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2024-05-06 09:18

1.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从一开始的无聊透顶、荒诞离奇到最终的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作者用第一人称和日记报告式高超的叙事方式,让人隐隐约约总有一种很强的带入感,细思极恐,其实查理高登就是有思想的阿尔吉侬,也是映射现实中的你我他,查理高登经历的一切何尝不是正常每个人所要经历的宿命呢?从稚嫩的婴儿到成人的高峰,到老年全方位的衰退直至消亡,我们都会经历懵懂到巅峰再到衰退的生命周期。
  
 
  
 我个人觉得和《活着》很类似,这是一个悲惨的世界,不管我们如何挣扎,试图与命运做怎样的抗争,最终这一切都是无谓的,我们都逃不出生命的魔咒,都会被时间打败,这并非是我们能选择的,是多么地悲哀呀!也许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
  
 
  
 有时候我挺后悔看这类的书,因为看得越清楚,越难以得到快乐,总有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渺小从心底蔓延,又被紧紧扼住喉咙的无力感。而对于这种无力感,我内心是很抗拒的,极不愿意接受的。现在我都有点不敢翻开《平凡的世界》,我害怕又从其中读到这种无力感。
  
 
  
 这本书被列为人性关怀的经典范本,既然是读后感,那我就试着从亲情、爱情、友情、感恩、奋斗这几个方面展开,谈谈一些个人浅显的感受吧。
  
 
  
 【亲情】
  
 
  
 在查理逐步恢复的记忆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他那痛苦的家庭回忆,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要这段回忆,我想起了一句话:“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记性太好。”也正印证了巴尔扎克说过一句的话:“人的悲剧在于,没有一丝快乐不是来自于无知。”
  
 
  
 我们看到的是查理母亲的死要面子、与他父亲看重金钱的可悲、可憎的行径,然而,我们想过没有,反过来说,她母亲为了要面子,却始终坚持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治好查理的病,而他父亲却理性的面对现实并接受这个现实,始终不同意将查理送往弱智儿童学校,他们站在了问题的两个角度,一个是尽力解决问题、一个是接受与适应不可更改的现实,我们能说谁错了吗?就如同我们常见的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他的家属分成两个派别不断的争吵,一方要求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全力医治、多延续一天算一天,一方却认为应该尽量不要去做无谓的挣扎,接受现实,让其平静离开……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用“是非对错”分辨其中的道理呢?我们不能,那查理的父母产生争执直到分道扬镳也不难理解,尽管查理的母亲后来更加“现实”,保全女儿、牺牲儿子,这种痛苦的无奈与煎熬我想只有她能明白与体会,以至于后来精神上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真的很难用“道德”去衡量这对父母的所作所为。
  
 
  
 这种抉择本来就是超越人性道德范畴的残酷现实,怎么做都不算错,但怎么做都不会对。
  
 
  
 至于查理的妹妹,我更愿意相信,她对哥哥的鄙视、残酷是出于幼年的一种自我、一种单纯的自私、一种自我保护而已,这同样是每个小孩子正常心理的正常体现,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高尚无比、舍己为人,那我们还要教育做什么?我们还要修身养性做什么?我们还要宣传美好人格品质做什么?一切天成的无私,只能是弱智的查理才拥有的。人性,本来天生就是自私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陶冶与净化我们的心灵,以提高自我精神层面的档次、寻找幸福的源头。
  
 
  
 同时,我也愿意相信,长大后妹妹的懊悔、对哥哥的不舍与依赖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因为,如果这样,他与哥哥短暂的交流不应该是回忆过去,而是展望未来,毕竟血浓于水。人性的恶与人性的善都是可以激发的,激发恶有很多种途径,而激发善却不多,其中一个方法叫做——宽恕。
  
 
  
 面对过去,面对现在的亲人,查理选择的是宽恕,他理应得到善意的回报,与真情的流露。
  
 
  
 【爱情】
  
 
  
 也不知道是哪一本心理学书提到过:“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显然,面对这种高级情感,智商高到顶峰的查理也是举足无措的,甚至为其苦恼、被其折磨!这充分说明,爱情这种最神秘的感情模式,与智商没有关系。
  
 
  
 一个人可以成为任何一个方面的高手,但没有人能成为“爱情高手”,而“情欲”与“爱情”最基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弱智、动物都有的本能,爱情却是神圣、高尚、持久的存在高级情感。
  
 
  
 阿布吉侬做为一只聪明的小白鼠,遇到母老鼠米妮,也展现出了动物本能。小时候弱智的查理看到裸女有生理反应、大时候聪明的查理寻寻觅觅、回归弱智后的查理还是乐此不彼的偷看女人洗澡。
  
 
  
 作者通过查理与身边两个女性的关系绘声绘色的表述出了“情爱”“爱情”的差别之处,查理与邻家女费伊算是激情之爱,所以他们有相互间的自然、激烈、轻松、随心所欲,然而,来得快去得也快,费伊看到查理逐渐“变傻”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与躲避,未免太过绝情,但这正是因为他们激情的基础已经没有了,追求激情之爱的人往往追求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更何况,我们很难说,高智商的查理与弱智的查理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邻家女费伊从开始就是真实的,接近查理是真实、毫无目的性的,而离开查理也是真实、毅然决然的,面对这种情况查理不但不难过、反而觉得轻松,这再次说明他们的情感建立在相互取悦的激情基础上,来也如风、去也如风,仅此而已。
  
