姬待。吴价素服飞,” 愿与交欢,饰名蛛遗 之产飞回:‘土上宵吁,” 宁大将安乐时耶卜’却 不受。价大叹服。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飞 回:“文臣不爱钱,武 里不惜死,天下太平 矣卜'师每休会,课将 士注坡跳壕,皆重销以 习之。”卒有取民麻一 缕以束刍者,立斩以 佝。卒夜宿,民开门愿 纳,无敢入者。军号“冻 死不拆屋,饿死不掳 掠”。卒有疾,亲为调 药。诸将远戍,飞妻问 劳其家;死事者,哭之 而有其孤。有颁犒,” 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凡有所 举,尽召诸统制,谋定 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摔遇敌不动。故改为之 语日:“撼山易,撼岳 家军难。”张俊尝问用 兵之术,飞回:“仁, 信,智,勇,严,阎一 不和。“”每调军食,必 暨额回:”‘东南民力竭 矣!”好贤礼上,雅歌 投壶,佝河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 效力,飞何功之有! 
  亲:父母,文中指母亲 
  索:平素;平时 
  却:推脱;推却 
  育其孤:抚育他们的遗孤 
  克捷:获胜 
  阙:缺少 
  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骑马驰斜坡、跳壕沟,提高骑术,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绳子缚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军队的口号是:“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为国事而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吏,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全部统制,商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皆能取胜。突然遇到敌军进犯也毫不慌乱。所以敌人就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困难。”张俊曾问用兵的方法,岳飞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非常尊重贤能的有学问的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之戏,谦逊和善好像个读书人。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尽忠报国文言文翻译

4. 关于尽忠报国的句子

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4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班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8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9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  10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陆游  11一寸赤心惟报国。——宋·陆游《江北庄取米》  1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宋·陆游  1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 陆游

5. 什么什么尽忠报国

毁家纾难[ huǐ jiā shū nàn ]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尽忠报国[ jìn zhōng bào guó ]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捐躯报国[ juān qū bào guó ]
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赤胆忠心[ chì dǎn zhōng xīn ]
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什么什么尽忠报国

6. 忠于国家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译啊,不要粘贴,你也找不到的   文言文与现代文对译:你也找不到的:这是现代文语言,不用翻译。未有:没有。忠于国:忠于祖国。如:像。幼宰者:应该是幼崽者,指幼小的动物。“你也找不到的未有忠于国如幼宰者也”现代意思是:你再有找不到的已没有像幼小的孩子那样忠于祖国的人了。
  如果翻译成文言文,可以是这样的。你:汝。找不到的:难寻。未有:无。忠于国:忠国。如:似。幼宰:即幼崽。“你也找不到的未有忠于国如幼宰者也”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汝难寻已无似幼子忠国者也。
  2. 《至忠》文言文翻译全文   译文忠言逆耳,有悖于人心,如果不是圣明的君王不会听取它。
  因此,贤主喜欢的正是不好的主上所要惩罚的。君主都痛恨劫掠侵占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导致了这种行为,痛恨它又有什么用呢?假如有棵树,希望它能茂盛生长,可是别人按时浇灌它时,自己却讨厌别人的浇灌行为,且每天砍伐树根,这样下去树肯定不会成活了。
  厌恶忠言,是最严重的自毁长城的行为。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随兕兽,申公子培抢在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
   
