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态分布常用公式

2024-05-05 16:53

1. 正态分布常用公式

你这里a>0,所以P{X<a}=1-P{x≥a}=1-P{|x|≥=a}/2.
因为P{|x|≥a}=P{x≥a}+P{x≤-a},标准正态分布P{x≥a}=P{x≤-a},所以P{x≥a}=P{|x|≥a}/2

正态分布常用公式

2. 正态分布公式如何求解?

正态分布公式如图所示:



正态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μ和σ^2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μ是遵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二个参数σ^2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所以正态分布记作N(μ,σ^2 )。
遵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规律为取 μ邻近的值的概率大 ,而取离μ越远的值的概率越小;σ越小,分布越集中在μ附近,σ越大,分布越分散。
正态分布主要特点:
估计频数分布 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只要知道其均数与标准差就可根据公式即可估计任意取值范围内频数比例。
制定参考值范围:正态分布法适用于服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指标以及可以通过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
质量控制: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测量(或实验)误差,常以 作为上、下警戒值,以 作为上、下控制值。这样做的依据是:正常情况下测量(或实验)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3. 如何推算正态分布的公式拜托各位大神

我去查阅了一下高等数学教材,里面有用特征函数来推导的,但是太繁琐,给你,你不一定能看的懂,我想了一下,就用高中数列和一点点大学极限的办法,给你推导一下 首先,你要明白正态曲线函数,是二项分布函数的极限 二项分布曲线B(n,p),在图像上只有n个点,我假设Ak为事件发生k次的概率 即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P(x=k)=C(n,k)p^k(1-p)^(n-k) 则P(x=k+1)=C(n,k+1)p^(k+1)(1-p)^(n-k-1) 则P(x=k+1)/P(x=k)=p(n-k)/(1-p)(k+1) 即A(k+1)/A(k)=p(n-k)/(1-p)(k+1)【只有k在变化,其他的都是常数】 为了简化来看,可以写成A(k+1)/A(k)=m(n-k)/(k+1)【其中m=p/(1-p)】 A2/A1=m(n-1)/2 A3/A2=m(n-2)/3 ... An/An-1=m[n-(n-1)]/n=m×(1/n) 所以可以用叠乘法,An/A1=m^(n-1)/n A1=P(x=1)=C(n,1)p(1-p)^(n-1) 所以An=(1-p)^(n-2)×p^2(n-1) 然后这是关于n的一个复合函数,求极限,这也是很麻烦的,何况高中也不要求记忆和推导 上面是我的推导过程,不懂的再追问吧

如何推算正态分布的公式拜托各位大神

4. 正态分布的公式是什么

正态分布的定义是什么呢

5. 正态分布函数公式是什么样子的?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公式如下图: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性质:
1、密度函数关于平均值对称。
2、函数曲线下68.268949%的面积在平均数左右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
3、函数曲线的反曲点为离平均数一个标准差距离的位置。
4、平均值与它的众数以及中位数同一数值。5、95.449974%的面积在平均数左右两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标准正态分布是以0为均数,以1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记为N(0,1)。标准正态分布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正态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客观世界中很多变量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具有很好的数学性质,所以正态分布也是人们研究最多的分布之一。
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记为N(μ,σ2)。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当μ=0,σ=1时的正态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函数公式是什么样子的?

6. 正态分布函数公式是什么?

正态分布函数公式是P(x)=(2π)^(-1/2)*σ^(-1)*exp{[-(x-μ)^2]/(2σ^2)}。 其中 F(y)为Y的分布函数,F(x)为X的分布函数。其中μ为均数,σ为标准差。μ决定了正态分布的位置,与μ越近,被取到的概率就越大,反之越小。
σ描述的是正态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曲线越扁平。σ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曲线越陡峭。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位置参数为μ、尺度参数为σσ的概率分布,且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12π−−√σe−(x−μ)22σ2。
正态分布函数的特征
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答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7. 正态分布的公式是什么?

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公式:
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记为N(μ,σ^2)。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当μ = 0,σ = 1时的正态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
图形特征:
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对称性: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曲线与横轴间的面积总等于1,相当于概率密度函数的函数从正无穷到负无穷积分的概率为1。即频率的总和为100%。


扩展资料:
由于一般的正态总体其图像不一定关于y轴对称,对于任一正态总体,其取值小于x的概率。只要会用它求正态总体在某个特定区间的概率即可。
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将一般正态分布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 
若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就可以直接计算出原正态分布的概率值。故该变换被称为标准化变换。
(标准正态分布表:标准正态分布表中列出了标准正态曲线下从-∞到X(当前值)范围内的面积比例。)
面积分布
1、实际工作中,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一定区间的面积反映该区间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概率(概率分布)。不同 范围内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可用公式计算。
2、正态曲线下,横轴区间(μ-σ,μ+σ)内的面积为68.268949%。
P{|X-μ|<σ}=2Φ(1)-1=0.6826
横轴区间(μ-1.96σ,μ+1.96σ)内的面积为95.449974%。
P{|X-μ|<2σ}=2Φ(2)-1=0.9544
横轴区间(μ-2.58σ,μ+2.58σ)内的面积为99.730020%。
P{|X-μ|<3σ}=2Φ(3)-1=0.9974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公式是什么?

8. 正态分布常用公式是什么?

正态分布常用概率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解析:其中μ为均数,σ为标准差。μ决定了正态分布的位置,与μ越近,被取到的概率就越大,反之越小。σ描述的是正态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曲线越扁平;σ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曲线越陡峭。
正态分布历史发展:
正态分布概念是由法国数学家棣莫弗(Abraham de Moivre)于1733年首次提出的,后由德国数学家Gauss率先将其应用于天文学研究,故正态分布又叫高斯分布,高斯这项工作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使正态分布同时有了“高斯分布”的名称,后世之所以多将最小二乘法的发明权归之于他,也是出于这一工作。
但德国10马克的印有高斯头像的钞票,其上还印有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这传达了一种想法:在高斯的一切科学贡献中,其对人类文明影响最大者,就是这一项。在高斯刚作出这个发现之初,也许人们还只能从其理论的简化上来评价其优越性,其全部影响还不能充分看出来。
这要到20世纪正态小样本理论充分发展起来以后。拉普拉斯很快得知高斯的工作,并马上将其与他发现的中心极限定理联系起来,为此,他在即将发表的一篇文章(发表于1810年)上加上了一点补充,指出如若误差可看成许多量的叠加,根据他的中心极限定理,误差理应有高斯分布。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所谓“元误差学说”——误差是由大量的、由种种原因产生的元误差叠加而成。后来到1837年,海根(G.Hagen)在一篇论文中正式提出了这个学说。
其实,他提出的形式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海根把误差设想成个数很多的、独立同分布的“元误差” 之和,每只取两值,其概率都是1/2,由此出发,按棣莫弗的中心极限定理,立即就得出误差(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拉普拉斯所指出的这一点有重大的意义,在于他给误差的正态理论一个更自然合理、更令人信服的解释。因为,高斯的说法有一点循环论证的气味:由于算术平均是优良的,推出误差必须服从正态分布。
反过来,由后一结论又推出算术平均及最小二乘估计的优良性,故必须认定这二者之一(算术平均的优良性,误差的正态性) 为出发点。但算术平均到底并没有自行成立的理由,以它作为理论中一个预设的出发点,终觉有其不足之处。拉普拉斯的理论把这断裂的一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实有着极重大的意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