 
  
 查理与女教授艾丽斯则更多是亲密之爱,他们有着医患、师徒、朋友、恋人等多重关系,他们彼此吸引却又带羞涩,确定而又朦胧,同时也有激情——虽然查理因为心理问题退缩了,也有承诺——查理最后拒绝了女教授的好意,无可厚非的是,我们基本可以认为他们两人之间的这种情感叫做“爱情”,真正的“爱”,他们的感情有很深的基础、并且复杂,而都产生了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这种情感得到了升华,只是过于凄美……
  
 
  
 但这就是“爱”,我们很难确定“幸福的爱”与“凄美的爱”,到底哪个更让人着迷?也许是后者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一定要把爱情结局弄得凄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更能成为经典、打动人心、印象深刻……更容易让人体会“爱”的真谛。
  
 
  
 艾丽斯又一次来到门口但我说走开我不要见你。她哭了起来我也跟着哭但我不让她进来因为我不要她朝笑我。我告诉她我不在喜欢她而且我在也不要变聪明。这不是真的。我仍然爱她仍然想要变聪明但我必须这样说才能让她离开。穆尼太太告诉我艾丽斯带了更多钱要来照故我并且付房租。我不要我必须去找工作。
  
 
  
 我走进去坐在教室后面的老位子上她看到我时表情很怪然后问说查理你都到那里去了。所以我说哈罗纪尼安小姐我今天已准备好要上课只是我弄丢了我们在用的书本。她开始哭起来并且跑出去教室。大家都转头看我而我发现很多人都不是我以前班上的同学。然后我突然想起有关手素以及我变聪明的一些事情。于是我说天哪我这次真的摆了查理·高登一道。我在她回教室之前就离开了。
  
 
  
 【友情】
  
 
  
 从前傻乎乎的查理总是认为这些戏弄他的人是他的朋友,并乐在其中,因为他不太能明白尊严、羞耻、平等、互助等字眼的真实含义与存在的必要,而他那些所谓的面包店“朋友”却把查理当成了一个“找乐子”的工具,这是表象,其实,这帮人都是有着很严重自卑心的人,他们的工作并不入流、其中还有一个是瘸子,他们拿查理作为他们安抚自己那脆弱自尊心、自信心的垫脚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查理变“聪明”以后,这群老伙计不仅是失望、嫉妒,而是憎恶与完全的不能接受,他们曾今的“垫脚石”狠狠砸在自己头上的,并高高在上,这是他们这群可悲的人所不能接受的,他们那仅存的、可怜的自尊心被撕扯得体无完肤,直至查理彻底的消失才能缓解这种疼痛……
  
 
  
 我们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我们自己是否也有过同样的、哪怕微弱的、短暂的此类感受,我们在祝福与恭贺别人的时候,是否有过那么一点点的妒忌、一点点的不诚恳、一点点的自卑?
  
 
  
 其实,这本书最感动我的是,当查理又恢复弱智以后,当一个后来的店员欺负他时,从前这群欺负她、赶走他的“伙计们”正义凌然、义愤填膺的站了出来,将他视为自己亲弟弟般的保护他,挡在了他的前面,这一刻,我知道,查理获得了他梦寐以求、无论从前傻也好聪明也罢都没有获得过的东西——友谊,而这帮伙计们,他们从欺负别人寻找虚无缥缈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到通过保护、帮助别人获得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此类感受!他们从一个寄希望于别人智力比自己低,到追求自我品质比别人高的转变过程,这是一种弱者思维到强者思维的转变,我相信,他们这样对查理的方式,一定比从前让他们自己更开心、能快乐、更有存在感。
  
 
  
 后来金皮拖着他的坏脚过来他说查理如果有人惹你或想占你便宜你就告诉我或乔或是弗兰克我们会把他摆平。我们要你记住你在这里有朋友决对不要忘记。我说谢谢金皮。那让我觉得很棒。
  
 
  
 【感恩】
  
 
  
 阿尔吉侬是一只小白鼠,之所以实验可以在人体查理的身上实践,那是因为这只小白鼠作为先驱者获得了成功,他们这一人一鼠,成为了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患难战友,在科研人员看来,他们有着共同一个概念——实验品。
  
 
  
 显然,当智商超高的查理面对这样一种侮辱的时候,他是无法接受的,他产生了对人尊严的基本需求,至少,他希望周边以及媒体大众将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科技突破的实验品或佐证材料,这其实就是医学中常常提到的“人伦”问题,医学、科技的突破本来也就是为了造福大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与考证进行分析与论证,这是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然而,落实到具体的生命体身上,小白鼠普遍为人们可以接受,而到了猫、狗、猴子的时候却出现了争议的“人道主义”声音,更进一步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步——落实在人身上,就产生了很多很大的“人伦”问题,无论这个人是无药可救的病人、亦或者是马上被处以死刑的囚犯,将不可预判的生物实验落实在个体当中,不仅有违人性、而且违法,即便成功,也会出现小说中主人翁进退两难、似人非物的尴尬境地,从科学角度,他的确可以算作典型而成功的实验品,但就个人来说,他无论之前还是之后,他都理所当然的是一个人,二者从概念上其实不存在本质的冲突,人为什么不能是实验品呢?但在人伦上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人怎么可以是实验品呢?
  