  楚庄王说:“他怎么这样粗暴且犯上不敬!”于是命令手下杀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劝谏说:“子培是贤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希望您能仔细调查此事。”
  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后赏赐有功将士。
  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有行军打仗之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说:“你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身边冒着乱暴犯上的恶名,触犯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长寿啊!我的兄长曾读过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
  ’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所以才抢在您之前夺走它,后来蒙难。”庄王命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子培的兄弟。
  申公子培的忠诚可以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没有比这更高尚的德行了。
  齐王身上长了恶疮,于是派人到宋国接文挚去治病。文挚到了后,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
  即使如此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为什么呢?”文挚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无疑了。”
  太子叩头下跪,极力请求文挚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真的要杀您的话,我和我的母亲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辩解,父王一定宠幸我跟我的母亲,希望您不要过度担忧此事。”文挚说:“好吧,我愿意拼死为大王治病。”
  文挚跟太子做了约定,三次都不如期前来。齐王本来已经生气了。
  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登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恼怒地不跟他说话。文挚便出言不逊来激怒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于是就好了。
  齐王大怒不悦,要把文挚生烹。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激烈地跟齐王争辩,但没能改变齐王的决定。
  齐王最后用鼎把文挚活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毁。
  文挚说:“真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子,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鼎盖上,文挚才死去。由此可见,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乱世做到忠很难。
  文挚不是不知道治愈齐王自己就得被杀,他是为了太子去做难事,以便成全太子的孝义啊。原文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
  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 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楚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
  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
  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
  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
  王令人发平府【注】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
  穆行之意,不以人知之为劝,不以人不知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瘤,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 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
  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
  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
  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有顷,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
  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 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
  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
  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注】平府:书库名,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出处出自《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参考资料古诗文网:so.gushiwen/guwen/bookv_4076x。
  3. 急   译文
  出师表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人力缺乏,物力短缺,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 *** 给予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姑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4. 有一句古文,谁知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春帆试注】题解:孝经的宗旨和意义。 
  孔子坐着,曾子在一旁等待教诲。孔子说:“先前的圣王有最美好的品德和最令人佩服的做人的原则,他们把这些用来治理天下,让民众学习和效法,社会上就会出现和睦相处的好风气,官吏和民众之间就没有相互怨恨的现象。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品德和原则吗?”曾子马上站起来说:“曾参我不够聪敏,没有能力知晓这么深刻的道理,请老师指教。”孔子说:“孝这个事情,是道德的根本,人需要教育的原因也在这里。请你坐下,我说给你听。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因此,《诗》的《大雅》中讲:‘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
  5. 这个文言文翻译以及答案说一下谢谢   原文翻译:
  楚国姓和的人获得玉石胚子(从)楚国山中。拿着并进献她给楚厉王。楚厉王派玉器匠人辨别它,玉器匠人说:是石头。楚厉王认为和是个大骗子,于是(刖刑)砍了他的左脚。等到楚厉王驾崩,楚武王即位,和再一次拿着玉胚子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派玉器匠人辨别它,(玉器匠人)再一次说:是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和是个大骗子,于是(刖刑)砍了他的右脚。楚武王驾崩,楚文王即位。和才抱着玉胚子大哭,在楚山脚下,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流出了血。楚文王听说了这个消息,派遣官员询问他原因。(官员)说:“天底下砍脚的人多了去了,你何故哭的这么惊天动地?”卞和回答说:我不是(哭)悲伤刖刑砍脚,(哭)悲伤的是宝玉被说成是石头,诚实的人被称为骗子,这才是我之所以哭的原因。楚文王于是派玉石匠人雕琢玉胚子,收获至宝,最终命名它:和氏璧。
  1、及:等到。闻:听说。故:原因。
  2、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3、(1)天底下(被)砍脚的人多了去了,你何故哭的这么惊天地泣鬼神?
  (2)楚(文)王才派遣玉石专家雕琢它的(玉)胚子,收获至宝,继而命名它:和氏璧。
  4、卞和是各幸运的人,捡到了璞;
  卞和是个识玉的人,有专业知识。
  卞和是个不幸的人,献璞不识货,被砍了脚。
  卞和是个不放弃的人,献玉砍了左脚砍右脚。
  卞和看重名节,比起自己的身体。
  卞和幸运的因为自己的不幸,被青史留名。
  和氏璧即后来完璧归赵的璧,秦灭六国后,和氏璧即被秦始皇得到,加工为传国玉玺。玺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后秦灭,汉得。王莽篡汉称新朝,玉玺砸王莽掉了一角。后补金角。西汉末期黄金之乱,玉玺被孙坚所得。后来其子孙策拿玉玺换军队,创立了三国之东吴之基业。
  6. 文言文翻译   燕、赵、吴、楚四个国家联合起来,准备进攻秦国。秦王召集众位大臣和宾客总共六十多人,向他们询问对策。秦王说:“现在四个国家联合进攻我国,而我国正处于财力衰竭的时候,而外面的战争又接连失利,应该怎么办呢?”大臣们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姚贾回答说:“我愿意替大王出使四个国家,必定能破坏掉他们的阴谋,使他们停止进兵。”于是秦王就给了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戴自已的衣冠,佩带自己的宝剑。姚贾辞别秦王,游说四国,破坏了四个国家联合进攻秦国谋划,使联军停止进兵,并且和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来报效秦国。秦王大为高兴。就封给姚贾一千户的城邑,并让他做了上卿。
  秦国的大臣韩非知道了这件事情,在秦王的面前进言说:“姚贾带着珍珠重宝,向南出使荆、吴两国,向北出使燕、代等地,期间耗费时间长达三年,这四个国家未必真心实意地与秦国结盟,但是我国国库中的珍宝却已经被他分散完了。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和我们秦国的珍宝,在外面私自结交各国的诸侯,请求大王对这件事情明察。更何况姚贾不过是魏国国都大梁的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经在大梁做过盗贼,虽然他在赵国做过大臣,但是后来被赵国驱逐了。让这么一个看门人的儿子、大梁的盗贼、赵国的逐臣,来和我们秦国的大臣们一起参与商讨国家大事,不是用来勉励群臣的好方法!”
  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他说:“我听说你用我秦国的珍宝在外面结交各国诸侯,有这样的事情吗?”姚贾回答说:“有这样的事。”秦王说:“既然有这样的事情,那你还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呢?”姚贾回答说:“过去曾参孝顺他的父母,天下的人都希望有曾参这样的儿子;伍子胥对国君忠诚不二,天下的诸侯都希望用他这样的臣子;贞女的女工做得精巧,天下的男人都希望娶她这样的女子做妻子。如今我效忠于大王,但大王并不知道,我不把财宝分送给那四个国家,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如果我对大王不忠诚的话,四个国家的国君凭什么这么信任我呢?夏桀听信谗言就杀死了他的良将关龙逢,纣王听信谗言就杀死了他的忠臣比干,导致了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了谗言,就没有忠臣了。”
  秦王又说道:“我听说你是看门人的儿子、大梁的盗贼、赵国的逐臣。”姚贾说:“姜太公吕望,只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国人,在朝歌卖肉,肉都臭了也卖不出去的屠夫,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棘津时出卖劳力但没有人雇用他。文王任用他做自己的辅佐大臣,最终建立了王业。管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一个小商贩,在南阳的时候非常贫穷,在鲁国时曾经做过囚犯,齐桓公任用他辅佐自己,就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原来是虞国的一个乞丐,用五张羊皮就被买走了,秦穆公任用他做秦国的丞相,使西戎向秦国朝贡。过去晋文公任用中山国的盗贼,最终在城濮之战中取得胜利。这四类人,都是出身卑贱,身背丑陋的名声,被天下人看不起,但是英明的君主任用他们,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能够为国家立下功劳。如果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做国君的谁任用他们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做臣子的过去干过什么,不听信别人对他们的非议,而只考察他们是否对自己有用。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英明的君主,即使有人在面前诽谤进谗,也不听信他们;有的大臣即使有清高的名声,如果他们没有建立丝毫的功劳,也不赏赐他们。这样所有做大臣的都不敢用虚名,来对大王提出什么要求了。”
  秦王说:“很好。”于是仍然让姚贾出使各个国家,而诛杀了韩非
   