 
  
 这就难怪查理忍无可忍的说了下面一番话:“过去几个月我学到很多东西,”我说,“不只是关于查理·高登,也关于人和生命, 而且我发现没有人真的关心查理·高登,不管他是个白痴或天才。”“设想一切,但就是不把我当人看。你一再宣称我在接受实验前什么也不是,我知道为什么。因为如果我什么也不是,你就可以成为我的上帝和主人。你无时无刻憎恨我不知感恩,但信不信由你,我确实感激。然而,你为我做的事尽管美妙,你却没有权利可以像实验动物一样对待我。我现在是个独立的个人,但查理在走进实验室前,同样也是独立的个人。你看起来很惊讶!是的,突然间我们发现我一直是个人,即使以前也是,这对你的信念是一大挑战,因为你认为智商低于一百的人不值得被当人看待。尼姆教授,我相信你看我的时候,你的良心会感到不安。”
  
 
  
 以上的对话里面,还涉及到关于“感恩”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每个人都应该常怀“感恩之心”,然而,这话却不能反过来说,即要求你身边的人对己常怀“感恩之心”,前一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而后者却是造成自己负面情绪的导火线,因为人们往往苦恼于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物质的还好办,精神的就比较复杂了,特别是付出与帮助希望得到感恩的回报,事实上,很多关系都是这么破裂的,小说中,教授希望得到查理的感恩之心而不是抱怨,然而查理觉得他得到了高智商却失去了人格、快乐、尊严等,就像一对夫妇给予了孩子一次生命,却在他有生之年不断的折磨他,那这次生命赋予的意义又何在呢?孩子如何可以真实拥有那颗“感恩之心”呢?
  
 
  
 我们自己常备感恩之心,却不要这么去要求别人,这样,更容易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最后,在陷入即将“打回原形”的绝望以后,高智商的查理找到了有意义的活法——即用所剩不多的时间去对世界、对大众、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加以分析与论证,用尽自己的高级智慧与宝贵时间去奉献、去投入在一份永恒而又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此时此刻,查理的精神力与层次得到了升华,而这也是作者最想向我们展示的——卓越精神!拥有这样精神力的人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阶层,都是被敬重与钦佩的。
  
 
  
 做完了这件事情的查理,虽然回归了原貌,但已经发生了本质的不同,以前弱智的查理是一个清洁工,而今弱智的查理是一个为世界科技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清洁工,与此相比,这段时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患得患失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查理最后叮嘱“请告诉尼姆教受当别人朝笑他时皮气不要那么暴躁这样他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让别人朝笑你你就比叫容易有朋友。我要去的地方我将会有很多的朋友。还有: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我不知道,如果查理“走到了”好伙伴阿尔吉侬的前面,阿尔吉侬会不会缅怀甚至给查理献上一束鲜花,但它肯定不会做出像查理一样的决策——用宝贵有限的时间做出力所能及对同伴与将来有意义的事情。
  
 
  
 【奋斗】
  
 
  
 虽然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是我更愿意接受不断突破自我、寻求上进、奋斗不息的查理。
  
 
  
 查理说:我害怕。不是恐惧生命,或死亡,或是虚无,而是害怕虚掷生命,好像我从来不曾存在过似的。
  
 
  
 但我不会放弃的…不管他们怎么想。不管这有多么的枯燥寂寞,我都会留住他们给我的一切,为这个世界我,还有像你这样的许多人做些伟大的事。
  
 
  
 我已经走到突破的边缘,我感觉得出来。大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工作节奏形同自杀,但他们不了解的是,我正处在神智清明的美妙巅峰,是我不曾有过的体验,各种想法像烟火一样在脑海中爆发,世上再没有比为问题找出答案更美妙的事了。这股沸腾的能量、足以填满一切事物的活力,不会因任何事情的发生而遭到剥夺。
  
 
  
 【番外】
  
 
  
 整个故事还正契合珣少称颂的歌曲《平凡之路》,正如歌中所唱:“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故事中查理寻到母亲罗丝,妹妹诺尔玛见到查理后,激动地倚在查理肩上哭了起来,哭诉这些年和母亲两个人生活的不易,查理安慰到:“不要哭,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知道这是不是雅文信奉的教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出处…以前我总觉得这种想法很消极,谁能保证船到桥头自然直呢?
  
 
  
 查理写道:“我读到一本书,说到有一个人自认是骑士,他骑着一匹老马和他的朋友一起出游。但他不论做什么事,最后总是被打败并且受伤,就像他把风车当作是龙的时候。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愚蠢的书,因为只要他不是疯子,他一定不会把风车看作龙,而且世界上也没有巫师与魔法城堡。然后,我记得书中还有其他应有的含义……”这种感觉就像看到徐璐写《逝去时光的海洋》读后感时一样,“有些故事中没有明白说出来,只隐约暗示的意义。但我不知道是什么。这让我很生气,因为我觉得我以前都会知道。但我每天继续阅读与学习新的东西,我知道这对我会有帮助。”
  
 
  
 正如本书扉页所引用的柏拉图《理想国》一段话: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记得这件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虚弱的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或是,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2.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1     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从一开始的无聊透顶、荒诞离奇到最终的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作者用第一人称和日记报告式高超的叙事方式,让人隐隐约约总有一种很强的带入感,细思极恐,其实查理高登就是有思想的阿尔吉侬,也是映射现实中的你我他,查理高登经历的一切何尝不是正常每个人所要经历的宿命呢?从稚嫩的婴儿到成人的高峰,到老年全方位的衰退直至消亡,我们都会经历懵懂到巅峰再到衰退的生命周期。
     我个人觉得和《活着》很类似,这是一个悲惨的世界,不管我们如何挣扎,试图与命运做怎样的抗争,最终这一切都是无谓的,我们都逃不出生命的魔咒,都会被时间打败,这并非是我们能选择的,是多么地悲哀呀!也许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
     有时候我挺后悔看这类的书,因为看得越清楚,越难以得到快乐,总有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渺小从心底蔓延,又被紧紧扼住喉咙的无力感。而对于这种无力感,我内心是很抗拒的,极不愿意接受的。现在我都有点不敢翻开《平凡的世界》,我害怕又从其中读到这种无力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2     很久都没有读过这样好的书了——看得累到半夜,实在看不动了,睡着,睡几小时起来,又继续读,终于算是断了一口气接上又读完了。
     小说讲了智障儿查理的故事,他在三十二岁生日前一个月,查理接受了史特劳斯博士和尼玛教授的治疗,于是他的智商开始逐步恢复,逐渐从一个智障儿变成了天才,不但超越了普通人,也超越了他的医生们,并且最终,由查理本人而不是他的医生们找到了整个试验的破绽所在,他本人虽然拥有了超凡脱俗的智商,也无法解决这其中的bug,终于从天才又回复成智障儿,住进华伦寄养之家。
     在这个故事的最前段和最后段,查理都是没有痛苦的,而他的痛苦出现在他的智商逐步恢复正常之后,他这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在欺负他,那些他称之为朋友的人,之所以愿意跟他做朋友,是因为在他身边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强烈的身份感和优越感。
     身份感代表社会地位,优越感代表自我认同。是啊,很难比查理这样一个被抛弃的智障儿社会地位更低,或者更难以自我认同吧。
     而查理自己,其实对自己一无所知,他的智商使他没有能力认识并且把握住自我,对于他,一切都在空虚与混沌之中,唯一具有意义的是妈妈跟他说的那些话,“你要对人和善,这样才会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
     “朋友”成了查理确认社会身份的唯一手段,“朋友”代表群居性,它证明查理不是一只被扔在旷野的小狗,而是一个可以在群居中被接纳和认可的人。而查理保住朋友的唯一手段就是,向他们无偿地供应自己的缺陷,以使得他们在他的缺陷面前显得有所为,有价值。这些朋友从头到尾都不认识查理是谁,因为当查理智商开始提高后,他们一个两个三个地,都离开了他。所以他们不过是在和自己的虚荣、愚蠢、残忍做朋友罢了,当查理这只免费的痰盂和垃圾箱变形之后,在他们没有那么方便往里面吐吐沫和倒垃圾之后,他们biu溃了,他们抛弃了他,因为对于他们,他已经失去了作用。
     于是,聪明的查理开始感受到孤独,在这种孤独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他必须去爱某人,尽管在这个必须爱某人的过程中历尽艰险,他还是走出了第一步,一直走下去,直到他再度失去了爱的能力。
     在他智商回到白痴之前,他保留住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做人的尊严,让他的爱人艾丽斯离开他,他要单独度过这最后的一段属于他的,可以阅读和思考,可以去爱因此也可以去恨的时间,他要单独陪伴自己走过这最后的旅途。
     所以查理的收获就在这里,他在痛苦中获得了自处的能力,他不再是一个庸俗的仅仅只需要群居的哺乳动物。他可以承担属于他的痛苦和悲伤,还有一望无际的`孤独和绝望。
     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幸福吧。他于是完满了。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3     阿尔吉侬和查理,两个“试验品”。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为他在墓地献上一束鲜花吧。
     最初的查理单纯天真,他说:“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 我们都很快乐”。但随着科学实验他的智力成倍地快速发展,而回忆也像浪潮一样袭来,想到“朋友”对自己的嘲笑,来自家人的伤害和遗弃,面对从未体会过的孤独和痛苦。而智力越高越让他无法停止思考,看到身边人其实很平凡,愈发离人群越来越远,哪怕是真心爱上的人也没有勇气与她走得更近。最后阿尔吉侬的变化令查理察觉到这一切终将归于尘土,他试图在消失前再看看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再抓住一点点爱的痕迹。
     当天才查理和蠢货查理在争夺一个躯体,他想自我放弃,又时刻提醒自己在掉入深渊前只要不停的攀爬总能拥有一点点维持在原处的微薄希望。命运的残忍再给予后又夺回他的希望 “我现在已经走到死巷,再没有什么好做的了。不要管我,我已不是自己,我正在解体,我不希望你在这里”
     最终一切归于平静,只有坟墓的痕迹证明阿尔吉侬,他们来过这个世界,他们不仅仅是一个水滴。
     虽然文章本身是科幻小说,但我觉得更多的感受是人性。情节一望无余但丹尼尔凯斯在这篇里的文字我觉得好过24个比利,更细腻更挣扎更令人痛心。
     我哀悼查理,愿他不再痛苦,能够面对平凡与平静。

3. 我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记得这件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虚弱的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或是,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柏拉图《理想国》
  