7. 尽忠报国的意思及故事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尽忠报国的意思及  故事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尽忠报国的意思   
      【  成语  】:
       尽忠报国
   
      【拼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
   
      指中华民族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
   
      【出处】: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举例  造句  】:
   
      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尽忠报国  典故  :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命。梁元帝后著《怀旧志》及诗,并称赞其美。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记,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明年代还,遂优游不仕。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尽忠报国造句   
      一、岳飞尽忠报国,却父子就戮,真是千古奇冤。
   
      二、他从小就立志要效法岳飞,尽忠报国,因此投身军旅。
   
      三、每位尽忠报国的将士,都获颁勋章表扬他们的功劳。
   
      四、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忠报国,就不怕敌人来犯。
   
      五、他大叫一声:“皇亲国戚,列祖列宗,可鉴我尽忠报国之心。”。
   
      六、听到这位英雄尽忠报国的事迹,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七、青少年不仅要有尽忠报国的志向,还要努力学习,具备尽忠报国的本领。
   
      八、民族英雄岳飞尽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尽忠报国的意思及故事

8. 尽忠报国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尽忠报国
  
    【拼音】:
  
    [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
  
    指中华民族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
  
    【出处】: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举例造句】:
  
    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成语典故】: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命。梁元帝后著《怀旧志》及诗,并称赞其美。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记,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明年代还,遂优游不仕。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