 《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的作者丹尼尔·凯斯把这段摘录在本书的扉页。
  
 然后全书通过查理·高登的进步报告的形式,以第一人称徐徐展开,保留了弱智的查理从错别字频出,到智商达到惊人水平,再智商快速萎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其实看了柏拉图这段话和文章开头章节,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作者大概想要写什么,以及怎么写。极端经历充满戏剧性,是让人获得洞见的绝佳捷径。没有什么比智商坐过山车更能带给一个人带来360的转折,而你我读者看这样的小说就像解数学题的时候用的极限算法,只不过数学上的极限算法会得出答案,而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则是引发思考与触动。
  
 下面用极限思维的方法做个选择题。
  
 A 你是个笨蛋,但是你很快乐。你在面包店工作,有几个朋友,虽然他们偶尔嘲弄你,你也总是微笑对待他们,当然他们决不允许别人欺负你。你在低能成人学校是最努力的那一个,你认真读写,渴望变聪明了去见爸爸妈妈和妹妹。
  
 B 你的智商在不断提升的路上,目前达到正常成年人的水平。你重新明白了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甚至收获了爱情。同时回忆涌来开始折磨你,自尊心太强的妈妈先是为了你的智商与别人战斗与爸爸战斗甚至与你战斗。而妈妈有了智力正常的妹妹以后,以你的存在为耻辱,甚至不惜拿刀逼着爸爸把你送到残障收容中心。
  
 C 你的智力达到顶峰,你藐视一切所谓专家以及主持整个提升你智力水平的项目组成员,你强烈的感觉到别人不把曾经的你当作一个人看待,而目前的自己仿佛是一个人造的怪物。你有不可磨灭的孤独感,原先的朋友都开始怕你,他们甚至联名要求把你开除。
  
 D 你的智力水平开始下降,你必须乘着还能拥有高智商时为这个项目作出自己的贡献。你见到了家人,甚至跟妈妈和妹妹都和解了,内心获得安宁,同时跟爱人又获得短暂的共同语言。但是智商从指缝间流走,你开始读不懂自己的论文,看不懂各种语言,理解不了音乐,只能看看弱智的电视节目。你有不可名状的抑郁,时常对周遭的一切发怒,甚至希望自己烂掉。
  
 E 同A
  
 你的选择是?
  
 你又如何面对别人的选择?

我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4.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感动到读者不忍再读第二遍的杰作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集五、六十年代优秀科幻大师十一篇杰作的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本书第四篇,感动到读者不忍再读第二遍的杰作。
  
  
 以第一人称出场的主人公“我”是个智商水平不到68,在塑料厂以打扫厕所为主要工作的青年,低能人的“我”自然成为工人们奚落打趣的对象,“我”对此无动于衷,理解为这是人们对我的喜爱。
  
 阿尔吉侬是一只用于科学研究的老鼠,科学博士给它做了提升智力的手术,手术后它变得异常聪明。
  
 “我”在接受智力测试时和老鼠一起进行人类发明出来的走迷宫游戏,结果“我”无一例外输给了老鼠,游戏过程中“我”和老鼠成了亲密的朋友。
  
 “我”被选为科学研究的“幸运儿”,做了和老鼠一样的手术,手术极为成功,“我”从人们眼里的“白痴”变成智力超群的天才。
  
 之前教我读写的我最爱的美丽的老师已经跟不上我充满逻辑思维的高谈阔论。
  
 甚至我发现了给我治疗和施以手术的科学博士们知识的漏洞和缺陷,他们甚至在我面前表现出自卑。
  
 以前看不懂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我可以扫一眼就能读到一整页书。
  
 我还发现我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人像他表面上一样。
  
 我还发现工友们不是喜欢我而是以戏谑我为乐,因为我比他们低能,而我变得比他们聪明数倍后工友们容纳不下我了,集体签名将我赶出了工厂。
  
 我和老鼠阿尔吉侬成了名人,我今后的目标是协助科学家帮助他们解决这项作用于我的技术的推广应用问题。
  
 可是问题严重了,实验鼠阿尔吉侬变了,不再配合人类,异常骚动充满攻击性。它在转变,拒绝在迷宫中寻路,拒绝人类的指令,它的智力在退化,情绪不稳和健忘,很快它死了。
  
 我很伤心,把它埋在院子里,献给阿尔吉侬花束。
  
 很快我也出现了老鼠出现的问题,天才时期自己写的论文,看过的书已经看不懂了,我曾经学得的知识从我身边溜走了,出现了间歇性健忘,衰老的症状,肌体活动受损,行动迟缓。
  
 科学博士们很内疚,但是我不怪他们。
  
 好心的老板收留了我,我又回到了工厂,这次工友们接纳了我,而且对我很好,我得到了他们的友谊,他们为我感到难过,我的房东太太,我的读写老师都很同情我。
  
 我辞职了,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人,就是不想他们难过。
  
 我要去一个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是一个天才现在却连读书也不会,连字也写不好的地方。
  
 “我”遭受到的一切,从被嘲讽奚落,从智障到迈入天才,被不解排挤,希望破灭重新成为智障,看透历经人性的狡黠也感受到人们本性的善良。
  
 从黑暗走向黎明然后又进入黑暗,领受深刻残忍痛苦的“我”没有就此沉沦,依旧心中有光,没有后悔自己是第一个在科学上做出贡献,这是我为所有像我这样的傻蛋所做的科研手术。尽管我已经不记得具体是什么。
  
 我没有怨恨,原谅所有笑“我”的人,因为他们是我的朋友。
  
 尽管我已经看不懂但我还是要带走几本书,我还要努力认识单词,努力变聪明一点。
  
 最后我怀念我的朋友老鼠阿尔吉侬,希望献给阿尔吉侬一束鲜花。

5.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周六看完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写于1959年的经典作品。
  
 【以下含严重剧透】
  
 一个智商有缺陷的青年查理,作为第一个人类实验者接受了一个此前只在老鼠阿尔吉侬身上验证过的实验,实验后智商飙升,同时新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如暴风骤雨般落下。而最终实验被查理自己证明是失败并有漏洞的,在他拼命赶着时间写完了自己的实验报告后,智商开始退化,因为实验的副作用,生命也所剩无几。
  
 全书通过查理写的“日记”展开,所以读者会看查理的措辞随着智商提高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感受从单一到多样。到最后查理的智商突破普通人类极限,思考宇宙和爱的那一段,虽然只是文字,读起来也真是极致瑰丽。
  
 全书的矛盾在,虽然智商飙升,但查理很多人生的体验是从头开始。
  
 “变聪明”后的处境让查理搓手不及。比如查理开始听得懂研究人员的对话,他知道他们只是把他当做实验工具,而不是一个“人”。这让他十分伤心。(所以非常认同理性和科学当然重要,但是人在思考和创造着这一切,所以首先还是做个人。)
  
 比如回忆的真相让查理痛苦万分。因为他的智力有问题所以其实是被欺负和被忽视着长大,只是此前他没有感知。
  
 他开始混乱,开始分裂,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甚至无法和自己爱的女孩真正靠近,因为总觉得自己在侵占另一个“查理”的身体。
  
 查理聪明到能洞察自己所有的痛苦,但是也只能在崩溃和冲突中学习面对。即便如此,这短暂的清醒,也会觉得值得吧。
  
 他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即便交织着痛苦和失望,但他还是找到了亲人时隔多年后进行了“正常人”之间的对话交流。
  
 他也开始探索爱并终究拥有过爱,即便短暂,但查理觉得自己拥有的爱已经比多数人一生中找到的更丰富。
  
 “我们的身体也融合成人类锁链中的一个联结,以免被扫落到虚无中。”(这句话真的美。)
  
 到最后,你会跟查理一样不舍他现在的感知能力。也会看着他不得不一步步走回最初的查理。
  
 阿尔吉侬因为实验的副作用去世的时候,查理为它献上花朵。而在一切终结之前,查理最后所想的,是希望还有人会为他献上花朵。
  
 ---
  
 看完后有点串场到《你一生的故事》,如果你已经知道前路的必然,你会怎么选?
  
 从孩童长成大人,再到老去,这是我们所有人必然的人生之路。
  
 随着智力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一定会感知到更深刻的快乐和美,当然痛苦来临时也会同样深刻。如果一切可以选择,你愿意怎样度过?
  
 把"stay awake"当作签名用蛮久了,也是我对这类问题的想法吧:人生苦短,愿清醒度过。希望怀揣一颗敏感的心灵,可以感知到美好和快乐,苦痛也值得。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6.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心得感悟3篇

 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最让人感慨的,也是长久以来存在的命题有两个。这两个命题都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理论上和现实中,往往相差甚远。本文是我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心得感悟一:  
  很久都没有读过这样好的书了——看得累到半夜,实在看不动了,睡着,睡几小时起来,又继续读,终于算是断了一口气接上又读完了。
  小说讲了智障儿查理的  故事  ,他在三十二岁生日前一个月,查理接受了史特劳斯博士和尼玛教授的治疗,于是他的智商开始逐步恢复,逐渐从一个智障儿变成了天才,不但超越了普通人,也超越了他的医生们,并且最终,由查理本人而不是他的医生们找到了整个试验的破绽所在,他本人虽然拥有了超凡脱俗的智商,也无法解决这其中的bug,终于从天才又回复成智障儿,住进华伦寄养之家。
  在这个故事的最前段和最后段,查理都是没有痛苦的,而他的痛苦出现在他的智商逐步恢复正常之后,他这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在欺负他,那些他称之为朋友的人,之所以愿意跟他做朋友,是因为在他身边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强烈的身份感和优越感。
  身份感代表社会地位,优越感代表自我认同。是啊,很难比查理这样一个被抛弃的智障儿社会地位更低,或者更难以自我认同吧。
  而查理自己,其实对自己一无所知,他的智商使他没有能力认识并且把握住自我,对于他,一切都在空虚与混沌之中,唯一具有意义的是妈妈跟他说的那些话,“你要对人和善,这样才会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
  “朋友”成了查理确认社会身份的唯一手段,“朋友”代表群居性,它证明查理不是一只被扔在旷野的小狗,而是一个可以在群居中被接纳和认可的人。而查理保住朋友的唯一手段就是,向他们无偿地供应自己的缺陷,以使得他们在他的缺陷面前显得有所为,有价值。这些朋友从头到尾都不认识查理是谁,因为当查理智商开始提高后,他们一个两个三个地,都离开了他。所以他们不过是在和自己的虚荣、愚蠢、残忍做朋友罢了,当查理这只免费的痰盂和垃圾箱变形之后,在他们没有那么方便往里面吐吐沫和倒垃圾之后,他们崩溃了,他们抛弃了他,因为对于他们,他已经失去了作用。
  于是,聪明的查理开始感受到孤独,在这种孤独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他必须去爱某人,尽管在这个必须爱某人的过程中历尽艰险,他还是走出了第一步,一直走下去,直到他再度失去了爱的能力。
  在他智商回到白痴之前,他保留住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做人的尊严,让他的爱人艾丽斯离开他,他要单独度过这最后的一段属于他的,可以阅读和思考,可以去爱因此也可以去恨的时间,他要单独陪伴自己走过这最后的旅途。
  所以查理的收获就在这里,他在痛苦中获得了自处的能力,他不再是一个庸俗的仅仅只需要群居的哺乳动物。他可以承担属于他的痛苦和悲伤,还有一望无际的孤独和绝望。
  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幸福吧。他于是完满了。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心得感悟二:  
  最近其实有很多事可以写,只不过忙得半死,没时间把这些零散的碎片整理起来而已。这些天,利用工作站干活我休息的散碎时间,我看完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然后零零散散的写了点东西。这是  传说  中的多重人格分析大师 - 丹尼尔?凯斯所著,科幻名著,还得了1959年雨果奖和1966年星云奖。
  我很不喜欢硬科幻、软科幻的争论。无论怎样,科幻小说首先得是一本好小说,至少不能因为时间流逝、科技进步而变得可笑。《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是一本很罕见的可以归为好小说的科幻小说,将近50年时间的考验也不能减少这本书的光辉。
  这是一个32岁纯真善良的智障查理经过一次试验性的手术,变成天才,又因为手术缺陷变回智障的故事。读这本书,连我这样的“一根筋的二进制理科羊”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发自内心的痛楚。但是无论如何,以我的文字和文学能力,总之是不可能说清楚我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了。就像以前看电影《Where the flowers have gone》一样,我只能从自己的意识里抓住一些涟漪。要想清晰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大概确实是需要诸如“比较文学”这样的专业素养的。
  在接受手术以前,查理感受到的世界完全是一个精神天堂,人人都是他的朋友,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平和、宁静以及快乐,查理拿着兔脚和蹄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中国传统讲修身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过如此。但是,查理变聪明以后,发现世界充满黑暗,教授们在争权夺势,科学家们平庸而琐碎,父母故意遗弃他,他爱的人也根本跟不上他的前进步伐,他的朋友们其实多半在取笑他,还发现他的“朋友”金比在偷老板的钱。在查理试图学习诚恳表达自己,又不会伤害别人的表达方式,经过激烈心里斗争告发了金比以后,伙计们居然联合起来强迫老板解雇了这个让他们越来越不安的聪明人。但是,当查理智能退步,被迫又回到面包店工作时,每个人却又毫不犹豫的接纳了他。金比说:
  “如果有人想要找你麻烦或者占你便宜的的话,你一定要告诉我、乔或者法兰克,我们会帮你摆平的!记住,这里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不要忘了!”
  这似乎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我仍然抓不住,但是似乎已经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了。我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看不懂红楼梦,完全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的单纯的工程师了。对于查理来说,变聪明是坏事,他和初衷背道而驰,失去了朋友们,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好事吧,至少能明白点办公室政治,呵呵。
  在读到查理智力退化到弄丢基金会寄来的支票、开始逐渐不能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一种深深的绝望抓住了我的心,好像那个人就是我,我读到了自己倒影的故事一样。这是一种可怕的感觉,也许来源于我们的知识崇拜。每个人心里都潜藏着对遗忘重要知识,或者老年以后感觉变迟钝的恐惧。在故事中读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短短几个月里经历了这一切,经历我们的一生也要经历的东西,学习知识,智力进步,然后又快速衰退,有一种预先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噩梦般的感觉。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生活在精神天堂里的查理,那就是我们白纸般的婴儿状态或者垂垂沉暮的老年。每个人都恐惧回到这个状态,又期望摆脱烦扰的尘世回归天堂,这就是我绝望和矛盾的来源吧。
  查理的悲剧就在于,从他走上手术台,到他智力最为辉煌的时期,到他孤独的回到华伦寄养之家,其实,都只有阿尔吉农才是和他在一条船上的伙伴而已。其他人不是在嘲笑他,畏惧他,就是拿他当只小白鼠而已。人最畏惧孤独的状态。我也是。查理一切的动机,都只是起源于,变聪明,好让朋友们更喜欢他而已,最后他却失去了所有的朋友。真心酸。
  最心酸的几处:
  -- 高智商的查理,为了寻找自我,找到15年未见的父亲,但是不敢相认,父亲也认不出他来,只帮他理了头发。
  -- 高智商快速退化的查理,认识到自我认知与智力水平的密切联系,企图回家得到15年未谋面的母亲的相认,希望以此巩固对自我的认识,以保住自己的大大缩水的智力水平,结果被老年痴呆的母亲用刀赶走。
  -- 小白鼠阿尔吉侬高智力消逝后,逐步走向死亡,查理感觉到一种很强烈的预知自己命运的悲怆和深刻的绝望。
  最后,能自由切换两个查理高登的状态,白痴的和天才的,才是我们追求的最佳境界。这就是难得糊涂吧。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心得感悟三:  
  这本书流行了很久,因为讲了一个好故事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出版于1966年。
  49年过去了,这本书讲的故事依旧非常吸引人:
  查理是一名智障。他的父亲临死前将他托付给朋友,父亲的朋友提供给他一份卖面包的工作。无论是面包房的同事,还是前来买面包的顾客,对查理都很亲切。
  可是在32岁那一年,查理接受了一次试验性的手术,他居然从智障变成了极度聪明的人。
  随后,查理发现了很多一直存在却一直被忽视的事实。比如面包房的同事和顾客联手欺骗面包房的老板。
  与此同时,变聪明的查理开始失去原本对自己亲切的“朋友”。大家都接受不了查理变得聪明。
  查理不甘心如此生活,开始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开始尝试爱情。
  然而屡次失败的查理在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愿望时,由于手术伤及大脑,他重新变成了傻瓜,默默死去。
  ——朋友,以及简单生活
  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最让人感慨的,也是长久以来存在的命题有两个。这两个命题都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理论上和现实中,往往相差甚远。
  一个是:究竟什么是朋友?
  查理在身为智障的时候,有很多朋友。他们喜欢和他聊天、照顾他。
  按道理来说,查理变聪明之后,这些朋友应该很高兴。可惜没有。
  他们不再愿意当查理的朋友。
  因为生活中的朋友最大的用处就是衬托自己的好形象。
  所以人人都需要一个智障朋友,而不是一个聪明朋友。
  另一个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揭发吗?
  当查理看到面包房的同事想办法欺骗老板的时候,他选择了揭发。
  而老板却接受不了,因为查理明察秋毫,让面包房的全体员工都忍受不了,威胁老板集体辞职。
  最终的结果是,查理被辞退了。
  所以,当发现别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你还敢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吗?
  ——作者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作者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1927—2014)出生于纽约,拥有布鲁克林大学心理学学位。
  他非常了不起地创作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几本书。比如讲述多重人格的《24个比利》,最近中文版又再版了。
  但是从《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中不难看出,丹尼尔对人性的定位还是挺悲观的。
  书名中出现的“阿尔吉侬”是查理最后的朋友、一个和他一起接受试验性手术的小白鼠。
  只有小白鼠,是查理的朋友和陪伴者。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心得感悟3篇相关  文章  : 
  ★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心得感悟3篇 
  ★  读《24个比利》心得感想3篇 
  ★  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读后感 
  ★  读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 
  ★  适合给高中生看的书 

7. 读书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看完有些悲伤,也有些释然。
  
  
 我们不必知道查理在沃伦之家会什么样,让我们停留在他手术之前的状态,和善积极向上,停留在他还知道自己曾经见过光明、登过山顶。
  
 不必为他难过,至少他几个月比大多数人的一生都要璀璨壮阔。他确实挺有种的。
  
 他见过学科巅峰的风景,释怀了过去和亲情,体验过性和复杂的爱,见证过人性,又重新得到了真正的朋友。
  
 他是个悲剧的实验品,但也是个有价值的炮灰。他短暂的几个月像极了我们普通人的一生,从一无所知的孩童到一知半解的中年再到退化衰老的老人。人的一生也是个抛物线,只希望我们尽可能的延长在顶端的时间,不要放弃学习,沦为时间的奴隶。
  
 查理的童年悲剧太多,但最终他还是找到被治愈的方法。他情感上缺失了那么多,却依然可以走出来。希望我能早日摆脱掉自责纠结矛盾,学会信任自己。希望我能真正融入到群体生活中,在生活上认真,在哲学上敷衍,对身边人宽容,学会把他们当普通人对待。希望我能用情感去体验生活而不是用理智去审视生活。
  
 再见,谢谢查理你来过。

读书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8.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比失去更可怕的是曾经拥有,因为曾经感受过,失去后会更加痛苦,为经历这一切的查理感到难过。 
  
  
 从智商越来越高到最后回到合格线以下的过程中,查理一直都在寻找儿时的记忆,对于过去,他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执着,他竭力想要弄清楚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对于原来无法理解的事——父母的遗弃、妹妹的厌恶、朋友的捉弄,智商渐涨的他终于可以明白了,但是拥有高智商的查理并没有比原来更加快乐,反而因为可以读懂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发现世界如此真实残酷。原来高智商也不是一件想象中那么开心的事,查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他体会到“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 
  
 幸运的是,查理在愤怒与痛苦中慢慢在学习如何去爱,对艾丽斯的态度来看,一开始查理无法厘清对艾丽斯的感情,从最开始的自卑,到小心翼翼的靠近,却又不敢突破最后一层关系,他分不清对艾丽斯的感情和对母亲、妹妹感情的区别,因而充满了敬畏,无法再前进一步,好在他最终明白艾丽斯不是他的母亲或妹妹,可以全心全意的爱她。 
  
 对于费伊,查理显得特别渣男,虽然有些网友说可以理解,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查理有千百种理由作为伤害费伊的借口,这都是不道德的,因为费伊是无辜的。还好费伊是一个坦荡洒脱的女人,希望她没有特别受伤。 
  
 对于查理手术之前的人生所遭遇的欺凌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一直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善良有同情心的,即使无法共情,至少会有同情怜悯之心,怎么会有如此多恶意满满的人?想起黄渤曾经说感觉成名之后身边都是好人,多么现实的世界呀!不过好在还有像唐纳先生这样善良可爱的人,不然也太让人绝望了。 
  
 读了很久一直不明白书名为什么叫《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看到接近尾声的时候终于明白了,那只与查理同为试验品的小白鼠,查理从它身上看到了自己,也预知了自己的命运,花束既是献给阿尔吉侬,也是献给查理自己的,献给曾经短暂拥有过的光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